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峙培养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开展了木霉菌株T43及其抑菌活性物质抑制樟子松枯梢病、杨树烂皮病和苗木立枯病3种病害的4种病原菌效果的研究。从菌株T4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各病原菌的3种保护酶(CAT、POD和SOD)活力影响和对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影响,探讨了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43及其代谢产物对供试林木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T4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3种保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导致病原菌3种保护酶活性降低,尤其是SOD活性下降的最为显著。该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菌丝体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提高丙二醛含量,破坏细胞的完整性,这可能是绿木霉T4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49-554
为明确生物杀虫剂多杀霉素及其3种混剂对蜜蜂和赤眼蜂Trichogrammatid spp的毒性,采用摄入法、接触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4种制剂对意大利工蜂Apis mellifera L成蜂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成峰的毒性。结果表明:摄入法测定,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4%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水乳剂、3%甲阿维·多杀霉素悬浮剂、6%甲阿维·多杀霉素水分散粒剂,对蜜蜂半致死浓度LC50(48 h)分别为593、145×10-1、304×10-1、466×10-1 aimg/L。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对蜜蜂摄入毒性为高毒,其余为剧毒;接触法测定,4种制剂半致死剂量LD50(48 h)分别为00887、0289、00046、00053 aiμg/蜂,对蜜蜂的接触毒性均为高毒;药膜法测定,4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半致死浓度LC50(24 h)分别为012、0097、022、033 aimg/L,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均为极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3.
四霉素对稻瘟病菌丝和孢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四霉素对稻瘟病菌作用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四霉素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四霉素处理后菌丝发生扭曲变形,粗细不一,部分菌丝内含物流出,出现空管,而正常菌丝粗细较均匀一致,原生质和核等内含物分布均匀;正常的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有明显的隔膜,产孢量较大,而四霉素处理后分生孢子隔膜模糊不清,且在边缘出现泡状突起,产孢较少。通过遗传稳定性初步试验,明确了四霉素对稻瘟病菌具有抑制作用而无杀死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与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混配制剂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室内毒力实验,测定共毒系数为165~234,处于明显增效范围内。据此确定最佳配比和次佳配比,配制该增效混剂30%渗透型可湿性粉剂-1和-02,在山东防治美洲斑潜蝇幼虫的田间试验表明药效优良。制剂用量50 g/667m2药后3,7,11天,两可湿粉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0.43%~91.71%和87.09%~90.53%,可湿粉-1用量25 g/667m2防效为85.96%~88.28%,可湿粉-2用量37.5 g/667m2相应校正防效为84.01%~85.38%,两增效混剂防治斑潜蝇速效性和持效性皆佳,成本有所下降,且对南美洲斑潜蝇L. huidobrensis亦有较好防效。使用可湿粉与乳油相比较可减少投放入环境的化学品数量。  相似文献   

5.
脉孢霉两对基因顺序四分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先泉  赵勤  傅体华 《遗传》2008,30(6):801-806
真菌和单细胞藻类四分子分析能够利用单次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进行独特的遗传分析, 是帮助人们直观地理解遗传机制的重要手段, 已被用于高等生物遗传作图。文章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重组机理与遗传作图原理, 分析了两对基因杂交的子囊、子囊孢子类型间关系; 推导出了两对基因顺序四分子分析的完整步骤。  相似文献   

6.
生物肥与甲壳素和恶霉灵配施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肥与甲壳素和恶霉灵配施防治香蕉枯萎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肥与恶霉灵配施(H+F)处理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最高,生物肥与甲壳素配施(C+F)处理病情指数最低。单独生物肥处理防病效果为32.8%,生物肥与甲壳素配施处理为42.5%,而生物肥与恶霉灵配施加重了香蕉枯萎病病情。Biolog Eco微平板研究发现,AWCD(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和Shannon等4个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与防病效果相反:防病效果好的处理,土壤细菌功能多样性指数反而低,经检测发现病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可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上碳源底物并发生颜色变化,干扰测定结果。T-RFLP分析土壤细菌DNA多样性,对照(灭菌生物肥)土壤中TRFs末端限制性片段最少,生物肥与甲壳素配施处理最多。与网上数据库比较,生物肥与甲壳素配施增加了土壤中芽胞杆菌种类,与恶霉灵配施降低了芽胞杆菌种类。分析发现,T-RFLP和Biolog的主成份分析载荷图具有较高一致性。因此,生物肥与生物农药甲壳素配施,从生态角度控制土传病害,优势互补,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善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利于提高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效霉素A对棘孢木霉的影响及协同防治玉米纹枯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玉米纹枯病逐渐发展为制约我国玉米持续增产的主要病害,有效霉素A与生防菌木霉均对纹枯病菌具有抗性,但二者各有优缺点。【目的】研究有效霉素A与木霉菌协同作用的可行性,提高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水平,实现抗生素类化学农药的减量使用,提高生态环境安全性。