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树鼠句(Tupaia)是一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很有应用价值的新型实验动物,其分类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食虫类,有人则将之列为低等灵长类, 还有人认为树鼠句是一个独立目的,称为攀鼠句目(Scandentia) [1]},但目前基本定 为低等灵长类.由于其具有体积小,类似松鼠,比较容易饲养和操作,管理方便,繁殖力高 ,廉价经济等优点,树鼠句存在多种自发性疾病 ,对多种病毒易感,而且其进化程度高,新陈陈谢和大体解剖与人较为接近,因此其作为较 理想的实验动物,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与生物学的研究中.在病毒学方面,树鼠句不但被用作疱诊病毒、腺病毒、EB病毒、甲型和乙型 肝炎病毒、轮状病毒的研究 [2]},而且还用于流感病毒、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等研究.本文仅就树鼠句在病毒学方面的应用概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昆明动物研究所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是中国科学院1982年规划布局确定的科学院三大实验动物基地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开展灵长类动物的驯养繁殖、疾病防治和树鼩(原猴亚目)等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借鉴国际化管理模式,为中科院乃至国内外提供高等级、标准化的灵长类实验动物并成为其实验基地。中  相似文献   

3.
树鼩进化分类地位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鼩隶属攀鼩目,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南部等地区。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如体型小、脑-体重比例高、生殖周期短、寿命短和饲养成本低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认为是可望替代灵长类动物的新型实验动物。然而,关于树鼩与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明确树鼩的分类地位是创建实验动物的重要研究基础。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树鼩分类地位探讨的分子证据。在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核DNA序列研究,包括近期树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都支持树鼩是灵长动物的近缘旁系群,然而绝大部分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研究却显示树鼩与啮齿动物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这样的分歧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序列和核基因数据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算法导致。综合现有不同DNA数据的研究结果,作者认为树鼩作为灵长类的近亲这一结论应该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4.
刘崇海  杨锡强  李瑗 《病毒学报》2006,22(5):345-349
探讨用灵长类动物树鼠句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28只树鼠句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鼻内滴入106PFU RSV,感染后每24h检测1组。另取7只树鼠句鼻内滴入100μl Hep-2细胞培养液,滴鼻后每24h检测1只作对照。无菌取树鼠句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空斑形成实验检测病毒滴度、病理检查和RT-PCR检测肺组织内RSV mRNA表达。结果显示:树鼠句感染RSV后,无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树鼠句肺组织匀浆接种于Hep-2细胞上,第3、4、5实验组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树鼠句感染RSV后肺部病理改变在3~7d较为明显,主要为间质改变;在106PFU感染浓度下树鼠句肺组织内RSV处于低水平复制,复制的高峰期在3~5d,峰值在第4d。提示:树鼠句可以用来建立RS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树融分类位置的确定一直存在争议,近年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其并入低等灵长类.由于树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特别是个体小,繁殖力较弥猴等实验猴类强等特点,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6.
与手偏好相比较,脚偏好被认为是研究大脑半球中语言功能偏侧性调控表达的一种更佳的行为预测指标。当前国际科学界对于人类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和肢体偏好进化起源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非人灵长类物种肢体偏好行为学研究,其中关于树栖灵长类物种的相关研究,对身体姿势在灵长类肢体偏好表达的理解有十分关键作用。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特有濒危灵长类物种,主要营树栖生活。本研究首次关注秦岭川金丝猴自发性非移动双足姿势(双足叠放)的脚偏好。研究发现在个体水平上每个焦点动物均表现出明显的脚偏好,在群组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右脚偏好,脚偏好表达无显著性别差异,其研究结果支持“姿势起源理论”。本文首次呈现野生旧大陆猴物种群组水平脚偏好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laparoscopy)作为内窥镜的一种。在70年代初已被应用于人类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由于腹腔镜具有使用简便等优越性,这项技术很快被应用于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野生动物。近年来,在实验条件下能对多种哺乳动物作精液采集、评定和冷冻保存。腹腔镜技术的建立,可作为雌性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手段。非人灵长类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首次成功,就依靠了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8.
《动物学研究》2011,(3):247
广东蓝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华南灵长类动物研究开发中心)下属的灵长类实验动物疾病模型研究团队,目前研究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代谢性疾病灵长类模型与疾病机理研究;重大传染病灵长类动物模型及分子免疫学研究;退行性神经疾病(PD、AD等)灵长类模型及机理研究;在致病性微生物研究、疾病  相似文献   

9.
猕猴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参考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长类是医学实验中较理想的实验动物,在新药临床前的安全评价工作中,常被作为观察对象之一。我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中等实验室化验常规》的要求,在有质量控制检查的前提下,以健康猕猴为实验对象,测定了8项血液学指标,4项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 猕猴(Macaca malatta),由本院动  相似文献   

