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10月,在广西桂平黔江采集到鳅科鱼类6尾,经鉴定为薄鳅属Leptobotia1新种,定名为斑点薄鳅Leptobotia punctatus sp.nov.。新种须3对,眼下刺不分叉,颊部有鳞。这些特征与薄鳅属一致。新种颏下无1对纽状突起,眼小,口角须短,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后方等特征与同属的桂林薄鳅L.guilinensis和后鳍薄鳅L.posterodorsalis最为相似。但有如下鉴别特征:新种体侧无垂直条纹,脊椎数目多,腹鳍末端不达肛门等特征,与桂林薄鳅相区别;体侧有斑点,外侧鳃耙数多,体较高,尾鳍深分叉,有3~4道黑色条纹等特征,与后鳍薄鳅相区别。新种仅分布于西江水系黔江。 相似文献
2.
中国澜沧江南鳅属鱼类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于澜沧江下游支流勐腊县境内的南腊河中采获一尾南鳅属(Schistura)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版纳南鳅(S.bannaensis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侧线完全;尾鳍叉形,两叶稍尖,下叶稍长于上叶;胸腹鳍均较短小,胸鳍长约为胸鳍和腹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腹鳍末端后伸不达肛门,其长约为腹鳍基部至臀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颊部无斑;体侧有4个醒目的棕褐色宽横斑,由背部延伸至腹面;横斑显著,在侧线以下较窄,其宽度等于或小于斑纹间距;在侧线以上较宽,其宽度远大于斑纹间距;沿体侧无黑色纵纹。
相似文献
3.
系统整理了中国刺鳅属鱼类Mastacembelus,记述2新种,腹纹刺鳅M.strigiventus Zhouet Yang,sp.nov.和三叶刺鳅M.triolobus Zhouet Yang,sp.nov.及中国1新纪录种,云斑刺鳅M.oatesii(Boulenger)。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KIZ)鱼类标本库和西南林业大学(SWFC)。腹纹刺鳅与三叶刺鳅、大刺鳅的区别在于:背鳍、臀鳍与尾鳍基部大部愈合,但具缺刻相区分;体侧前部具4~5条褐色纵条纹,最下1条常断续,全部纵纹至肛门前方渐成网格交叉或断续;腹面亦具1条明显褐色纵纹,有时分歧形成小网格。三叶刺鳅区别于腹纹刺鳅及大刺鳅的主要特征包括:背鳍条、臀鳍条和尾鳍条数目均少;背鳍、臀鳍与尾鳍仅在基部相连,在端部分开,能明显区分;除背部的黑色大斑块外,体无六角状环纹或锯齿状纹,腹面亦无斑纹;头长为头宽3.5倍以下,为吻长2.8倍以下。云斑刺鳅以下面组合特征区别于三叶刺鳅和腹纹刺鳅:背鳍条,臀鳍条数目均少,尾鳍条数目相对较多;背鳍、臀鳍与尾鳍仅基部愈合;体侧具云状斑,背部具14~15个褐色斑块,腹面无纵纹或网眼斑;头长为头宽4.0倍以上,为吻长3.0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四川省条鳅亚科鱼类分类研究的第一部分,对分布于四川省的副鳅属(Paracobitis)、条鳅属(Nemacheilus)和山鳅属(Oreias)鱼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这3个属分布在四川共有5种和亚种,其中乌江副鳅(Paracobitis wujiangensis sp.nov.)为新种。 相似文献
5.
贵州高原鳅属鱼类二新种(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描述高原鳅属鱼类2新种,即鼻须高原鳅Triplophysa nasobarbatula sp.nov.和贞丰高原鳅Triplophysa zhenfengensis sp.nov.,采自贵州省荔波县和贞丰县(均属西江水系)。前者与云南高原鳅Tripliophysa yunnanensis Yang相似,后者与鼻须高原鳅Triplophysa nasobarbatula sp.nov.相似,正模标本均保存在遵义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6.
7.
广西岭鳅属鱼类一新种——罗城岭鳅(鲤形目:爬鳅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天河镇附近一洞穴采集到一批条鳅亚科鱼类标本。经鉴定,为岭鳅属(Oreonectes)一新种。新种与岭鳅属的其他已知种类在以下组合特征上有区别:背鳍条3,7;臀鳍条2,5;胸鳍条1,11~12;腹鳍条1,7;尾鳍分枝鳍条为14~16。头平扁;眼正常;下唇表面具浅皱。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垂线下方之前,尾柄上、下缘无明显鳍褶;尾鳍后缘平截。体侧具不明显的细小鳞片,或鳞片隐于皮下。头部无侧线感觉系统管孔。成体粉红色,无色素,各鳍透明;浸泡标本体呈乳黄色,不透明,通体无色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采自广西巴马的平鳍鳅科鱼类一新种,即巴副原吸鳅araprotomyzon bamaensis sp.nov。对新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10.
