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代谢速率组织间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可以反映生物不同时间尺度的摄食信息,对探讨物种间摄食、栖息地利用和营养生态位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研究以在大西洋热带海域兼捕的大青鲨、长鳍鲭鲨、拟锥齿鲨和尖吻鲭鲨为对象,通过测定其肌肉、肝脏和血液的δ13C和δ15N值,探讨4种鲨鱼营养生态位分化。结果表明: 与长鳍鲭鲨相比,尖吻鲭鲨、拟锥齿鲨和大青鲨的δ15N值相似且相对较高;大青鲨与其他鲨鱼存在摄食隔离,表现出独特的营养生态位;尖吻鲭鲨营养生态位宽幅最大,摄食食物种类和(或)栖息环境类型更多样化,其与拟锥齿鲨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最高,说明两种鲨鱼具有潜在的资源竞争关系。尖吻鲭鲨、拟锥齿鲨和大青鲨组织间的δ13C、δ15N差值与其叉长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3种鲨鱼近期内无明显摄食变化;而长鳍鲭鲨的肝脏、血液和肌肉组织的δ15N差值与叉长显著相关,说明长鳍鲭鲨在短期内存在摄食变化。肝脏和血液的δ13C、δ15N值的相似性反映了两种组织整合摄食时间周期相近,其较高的代谢速率可以反映相对短时间周期的摄食信息。  相似文献   

