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能准确测定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B型血凝素含量(单向免疫扩散法,SRD)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双价抗原参考品SRD法对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两种B型血凝素含量进行测定。将B1与B2抗原参考品按质量浓度1∶1混合制备为双价抗原参考品,双价抗原和待检样品与10%裂解剂按9∶1比例裂解30 min,分别加入到含有抗血清参考品的1.5%琼脂糖凝胶板上,每孔10μL,置20~25℃放置18~24 h,经干燥、染色、脱色,测量结果。验证双价抗原SRD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结果双价抗原SRD法测定的血凝素含量平均值比单价抗原SRD法更接近理论配制值,故双价抗原SRD法比单价抗原SRD法能更能准确检测QIV中两种B型血凝素含量,经验证双价抗原SRD法的重复性及准确性良好。结论双价抗原SRD法提高了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B型血凝素含量检测的准确性,为精确测定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B型血凝素含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裂解剂去除工艺,降低残余卵清蛋白和裂解剂含量,提高疫苗质量,降低成本。方法分别将A1、A3和B型流感病毒纯化液用磷酸缓冲液(PB)沉淀法去除裂解剂,经超滤、除菌制备原液,配制6批半成品,其中3批不含硫柳汞,3批含硫柳汞,经全面检定,并观察放置37℃、25℃和2~8℃不同时间的稳定性。结果该疫苗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要求,其中卵清蛋白平均为3.83ng/mL,裂解剂平均为57μg/mL,比改进前分别降低97.9%和69%。37℃放置4周、25℃3个月及2-8℃12个月后检定全部合格。结论该工艺步骤简单,去除卵清蛋白和裂解剂效果明显,是进一步提高疫苗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有效工艺。  相似文献   

3.
裂解剂的残余含量是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主要质控指标之一。实验中采用膜超滤法和透析法做了裂解剂去除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膜超滤法效果优于透析法。其血凝素抗原纯化收率达到90%,裂解剂去除达98%以上;疫苗生产无菌操作和细菌内毒素易于控制,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及评价3~8岁儿童接种1剂次和2剂次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后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在云南省个旧市选择240名3~8岁健康儿童,采用单中心、无对照设计临床试验,通过在0 d及28 d接种2剂次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比较接种1剂次和2剂次后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结果 3~8岁儿童接种1剂次后的H1N1、H3N2、BV及BY型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抗体阳转率95%CI下限分别为66.04%、57.07%、56.63%、54.86%,接种2剂次后的HI抗体阳转率95%CI下限分别为68.78%、66.96%、58.85%、71.55%,接种2剂次后H3N2及BY型的HI抗体阳转率高于1剂次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H3N2=12.10,χ2BY=24.89,P<0.05),其他2个型别HI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接种1剂次后的血清保护率分别为89.61%、85.28%、69.26%、65.37%,接种2剂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上海市200名18~60岁健康成人进行疫苗接种后临床安全性指标(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的监测。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HI抗体,比较血清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和增长倍数。结果接种疫苗72 h内局部反应率为7.00%;全身反应率为12.00%,其中发热反应率为7.50%,其他全身反应率为4.50%;均以轻度反应为主。H1N1、H3N2和B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3.49%、74.07%和56.08%,抗体GMT分别为1∶170.10、1∶128.85和1∶446.79,免疫后比免疫前分别增长到6.93倍、8.72倍和4.90倍。结论此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7.
CTAB对流感病毒的裂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流感病毒膜蛋白 血凝素 (HA)和神经氨酸酶 (NA)在裂解剂CTAB作用下的裂解情况。流感病毒加入一定量的保护剂 ,一定时间后加入裂解剂CTAB ,在 5~ 8℃温度下 ,作用 2个h ,超速离心 ,提取上清液。经电镜观察、SDS PAGE电泳检测 ,表明流感病毒膜蛋白在裂解剂浓度为 4 0 0mg/L的条件下 ,裂解比较完全 ,形态比较完整。CTAB作为流感病毒膜蛋白的裂解剂 ,效果较好 ,浓度为 4 0 0mg/L可作为实际工作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8.
