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病房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中3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相关基因TEM、SHV、CTX-M-9、DHA、VIM、PER、OXA、IMP和OprD2检测,并对耐药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3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是3.1%,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为53%~100%,β-内酰胺酶基因OXA-10、TEM-1、DHA-1、PER-1和IMP-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6.9%、21.9%、15.6%、12.5%和31.3%,未检出SHV基因、CTX-M-9基因和VIM基因;另外OprD2基因缺失率达68.8%。结论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Ⅰ型整合子的结构特征,探讨整合子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样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从中挑选多重耐药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Ⅰ型整合子可变区,应用酶切方法和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基因结构,并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整合子与耐药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Ⅰ型整合子的检出率为27.3%.Ⅰ型整合子基因盒排列形式共有3种(1500 bp、2300 bp和4000 bp),其中2种在其他细菌中也有发现.基因盒所编码的耐药基因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基因(aadA、aadB、aac(6')Ⅱ和aadA13)、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blaCARB8和oxa10)和氯霉素外排泵基因(cmlA8),耐药表型相关性分析表明整合子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密切相关.[结论]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发现了3种不同Ⅰ型整合子结构,这3种结构中均含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其中aadB-aac(6')Ⅱ-blaCARB8结构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杭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各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系统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基因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20株菌呈现多重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0.0%-72.2%,对其他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耐药率在16.7%-83.3%;13株(72.2%)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TEM、DHA、IMP和OX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5.6%、27.8%、22.2%和11.1%,SHV、PER、VEP、GES和VIM基因阴性,oprD2基因缺失。结论杭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DR-mP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布,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分离的MDR-mPA进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结果 61株MDR-mPA中共有23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其中aac(3)-Ⅱ阳性12株(48%),aac(6′)-Ⅱ阳性9株(36%),aac(6′)-Ⅰ阳性3株(12%),ant(2″)-Ⅰ阳性1株(4%)。结论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一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和整合酶基因检测,并对VIM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该菌株aac(6′)-Ⅰb、blaCARB、gyrA、oprD2、ant(2″)-Ⅰ、qacE△1-sul1、blaIMP-I、blaTEM、blaVEB、aac(3)-Ⅱ、ant(3″)-Ⅰ、intⅠ1、blaVIM基因均为阳性,而aac(3)-Ⅰ、aac(6′)-Ⅱ、blaGES、blaGIM、blaOXA-10群、blaPER、blaSPM、blaSHV、blaDHA基因均为阴性,VIM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经BLAST同源性分析表明为VIM-2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基因。管壁涂有季胺类、双胍类消毒剂和磺胺的II代导管的抑菌效果需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医院患者,各医院诊所内环境、医护人员手涂抹样以及食品样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inosa,PA)对抗生素耐药性及携带耐药基因情况。方法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PA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PA的20种耐药基因:β-内酰胺TEM、VEB、CARB、OXA、SHV、PER、GES、GTX、SPM、GIM,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AmpC酶DHA,膜通道蛋白oprD,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Ⅰ、Aac(6’)-Ⅱ、Aac(3’)-Ⅰ、Aac(2’)-Ⅰ,耐消毒基因qacE1-sull与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药敏试验显示53株菌对11种抗菌药物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等耐药率为100%,对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等耐药率为10%~30%。检出11种耐药基因:TEM、SHV、IMP、DHA、Aac(6’)-Ⅰ、Aac(6’)-Ⅱ、Aac(3’)-Ⅰ、Aac(2’’)-Ⅰ、qacE1-sull、Ⅰ类整合子及oprD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54%、5.66%、3.77%、11.32%、5.66%、15.09%、5.66%、58.49%、9.43%和9.43%,oprD基因缺失率为67.93%。结论部分分离自患者菌株呈多重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应引起高度重视。不同类型样本分离菌株携带耐药基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中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方法]筛选转座突变体文库中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突变体,通过随机PCR、核苷酸测序及序列比对确定突变体中转座子的插入位点及其破坏的基因.[结果]筛选得到2株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突变体,其中被破坏的基因分别为功能未知的新基因PA2580和PA2800.[结论]PA2580和PA2800可能分别通过参与细胞氧化还原作用和细胞壁合成进而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12种)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40株对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10群、CTX-M-1群、PER、VEB、GES、CARB、IMP、VIM、DHA和oprD2)。结果40株中CARB阳性18株(45.0%)、35株oprD2基因缺失(87.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感染中的流行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德灵MicroscanWalkAway96SI系统鉴定细菌和读取最小抑菌浓度。应用肠杆菌重复基因间隔共有序列(ERIC)-PCR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可扩增出丰富的区带,在药敏表型相似的情况下被分为9种基因型。结论流行于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科室患者中呈现出散发的状态。ERIC-PCR指纹图谱基因技术分型方法简便快捷,便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及对多粘菌素B耐药机制情况。