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蚍蜉 ,又称巨蚁 ,是一种体形较大的蚂蚁。这种蚂蚁的工蚁身长6—14毫米 ;雌蚁身长15—18毫米 ;雄蚁身长9—11毫米 ,蚍蜉在蚁类中可称“巨人”了。但是它与大树相比仍十分渺小。成语“蚍蜉撼树”原意是指这种大蚂蚁妄想摇动大树 ,那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可说是痴心妄想 ,永远办不到的事情。“蚍蜉撼树”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诗。这首诗的前六句是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后来 ,人们便把“蚍蜉撼大树”一句简化为“蚍蜉撼树”这个成语 ,…  相似文献   

2.
张港 《化石》2002,(3):24
“蛛丝马迹”是人人皆知的成语 ,一般辞典的解释 ,“马迹”就是马经过后留下的痕迹或马脚印。蛛丝马迹比喻事情留下来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可是 ,仔细推敲后发现 ,这样的解释是很难成立的。从事理来说 ,蛛丝是很不明显的 ,那么与之并列的马迹也应该是很不明显的 ,可是 ,作为家畜的马是个庞然大物 ,除了在水泥 ,柏油路上 ,它留下的脚印与痕迹应该是很明显的。蜘蛛的丝与高头大马的迹 ,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是很难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的。从结构来说 ,很明显 ,这一成语中 ,“蛛丝”与“马迹”是并列的结构 ,“蛛丝”就是蛛的丝 ,是偏正关…  相似文献   

3.
"南橘北枳"是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故事来自于晏子使楚.它在晏子使楚中的意思是,橘子生长在淮南结出的果实就是酸甜可口的橘子,当它被移植到淮北后结出的就是非常酸的枳实了.这成语常用来比喻人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徐钦琦 《化石》2005,(1):28-31
在前两讲,我们介绍了德日进在《人的现象》一书中所阐述的两次事件,即“生命的到临(the advent of life)”和“思想的诞生(the birth of thought)”。本将介绍第三次事件,德日进称它为“明的诞生”(Civilization was born.)。  相似文献   

5.
静水压休克诱导水晶彩鲫三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学机理初探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文分析了静水压休克诱导水晶彩鲫三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学机理,促使第二极体保留的压力敏感期较短,在卵子第二次成熟分裂中后期的某段时间,也就是受精后4-5min时;而在这之前,为卵子启动期,施加压力会破坏卵子的激动和修整过程,造成发育受阻;其后,为压力不应期,此时第二次成熟分裂态势也趋明朗,压力对保留第二极体失去作用。本文还对促使第二极体保留生产鱼类三倍体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鱼类四倍体的条件等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6.
郭奇 《生物学通报》2004,39(11):39-42
一、填空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随食团进入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主要原因是()。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去活性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C.温度改变使酶失去活性D.胃中已没有淀粉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与温度和pH无关C.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D.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毁坏了3.ATP转化为ADP时,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A.矿质离子的体内运输B.根对水分的渗透吸收C.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移动D.O2进入红细胞4.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组成RNA…  相似文献   

7.
徐钦琦 《化石》2007,(4):48-48
在本系列讲座的第1讲,我曾向读者介绍:末次冰期(距今17万年)的厚达千米的冰川曾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巨砾携越封冻的北海,留在了英国约克郡的土地上。1993年9月,我在那里亲眼看到了这一“奇景”。可惜受时间的约束,在那一年我未曾见到倒数第二次冰期(距今12.824万年)的冰碛物。因为那段时间的气候比末次冰期更冷,所以冰川推移得更远,它的冰碛物已到达伦敦以南的地方。无缘谋面成了我长久的遗憾。2005年我的小女儿移居西欧的荷兰。在70周岁的2007年,我在荷兰小住了3个月。荷兰的国名是Nederland(荷兰语)或Netherland(英语),意为“低地之国…  相似文献   

8.
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类群。软体动物中许多海生和淡水种类是人类的美味食品 ,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 ,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 ,介绍软体动物只有一章 10 0 0多字 ,还必须在一节课的 4 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为了让初一学生对软体动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并给有生物学兴趣的学生继续学习的方法 ,我先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想 :在学生初步掌握软体动物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尽量扩大知识面 ,并教会学生学习研究软体动物的方法。我用“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的成语作学习这一章的引子 ,在学生讲这…  相似文献   

9.
1965年我考取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所的研究生.当我第一次踏进上海岳阳路320号的大门时.迎面大楼的建筑特色使人难忘.就像进入了一座科学殿堂。在这里集中了我国许多优秀的生物学家。他们作出了像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样的令世人瞩目的工作。在这个大院的原生理生化所大楼的三楼一间办公室.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第一位导师邹承鲁先生。邹承鲁先生已驾鹤西去.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老师.中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爱国生物化学家。他的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望梅止渴”属哪个信号系统的反射? 答生理卫生教师对这个问题是非常关心的,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望梅止渴”属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有人说它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为什么对同一个汉语成语会有不同的见解呢?我想就此成语及有关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按照反  相似文献   

