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固始早石炭世杨山组植物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秀元 《古生物学报》1992,31(5):564-584
系统描述了扬山组植物18属25种,其中以石松类及种子蕨和真蕨纲为主,仅少数属楔叶纲;石松类中发现不少叶座较小,叶痕相对较大的鳞木类植物,颇似华夏植物群中的鳞木类;首次报道了我国发现的古芦木孢囊穗.据对植物群综合分析,杨山组的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2.
河南固始早石炭世杨山组植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描述了扬山组植物18属25种,其中以石松类及种子蕨和真蕨纲为主,仅少数属楔叶纲;石松类中发现不少叶座较小,叶痕相对较大的鳞木类植物,颇似华夏植物群中的鳞木类;首次报道了我国发现的古芦木孢囊穗.据对植物群综合分析,杨山组的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介绍的植物化石是一种地理分布很广、地层上的分布则只限於下白垩纪的一种标准化石。它最先发现於欧洲下白垩纪的瓦尔登期(Wealden)的地层中,后来在北美的波托马居(Potomac Formation)及日本的领石统中都有大量发现。此化石除在日本有唯一的例外,一度见於略低的手取统(上侏罗纪)外,其余各处都是出现於下白垩纪的地层中,并且一向被认为是下白垩纪瓦尔登期植物群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份子之一.此种化石过去在中国从无报道,所以此次的发现无论就它的地理分布和封於决定所在地层的时代来说,都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广东早石炭世植物化石新资料及其组合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早石炭世地层中植物化石丰富,本文报道19属41种,描述了10个新种,即:翁潭亚鳞木(Sublepidodendron wengtanense sp.nov.)、槐角鳞木(Lepidodendron sophoroides sp.nov.)、连平拟铁线蕨(Adiantites lianpingensis sp.nov.)、马头拟铁线蕨(A.matouensis sp.nov.)、韶关老羊齿(Archaeopteridium shaoguanense sp.nov.)、细扇羊齿(Rhacoptcris angustasp.nov.)、披针拟须羊齿(Rhodeites lanceolata sp.nov.)、韶关脉羊齿(Neuropteris shaoguanensis sp.nov.)、总状笠囊(Potoniea racemicarpa sp.nov.)和陀螺笠囊(P.turbinata sp.nov.)。根据这些化石在剖面中的分布情况,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植物组合:1.奇异亚鳞木(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组合,代表沉积为大湖组。2.多形铲羊齿(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高氏拟铁线蕨(Adiantites gothanii)组合,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下段。3.老羊齿(Archaeopter-idium)-钝楔羊齿(Sphenopteris obtusiloba)组合,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上段(粤西北)或忠信组中段(粤东)。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一种具叶座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叶座呈略不对称的菱形,下侧边略长于上侧边,顶、底角均平截,底角并略呈拖延状;叶座上部突起较强烈,叶痕双凸镜形,叶迹呈宽V字形,叶迹与侧通气束可能都以近水平状在叶座内向外延伸;叶舌穴深,自叶座最内处向外斜伸,开口位于叶痕顶角附近.叶座底部表面具横皱纹.茎可能具管状中柱和薄壁组织的髓.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外缘较平滑.仅见有外部皮层,由径向伸长的壁较厚的细胞条带和夹于其间的空腔交替排列构成,空腔内可见弧形或宽V字形叶迹,其凹面朝向内方.周皮较发育,由近等量发育的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经比较,当前标本与华夏植物区的印痕--压型化石种美丽鳞木在叶座的形态上非常相似,暂归入该种.由于无论是当前标本还是美丽鳞木的模式标本与狭义的鳞木属都有很大区别,因此美丽"鳞木"的确切归属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对保存更好的具解剖构造的茎和生殖器官的研究.美丽"鳞木"与欧美植物区几个乔木状鳞木类植物属的茎都不完全相同,具有它们的混合特征,很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美丽"鳞木"是目前华夏植物区研究得最详细的一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的茎,对于研究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日益恶化的喀斯特环境下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分布状况,对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多样性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有叶附生苔类植物5科15属43种,其中,九洲疣鳞苔(Cololejeunea yakusimensis)、巴氏薄鳞苔(Leptolejeunea balansae)、斯氏唇鳞苔(Cheilolejeunea streimannii)、麦氏细鳞苔(Lejeunea micholitzii)、巨齿细鳞苔(L.kodamae)和纤细细鳞苔(L.exilis)为广西苔藓植物新记录。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具有热带性质和东亚分布特点。与邻近地区比较,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与贵州茂兰的亲缘关系和区系关系最紧密。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分布随海拔增加呈增加趋势。