2.
北大西洋大青鲨种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青鲨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最主要的兼捕鱼种,在海洋食物网中属于顶端物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数据限制,传统的资源评估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大青鲨的资源动态.本研究基于大青鲨的生活史参数,应用种群统计分析法评估大青鲨的种群参数和资源状态,并探讨了内禀增长率为0时对应的临界捕捞死亡系数Fc与开捕年龄tc的关系.结果表明: 未开发状态下,大青鲨存活率为0.719~0.820;大青鲨的内在瞬时增长率(r0)为0.250~0.381,种群倍增时间(tx2)为1.819~2.773年,种群的净繁殖力(R0)为6.600~22.255,世代间期时间(G)为8.498~〖JP2〗10.162年,种群资源状态良好.生活史参数的敏感性检验显示,大青鲨初始年龄的自然死亡系数、种群性成熟年龄及寿命的不确定性对种群统计参数的意义影响不大;临界捕捞死亡系数伴随开捕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当tc≥5时,Fc值与tc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珊瑚骨骼X射线照片,使用CoralXDS软件,对海南岛(琼)东部海域的橙黄滨珊瑚生长特性进行研究,获取了百年来的年生长率(ER)、骨骼密度(D)和钙化速率(CR) 3种生长参数.结果表明: 该橙黄滨珊瑚ER的变化范围为0.49~1.10 cm·a-1,年均值0.76 cm·a-1;D的变化范围1.11~1.35 g·cm-3,年均值1.22 g·cm-3;CR的变化范围为0.55~1.41 g·cm-2·a-1,年均值0.94 g·cm-2·a-1.统计分析表明,研究海区表层水温(SST)是橙黄滨珊瑚骨骼生长参数变化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对ER和CR的控制较强,对D的影响较弱,但总体上3项生长参数都随SST升高而增大.光照、盐度和水动力条件等是次要影响因素.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对琼东海域橙黄滨珊瑚骨骼密度条带分布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复杂的气候环境,赋予了橙黄滨珊瑚骨骼多变的生长模式.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琼东海域年平均表层水温显著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15 ℃·(10 a)-1,SST上升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初和80年代初,人类活动加剧和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琼东海域SST显著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和积累营养物质功能4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实施对贵州省麻江县项目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及其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的增加有显著作用.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在项目区内涵养水源功能的物质量达20662.04 m3·hm-2·a-1,比项目区外增加20.5%,保育土壤量为119.1 t·hm-2·a-1,比项目区外增加29.7%,固碳释氧量为220.49 t·hm-2·a-1,比项目区外增加40.2%,林木营养积累量达3.49 t·hm-2·a-1,比项目区外增加48.5%.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项目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加额度表现为:固碳释氧功能(7.14 万元·hm-2·a-1)>涵养水源功能(6.01万元·hm-2·a-1)>林木营养积累功能(1.38万元·hm-2·a-1)>保育土壤功能(0.81万元·hm-2·a-1).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提高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和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净初级生产力(NPP)在碳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受到气候变化、大气成分、森林扰动的强度和频度、林龄等因子的综合影响, 然而目前上述各因子对亚热带森林NPP变化的贡献尚不明确, 需要鉴别森林NPP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以准确认识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该文综合气象数据、年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参考年NPP (BEPS模型模拟)、林龄、森林类型、土地覆盖、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质地、CO2浓度、氮沉降等多源数据, 利用InTEC模型(Integrated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budget Model)研究亚热带典型地区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1901-2010年NPP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通过模拟情景设计, 着重讨论1970-2010年气候变化、林龄、CO2浓度和氮沉降对森林NPP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 InTE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研究区NPP的时空变化; (2)江西省森林NPP 1901-2010年为(47.7 ± 4.2) Tg C·a-1 (平均值±标准偏差), 其中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分别为50.7、48.8、45.4 Tg C·a-1, 2000-2009年平均为55.2 Tg C·a-1; 随着森林干扰后的恢复再生长, 江西省森林NPP显著上升, 2000-2009年NPP增加的森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60%; (3) 1970-2010年, 仅考虑森林干扰因子和仅考虑非干扰因子(气候、氮沉降、CO2浓度)情景下NPP分别为43.1和53.9 Tg C·a-1, 比综合考虑干扰因子和非干扰因子作用下的NPP分别低估7.3 Tg C·a-1 (低估的NPP与综合考虑干扰因子和非干扰因子作用下NPP的比值为14.5%,下同)和高估3.6 Tg C·a-1 (7.1%); 气候因子导致平均NPP减少2.0 Tg C·a-1 (4.7%), 氮沉降导致平均NPP增加4.5 Tg C·a-1 (10.4%), CO2浓度变化及耦合效应(氮沉降+ CO2浓度变化)分别导致平均NPP增加4.4 Tg C·a-1 (10.3%)和9.4 Tg C·a-1 (21.8%)。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防风固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防风固沙服务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定量评估黄河流域2000—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从社会、气候、土壤、植被、地形等角度探究各驱动因素对黄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土壤风蚀模数与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分别以0.04 t hm-2 a-1和0.14 t hm-2 a-1的速率下降,而防风固沙保有率和植被覆盖度则分别以0.05%·a-1和0.26%·a-1的速率上升。(2)黄河流域土壤风蚀以微度(<2 t hm-2 a-1)和轻度(2—25 t hm-2 a-1)为主,共占研究区面积的96.28%。土壤风蚀在空间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而防风固沙服务高值则主要分...  相似文献   

7.
海藻场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研究对深圳东部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生态服务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并依托现有的海藻场资源调查结果,以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对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生态服务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维持>去除N、P营养盐>物质生产>吸收重金属>科研服务;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年均生物量为10427.42 g·m-2,海藻场面积为14.55 hm2,海藻场大型海藻资源年产出量为3983.90 t·a-1;深圳东部4片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24.91亿元·a-1,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1.71亿元·hm-2·a-1;其中小梅沙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服务价值为7.14亿元·a-1,占年总生态价值的28.67%;七星湾海域海藻场大型海藻的生态价值5.87亿...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深水金线鱼生物学及最适开捕体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1964~1965年及199~1999年在南海北部采集的深水金线鱼生物学资料,对该鱼种群体结构、资源密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生长和死亡参数及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水金线鱼的渔获样品体长范围为4.2~21.5 cm,体重范围为2.9~241 g,分别以9.6~14.0 cm和27~59 g占优势.资源密度以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分别为9.92 kg·km-2和5.53 kg·km-2.分布的区域性变化明显,在水深60~150 m之间,深水金线鱼的渔获量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大.深水金线鱼的食物以长尾类、鱼类和头足类为主.应用FiSATⅡ软件的ELEFANⅠ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22.39 cm、k=0.44 a-1t0=-0.63 a;用Pauly经验公式计算的自然死亡系数为M=0.94;以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的总死亡系数为Z=2.65.运用Beverton-Holt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群体的最适捕捞死亡系数为F=2.9,最适开捕年龄和体长分别为1.1 a和12.0 cm.目前该群体已处捕捞过度状态,以捕捞幼鱼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南海北部深水金线鱼的最小可捕规格为体长12.0 cm.  相似文献   