【方法】测定有效霉素A处理后的棘孢木霉GDSF1009的细胞壁降解酶及防御反应相关酶活性,烟草叶片验证活性氧及过敏性反应。利用转录组及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有效霉素A对GDSF1009基因表达差异及生长代谢的影响,并进行叶片及平皿协同抑菌实验。【结果】有效霉素A对棘孢木霉GDSF1009的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的活性无影响,有效霉素A未进入到棘孢木霉菌细胞内。在转录组水平,有效霉素A处理木霉24h和48 h后,与对照相比,差异基因所占比例分别为8.932%和6.779%,有效霉素A对GDSF1009相关的糖类及脂类代谢没有显著影响,仅对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有一些影响,这些基因并不会造成氨基酸代谢的大量变化。同时验证了在二者联合使用时,可以显著地提高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论】有效霉素A对棘孢木霉菌的初生代谢系统是比较安全的,二者协同作用的抗病效果显著高于单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毒化学杀虫剂氯氟氰菊酯与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混配,通过其对美洲斑潜蝇室内毒力实验,测定共毒系数CTC为161~232,处于明显增效范围内。据此确定最佳配比,配制此增效混剂2%渗透型可湿性粉剂。在北京、山东两地防治美洲斑潜蝇幼虫的田间试验表明药效优良,制剂用量50 g/667m2药后3、7、11天两地区校正防效分别为85.26%~90.76%和86.74%~94.02%,制剂用量25g/667m2两地区相应防效分别为75.28%~85.17%、79.96%~88.68%。该增效混剂防治斑潜蝇速效性和持效性皆佳,成本有所下降,使用可湿粉与乳油相比较,可减少投放入环境的化学品数量,以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四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tropical race4, FocTR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banana Fusarium wilt, BFW)是全世界范围内难以防治的真菌病害,给香蕉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筛选高效拮抗FocTR4的木霉生防菌株,并对其发酵代谢产物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定,为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生防菌株和活性化合物资源。从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木霉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抑制,测试筛选出高效抑制FocTR4的生防木霉菌株;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菌株发酵液中活性成分,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解析活性成分的结构;通过香蕉苗感病盆栽实验检测生防木霉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到了1株拮抗FocTR4的菌株JSHA-CD-1003,平板对峙抑制率为60.6%;发酵液在24 h内能完全抑制FocTR4孢子萌发,7 d内对FocTR4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52.6%;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和tef1-α基因串联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株鉴定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通过柱色谱法分离提纯和NMR鉴定单一活性化合物为木霉素(trichodermin),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25 μg/mL;盆栽生防实验表明,菌株JSHA-CD-1003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叶片黄化防治率为47.4%,球茎褐化防治率为52.0%。因此,JSHA-CD-1003通过产生木霉素有效抑制FocTR4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FocTR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四霉素(Tetramycin)和四烯菌素(Tetrin)是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链霉菌CB02959是一株雷纳霉素(Leinamycin)类化合物的潜在产生菌株,利用antiSMASH分析其基因组发现该菌株含有一个纳他霉素(Natamycin)类四烯大环内酯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目的]对...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Tetramycin生物合成基因簇,提高产量,根据已知链霉菌抗性基因的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链霉菌11371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克隆Tetramycin抗性基因,并将其转化GS115中表达,以阳性克隆为指示菌,测定Tetramycin抗性基因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克隆的Tetramycin抗性基因1-2-1和2-1-1测定生物活性时并没有表现出对Tetramycin拮抗作用的提高,但为进一步研究Tetramycin生物合成基因簇、提高Tetramycin产量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株形对纹枯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40份源于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连续2年调查纹枯病病级与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片长宽等18个株形性状的关系。对株形性状与纹枯病病级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实验结果,只有植株松紧度与病级表型偏相关两年中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2叶基角、穗层整齐度等8个性状与病级之间的偏相关只有一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合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各性状进行QTL定位。在抗纹枯病QTL相近区间仅检测到控制分蘖角、植株松紧度和倒2叶基角的QTLs,未发现其余株形性状QTLs与抗纹枯病QTLs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结果表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主要是由本身抗性基因控制,株形对纹枯病抗性表达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即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而影响发病程度。抗纹枯病育种在累加主效抗纹枯病QTLs的同时,也要注重选择不利于纹枯病发展的株形性状。  相似文献   

13.
