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鱼类的系统研究,迄今尚未看到;其南部地区的鱼类研究,过去亦不多见。1961年岳佐和、黄宏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主要在藏南地区进行了为时7个月的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采集调查。我们除在沿途的麻江(藏北)、昌都(藏东)等个别地点进行采集外,主要的考察地区是江孜、日喀则两个专区的部分水域。本文继“西藏南部的条鳅属鱼类”(1963)、“西藏南部的裸鲤属鱼类”(1964)等文之后,仅就裸裂尻鱼属鱼类共7种描记于下,其中:伍氏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wui,sp.nov.)为1新种:麻江凯氏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essleri makianensis,subsp.nov.)为1新亚种。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区原花蝽属新种(半翅目:花蝽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花蝽属(Anthocoris Fallen)在我国西藏地区以往尚无记录。Poppius 1909描述的A.thibetanus虽以“西藏”为名,但其模式产地实为四川西部的邛崃山地,并不在西藏境内。作者在检查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李法圣同志与中国科学院西藏考察队所采得的西藏半翅目标本时,共发现原花蝽属4新种,记载如下。对于经历艰辛,获得这些标本的同志,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3.
西藏高原濒危植物西藏巨柏光合作用日进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兰小中  廖志华  王景升 《生态学报》2005,25(12):3172-3175
研究采用目前先进的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 i-Cor-6400测定濒危物种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西藏巨柏光合日进程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在12:00时左右达到最高峰,其光合作用不存在“午休现象”。在12:00时,西藏巨柏的气孔限制值和水分饱和亏缺分别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9:00时,西藏巨柏获得一天中最大的表观量子效率,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其蒸腾速率在13:00时最大,这个时间并不与光合速率最大值同步,这说明在西藏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很多。在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中,高光合速率值(大于4.00μm o lCO2/(m2.s))持续时间在5h左右,这使得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产物得以有效积累,也为西藏巨柏在半干旱环境中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用中国春双端二体分析西藏小麦的染色体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佩度  黄璃 《遗传学报》1991,18(1):39-43
用普通小麦“中国春”双端二体系列(double ditelosomics)作母本分别与西藏小麦杂交,对全套21个F_1的PMC在MI进行端体配对分析。在(“中国春”双端二体7B×西藏小麦)F_1中,含有(t′,t1″)构型的PMC占观察总数的87.3%,7BS常不参与配对,显示出有较大差异。“中国春”3A、7A、2D—7D等8条染色体的两臂可以分别同时与西藏小麦对应染色体配成异型三价体(tt1′′′)的PMC频率达80.0—95.5%,表明西藏小麦与“中国春”之间这8条染色体差异很小。在涉及其余12条染色体的组合中,出现(tt1′′′)、(t′t1″)和(t′,t′)构型的PMC分别占观察细胞总数的42.3—77.6%、21.9—55.5%和0—8.0%,表明它们之间仅某个染色体臂间有轻度变异或分化。从总体来看,西藏小麦与“中国春”之间除7BS有较大差异外在染色体构成上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5.
聚焦猎隼     
马鸣 《生命世界》2008,(4):36-37
猎隼又被称之为“海东青”、“突鹘”、“兔虎”、“鸽鹘”或“鹞子”等,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区,国外分布于中亚各国。维吾尔族人称其为“匈喀尔”,而藏民则称之为“茶”,属鸟纲,隼形目,隼科。它们稍长的尾羽将它和其他的猛禽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
难忘布裙湖     
布裙湖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湖,它位于西藏的墨脱县。你在西藏的地图上也找不到它。墨脱是我国惟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由于它通向外界的一条山间小道在一年中有七八个月被大雪封住。墨脱又有陆地“孤岛”之称。而布裙湖就是在这“孤岛”的密林之中,它远离人烟,就连当地的门巴族老乡也很少涉足这里。这是一颗嵌在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湾中的明珠。来西藏之前我就听说过许多关于布裙湖的故事。这些故事给布裙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心仪已久。1993年在对西藏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湾的越冬考察中,我有幸领略它的妩媚与恬静。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海娥螺化石均产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北的海相侏罗、白垩系中,大部分属种出自侏罗系顶部或白垩系底部的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中。这套地层在林周、拉萨地区被命名为“多底沟群”,班戈地区为“蛤蟆山组”。以往  相似文献   

