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有三位科学家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他们分别是发现引发宫颈癌的人类乳头状病毒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以及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相似文献   

2.
德国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PV是一组小DNA病毒,目前己鉴定有118型.HPV感染人的上皮组织,诱发产生包括妇女宫颈癌和尖锐湿疣在内的多种良恶性增生性疾病,目前已有两种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上市.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癌机制及相关的疫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植物杂志》2010,(2):6-6
最近,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牛免疫缺陷病毒(与人类艾滋病病毒相关的一种逆转录病毒)Rev蛋白具有二重核定位信号,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逆转录病毒中发现此种信号结构。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世界》2009,(1):92-93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1947年出生在法国.197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法国国家卫生研究院(INSERM)从事逆转录病毒和肿瘤关系的研究。1983年,她和吕克·蒙塔尼等台作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988年以来她一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反转录病毒研究。并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5.
正1922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弗利兹·迈耶霍夫与英国科学家阿奇博德·希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前者主要研究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而后者主要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科学家,因为都关注肌肉的能量代谢问题而共同获此殊荣。以青蛙的肌肉作为研究材料,希尔关注于肌肉产热,他设计了一种温度电堆,用于测定离体蛙在缝匠肌的等长收缩实验中所产生的热能,这一仪器可测出百分之几秒之间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6.
魏薇  周瑾  刘莹 《生物磁学》2011,(7):1385-1387,1372
子宫颈癌是一类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并严重危害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因素。自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全世界广泛认可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生物学因素。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HPV病毒的生物学结构、女性生殖道HPV病毒的感染途径以及HPV病毒诱发子宫颈癌机制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发现和抗疟新药的创制荣获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既是对屠呦呦本人以及整个青蒿素研究团队学术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我国科学事业发展成就的认可。近日,屠呦呦教授因青蒿素研究及其对国家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祝贺!  相似文献   

8.
胡勤学  黄鑫  杜涛 《生命科学》2008,20(6):837-842
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艾滋病毒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文简述了艾滋病毒的发现及25年来在HIV起源、致病、治疗和预防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通过阿米巴共培养等方法发现了一批新的病毒,统称为巨大病毒(giant virus)。它们分布广泛,不仅有很大的病毒颗粒,基因组也非常庞大,还编码许多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因,突破了人们对病毒的一般认识,引发了对病毒起源和本质的讨论。巨大病毒被认为有潜在致病性。本文综述了在人体中针对两类最早发现的巨大病毒--拟菌病毒(Mimivirus)和马赛病毒(Marseillevirus)开展的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宏基因组检测、病毒分离及其对哺乳动物感染和致病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阿尔伯特·拉斯克 (Albert Lasker)医学研究奖分设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特别医学成就奖三项 .本年度该奖颁奖仪式于 9月 2 2日在美国纽约举行 ,6位科学家因对人类战胜疾病及死亡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其实际意义而获此殊荣 .获得基础医学奖是两位以色列科学家 Aaron Ciechanover与 Avram Hershko和加州理工学院Alexander Varshavsky.Ciechanover和 Hershko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蛋白质的降解机制及其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 1 978年 ,他们发现了一种降解蛋白质的物质—— ATP依赖的蛋白质分解因子 ,即泛素 . 1 985年 ,他们证明细胞抽…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世界》2009,(7):6-6
美国科学家采用X光晶体照相术,首次精确描绘出构成人类艾滋病病毒(HIV)衣壳的CA蛋白六聚物结构图,为人类寻找艾滋病治疗新法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2.
环球风云     
《生物技术世界》2009,(5):92-92
德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烟草可制抗艾滋病药物 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利用转基因烟草生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这项工艺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成本。研究人员成功地从转基因烟草中获取了防艾滋病病毒抗体2G12,这种抗体与病毒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后,可以阻止病毒进一步侵入人体的免疫细胞。研究人员首先将收获后的转基因烟草洗净和切碎,然后用萃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HIV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怪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亚属,有互型和11型2种。198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L.M0ntngnier首次证实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并分离到了病毒一HIV-1。1986年L.Montagnier研究组的F.Clavel等人又分离到了另1种HIV,即HIV一人HIV-1与HIV-2又都有许多亚型。科学家们最近研究发现HIV-1和HIV-2起源于非洲,大约在本世纪础到50年代传染给人类,并在流行传播过程中变异为各种亚型。HIV-1致病力强,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病原;HIV-2毒力较…  相似文献   

14.
隋文  黄敏  孙长凯 《生命的化学》2007,27(2):161-163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病毒内吞进入细胞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除了经典的网格蛋白介导的病毒内吞,还有小窝(caveolae)或脂筏(lipid raft)介导的病毒内吞。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新的细胞器小窝体(caveosome)。小窝体甚至还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相关的细胞器(如内体)存在着联系。这些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病毒的认识,为我们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打下基础。同时病毒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工具来研究细胞内吞的路径和与之相关的细胞器。使人类更加了解细胞本身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氧化应激,抗氧化剂与艾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应激、抗氧化剂与艾滋病陈春英,周井炎,徐辉碧(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4)关键词氧化应激,抗氧化剂,HIV,治疗1983年,法国的Montagnier和英国的Gallo共同发现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该病毒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04,39(2):46-46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普通的感冒病毒可以杀死皮癌细胞。纽卡斯尔大学研究小组负责人沙富林教授说,这个发现是人类在研究攻克致死率很高的恶性黑素瘤中取得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了解病毒与人类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病毒感染宿主机制非常重要,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如何进入宿主细胞、复制、扩散和致病等方向上,对病毒与人类蛋白的相互作用模式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病毒与人类之间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涵盖来自218种病毒的1 674种蛋白与来自人类的13 724种蛋白的108 832对蛋白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鉴定出109个至少与12种病毒家族存在蛋白相互作用的人类蛋白,定义为人类的病毒互作广谱蛋白(简称广谱蛋白);从结构、功能、蛋白互作网络以及组织表达量等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广谱蛋白的特征,发现广谱蛋白相较于非广谱蛋白以及其它人类蛋白具有更密集的转角结构、更多的结构域、更高的网络中心度和组织表达量,表明它们可能在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病毒感染人类模式的理解,同时也对进一步探究病毒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第四届中法医学研讨会"在中国西安盛大召开,会议公布了"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获奖名单。我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名誉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阮长耿教授凭借其多年来对血液疾病的研究以及中法医学科学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这对我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于201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由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在法国投票评选终定,用以表彰在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有重要发现、发明,并有显著应用成效的科学家,以及为中法医学科学合作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第四届中法医学研讨会"在中国西安盛大召开,会议公布了"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获奖名单。我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名誉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阮长耿教授凭借其多年来对血液疾病的研究以及中法医学科学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这对我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于201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由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在法国投票评选终定,用以表彰在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有重要发现、发明,并有显著应用成效的科学家,以及为中法医学科学合作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发现引起人类疾病病毒的人细胞受体,使预防流行性脊髓灰质炎和感冒迈进了一步。研究者希望在以后的5~10年间设计出诱使病毒颗粒不能附着于细胞表面受体的药物。 流行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由哥伦比亚大学的Racaniello和Mendelsohn以及纽约州立大学Wimmer等人鉴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