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运用 RAPD技术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生境 8个羊草种群进行分析。采用 2 4个随机引物 (10 nt)在 8个种群中共检测到2 2 4个扩增片断 ,其中多态性片断 173个 ,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 77.2 % ,特异性片断 2 2个 ,占 9.82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 9.3 3条。利用 Nei指数和 Shannon指数估算了 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计算种群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 ,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羊草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 ,Nei指数和Shannon指数计算结果分别为 85.4%和 66.8% ;羊草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 ;8个羊草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 0 .2 3 16,变异范围为 0 .1587~ 0 .2 70 0 ,说明 8个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不大 ,即 :在较小地理范围内羊草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 ;8个种群可聚为 3个类群 ,聚类结果显示生境相似的种群能够聚在一起 ,而地理距离最近的种群不一定归为一类 ,说明小范围内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 ,而与其生境间的相似度相关。影响遗传相似性的不是单一因子而是各种因子的综合作用 ,较小地理范围内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由环境的异质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理种群羊草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任文伟  钱吉  郑师章 《生态学报》1999,19(5):689-696
以不同种群羊草为实验材料(包括内蒙古高原的稆草原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吉林盐碱地羊草),分别从个体(叶长,叶宽,株高,分蘖数,根茎芽数等特征及根茎叶的扫描电镜结构),生理(在PEG胁迫下叶片的电阻电导,SOD和POD的活性,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等),细胞(染色体核型),同工酶及DNA(RAPD)等几个水平较为系统地研究其遗传分化以及对水因子的适应机理,并进行了大量的聚类分析,发现:不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理种群羊草分子水平上生态型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将来自内蒙古不同地区及吉林盐碱地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同时栽培于校园,以5个样点(阿旗定位站、西乌旗、谢尔塔拉、吉林)的羊草幼叶为材料,选用20个随机短引物(100nt)进行了DNA随机扩增,共计获得100个多态性片段。所得RAPD数据利用自编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分子进行树,结果表明:定位站和西乌旗遗传距离最近,应为同一生态型;而吉林和谢尔塔拉分属不同生态型;阿旗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大针茅的种群遗传分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区分布的 11个大针茅 (Stipa grandis P. Smirn)地理种群进行了 RAPD分析。从 10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8个有效引物 ,共扩增出 2 2 1条 DNA带 ,多态性 DNA带 12 1条 ,占 5 4 .75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 DNA带数为 12 .2 8条 ;特异性 DNA带 2 5条 ,占 11.31%。基于 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对此 2 2 1条 DNA带进行 U PGMA聚类分析 ,将 11个种群分为 3类 ,白音锡勒牧场的 8个种群聚为一类 ,林西种群和克什克腾种群两个种群聚为一类 ,阿巴嘎种群单独成为第 3类。用Mantel检验作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相对较大的尺度上 ,大针茅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相关极显著 (g>g0 .0 0 5) ;而在相对较小的尺度上 (白音锡勒牧场 8个种群 ) ,相关不显著 (gg0 .0 5)。  相似文献   

5.
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Ⅱ.RAPD数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松嫩草原上分布的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9个种群进行了15个引物的RAPD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两类种群的扩增片段数和多态位点比率明显不同,黄绿型种群低于灰绿型,其值分别<90与>100,<50%与>70%,比较了7种不同统计方法据RAPD表型或基因型频率估算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几种统计结果都揭示,黄绿型种群低于灰绿型种群,用F1s值矫正种群对Hardy-Weinberg平衡的偏离后,估算等位基因频率,通过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估计羊草种群间分化分别为37.6%和35.7%,高于等位酶的分析,讨论比较了等位酶和RAPD分析结果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区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 RAPD-PCR技术对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 7个克氏针茅 (Stip a krylovii Roshev.)种群进行了分析。从 10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 1个有效引物 ,共扩增出 2 2 9条稳定的 DNA带 ,其中 171条带具有多态性 ,多态性百分比 (PPB)为74.67%。将每个扩增产物看作一个独立的性状 ,按其有无列出二元数据矩阵 ,计算 Jaccard、简单匹配系数 (SM)和 Dice遗传相似性系数 ,通过 UPGMA法构建分子标记聚类图 ;并通过主成分分析 (PCA)和主轴法分析 (PAF) ,将 7个种群分类 ;统计各个种群特异性 DNA带 ,计算占总扩增条带的百分数。结果表明 :(1)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扩增结果差异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 )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这种分化是与种群之间的实际距离相联系的 ,相距越远 ,种群相似程度越低 ,进一步分析表明种群的分化是与所处生境逐渐旱化相一致的 ;(3 )聚类图上将 7个种群分为 3类 ,PCA和 PAF分析通过 3个成分或因子也将 7个种群分为 3类 ,支持了聚类图的分类结果 ;(4)特异性位点所占百分比与种群所处生境也有一定的联系 ,它与环境干燥度的相关系数为 0 .76(P<0 .0 5)。  相似文献   

7.