8.
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西藏高原的植被不同于一般的“水平地带”植被,也不同于山地的“垂直带”植被。它是属于“准平原式”的垂直带植被,可称之为“高原地带”植被。2.西藏植被的成带现象自东南向西北变化如下:森林—草甸—草原—荒漠。这些高原地带性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高原巨大幅度的隆升及其所引起的特殊的大气环流状况。潮湿的西南季风乃是西藏东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山地森林发育的基本因素。高原面处在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压”控制下,在这种大陆性高原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9.
西藏考古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原始人类在“世界屋脊”上的活动历史,为探讨西藏古文化关系,提供了很有意义的资料。就目前所知,大约距今五万年前,西藏就有原始人劳动生息,定日发现的旧石器就是一个例证。1964年,青藏科学考察队在定日县东南10公里的苏热,在第二级阶地上找到40件石片和用石片做的刮削器及尖状器(照片1)。刮削器有单刃的,也有复刃的,主要是向背面加工的,少数是错向加工的;尖状器略呈心形,也是向背面加工的。  相似文献   

10.
郭建崴 《生命世界》2007,(9):96-103
我去西藏是为了淘宝。什么宝呢?化石。 西藏的化石之所以为宝,除了其蕴涵的关于古生物、进化的信息之外,更由于青藏高原的独特环境,这些化石还能够为我们了解高原的形成过程及环境演变的过程提供线索。在我工作过的中国古动物馆里,就“沉睡”着一件曾经生活在2亿1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海洋里的鱼龙化石——喜马拉雅鱼龙。  相似文献   

11.
青稞     
(一)“青稞”(Hordeumvulgare trifurcatum)又叫“稞大麦”或“米大麦”,是西藏人民的主要粮食.“南方人喜欢吃米,北方人喜欢吃面,西藏人民喜欢吃糌粑(青稞的成品)”,这都是由于长期以来环境的影响变成了生活上的喜爱. 青稞的栽培在西藏的农业生产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青稞的栽培面积在昌都地区占作物栽培总面积的75%以上.笔者1953年在昌都所属的察雅宗(相当于内地的县,下同)的香堆村调查,青稞播种面积占78%,小麦占11%,其他占11%.在海拔较高,生长季节较短的农区,例如察雅的“额”村等地,由于小麦不能成熟,几乎100%的耕地都栽培青稞. 青稞的用途:种子主要作粮食,炒熟磨细即成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糌粑,食时和以酥油(即土法制的奶油),佐以牛羊肉,其香扑  相似文献   

12.
在西藏的药用植物宝库中,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占有一席之地。乌头属植物共有350种左右,我国有160多种,西藏有44种。在西藏产的乌头中以有“雪山一支简”之称的工布乌头(Aconitum kongboense)最著名。雪山一支蒿的块根含有多种生物碱,性温,味苦麻,有大毒,入药具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的功用,可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牙痛、毒蛇及毒虫咬伤等。  相似文献   

13.
梅里雪山地区植被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里”,藏语意为药材,“梅里雪山”意即药材雪山,也有学者认为“梅里”系藏语药王之意,故西藏又称梅里雪山为“药王山”.梅里雪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梅里雪山[1~3]是指坐落在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境内的四蟒大雪山,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滇藏边界的怒山山脉,北与西藏境内的他念他翁山相连,南接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境内的碧罗雪山,主峰为海拔6740m的云南省第一峰卡格博峰, 范围在北纬 28°16′~28°41′,东经98°30′~98°52′之间,分为梅里雪山(狭义)、太子雪山两段,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的核心地区.狭义梅里雪山仅指广义梅里雪山的北段,北起云岭乡曲龙巴拉古垭口,南至太子雪山芒框腊卡峰一带,主峰为海拔5295m的说拉曾归面布.  相似文献   