利用240份源于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连续2年调查纹枯病病级与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片长宽等18个株形性状的关系.对株形性状与纹枯病病级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实验结果,只有植株松紧度与病级表型偏相关两年中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2叶基角、穗层整齐度等8个性状与病级之间的偏相关只有一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合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各性状进行QTL定位.在抗纹枯病QTL相近区间仅检测到控制分蘖角、植株松紧度和倒2叶基角的QTLS,未发现其余株形性状QTLs与抗纹枯病QTLs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结果表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主要是由本身抗性基因控制,株形对纹枯病抗性表达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即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而影响发病程度.抗纹枯病育种在累加主效抗纹枯病QTLs的同时,也要注重选择不利于纹枯病发展的株形性状.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5个抗感交组合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抗性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5个组合中的3个主基因抗性遗传符合德尔分离比的前提下存在多基因抗性,而且这3个组合彼此间抗病基因的加性效应,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方差及其遗传率存在变异。说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虽以主基因作用为主,但考虑到抗性的持久性,建议在水稻白叶枯病育种中构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体系,以有效抑制白枯病菌群体中小种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对水稻品种特青与Lemont杂交组合的F2 单株无性系群体,进行 2年有重复的抗水稻纹枯病QTLs定位,在特青的第 9号染色体和Lemont的第 11号染色体上分别定位到了 1个主效抗纹枯病QTL,各自命名为qSB 9和qSB 11。从该F2 定位群体中,根据位点双侧标记带型,选取 2个位点均为感病等位基因纯合的 2个单株作为双感亲本,均为抗病等位基因纯合的 1个单株作为双抗亲本,分别与轮回亲本特青和Lemont进行回交。标记辅助选择始于BC2F1 及以后的各回交世代,并于BC2F1 和BC4F1 世代进行了病原菌人工接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qSB 9和qSB 11确实存在于原定位区间,各等位基因也在回交过程中被成功选择。BC3F2 采用秧田期大群体标记检测,从中选取符合要求的单株,分别混合得到特青背景下的双感纯合系, Lemont背景下的双感、双抗纯合系,将这些纯合系连同轮回亲本同时种植于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田和江苏里下河农科所试验田, 2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接种实验。结果表明: 1 )相同背景下的不同纯合系间在发病程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不同纯合系的病情严重程度依次为:Lemont双感系>特青双感系>Lemont>特青 >Lemont双抗系; 2 )2个位点上的抗性等位基因qSB 9和qSB 11单独存在时,分别可减轻病级 1 2级左右,同时存在时可减轻病级 2级左右;  相似文献   

16.
采用菲律宾10个代表菌株和我国V型菌代表菌株在植株的分蘖初期和孕穗期人工接种,鉴定和评价近年选育的26个“绿色超级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在分蘖初期和孕穗期对病菌的抗感水平相同,少数品种接种在孕穗期接种部分菌株后的病斑长度小于苗期。此外,新黄占、华201S-1 和XF10450在分蘖初期和孕穗期接种10个菌株后的病斑长度均小于5cm,具有高度的广谱抗性;其它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性水平不同,黄华占、旱优113、新两优3411和天优145对4-5个菌株表现抗病,旱优75、旱优715和009067对测试的10-11个菌株高度感病;其它品系对所有菌株表现中度感病或感病。 关键词: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17.
水稻白叶枯病由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致病菌引起,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对世界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水稻与Xoo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是研究植物与细菌互作的典型模式系统.水稻基因组以及Xoo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地推动了水稻-Xoo互作分子机理的研究.就有关水稻与Xoo互作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RAPD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病原菌的分型是生物技术应用的新领域,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是亚洲地区水稻的主要病害。前人曾根据不同菌株在5个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型将中国白叶枯病菌分为7个致病型⑴。近来,Leach等⑵已开始利用基因组特异的重复顺序对白叶枯病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章琦等⑶也利用相同的探针对我国部分菌株进行了RELP分型,其结果与传统病理学的分类结果有相符之处.但又有相当的不同,说明传统分类结果尚有许多值得探索之处。与RFLP相比,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具有简便和快速的优点,而且相当灵敏,在动植物基因组分型(gennome typing)上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4.5〕。我们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28个菌株进行分型,发现随机引物A-14可用以区分所研究的28个菌株。进而对扩增带型进行了相似百分率分析,并利用另一随机引物A一1 3作了进一步分析。本文是用RAPD方法尝试对部分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型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水稻(Oryza sativa)细菌性穗枯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之一, 严重威胁全球范围水稻的高产稳产。虽然该病目前仍被列为我国的检疫性病害, 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穗枯病随时有在内地蔓延的潜在危险, 因此除了加强检疫工作, 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技术研发也十分必要。水稻细菌性穗枯病菌在侵染过程中涉及多种毒力因子, 同时, 水稻在与病原菌的长期互作过程中演化出了多种防卫机制, 抗性基因是主要的防卫机制之一。挖掘水稻基因组中抗细菌性穗枯病遗传位点并培育抗病品种是最安全且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该文综述了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病原菌特性、发病特征、发病机制、病害循环和对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抗性研究现状, 以期为挖掘和分离水稻穗枯病抗性位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