9.
中西太平洋鲣鱼的年龄鉴定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等生物学参数对于准确评估渔业资源非常重要.本文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利用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采集了262尾鲣鱼样本,现场测定其叉长(278~746 mm)和体质量(345~9905 g),并搜集第一背鳍鳍棘用于鉴定其年龄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鲣鱼叉长(L, mm)与体质量(M,g)的关系式为M=3.612×10-6L3. 278 (R2=0.9782),性别对其影响不显著(F=2.002,P>0.05);经赤池信息量标准(AIC)评估,在幂函数、线性及指数3种回归关系中,线性回归模型最好地拟合了鲣鱼叉长与鳍棘截面半径之间的关系(AIC=2257.4);采用Fraser-Lee法求得的鲣鱼1~5龄平均逆算叉长分别为398.4、494.2、555.4、636.8和728.8 mm;经残差平方和分析,雌雄鲣鱼的生长状况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670;df=182;P>0.05),推得鲣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706.51(1-e-0.64(t+0.037)).  相似文献   

10.
王琳  卫伟 《生态学杂志》2022,(4):703-713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旱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特征及对水循环变化的响应机制,对于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3—2017年的水文、气候数据和CASA模型模拟的NPP数据,分析了中国旱区水循环变化特征及其对NPP的影响,并采用气候枢轴点方法量化了不同干旱梯度下NPP对水循环变化的响应系数和阈值。结果表明:中国旱区整体呈暖湿化趋势,降水、蒸散和土壤水年均增加2.94 mm·a-1、1.79 mm·a-1和0.0005 m~3·m-3·a-1,水循环过程加速;中国旱区平均NPP为146.82 g C·m-2·a-1,年均增加0.93 g C·m-2·a-1;NPP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陕北、山西、内蒙东南部和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降水、蒸散、土壤水与NPP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3、0.781和0.702,P<0.05),其中NPP对蒸散的响应最敏感;当降水、蒸散...  相似文献   

11.
展鹏飞  仝川 《应用生态学报》2023,(11):2958-2968
湿地生态系统是吸收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2)的汇,同时土壤厌氧环境造成其是大气甲烷(CH4)的源。尽管有证据表明,湿地生态系统CH4排放部分抵消其对大气CO2的净吸收,但目前未见全球尺度湿地CH4排放对其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抵消效应的研究。本研究分析了全球内陆湿地(泥炭湿地和非泥炭湿地)以及滨海湿地(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中同时测定湿地NEE和CH4排放通量的数据。结果表明:各类型湿地生态系统均为大气CO2的汇,NEE值排序为红树林(-2011.0 g CO2·m-2·a-1)<盐沼(-1636.6 g CO2·m-2·a-1)<非泥炭地(-870.8 g CO2·m-2·a-1)<泥炭地(...  相似文献   

12.
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 在室内控制温度条件下测定了长白山高山苔原季节性雪斑大白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 (=S. stipulata))群落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响应过程, 并根据野外连续测定的全年温度, 估算了雪斑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同时模拟气温升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雪斑土壤温度全年大部分时间维持在0 ℃以上, 极端温度变动幅度不超过20 ℃。模拟计算了10 cm深土壤的呼吸强度, 海拔2 036 m处为307.1 g C·m-2·a-1, 海拔2 260 m处的呼吸量为270.9 g C·m-2·a-1。由于积雪时间长, 冬季呼吸占很大比例, 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比例加大。从海拔2 036 m到2 260 m, 积雪期土壤呼吸分别占全年的42.5% (125.4 g C·m-2·a-1)和49.7% (128.7 g C·m-2·a-1)。模拟气温升高1 ℃并假设积雪时间减少20天, 冬天的呼吸量减少8%左右, 但全年总呼吸量增加8%左右。升温后, 平均增加的呼吸量为0.25 g C·kg-1·a-1 (或22.65 g C·m-2·a-1), 冬季呼吸量减少0.118 g C·kg-1·season-1 (或10.81 g C·m-2·season-1)。  相似文献   