那坡老虎跳保护区、龙州和宁明弄岗保护区以及靖西龙邦镇风水林是叶附生苔类植物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因此,建议应对这些地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进行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一种具叶座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叶座呈略不对称的菱形。下侧边略长于上侧边,顶,底角均平截,底角并略呈拖延状;叶座上部突起较强烈,叶痕双凸镜形,叶迹呈宽V字形,叶迹与侧通气束可能都以近水平状在叶座内向外延伸;叶舌穴深,自叶座最内处向外斜伸,开口位于叶痕顶角附近,叶座底部表面具横皱纹。茎可能具管状中柱和薄壁组织的髓,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外缘较平滑,仅见有外部皮层,由径向伸长的壁较厚的细胞条带和夹于其间的空腔交替排列构成,空腔内可见弧形或宽V字形叶迹,其凹面朝向内方,周皮较发育,由近等量发育的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经比较,当前标本与华夏植物区的印痕-压型化石种美丽鳞木在叶座的形态上非常相似,暂归入该种,由于无论是当前标本还是美丽鳞木的模式标本与狭义的鳞木属都有很大区别,因此美丽{“鳞木‘的确切归属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对保存更好的具解剖构造的茎和生殖器官的研究。美丽”鳞木“与欧美植物区几个乔木状鳞木类植物属的茎都不完全相同,具有它们的混合特征,很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美丽”鳞木“是目前华夏植物区研究得最详细的一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的茎,对于研究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钱江源国家公园叶附生苔类植物4科9属19种, 较之前记录增加3科8属17种。与钱江源处于同纬度的我国其他地区相比, 钱江源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数仅次于西藏墨脱, 排名第二。鳞叶疣鳞苔(Cololejeunea longifolia)和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subacuta)是钱江源国家公园最常见的2种叶附生苔类植物。丰富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具有较合适的叶附生苔类植物生长环境, 这可能与该地区长期有效的保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罗马尼亚白垩纪植物群以压型植物化石为代表, 其他植物化石类型则包括碎屑和搬运的类群, 并缺乏角质层和孢粉学记录。以压型为代表的白垩纪植物群主要分布在南喀尔巴阡山脉的几个盆地(包括Ha?eg、Rusca Montan?和Ruc?r盆地)、特兰西瓦尼亚(特兰西凡尼亚盆地)和多布罗吉亚(巴巴达格盆地), 在东喀尔巴提亚山脉也有少量分布。这些植物群的时代从Cenomanian到Maastrichtian, 其分类多样性包括蕨类植物(木贼类、真蕨类)、 裸子植物(松柏类)和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从古植物地理学的角度来看, 罗马尼亚白垩纪植物群属于欧洲省Eurosinian地区, 分布在特提斯地区的北部框架上, 唯一的成煤植物群分布在Rusca Montan?盆地。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 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 ,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 ,与似封印叶属 (Sigil lariopsis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 ,确认它们为 3个新种 :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 7号煤层 (早二叠世早期 )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 (Sigillariopsisshanxiensissp .nov .)和太原似封印叶 (S .taiyuanensissp .nov .)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 1号煤层 (晚二叠世晚期 )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 (Sigillariopsisguizhouensissp .nov .)。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 ,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 (Sigillaria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 (主要是欧美植物区 ) ,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 ,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 ,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文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 ,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 ,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菸潜叶蛾     
朱弘復  CHU  H.F 《昆虫学报》1953,(4):259-264
菸潜叶蛾是世界上著名的害虫之一,为害於菸、茄、马铃薯、西红柿等茄种植物。我国已知的麦蛾科(Gelechiidae)昆虫种类很少,胡经甫(1938)中国昆虫名录中只有二属三种,未包括此种菸潜叶蛾在内。贵州省贵定菸草试验场寄来成虫及其幼期标本,经鉴定为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Zeller)。按陈金璧(1937)曾报告广西柳州  相似文献   

12.
