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与心血管活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言在研究血液的流动规律时,过去较多注意血管口径与驱动压力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问题,而相对地忽视血液本身的复杂流体性质对血液流动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变学特性(如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刚性、血小板聚集性与动态血栓形成等)对循环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特别是对微循环的机能有重要影响。某些心血管疾患,其血液流变学各因素的异常变化以及与微血管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血管口径逆转效应是妨碍微循环血液灌注的关键因素。局部组织血流障碍所造成的代谢变化与热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人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改变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尹瑞璞河北沧州市传染病医院马志茹糖尿病人由于内分泌系统以血液成份的改变,进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与并发症。为了早期预防糖尿病人组织缺氧等并发症,我们对临床151例糖尿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检测...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变形能力与微循环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蔚芬 《蛇志》2006,18(4):295-297
300年前,卢文-虎克(Leeuwcnhok)首先在镜下观察了心肌微循环,发现毛细血管和血液流动,并报道了红细胞在通过毛细血管时发生形态变化,但当时未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微循环和70年代血液流变学开始发展起来,医学界对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性才逐渐有了了解。近年来,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对于掌握微循环生理规律,认识血液流变学性质,探索生物血液流动的力学性能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以下简单介绍有关红细胞变形能力在微循环中几个重要问题,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型的新型学科,其范围包括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性等。它是心肌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其突出表现是红细胞聚集症和高粘滞血症。血液流变学不但在心肌梗死疾病中的诊断,药物、介入等方面作为临床治疗与疗效的评估指标,而且对心肌梗死疾病的预后及对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欣  黄文新 《生物磁学》2011,(16):3196-3198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型的新型学科,其范围包括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性等。它是心肌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其突出表现是红细胞聚集症和高粘滞血症。血液流变学不但在心肌梗死疾病中的诊断,药物、介入等方面作为临床治疗与疗效的评估指标,而且对心肌梗死疾病的预后及对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是引起心肌缺血症状的常见原因,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对于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认识不足,目前对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阐述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机制,研究现状,以及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方法的主要进展及其局限性。旨在更好地研究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原因及机制,为临床防治心肌缺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青龙胶囊治疗高血压病18例之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变化武汉市针灸医院内科吴凤芝本文自1992年11月以来采用青龙胶囊对1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前后患者甲皱微循环,血流变学以及血检TC、TG等各项指标变化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诊断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孢硫脒联合阿维A胶囊对老年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银屑病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头孢硫脒,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变化及甲襞微循环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ηb、ηp、EAI、Tk值、Hct、血沉方程K值以及ES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微血管形态学指标如管袢清晰,畸形管袢减少,袢顶狭窄较少,输入枝血管直径增宽,输出枝血管直径变窄,管袢延长(P0.05);血液流态指标如血流速度加快,粒流以及粒缓流状态减少,微小血栓量减少,管袢周围视野较清晰(P0.05);加权积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微血管形态学指标、血管流态指标、加权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头孢硫脒联合阿维A胶囊较单用阿维A胶囊可更明显改善老年银屑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及甲襞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纤溶酶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杨  赵桂梅  宣素莲 《生物技术》2004,14(Z1):26-28
目的评价纤溶酶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对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纤溶酶,对照组应用脉络宁注射液,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和治疗中进行相应实验室指标检查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对病人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脑功能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纤溶酶作为治疗脑梗塞溶栓疗法用药是一个疗效明确、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的流变能力在整个人体微循环系统中至关重要.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结合动网格技术, 对红细胞穿越微血管狭窄处的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 研究对象包括血浆、红细胞膜、细胞质及微血管狭窄处. 模拟涉及了血浆、细胞质与红细胞膜之间的流固耦合作用以及红细胞膜与微血管狭窄处的接触问题. 结果表明, 红细胞穿越微血管狭窄处的能力受血浆流速与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的影响较为显著, 且在保持血浆流速不变的条件下, 升高的血浆黏度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红细胞穿越微血管狭窄处. 由此认为, 病理状态下微循环内血液流变能力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白细胞的增多, 进而引发红细胞的聚集及血液结构的改变. 本研究作为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研究, 目的在于为临床血液流变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蛇志》1991,(1)
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蛇协中医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蛇协急危重症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一期中西医结合血液流变学及血栓性疾病防治讲习班”将于1991年第二季度在江西庐山开办。这次讲习班旨在普及与提高中西医结合血液流变学知识;推广血液流变学及血栓性疾病检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清栓酶治疗中,重度微循环异常3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英  丁文明 《蛇志》1994,6(1):4-6
本文总结清栓酶治疗中度以上微循环异常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320例,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清栓酶治疗前、后各项分值和总积分值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并且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好转呈正相关关系。观察结果表明清栓酶改善微循环疗效确切。甲襞微循环检测有助于预测疾病的危险程度,对指导用药、评估药物疗效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炎通管汤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口服消炎通管汤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较前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消炎通管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该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促进输卵管局部微循环,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14.