探讨玉竹多糖(Polygonatum odoratun polysaccharides,POP)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黏膜免疫的佐剂效果。以BALB/c小鼠为模型,将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单独或者添加不同剂量的POP(400、600、800、1 000和1200μg)做佐剂一次性滴鼻免疫小鼠,免疫三周后小鼠以致死剂量同源病毒攻击。实验结果表明,当在疫苗中加入1 000μg POP时,与疫苗单独免疫相比,单次滴鼻免疫就明显增强了小鼠抵抗致死量病毒感染的能力,体重丢失减少,肺部残余病毒滴度下降,存活率提高;血清中疫苗特异性IgG抗体和HI抗体以及鼻洗液中SIgA抗体都提高了;IgG亚类抗体检测显示,POP的加入显著增加了IgG1的抗体滴度,但抑制了IgG2a的产生,说明诱导的免疫应答偏向于Th2型。实验表明POP在一定剂量时能增强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显示出黏膜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9.
作为换代产品,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的研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WHO有关规程的规定和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完整建立了该疫苗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质量控制系统,完成了“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等规定性文件的起草和审核工作,以中试规模连续生产了三批疫苗并全部自检合格,通过疫苗稳定性试验,效力试验,异常毒性试验及过敏性试验等观察。进一步肯定了疫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之一,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介导病毒囊膜与靶细胞膜融合,从而启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过程。HA蛋白以前体形式合成,需经宿主蛋白酶水解为HA1、HA2两个亚单位,并以二硫键连接,病毒才获得感染性。研究表明宿主蛋白酶的分布与流感病毒感染后的致病力和组织嗜性有直接关系。潜在的裂解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发现为流感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干预治疗的新潜在靶点。就当前国内外关于流感病毒血凝素的结构与功能、裂解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于2003年9月~12月在广西进行Ⅰ~Ⅲ临床试验,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考核评价。试验中随机选取852人(6月龄~67岁)接种试验疫苗,227人接种对照疫苗。6~36月龄的婴幼儿接种2针,每次0.25m l,间隔28天;成人接种0.5 m l。所有接种对象均未见红肿和硬结等局部反应;发生低热反应(37.1℃~37.5℃)率为3.5%,均于48小时内恢复正常。疫苗接种后易感人群的H I抗体总阳转率为100%,非易感人群的H I抗体几何平均效价增长7.1~16.8倍,抗体4倍增长率为73.1%~91.7%。证实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H7N9禽流感病毒裂解佐剂(MF59)疫苗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国内自主构建的重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毒种制备单价疫苗原液,制备含MF59佐剂的成品疫苗。按照企业注册质量标准进行检定,分别放置于(37±2)℃、(25±2)℃和(5±3)℃环境下,观察不同时间疫苗的稳定性。结果经检定,成品疫苗的外观、装量、无菌检查、异常毒性检测、细菌内毒素含量、渗透压质量摩尔浓度及其他检定项目均符合企业注册质量标准。H7N9禽流感病毒裂解佐剂(MF59)疫苗在(37±2)℃保存3 d、在(25±2)℃保存3个月、在(5±3)℃保存30个月,疫苗各项指标均符合企业注册质量标准。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裂解佐剂(MF59)疫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对流感病毒H7N9的免疫保护效力.方法 用我国2012~2013年度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以腹腔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免疫模型组,末次免疫14 d后以5 LD50 A/Anhui/1(H7N9)进行攻试验.感染后观察记录小鼠临床表现,体重变化,并分别于第2天和第4天每组处死3只小鼠,取肺组织和鼻甲骨测病毒滴度和载量.结果 感染后疫苗与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疫苗组存活率为10%,模型组全部死亡.感染后第4天疫苗组鼻甲骨滴度显著低于模型组.血凝抑制试验及中和实验表明免疫小鼠血清无中和H7N9病毒抗体.结论 季节性流感疫苗在小鼠中对于H7N9流感病毒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Influenza remains a serious health problem, annually causing epidemics embracing up to 10%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and at the periods of pandemics this number may rise 4- to 6-fold. In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ountries the prophylaxis of influenza is carried out at present out with the use of inactivated vaccines. One of such vaccines is the highly purified split vaccine Vaxigrip (Aventis-Pasteur, France), permitted for use in Russia since 1992. The article contains the review of the data of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materials provided by the author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preparation has low reactogenicity (also for children starting from the age of 6 months) and high reactogenic properties, leading to antibody formation at protective levels with respect to all three components of the vaccine. The vaccine has been found to ensure pronounced prophylactic efficacy for 70-90% of vaccinees and a decrease in influenza morbidity even in case of using the preparation a week before the onset of the epidemic. This shows the advantage of Vaxigrip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inactivated vacc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