10.
成年树鼩体重、身长和器官解剖正常值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属于低等灵长类,具有许多实验动物所不备的优点,所以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已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它进入实验室的历史不长,对它的生理状况需要更多的了解。1968年,阿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3):F0004-F000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医学灵长类中心,集实验动物饲养、繁殖、管理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动物实验及实验动物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动物研究基地,占地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实验动物品种有猕猴,食蟹猴,树铜,大、小鼠,家兔,豚鼠等。拥有一支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经验丰富的科研和技术队伍,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动物学硕十学位授予点,1984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医学灵长类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2):F0004-F000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医学灵长类中心,集实验动物饲养、繁殖、管理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动物实验及实验动物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综合件实验动物研究基地,占地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实验动物品种有猕猴,食蟹猴,树鼢,大、小鼠,家兔,豚鼠等。拥有一支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经验丰富的科研和技术队伍,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动物学硕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医学灵长类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树鼩神经肽Y的分子克隆及其灵长类类似物的同源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L  Lv LB  Lai R 《动物学研究》2012,33(1):75-78
树鼩由于与灵长类动物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和其个体小,以及繁殖周期短等特性而倍受关注,尤其是作为医用实验动物的研究,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树鼩的分类地位还一直有所争论。该研究从树鼩脑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编码树鼩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前体序列,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灵长类NPY序列同源性高达96.9%。将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物种的NPY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树鼩与灵长类处于同一分支。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树鼩与灵长类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正>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认识自己、定义自己,并试图将自己和其他自然生命完全区别开。文化曾作为人类独特性之一,被定为唯人类所有。随着对动物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人们发现很多动物,尤其是非人灵长类(以下统称为灵长类)也同样具有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朱毅  张大均 《人类学学报》2010,29(3):282-292
人类关注公正, 非人灵长类也表现出公正行为。本文先以现有研究资料为基础, 以理毛为例分析后认为, 非人灵长类关注投入—收益的对称性, 说明它们可能具备不公正规避这一心理特质; 关于非人灵长类公正行为的实验也表明, 它们不仅比较自身的投入—收益对称性, 而且能在社会比较过程中与其它个体相比。有实验得出期望假设和挫折效应能更好地解释被试的行为, 本文认为, 这些实验结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是研究者未充分考虑"投入"对被试行为的影响。文章在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三点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灵长类学会、美国灵长类学会和国际人类习性学会召开的第九届国际灵长类学大会于1982年8月8日至13日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举行.主办单位是Yerkes地区灵长类研究中心。参加会议的有23个国家500多人。我国首次派一人参加,提交学术论文两篇。会议期间共举行30个专题讨论会和32个论文报告会,还放映了有关灵长类的电影、录像,展出了有关灵长类研究工作的墙报.同时还举行了图书、专用设备、饲料等展览,介绍了灵长类研究机构和灵长类贸易的情况。 以分子生物学和行为科学研究灵长类的分类和进化,是这次会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对长臂猿的分类,Chivers等认为分为一属三亚属九种,三亚属是:黑长臂猿亚属(Nomascus),白掌长臂猿亚属(Hylobates)和合趾猿亚属(Symphalangus)。有人认为高等生物的蛋白质和结构基因的DNA有减慢进化的趋势,如旧大陆猴中种间变异小,  相似文献   

18.
灵长类(除猕猴属外)在中国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动态动物地理学观点对中国灵长类(不包括猕猴)的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1)中国灵长类自更新世时的分布呈现向南退缩的总趋势,并随气候的变迁而波动,晚更新世向南退缩最为明显;(2)根据Jablonski等认为,我国特有种金丝猴的不连续分布,是由于青藏高原抬升的影响。作者总结了迄今所知的金丝猴生态地理分化特点,对此假说未提出异议,(3)由于除猕猴以外的我国灵长类生态上与森林环境有密切联系,而森林被破坏直接对灵长类在我国分布区的缩小与岛状断裂影响最大,近期可能绝灭的地点甚多。  相似文献   

19.
非人灵长类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是了解人类生殖机制,如卵的成熟调控,受精卵的成熟与分化,胚胎着床,控制某些遗传疾病以及保护珍稀灵长类和提高实验灵长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从非人灵长类卵的获取(包括超数排卵,非激素刺激动物取卵),精子处理(精液采集,冻存和精子获能),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胚胎的冻存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研究概况和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0.
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巍  汪寅  丁峻  张均华 《人类学学报》2008,27(3):264-273
灵长类动作理解(understanding of actions)的神经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的阐明对于揭示灵长类特有的一些高级认知行为的本质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就灵长类动物而言,个体对其同类做出动作的识别以及理解是其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对其动作理解的神经机制还知之甚少。随着镜像神经元成为近年来国外认知神经科学与认知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人们通过神经生理学和脑成像等技术,陆续发现和证明了其在灵长类动作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镜像神经元在灵长类动作理解过程中的一些新认识及其在该能力进化和发育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当前一些实验中遗留的问题与灵长类动作理解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