刘立春  赵维英 《蛇志》1996,8(1):13-14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管炎是常见病变,并有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异常。我院利用蝮蛇抗栓酶所具有的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与雷公藤合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例,并与单用雷公藤患者26例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流变学变化差异显著,效果满意,值得试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中医脉象的原理认识血液流变中血细胞公转运动与自转的关系。方法:以中医脉诊理论结合血液流变学研究公转与自转关系。结果:认识到公转与自转有相关性。结论:速度、半径与时间三者表达出公转与自转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大鼠血液成分和流变学变化,以阐释“热毒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连续8周,从中西医学不同视角,观察注射期间和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症状表现,包括采集舌像、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小板聚集、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血液粘度、血脂和凝血因子。结果注射毒素后大鼠活动减少,大便臭秽;尾部逐渐变得紫暗,舌质由红润变得暗、干涩、舌下静脉变长;给药第1周大鼠血液有凝血时间延长和血脂波动,随后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细胞功能改变表现;4周至8周血小板聚集、血浆粘度和血脂升高。结论腹腔注射内毒素后,大鼠出现符合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舌像和体征,其生物学表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首先是炎症反应并波及血液内成分变化和凝血变化,然后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变的异常。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中医“热毒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医学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经过对近三万人的观察,首次报导吸烟致微循环改变观察所见.一、使微循环血管普遍性痉挛(瞬间)甚至部分关闭、停流.二、微循环血管扭曲、迂曲形成“”字形等特征性改变.三、微循环血管变狭窄、长度缩短.四、微循环血管管径改变后改变了血液流变学的正常特征.五、可引起一系列微循环不畅所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性疾病、冠心、心肌梗塞、肺部疾病、癌症、脉管炎、消化道溃疡等等。甚至吸烟的妇女对其后代也有影响.六、见于以上述情况,吸烟对自己对别人的健康都是有损害的.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学及其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血液流变学作为生物流变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构成血液循环的血液和血管的流动和变形的科学。液体的流动和变形的特性,即流变性一般是通过粘度这一最常用的物理量来反映和量度的。人体血液作为一种液体,其粘度的特点是与切变应力或切变速度的变化有关。这说明人体血液与水等一般液体不同,是属于非牛顿液体。人体血液的粘度属于非牛顿粘度的最主要原因是在于血液内含有红细胞。因此,在各种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镰形血红蛋白病和糖尿病时,构成血液的各种微观组成成分的改变,主要是红细胞的一系列特性的改变,不仅是引起血液粘度异常的最直接因素,而且也是导致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以及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缺氧和功能、代谢失调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基础。流变学(Rheology)作为物理学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流变学一词是1929年由 Bingham 第一个提出来的。“Rheo”一词系来源于希腊文的“ρεo”,具有流动的意思。因此,按其原意来看,这门科学应称为“流动学”或“流的科学”。但是,鉴于物体的流动与物体的变形有着互为因果、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即物体的变形是形成物体的流动的基础,而物体的流动是物体的变形在时间上的连续。因此,更正确地讲,这门科学是研究物体的流动和变形的科学,简称“流变学”。研究与生物机体以及人体的许多重要生命活动过程有关的这一部分流变学,叫做生物流变学。近年来,在生物流变学中,号门研究与循环血液有关的流变学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并已成为生物流变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血液流变学。更详细地讲来,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血液有形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的粘弹性和变形以及心脏、血管的粘弹性和变形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韩超英 《蛇志》1993,5(1):38-40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流动和变形规律的科学.在国际上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但由于临床血液流变学的方法不标准,使得各实验室之间的资料缺乏可比性及流变学测定的可靠性。因此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于1985年专门成立了一个血液流变学专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对兔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8只雌性健康实验兔按气腹压力随机均分为三组:气腹压0mmHg组(Ⅰ组)、气腹压10mmHg组(Ⅱ组)和气腹压15mmHg组(Ⅲ组)。每组兔均在不同的压力下接受气腹1h。在二氧化碳气腹前5min(T0)、气腹后30min(T1)、气腹后60min(T2)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并记录在相应时点的上述参数值。结果:气腹后30min、60min,Ⅱ组与Ⅰ组比较,HR、MAP、全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显著增加(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显著下降(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各参数变化更为显著(P〈0.01)。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气腹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二氧化碳气腹后血液流变性减弱;虽然HR、MAP增加,但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