11.
袁勤  周仪 《生物学通报》2004,39(11):62-62,F004
减数分裂是在植物个体生长过程中,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殖的基础上,当生殖器官出现的时候.在幼小花蕾中发生特殊的细胞分裂。由于这种细胞分裂是在性成熟时发生的,故又称成熟分裂。它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即减数第一次分裂(Ⅰ)和减数第二次分裂(Ⅱ),分裂的结果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  相似文献   

12.
每当谈到革命,人们脑海中常浮现的是改朝换代或政治变革.然而实际上,在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的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那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样产生深远影响和深刻质变的活动也是革命.例如,18世纪末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原子能、生物等新兴技术所引发的第三次...  相似文献   

13.
要弄清悬雍垂、会厌软骨和“C”字形软骨环三者在吞咽和呼吸中的作用,首先应弄清咽、喉的构造特点。有句古成语“咽喉要道”,就是说,咽是一个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位于颈椎前方,它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它又是与五个  相似文献   

14.
PreparationofMeioticKarytypeofMouseOocyteLiChaojunYanLeipingZhangXiranChenYifeng(BiologyDepartment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两次自发的停滞现象,第一次是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这一静止期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到动物性成熟后卵母细胞进入发有周刎,在保住腺激素的作用下,卵母细胞的第一次减数分裂才重新启动.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后.又停滞在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在椅子或化学因素刺激的作用下,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4].因此,对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一…  相似文献   

15.
水稻的小孢子发育,通常都能看到有二次孢壁下陷过程,称之为第一和第二收缩期。本研究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做超薄切片和电镜扫描标本;又用戊二醛和FAA及醋酸乙醇液固定,分别制成石蜡切片;还用活体涂片以光学镜观察。多种方法对照研究的结果,均发现第一、第二收缩期的存在。第一次收缩主要是由于绒毡层大量分泌造壁物质,使花药腔中水势下降,小孢子水分外渗。其后通过代谢生长,内容物增加和渗透平衡,小孢子遂复圆。第二次收缩是因为小孢子内胞质强烈水解,局部质膜破毁,胞内物质外逸,失去膨压后,受花药腔中不断增加的营养物质压迫下陷。直到花药腔中的内物质又渗入小孢子内合成贮藏淀粉,外壁发育增强硬度后又膨胀复圆。作者认为,二次收缩期的发生是正常发育的生理过程,而不是固定剂造成的人为赝象。  相似文献   

16.
新种短密篮状菌(Talaromycesbrevicompactussp.nov.),其无性型为短密梅丽霉(Merimblabrevicompactasp.nov.)。它的子囊果原基可能是由卷曲的菌丝形成;子囊孢子的壁平滑或近于平滑;帚状枝主要是三轮生或三轮和双轮生于同一个孢梗茎的顶端,偶有双轮生或不规则者。这些特征和近似种榛色篮状菌[T.arellaneus(Thom&Turesson)C.RBenj.]具有明显的区别。另外,该新种在一般标准条件下培养未发现有性型。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有性型。曾几次重复试验,只在查氏(CA)斜面上20℃时才产生有性型(详见正文)。但是,它也很快就完全失去了产生有性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座碧绿的青山从山头开始崩塌.非常迅速,树木.岩石.泥土仿佛一下子失去了支撑.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伴随着轰隆隆的咆哮声震耳欲聋.几秒后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每一个关心卧龙保护区的国人,在看了2008年5月17日四川电视台播出的这段录像后.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5·12地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全过程.这之前我们看到更多的都是结果!  相似文献   

18.
"3+综合"——生物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浙江、江苏、山西、吉林 4省普通高校招生入学考试“3 X”科目设置采用“3 综合”形式 ,对于理科考生加考的“综合”为“理科综合”科目 ,它是由物理、化学和生物 3门学科组成的。生物学科与理、化相比有一个不同之处 ,它是在几年前被取消高考的科目。众所周知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在中学 ,哪门学科不被列入高考科目 ,就会失去学校、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其实 ,在近代从西方传入的各种学科中 ,生物学一开始就非常引人注目。当 2 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 ,生物学再次引起重视。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 ,粮食危机日渐突出 ;同时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19.
森林种群径阶转移模型中转移概率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智林  胡海清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307-2310
基于统计分析理论和微分方程理论,给出了森林种群径阶转移模型中估算转移概率的方法:第一种是在有两次样地观测数据,不考虑林分环境因子等因素的条件下估算转移概率;第二种是在已知林分环境因子条件下,不需要对样地有两次观测数据来估算转移概率.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两种估算转移概率的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对森林经营与管理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它涉及到高中生物学的各个方面.跨越了必修和选修的界限,与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进化和生态、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信息传递、现代生物技术等密切相关.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和承担者。因此,要把“蛋白质”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题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