方法 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收集分离的菌株收集200株铜绿假单胞菌,通过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对8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对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扩增,在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诱导,获得多粘菌素B的耐药菌株,观察临床分离株和诱导株pmrAB和phoPQ基因扩增和测序情况。结果 20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高于30%,20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于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仅为10%,敏感率最高达到90%。20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多粘菌素B药敏试验中197株敏感,3株中介,无耐药发生。通过B100、B108、B925三株临床分离株和多粘菌素B诱导耐药株B100d、B108d、B925d的phoP、phoQ和pmrB基因进行扩增。其中B108d号菌株的pmrB基因有两个点突变,在第5365842位的碱基发生了从GGC到AGC的突变,即361个G氨酸变成了S氨酸;第5365864位的碱基发生率从TCG到CCG突变,第368个S氨酸转变为P氨酸。B108d号菌株的1278614位点的碱基从TAC到TTC的突变,第84个Y氨酸变为F氨酸。另外B108d号菌株的phoQ基因中1278416-1278527位的基因发生缺失,进而缺失了152个氨基酸。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但是没有出现多粘菌素B耐药菌株,诱导出的多粘菌素B耐药的多重铜绿假单胞菌PCR扩增后,出现了pmrB和phoQ基因的碱基突变,同时还有部分DNA片段缺失。  相似文献   

11.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转移与基因盒-整合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的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耐药基因转移的新机制与基因盒-整合子系统密切相关。本文就该系统的发展历史、整合子的结构与分类、基因盒的种类与表达、基因盒.整合子的检测方法及其多重耐药性传递的相关性作一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2.
13.
异质性耐药是指细菌中的同源亚群对某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被认为是细菌由敏感进化成完全耐药的中间阶段.常规的临床检验无法有效检测出异质性耐药,这对临床治疗用药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患者的反复感染和用药失败.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已被广泛研究,而异质性耐药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就...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甚至大规模暴发流行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两种分型方法(表型分型法及基因分型法)的研究现况和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分离自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中Ⅰ类整合子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12株IRPa,采用PCR方法检测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I1和qacE△1-sul1基因)及1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12株IRPa中,所检测的17种基因intI1、qacE△1-sul1、oprD、blaIMP、blaVIM、blaTEM、blaSHV、blaOXA-10群、blaCARB、blaPER、blaVEB、blaGES、blaDHA、blaOXA-1群、blaOXA-2群、blaBEL-1和blaCTX-M-1群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IRPa中不存在Ⅰ类整合子,oprD基因缺失突变是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Ⅰ)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40株P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acE△1-sulⅠ基因及1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CTX-M-1群、PER、VEB、GES、CARB、IMP、VIM、DHA和oprD2)。结果40株中qacE△1-sulⅠ基因阳性19株(47.5%),CARB基因阳性18株(45.0%),oprD2基因缺失35株(87.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qacE△1-sulⅠ基因及CARB基因携带率高,oprD2基因缺失严重。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4—2016年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共分离出1 945株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为34.2%(666/1945)。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占82.2%(1598/1945)。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最多,ICU其次。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均>57.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2.0%。3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整体上升的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整体上升的趋势,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以延缓耐药性产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基因组水平筛选获得铜绿假单胞菌PAO1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本研究通过构建PAO1转座突变体文库、筛选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比亚培南耐药及敏感突变株;通过随机PCR、核苷酸测序及序列比对的手段,确定了突变体中转座子的插入位点及其破坏的基因,获得了48个PAO1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和敏感相关的基因,其中27个基因突变后表现为耐药性增强,21个基因突变后表现为药物敏感性增强.本实验筛选获得的48个基因中有5个与Alvarez-Ortega和Dotsch等人筛选的基因重复.通过对PA0011,PA0667及PA3901进行基因敲除及遗传互补,进一步确证这3个基因均与PAO1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相关.本次筛选发现了38个新的与碳青霉烯类耐药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13个class4类基因.对这些新基因的进一步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其调控网络,而且有利于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为有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QS)系统与主动外排泵MexAB-OprM系统基因表达水平与抗生素耐药关系。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和上海市江湾医院2011年2月至6月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定量分析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MIC法检测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群体感应系统lasI、lasR及主动外排泵系统mexA基因,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lasI、lasR和mex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临床样本分离出84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产生物被膜菌58株,占比69%;多重耐药菌共24株,占比28.6%;多重耐药菌株中产生物被膜有11株,占45.8%;多重耐药菌中mexA基因表达上调有18株,占75%;lasI基因表达上调有8株,占33.3%。结论多重耐药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率显著低于非多重耐药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主动外排泵MexAB-OprM系统基因表达出现显著上调,生物被膜菌的lasI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lasR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onsa)的外排泵系统RND是它产生耐重金属离子胁迫的一个重要原因。阐述了编码RND外排泵czcCBA基因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