1954年西北石油管理局周和仪同志送来标本一块产甘肃(宁夏)灵武县石滴驿附近的石堂,采集者为王俊民、富堂与同志。此种化石,其身份始终未曾明白,直至今日究系动物或植物化石,亦未能完全决定。其属名应为Spirangium,似系一新种,形态似上三叠纪末期至侏罗纪初期的Spirangium m(?)nsteri Schimper 又颇似下白垩纪初期的Spirangium jugleri Schimper。同样的化石在130年以前已经发现,最初经Brongniart(1828,第133页)定名篇Palaeoxyris 即“古黄眼菜”之意。Brongniart 显然相信,此种化石和现代的黄眼菜属(Xyris)是可以比较的。1852年Ettingshausen 将—部分相同化石另创属名为“古凤棃”(Palaeobromelia)。彼又显然相信此种化石是和现代的凤棃科(Bromeliaceae)植物是相近的。1860年Stiehler(1860,第7页)改其名为Sporlederia,,但彼仍相信是属於凤棃科的。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与似封印叶属(Sigillariopsis 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确认它们为3个新种: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shanxiensis sp. nov.)和太原似封印叶(S. taiyuanensis sp.nov.)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1号煤层(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guizhouensis sp.nov.).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Sigillaria 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主要是欧美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文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茎蕨是一个形态属名,泛指蕨类植物地表或地下的根状茎印痕化石。此类化石比较少见,我国学者只报道过一次,由于标本破碎,未能提供照相图版(斯行健,1949)。国外以Nathorst(1906)的标本较佳,其后在各地所发现的材料均有缺陷。英国侏罗纪的标本叶迹清楚,可惜不完整,只保存了一个叶痕(Harris,1961)。苏联白垩纪的标本虽然比较完整,但叶迹却不够清楚(Vakharameev et ak.,1963)。一九七三年秋,笔者随新疆石油管理局107队在吐鲁番盆地发现了大量完美的根茎蕨化石。这些标本根茎比较完整,叶痕排列成行,叶迹十分清晰。现将这种根茎蕨化石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依兰早第三纪植物群的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黑龙江依兰煤矿煤层间的大量植物叶痕化石研究表明:依兰植物群有蕨类植物2 种,裸子植物10 种,被子植物58 种,分属34 科46属。植物群可分为两个植物组合:一个是下煤层上顶板的矿页岩层化石的组合,称A 段组合,时代为早始新世。植物种类丰富,含有较多常绿阔叶成分,属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针阔叶混生林。通过植物叶相特征分析,其全缘叶比例为38% 。用气候诺模图得出其古气候为年均温13.2℃,年温差20℃;另一个植物组合是煤系地层之上,即上煤层顶部的油页岩层中的B段化石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植物以落叶成分为主,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生林。全缘叶比例为30% 。古气候年均温为11℃,年温差25℃。表明植物区系组成完全不同,显示出气候随时代发生了演变,而使区系逐渐发展到今日的寒温带气候和植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华夏植物群鳞木属植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华夏木属是否废除的问题。根据华夏木属与鳞木属基本特征相同,只是叶座形态、叶痕形态与鳞木属不同,这些特征只能作鳞木属分种的依据,同意《中国古生代植物》的处理意见。本文还描述了河南禹县山西组鳞木属的两个新种,即:Lepidod endron huayanense Ma(spnov.), L. yuxianense. Ma(sp. nov.).  相似文献   

17.
Halle 曾记述了山西地区下石盒子组的植物化石58种。1963年,李星学先生对本区的石盒子统植物化石作了补充研究。1981年以来,笔者在进一步整理和鉴定山西太原、阳城和大同口泉地区的下石盒子组植物时,发现部分材料保存很好,在原山西有关地区的下石盒子组中未曾有过记录,本文仅作一简报,这些化石共计六种:(1)舌瓣轮叶 Lobatannularia lingulata(Halle)Halle;(2)东方轮叶(比较种)Ann-ularia cf.orientalis Kawasaki;(3)镰羽叶型斜羽叶(新种)Plagiozamites drepanozamioides  相似文献   

18.
鳞秕泽米(Zamia furfuracea)为近年从中美洲引进的苏铁科(广义的)或泽米科(狭义的)泽米属观叶植物。其叶片、株形较之于苏铁更多一种粗犷豪放的精神,在国内日益受到花卉爱好者的青睐。 鳞秕泽米树干多半生于地下,多分枝,干高15—30厘米,圆柱状,树皮密布暗褐色鳞秕状叶痕,多年生的总干基部茎盘处常着生幼小的萌蘖。叶为大型偶数羽状复叶,8—25片丛生  相似文献   

19.
文中运用古植物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对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玉光村中泥盆统上部(Givetian阶)西冲组的压型化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根据化石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和具体的度量数据,确定了原始鳞木类石松植物Colpodexylon variabile在西冲组中的发现,并由此对该植物的种征进行了修订。此前,Colpodexylon variabile仅在沾益县史家坡剖面的西冲组被报道,其化石产地与本文的化石产地平面距离相距不足1km。Colpodexylon variabile茎轴较宽,茎轴表面叶基呈假轮状疏松排列,叶基纺锤形,长宽比1.2—1.8,叶末端分叉,具有三枚位于同一平面的裂片,其中的中央裂片最狭长,两枚侧裂片较小。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形,卵圆形的孢子囊着生在孢子叶的近轴面上。Colpodexylon属的各个种在全球中—晚泥盆世地层中广泛分布,形态特征变化较大,其可能并不是一个自然类群。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与似封印叶属(Sig-illariopsis 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确定它们为3个新种: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shanxiensis sp.nov.)和太原似封印叶(S.taiyuanensis sp.nov.)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1号煤层(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gruizhouensis sp.nov.)。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Sigillaria 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主要是欧美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