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陶纪末赫南特冰期和生物大灭绝事件结束后,扬子陆表海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早期的海进序列伴随着生物逐渐复苏的过程。在黔中古陆北缘石阡一带鲁丹晚期至晚埃隆早期的香树园组属近岸浅水带灰岩—碎屑岩沉积区。石阡县城北香树园剖面的香树园组以灰岩为主,夹含少量粉砂质、泥质陆源碎屑岩,频繁出现含丰富壳相后生动物化石碎片形成的薄层滩相单元。与大颗粒壳相化石为主形成的各类生物层状礁类似,生屑滩多为动荡流水改造的后生动物碎片近源沉积。滩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化石丰度,是奥陶纪末生物礁复苏前浅海暖水区广泛分布的生态单元。此地香树园组缺少粗砂级以上的陆源碎屑颗粒,也无岩屑颗粒,指示沉积物具有较高的成熟度。推测黔中古陆靠近石阡的部位已经夷平,黔东北浅海区在香树园组灰岩沉积期具有偏低的海水浑浊度和碎屑岩沉积速率,生屑滩相灰岩单元是在正常盐度和高清洁度的环境下堆积的,附近有粉砂-泥级颗粒注入,但无大型河流输入丰富的淡水和陆源粗碎屑。  相似文献   

2.
华南板块上扬子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鲁丹阶中部–埃隆阶中部香树园组的沉积环境背景有差异性。滇黔桂古陆以北的陆表海区,即黔东北铜仁地区分别出现近岸浅海的白沙型礁滩相和远岸偏深水的印江型灰岩-碎屑岩相。印江型沉积区的缠溪剖面香树园组露头实测厚度约27 m,中-薄层灰岩中常含石英细砂颗粒,选择12个岩石薄片作微相鉴定和图示。灰岩中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偏低,均为常见的正常浅海壳相化石类型,破碎程度偏高的细颗粒生屑与钙质砂屑共同形成浅海滩相单元。缠溪很接近白沙型分布区,白沙型-印江型的生物-岩相转换是在浪基面附近的缓坡带发生的,白沙型后生动物造礁群落短期生长且限于石阡-思南的近岸海域,未能向北面的缠溪外海区拓展。  相似文献   

3.
黔西北桐梓水坝塘剖面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桐梓组沉积时位于上扬子区陆表海极浅水区,抑或部分时段存在盐度异常的云坪,与下伏寒武系第四统娄山关群和上覆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均呈整合接触。桐梓组岩性多为灰色、深灰色灰岩,后生动物大化石和陆源碎屑岩含量显然偏低。常见内碎屑滩相堆积,偶见含砾屑滩,砾屑边缘弱磨圆,属非强水流的近源搬运颗粒类型;少许鲕粒灰岩层。微生物岩颗粒丰富并作为碳酸盐岩的主要供物来源,部分微生物群落形成的细纹层粘结岩属小型叠层石礁相单元,表明在贵阳乌当和桐梓红花园剖面的叠层石可北延超过100km到达水坝塘地区,构建了狭长的叠层石礁相带。黔西北桐梓组部分碳酸盐岩层中出现单一而广适性的钙质微生物造礁群落,与特马豆克阶全球生物礁演化发展阶段相吻合,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初期,生物礁具有地理分布局限、低生物多样性以及钙质微生物占主导地位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华南板块上扬子区滇黔桂古陆以北的陆表海缓坡带,因海水深度变化导致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晚期石牛栏组的岩相—生物相差异,这种差异始于松坎段上部沉积期。本文选择2个剖面,分别代表近岸和远岸带的古地理位置,作松坎段上部灰岩岩相学和沉积环境指标分析。余庆大庄村剖面位于近岸带,可频繁出现薄层泥粒状灰岩和颗粒灰岩,属浅水高能带常见的壳相生屑滩堆积;而桐梓水坝塘剖面位于远岸带,偏深水低能环境中的瘤状灰岩和含泥灰岩透镜体多含灰泥和粉砂屑。这些证据从细节上揭示松坎段上部沉积时,靠近黔中古陆近岸带存在壳相动物大量繁衍的生态位,还伴随有钙质微生物形成的叠层石和核形石,但空间展布上可能是狭窄的,大部分陆表海区的海水深度处于最大风浪暴浪基面以下。  相似文献   

5.
黔北石牛栏组上部的石牛栏段灰岩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晚期,是上扬子区浅海底栖壳相后生动物繁盛阶段的产物。桐梓代家沟剖面处于黔中古陆以北的近岸带,石牛栏段灰岩序列呈现海退过程,微相特征表明这里频繁出现各类近岸浅海带清澈环境中常见的生屑滩沉积。石牛栏段下部出现风暴浪基面附近腕足类Zygospiraella和Pentamerus密集的介壳滩,大多数的滩相灰岩以细颗粒生屑堆积为主,夹含薄层腹足类生屑滩和鲕粒滩,仅见少量珊瑚薄层,可以排除此地为后生动物礁的栖居区;石牛栏段上部见数期叠层石生长,形态呈穹窿状或平缓席状,每期厚度不超过1m,伴生的暗色泥质夹层中产出的腕足类Lingullela-Eospirifer群落指示澙湖相;潮间带特有的薄层灰岩交错层理以及石牛栏段顶部的喀斯特面进一步昭示区域性逐渐发生的桐梓上升事件结束了近岸沉积。  相似文献   