13.
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生态系统状况、过程和机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以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对象,利用GLOPEM-CEVSA耦合模型,以1981—2018年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基于遥感反演的FPAR数据为输入,分别估算仅气候驱动的潜在NPP(NPPCL)和气候遥感共同驱动的现实NPP(NPPRS),以二者之差厘定人类活动影响的NPP(NPPHA),进而探究全球气候变化下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NPPRS多年均值为309.70 g C m-2 a-1,占NPPCL的61.65%。其中,黄河源、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园区NPPRS分别为249.88 g C m-2 a-1、140.18 g C m-2 a-1和330.55 g C m-2 a...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海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异质性驱动机制,该文基于MOD17A3HGF数据集,综合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利用变异系数、趋势分析、相关分析、Hurst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分析2000—2020年海河流域植被NPP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定量识别驱动因素及其影响力。结果表明:(1)时间上,2000—2020年海河流域植被NPP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1.73 Tg C·a-1,年均NPP为326.75 g C·m-2·a-1,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地和农用地的NPP多年均值分别为313.59、385.28、353.03、320.12、295.22 g C·m-2·a-1。(2)空间上,植被NPP高值区集中于西北部山区,低值区集中于东南部平原区;NPP整体情况稳定,变异系数均值为0.17;未来变化趋势呈反持续性,植被NPP可能下降。(3)植被NPP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降水为主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主要植被类型物候期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物候期的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因为物候过程是反映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直接和最敏感的生态学过程之一, 大尺度植被物候学过程主要以植被的季节动态体现其对气候变化的长期适应过程。基于NOAA/AVHRR从1982年至2006年的双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 依托中国东部南北样带, 对主要植被类型的物候过程进行模拟, 并计算了主要物候现象(包括返青起始期、休眠起始期和生长季长度)的发生时间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返青起始期显著提前的植被有温带针叶林(TCF, 0.56 d·a-1)、温带草丛(TG, 0.66 d·a-1)、亚热带热带针叶林(STCF, 0.46 d·a-1)、亚热带落叶阔叶林(SDBF, 0.58 d·a-1)和亚热带热带草丛(STG, 0.89 d·a-1); 休眠起始期显著推迟的植被有寒温带温带针叶林(TCTCF, 0.32 d·a-1)、SDBF (0.80 d·a-1)和温带落叶阔叶林(TDBF, 0.18 d·a-1); 此外, 大部分植被类型的生长季长度都有所延长, 但延长的方式不同: TCF (0.77 d·a-1)是由于返青起始期显著提前造成的; TCTCF (0.38 d·a-1)和TDBF (0.36 d·a-1)是由于休眠起始期显著推迟造成的; TG (0.76 d·a-1)、STCF (0.83 d·a-1)、SDBF (1.40 d·a-1)和STG (1.30 d·a-1)等是由于返青起始期提前和休眠起始期推迟共同造成的。对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 温度对南北样带上植被物候的影响较大, 而降水对物候的影响相对较小, 不同植被类型对温度的响应各异。在南北样带上存在的热量梯度, 使得整条样带上植被的物候现象也表现出时间梯度, 从返青起始期发生的时间上比较, 从北向南逐渐推迟, 即寒温带植被>温带植被>亚热带植被; 休眠起始期和生长季长度则正好相反, 亚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温带植被。  相似文献   