11.
记述中国扁蜡蝉科1新纪录属和1新种:漪扁蜡蝉属Isporisa Walker,1857,背崩漪扁蜡蝉Isporisa baibu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背崩漪扁蜡蝉,新种Isporisa baibungensis sp.nov.(图1~11)正模♀,西藏墨脱背崩,870 m,1979-11-07,金银桃、吴建毅采(IZCAS). 新种与I.apicalis Walker ,1857相似,两者主要区别:前 者体长9.0 mmm,后者体长6.4 mm;前者顶中脊未伸达到眼前缘,头顶凹陷外侧缘具2浅凹坑,后者顶中脊超过眼前缘,头顶凹陷外侧缘无凹坑;前者中胸背板后缘具4黑斑,后者中胸背板后缘具2黑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现柄腹柄翅缨小蜂及一新种描述:膜翅目:柄腹柄翅缨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现柄腹柄翅缨小蜂及一新种描述(膜翅目:柄腹柄翅缨小蜂科)林乃铨(福建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福建省福州市350002)关键词柄腹柄翅缨小蜂,分类研究,新种,分布新记录,中国柄腹柄翅缨小蜂是一类十分稀少的微型寄生蜂,主要特征是:体小而纤细,约0.... 相似文献
13.
高原鳅属两亲缘种DNA指纹图谱及一新种的描述(鲤形目:鳅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NA指纹技术和形态特征分析方法对高原鳅属两个亲缘种鱼类的遗传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遗传性状差异明显,且稳定,与形态性状研究结果一致,据此认为这两种鱼类应是两个独立的物种,其中一种为新种TriplophysapolyfasciataDingsp.nov,并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4.
记述采自青海省西宁市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中国1新纪录属,旁珠足甲螨属Parabelbella Bulanova-Zachvatkina,1967,及1新种,半刺旁珠足甲螨Parabelbella dimidiaspin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半刺旁珠足甲螨,新种Parabelbella dimidiasphna sp.nov.新种相似于锯毛旁珠足甲螨Parabelbella crenatosetosa,都具有短而单侧具刺刚毛,感器窝侧突(&)、(Sp)及梁间毛(蚴.新种具前背板凸起(Aa)和(母),假气门器(豇)中端密被微刺;而锯毛旁珠足甲螨Parabelbella crenatosetosa以不具有前背板凸起(Aa)和(却),假气门器(豇)整个部位密被微刺的特征区别于新种.检视标本:正模1头(75%酒精浸泡,QHHZBS-XLX-8-17),青海西宁互助北山森林公园(37°06′N,102°14′E;海拔3 075 m),柏树落叶层,2009-08-17,谢丽霞采.副模5头(75%酒精浸泡,QHXNDWY-XLX-2009-8-17),采集记录同正模.分布:中国(青海).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拉丁词“如庇如一半或对半″及“跏协刺”,意指新种假气门器(盯)端半部分密被微刺. 相似文献
15.
记述我国瘤姬蜂亚科Pimplinae顶姬蜂属 Acropimpla Townes 1新种,南岭顶姬蜂,新种 Acropimpla nanlingensis sp.nov.和1新纪录种,黄盾顶姬蜂Acropimpla flavoscutis (Cameron,1907).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膜翅目标本馆.南岭顶姬蜂,新种Acroipimpla nanlingensis sp.nov.(图1~7)鉴别特征新种从并胸腹节无中纵脊、小盾片和后小盾片黑色等特征与分布印度的黑盾顶姬蜂Acropimpla nigroscutis (Cameron,1907)相似,但可以从以下特征与后者区别:1)颜面完全黑色(后者颜面黄色);2)腹部第6、7节背板黑色端缘无黄色横带(后者第6、7节背板具黄色横带);3)并胸腹节密布刻点(后者并胸腹节光滑,散布稀疏刻点).研究标本:正模♀,广东南岭,2004-10-01 ~ 06,许再福采,编号200704546.分布:中国(广东).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产地地名.黄盾顶姬蜂Acropimpla flavoscutis(Cameron,1907) 中国新纪录(图8 ~15)研究标本:1♀,湖南武岗云山电视塔,2009-05-03,游群采,编号201008433.分布:中国(湖南);印度.注:分布我国的种类前翅小翅室略具短柄与原描述稍有差异(原描述前翅小翅室无柄).本种与内田顶姬蜂Acropimpla uchidai(Cushman,1933)较为相似,可从以下特征与后者区别:并胸腹节具中纵脊(后者并胸腹节无中纵脊),颜面上缘在触角窝之间有深缺刻(后者颜面上缘近平直,无明显缺刻).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和郁江鳅属Cobitis 1新种,南方鳅Cobitis australis sp.nov..