6.
川东南古蔺铁索桥剖面志留系兰多维列统沉积时的古地理位置处于滇黔桂古陆之北的陆表海环境。埃隆阶上部石牛栏组从下段薄层泥状灰岩形成之后,相变为上段的生屑-砂屑灰岩夹含少量粉砂质泥岩,展示海水深度变浅的过程。本文基于该剖面露头和灰岩薄片鉴定,专述石牛栏组上段生物-沉积类型并分析浅海环境指标。石牛栏组上段粉砂质泥岩中大化石稀少,而灰岩层中底栖型后生动物壳相化石具有中等多样性,少量出现能鉴定属级的大化石密集层,可识别3种不同水动力强度改造的腕足类介壳滩;该段上部赋存珊瑚-层孔海绵原地格架生长建造的小型点礁,标定了该时期最接近滇黔桂古陆的后生动物造礁群落生态域分布点。石牛栏组上段不同粒度的壳相生屑颗粒与泥状灰岩砂屑构成灰岩的重要组分;海底环境指标,特别是不同水动力强度作用主导了灰岩中颗粒与灰泥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黔东北石阡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埃隆阶上部的雷家屯组属灰岩和碎屑岩混合相,其分布限于滇黔桂古陆以北离岸几十千米范围内的浅海区。出露于枫香铺子沟、雷家屯、白沙龙口—筷子山、白沙均田和本庄岩门的5个剖面存在生物-沉积相的差异性。铺沟村粉砂岩—泥岩含量高于灰岩,达到4∶1,壳相化石丰度最低且无生物礁滩灰岩沉积;其它4个剖面的碎屑岩—灰岩比例约1∶1,雷家屯壳相化石最丰富,上部出现米级厚度的珊瑚-层孔虫点礁;筷子山剖面的雷家屯组下部开始出现雏形礁,之上的礁核灰岩现已被剥蚀掉,但从礁基的菲利普构造和礁翼塌积岩推测,点礁的正向隆起规模是很明显的;均田剖面仅出露雷家屯组上部约7m的地层,多为粉砂岩和生屑灰岩薄层;岩门剖面多为薄层细颗粒生屑滩相灰岩,近顶部出现钙质微生物形成的叠层石。偏西剖面的雷家屯组顶部展现侵蚀面、泥裂等现象,是桐梓上升期海底暴露的证据,唯有最靠东的铺沟村雷家屯组顶部未见暴露标志,与之上马脚冲组呈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板块塔中井区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的沉积序列由碳酸盐岩台地区礁滩复合体灰岩构成,显示晚奥陶世由高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暖水浅海域生态组合。根据滩相灰岩的颗粒组成,可次分为生屑为主、生屑-内碎屑混合、内碎屑为主的三大类型,其中灰泥充填和亮晶方解石胶结均有。部分滩相是礁相单元的近源沉积,而内碎屑和生屑经各种营力改造后多以不同比例混合独立形成滩相。滩中的颗粒粒径一般多小于厘米级,仅部分核形石、珊瑚等颗粒可达到砾级,这些滩多堆积于最大风暴浪基面之上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钻遇牯牛潭组上部灰岩地层,属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顶部,自下而上出现棕灰色生屑泥粒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灰色瘤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棕灰色与灰色生屑粒泥状灰岩夹含少量泥质条带的灰色生屑泥状灰岩。以碳酸钙灰泥和粉砂屑基质沉积为主,见少量细颗粒破碎程度高的三叶虫、介形类、棘皮类等后生动物化石碎片,部分层位的生屑颗粒长轴无定向排列,它们在偏深水区安静海底堆积后无动荡水流频繁改造,顶部的生物扰动现象可能与海退有关。牯牛潭组上部没有典型暖水浅水相的化石类型和内碎屑颗粒沉积,灰岩均形成于最大浪基面之下水温偏凉的开阔陆表海区。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中央隆起区中2井位于塔中南坡台缘带,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频繁出现浅水粒屑滩沉积,以及由蓝藻、钙藻兼以少量珊瑚、苔藓虫等造礁生物以不等含量分别构成生物障积或粘结型礁灰岩,棘皮类、腕足类和三叶虫等壳相生物碎屑丰富。可分出数层典型的生物礁、滩组合序列,总体显示为原地生长和近源搬运的生物礁滩复合体建造。环境的动能条件略有变化,但皆属浪基面之上的沉积深度。礁、滩储层形成模式主要受于沉积相带、成岩改造的控制,储层以生屑灰岩、藻粘结灰岩、障积灰岩及砂屑灰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次生溶蚀孔隙、晶洞与裂缝,同时伴随少量的白云岩化作用,且孔隙以深埋藏溶蚀成因为主,次生胶结作用也十分强烈,礁相储层潜力好于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