14.
色季拉山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色季拉山16科、49属、8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了物种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1)西藏色季拉山的87种植物中有1种处于极危状态,13种处于濒危状态,55种处于易危状态,18种处于近危状态.(2)西藏色季拉山有一级保护植物23种,二级保护植物53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3)该研究结果与各种保护植物名录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植物在本区受威胁程度加强,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皮鳞鱼属(Rugogymnocypris)系岳佐和、黄宏金于1964年以采自西藏羊卓雍湖的皮鳞鱼Rugogymnocypris tibetanus为模式而建立的。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是“全身被着排列不整齐、分布不均匀、较大、埋于皮下的鳞片”,并以其极相似于裸鲤属(Gymnocypris)而定的属名。 1962、1963和1965年我们在青海湖渔场先后收集到四尾具有类似皮鳞鱼鳞片的青海湖裸鲤标本(图1);1974年,在西藏班公湖采到一尾类似的高原裸裂尻鱼标本(图2)。访问当地渔工和群众,一致认为“皮鳞鱼”标本是极为罕见的。不由使人怀疑,“皮鳞鱼”所  相似文献   

16.
西藏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富伟  白永平  周亮  车磊  汪凡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10):3544-3552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区内适宜人类生活的空间十分有限,居民点空间分布受多因素制约.为揭示西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高分影像,基于目视与机器解译结合提取西藏城乡居民点斑块数据,运用核密度、空间热点探测、GeoDetector等方法探索其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高原地区宜居地选址、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等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西藏城乡居民点呈聚集分布模式,整体密度分布差异较大;呈以拉萨市为高密度核心,昌都市、林芝市、阿里地区为低密度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高密度核心区拉萨市斑块密度多达220 ind·km-2,而低密度边缘区密度最大仅为5.7 ind·km-2,两个区域相差43倍.西藏城乡居民点规模高低值聚簇现象显著,大斑块高值数量稀少,小斑块低值数量绝对优势突出;大斑块高值占比仅为3.7%,集中分布于拉萨市和山南市,低值聚簇区占比达到67.2%,主要分布于羌塘高原的阿里地区和那曲市.西藏城乡居民点被划分成6种类型,形成了以“一江两河”地区和“三江流域”为中心的两个圈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大斑块主导型、中密度团簇型、高密度散点型、低密度散点型和高寒地无人型;拉萨市以中密度团簇型为主,占比为31%,山南市以低密度散点型为主,占比为38%,昌都市以低密度散点型为主,占比高达51%,阿里地区、那曲市和日喀则市均以高寒地无人型为主,其中,在阿里地区占比高达64%.不同影响因子对西藏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差异性显著;人口和GDP对城乡居民点的分布均具有很强的决定性;此外,城镇居民点表现出强烈的道路指向性,农村居民点更多地表现为河流指向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西藏北部“班戈湖岩系”的腕足动物化石4属、5种,其中3新属、5新种,并讨论了“班戈湖岩系”的地质时代,认为应属白垩纪。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昆虫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及地位研讨会”于 2 0 0 2年 6月 2 6~ 3 0日在西藏拉萨顺利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共 50余人 ,与会代表就“昆虫在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与地位”及“生物多样性和昆虫资源利用与产业  相似文献   

19.
香巴拉     
王敏 《生命世界》2006,(10):106-107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子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哦!香巴拉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的家乡。”这是来自西藏的歌声,美丽而悠扬;这是一片净土,一个信仰虔诚的地方;这就是西藏人心目中的“香巴拉”。  相似文献   

20.
西藏蝽科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章士美 《昆虫学报》1986,(4):426-431
根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藏日喀则地区植保站、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西藏农牧学院、西藏山南地区农科所等单位收藏的蝽科昆虫标本,以及1984年6—9月作者在藏期间所采集的蝽科昆虫,经过整理鉴定,计得80种。这个数字,比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西藏昆虫”一书所载,多37种,当然这里面漏查、漏列的虫种、采地,估计还有不少,但至少可说是迄今为止对西藏蝽科昆虫了解得比较详尽的一份纪录。现根据这份纪录,作出西藏蝽科昆虫区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