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I:扩增片段频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松嫩草原上分布着灰绿型和黄绿型两种叶色类型的羊草,为进一步明确这两种叶色类型种群分化的分子基础 ,对其9个种群105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15个随机引物(10nt)共扩增出149个多态性片段,总的多态位点为96.1%,黄绿型与灰绿型种群间在10.1%的多态性片段上明显不同,相似生境或同一地域的种群在一些位点上表现出相似或相同的变化;9个种群都检测到了特异性扩增。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不同寄主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RAPD技术对生活于辣椒,烟草和番茄3种不同寄主上的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种群,并以烟草烟青虫(H.assulta)为外群进行了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处理内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处理间最小的遗传距离,烟青虫的遗传距离为0.177-0.346,棉铃虫的辣椒种群为0.289-0.404,烟草种群为0.396-0.505,番茄种群为0.329-0.382,采用UPDGA法进行聚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各处理成聚的遗传距离为:烟青虫是0.334,棉铃虫的辣椒种群是0.372,烟草种群是0.463,番茄种群是0.360。各处理均首先成聚,棉铃虫与烟青虫成聚的遗传距离(0.703),稍大于棉铃虫各种群的成聚值(0.639)。上述结果表明,棉铃虫不同寄主种群已经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
松嫩草原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等位酶技术,综合分析了松嫩原理11个羊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指标,深入剖析了灰绿型和黄绿型两种叶色类型羊草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两类种群在等位基因频率、非平衡位点和A、P、He及固定指数F上明显不同,两类种群间有极明显的遗传分化。黄绿型种群的A、P、He皆低于灰绿型;黄绿型F<0,灰绿型F>0,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DIA-1、PGM、SKD和ACP等位点上;两类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ADH、DIA-2和PGM等位点上。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尺度下野大豆种群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为了阐明不同尺度范围内野大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分别对我国5个纬度8个不同地点的野大豆(Glycine soja)种群及浙江金华地区5个野大豆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根据RAPD数据计算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无论是不同纬度野大豆种群还是金华地区野大豆小种群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且不同纬度野大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与地理纬度有一定正相关。在对金华地区野大豆种群遗传多样怀的研究,利用Shannon指数估算了5个野大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野大豆种群间(78.5%),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本就此探讨了不同尺度下野大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其成因及维持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放牧与围栏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比较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静态箱式法,比较分析了内蒙古典型羊草草原放牧与围栏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围栏和放牧样地的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高峰值一般出现在13:00~15:00,围栏样地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与地表温度相关性最好,而放牧样地与地下5cm温度相关性最好.在整个观测期内,6、7月份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期,围栏样地土壤呼吸作用明显大于放牧样地约2.7倍;到植物生长后期的8、9月份,二者差异不大,与地下生物量的变化相似,可能与牲畜的采食对不同物候期的植物影响不同及周围环境因子的改变有关,说明人类活动的干扰不一定增加土壤呼吸作用.围栏样地和放牧样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动态都与0~10cm的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是0.853和0.741,而围栏样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动态的相关性大于放牧样地;围栏和放牧样地不同层次土温、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作用日、季动态的关系均表现出浅层的相关性普遍大于深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应用等位酶分析方法测定了松嫩平原南部微生境条件下羊草灰绿色和黄绿色两种生态型9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羊草种、种群和生态型水平都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两种生态型之间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及遗传分化。灰绿型和黄绿型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67.3%和57.1%,等位基因平均数分别是2.2和1.9,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48和0.298。两种生态型种群之间平均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13.
羊草不同地理种群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我国从内蒙古到吉林的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盐碱地草原的5个样点上羊草的6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羊草种群随着地理生态环境的不同,在同工酶水平上发生着不同程度的种内分化.羊草在同工酶水平上的分化受多个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而且与羊草耐寒性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羊草草原群落主要植物的热值动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鲍雅静  李政海 《生态学报》2003,23(3):606-613
对内蒙古羊草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的干重热值动态研究表明,热值随植物种类,植物部位,取样时植物所处物候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羊草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地上部分热值的变动范围在15703-18141J/g之间,其中灌木小叶锦鸡儿(Caragang microphylla)的热值最高,禾草类植物的热值多数较高,而大多数杂类草的热值相对较低,主要植物种群地下部分热值的分布范围为15051-16410J/g。其中根茎型草地下部分热值较高。不同种类植物地下部分热值差异并不与地上部分一致,根茎型禾草地上、地下部分热值差异较小,而须根型植物差异较在,不同种群的植物地上部分热值随植物候期的不同而波动,其变化规律是与植物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相联系的,不同植物种群热值的年际小 规律有所不同,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洽草(Koeloria cristata)的年际热值波动相关显著。但与生长季降水量和生长季累积日照时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在某种程度上,植物热值的 种内变化反映了植物生长状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羊草物候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效逑  李倞 《生态学报》2009,29(10):5280
研究温带草原植物物候与气象因子变化的关系,对于提高草原净初级生产量和碳收支估算的精度,掌握放牧的时宜及其区域差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该文利用内蒙古草原7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983~2002年的羊草物候观测数据,对返青和黄枯日期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多数站点的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的趋势;同时,各站羊草返青期和黄枯期均以显著提前的趋势占优势,多数站点的生长季节(返青到黄枯的期间)呈缩短的趋势.(2)在区域尺度上,羊草返青日期与返青前一个月均温的负相关最为显著,气温每升高1℃,返青期约提前2.4d;在站点尺度上,森林草原区站点的羊草返青期早晚主要受返青前一个月均温(负相关)的影响,典型草原区站点的羊草返青期早晚主要受前一年10月或11月到返青期累积降水量(负相关)的影响,森林草原区最北部额尔古纳右旗的返青期早晚受返青前一个月均温和前一年10月到返青期累积降水量的共同影响.(3)在区域尺度上,羊草黄枯日期与黄枯前一个月均温的负相关最为显著,气温每升高1℃,黄枯期约提前3.7d;在站点尺度上,羊草黄枯期早晚与前期气温以负相关为主,与前期降水量以正相关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