16.
南方山区人工林的不合理开发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典型人工林小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研究对于人工林种植和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分析了粤西山区大顶山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关键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大顶山小流域侵蚀模数为1948.1 t·km-2·a-1,属于轻度侵蚀,但空间变异十分剧烈,变异系数为5.12,最大值可达191127 t·km-2·a-1。微度侵蚀(<500 t·km-2·a-1)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80.6%,中度及以上侵蚀(>2500 t·km-2·a-1)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度小于30%的桉树人工林幼林区,贡献了流域总侵蚀量的75.7%。2014—2019年间,大顶山小流域平均侵蚀年际变化不大,但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变化较大,植被覆盖度、坡度和降雨是关键影响因素。桉树人工林种植导致自然植被破坏是引发造林区土壤侵蚀的首要原因。幼林区土壤侵...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和土壤呼吸模型,综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植被数据等多源数据类型,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估算生态功能区植被碳源/汇,探讨其时空变化及主要气候影响要素。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在2000—2020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NPP值为317.18 gC m-2 a-1;林地>耕地>沼泽>草地,水体、戈壁、风蚀劣地和裸沙地的NPP总体处于较低值。空间尺度上,黄河流域NPP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高值区集中在黄土高原农业与草原生态区与汾渭盆地农业生态区交界处,空间差异显著。(2)土壤微生物呼吸量极大值出现2018年,为15.82 gC m-2 a-1,最小值出现在2004年为14.34 gC m-2 a-1;空间上呈现从东南往西北、从东往西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3)黄河流域总体呈碳汇属性(碳汇区域超过60%),年均固碳量约为111.02 MgC/a,年均排碳量为-9.96 MgC/a,年均净...  相似文献   

18.
张仁平  郭靖  张云玲 《生态学报》2020,40(15):5318-5326
分析植被物候与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直是研究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新疆草地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十分敏感,在新疆地区开展草地物候和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着独特的意义。基于遥感数据和野外台站实测数据,利用CASA模型模拟了新疆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阐述了2001—2014年新疆地区草地的NPP的空间格局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1)通过实测生物量精度检验表明,CASA模型基本可以反映新疆地区草地植被NPP。(2)2001—2014年新疆草地NPP平均值为102.49 gC m-2 a-1。不同草地类型的NPPA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地草甸平均NPP最高,达到252.37 gC m-2 a-1;温性草甸草原次之,为204.93 gC m-2 a-1。高寒荒漠和温性荒漠的平均NPP最低,分别为43.94 gC m-2 a-1,53.11 gC m-2 ...  相似文献   

19.
从气候地带性和地理区域分布两方面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固碳能力,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固碳的影响和森林固碳估算不确定性的原因进行综述.据估算,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52~927 Pg C,固碳能力达到4.02 Pg C·a-1.各气候地带森林碳储量表现为热带最大(471 Pg C),寒带次之(272 Pg C),温带(113~159 Pg C)最小,固碳能力表现为热带(1.02~1.3 Pg C·a-1)最大,温带次之(0.8 Pg C·a-1),寒带(0.5 Pg C·a-1)最小;各地理区域森林碳储量表现为南美洲(187.7~290 Pg C)最大,其次是欧洲(162.6 Pg C)、北美洲(106.7 Pg C)、非洲(98.2 Pg C)和亚洲(74.5 Pg C),而大洋洲(21.7 Pg C)最小,固碳能力为南美洲热带(1276 Tg C·a-1)和非洲热带(753 Tg C·a-1)较大,其次是北美洲(248 Tg C·a-1)和欧洲(239 Tg C·a-1),而东亚(98.8~136.5 Tg C·a-1)较小.为进一步减少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估算的不确定性,今后应综合运用连续长期观测技术、样地清查、遥感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罗佳  黎蕾  姜芸  周小玲 《生态科学》2022,41(4):70-77
为量化湖南省森林资源发挥的生态效益,阐释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基于湖南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8年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为9815.64亿元·a-1。从9个评估指标来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量最大,达3298.92亿元·a-1,占全省森林生态系统价值量的33.61%;涵养水源价值量位居第二,为2570.29亿元·a-1,占总量的26.19%;森林康养价值量排第三,为1097.00亿元·a-1,占总量的11.18%;森林防护功能价值最低,仅有0.84亿元·a-1,只占总量的0.01%。从全省14个市(州)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由高到低最大的是怀化市,为1475.36亿元·a-1,占全省的15.03%;永州市次之,为1172.24亿元·a-1,占全省的11.94%;郴州市第三,为1001.92亿元·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