通过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与已知鳅属和益秀朝鲜鳅属Iksookimia 物种进行遗传距离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分析,确认其为1新种.南方鳅与本属其它种类的区别主要为:噶氏斑纹分界不明显(Gambetta's pigmentation pattern),斑纹具两性异形.雄性背部斑纹不规则,约17 ~ 20个,背鳍后斑纹融合为马鞍形;雌性背部斑纹约13个,背鳍前斑纹在体侧延伸为三角形.体侧中线11 ~13个不规则的“V”形或倒三角形斑纹,雄性头后4~5个小斑纹,雌性1~2个小斑纹.背部和体侧中线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规则的斑纹,雄性多于20个,该处斑纹与背部和体侧中线斑纹有融合;雌性少于20个,无融合.背鳍和尾鳍各具有4~5列点状条纹;雄性胸鳍第1根分枝鳍条基部的骨质突起(lamina circularis)指状,第1根分支鳍条延长,胸鳍似旗状;体鳞较大,延长,卵圆形,鳞焦略大,基位;颏叶不发达,末端钝圆;须短,其长等于或略小于眼径.新种体色斑纹与益秀朝鲜鳅属种类相似,新种与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koreensis(Kim,1975)和斑纹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pumila(Kim et Lee,1987)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背鳍和尾鳍各具4~5条斑纹,背部斑纹和体侧中线斑纹不相连,体侧中线11 ~13个宽而短的倒三角形斑纹;益秀朝鲜鳅背鳍和尾鳍各具有3~4列条纹,体侧中线下13~ 14个窄而长的倒三角形斑纹;斑纹益秀朝鲜鳅背鳍和尾鳍各具有2~3列条纹,背部斑纹和体侧中线斑纹相连,两列斑纹之间斑块少于10个,体侧中线9 ~10个宽而长的条状或倒三角形斑纹.新种与盈德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yongdokensis Kim et Park,1997、休氏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hugowolfeldi Nalbant,1993和长身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longicorpus(Kim,Choi and Nalbant,1976)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骨质突起指状,后者骨质突起圆盘状.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泥蜂科沙泥蜂亚科Ammophilinae中国1新纪录属:异足沙泥蜂属Parapsammophila Taschenberg,1869,及该属的1个新种,无脊异足沙泥蜂Parapsammophila vecarinata sp.nov..新种与P.foleyi(de Beaumont)相似,但前者雌性的唇基前缘中部具凹缺,唇基中部无中纵脊;中胸腹板前面正常;前足跗节不对称性较后者强;中足胫节具1距;上颚基半部、唇基前部、触角柄节、鞭节Ⅰ节基部内侧、3对足除基节基部外、前胸背板侧叶、翅基片、腹部除背板Ⅰ基部外为红黄色;雄性触角鞭节Ⅶ~X节内侧为暗红色;外生殖器阳茎端突外缘无齿等特征与后者明显有别.模式标本均采自我国新疆.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分索赤眼蜂属种类记述并描述一新种(膜翅目,赤眼蜂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分索赤眼蜂属Trichogranmmatoidea Girault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记述了采自海南省的5种,其中除3种国内已有报道外,1种为新种,1种为中国新纪录,同时编制了海南分索赤眼蜂属已知种的分类检索表,另附主要形态特征图.新种的模式标本及其它种的标本均保存在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20.
补充描述拟稻蝗属Oxyoides Zheng et Fu的2个已知种,即八面山拟稻蝗O.bamianshanensis Fu et Zheng和武陵山拟稻蝗O.wulingshanensis Zheng et Fu,并记述1新种长锚拟稻蝗O.longianxhorus sp.nov..Oxyoides Fu,Peng et Zhu,1995被确定为拟稻蝗属Oxyoides Zheng et Fu,1994的新异名,O.wulingshanensis Fu,Peng et Zhu,1995为武陵山拟稻蝗O.wulingshanensis Zheng et Fu,1994的新异名.编制了该属已知3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长锚拟稻蝗O.longianxhorus sp.nov.与八面山拟稻蝗O.bamianshanensis Fu et Zheng相似,主要区别是:触角中段一节长为宽的2.5~3.0倍,复眼间距为颜面隆起在触角窝之间的宽度的1.5倍,阳茎基背片形状奇特,锚状突长,呈镰刀状,表面密布小刺.模式标本保存在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