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和色谱利用亲和配体与目标组分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实现对目标组分的纯化,该分离方法分辨率高.在生物物质的分析和分离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1]。亲和色谱在分离过程每一步操作中,液相主体中的溶质分子必须经过一系列扩散过程才能进入到固定相颗粒孔内完成吸附或解吸等质量置换反应,被置换出的物质再由颗粒内扩散出固定相颗粒进入流动相。与质量置换反应过程相比,扩散过程由于速度较慢而常成为亲和色谱分离过程的速度控制步[2]。开发新型介质以强化扩散过程成为近年来色谱分离技术研究的热点,典型成果有灌注色谱介质(Perfllsion clnromatogr;tph>r)13,引。基于制备电泳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5.6],我们提出将多通道流动电泳与亲和色谱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制备规模的生物分离技术即电泳亲和色谱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电场强化扩散过程以加速分离过程的进行。我们的前期工作已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7]。本文以人血清清蛋白(Human seguigt albllmm.以下简称has)和Blue Sepharose 6 Fkt F10wⅢ介质(以下简称Blue介质)为例,通过实验系统地考察电流强度对电泳亲和吸附和电泳洗脱过程的影响,并用电泳亲和色谱的方法纯化has。  相似文献   

2.
新型亲和技术在下游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生物分子之间特异性的亲和作用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分离纯化与分析技术-膜亲和过滤、亲和萃取、亲和沉淀和亲和电泳在生物技术产品的分离纯化中显示巨大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综述有关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NAD(P)依赖型的氧化还原酶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合成中被广泛应用。以亲和技术为基础的分离纯化方法与其它分离制备方法相比具有高选择性、高活力回收等优点。本文着重讨论亲和色谱技术在NAD(P)依赖型的氧化还原酶的分离纯化及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电泳亲和色谱技术分离蛋白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铮 《生物工程学报》1999,15(3):408-412
亲和色谱利用亲和配体与目标组分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实现对目标组分的纯化,该分离方法分辨率高,在生物物质的分析和分离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1]。亲和色谱在分离过程每一步操作中,液相主体中的溶质分子必须经过一系列扩散过程才能进入到固定相颗粒孔内完成吸附或...  相似文献   

5.
亲和分离技术在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发合适的配基是亲和分离的关键。按生物大分子亲和配基、小分子亲和配基、金属亲和配基三大类对亲和配基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其发展现状、作用机理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亲和配基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为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亲和层析材料制备困难的问题,本文拟研究以聚丙烯酰胺冷凝胶为基质,以噬菌体展示多肽为配基制备亲和材料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低温聚合制备的聚丙烯酰胺冷凝胶作为基质,将筛选噬菌体展示人肝脏cDNA文库获得的噬菌体作为配基,通过两种不同的化学键合方法键合于凝胶表面,制备亲和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此亲和材料对药物分子是否具有亲和能力.结果:聚丙烯酰胺冷凝胶具有较大的孔径及良好的亲水性,适用于生物大分子如噬菌体的键合,键合特异噬菌体展示多肽的凝胶材料与键合未筛选噬菌体文库的亲和材料比较,对药物分子具有明显的高亲和力.结论:以展示特异多肽的噬菌体为亲和配基,以聚丙烯酰胺冷凝胶为基质,通过化学键和方法制备亲和材料是具有可行性的,此种亲和材料在生物分子纯化特别是药物分析纯化、蛋白质分离纯化以及细胞分离分析等方面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新型蛋白质配体-亲和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和体(affibody)是一种衍生于葡萄球菌A蛋白B结构域的人工蛋白质分子.B结构域含58个氨基酸,形成3个α螺旋结构,分子质量约为6.5 ku.其中第一及第二螺旋中的13个特定位点的氨基酸对其结构无明显影响,这些位点可被随机突变形成理论上可与任何靶分子结合的亲和体文库.筛选该文库可获得能与某一靶分子特异结合的亲和体.亲和体与靶分子的结合特性与抗体相似,但与抗体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如:通过体外筛选即可获得,以化学合成方法或原核表达即可大量制备,分子质量小、在生物体内组织穿透性强、血浆清除率高,理化稳定性好,可以通过交联或融合表达与标记分子(如荧光蛋白、生物素等)结合而不影响其与靶分子的结合能力.亲和体可作为抗体的替代品,用于蛋白质识别、分离及纯化、实验诊断、分子显像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8.
在免疫分析和生物芯片中,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被广泛应用,其中抗体的固定化是研发高效诊断和分离工具的关键环节。生物分子工程、材料化学与交联剂化学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抗体固定化技术的发展。 抗体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共价偶联和亲和相互作用固定到不同类型的固相表面。 抗体固定化的目标是以一种正确的空间取向将抗体固定到固相表面,在完全保留抗体构象和活性的同时最大化抗原的结合能力,这对固相化抗体的分析性能至关重要。 对固定抗体到固相载体表面的各种最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包括物理吸附法,通过羧基、氨基、巯基、糖基和点击化学的共价结合法以及基于生物亲和作用的固定法,并对固定化抗体的表征方法进行了归纳,最后对抗体固定化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多肽噬菌体展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噬菌体展示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利用它可融合表达多肽、蛋白质结构域和蛋白质.尤其是多肽噬菌体展示,已被作为一种便利的研究工具去发现和研究那些与受体、酶、凝集素、抗体、核酸以及其他生物分子亲和的多肽配基和酶的底物专一性,该技术在药物的发现,疫苗的设计等医学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亲和标记的方法研究重要生物蛋白专一结合位点的局部结构和功能是过去30年中出现的重要生物化学技术之一,而把这项技术用于甾醇类脱氢酶活性中心的研究还是70年代以后的事。自从Ganguly和Warren首次报道了用21-碘乙酸基可的松亲和标记20β一羟甾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以来,又有一系列卤乙酸基甾醇类衍生物被合成出来用作亲和标记试剂。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中分离、鉴定和定量方法及其在致瘾性药物(如酒精、烟碱、吗啡、可卡因和安非他命)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继后基因组学技术的一大重要突破。随着蛋白质分离、鉴定及定量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覆盖范围广、分离效率高的液相色谱技术和高灵敏度质谱技术的发展,使得蛋白质组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药物成瘾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药物依赖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和相关通路,理解药物成瘾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适时快捷,无需标记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析与研究。羧甲基化葡聚糖修饰的CM5传感芯片是Biacore 系列仪器应用最为普遍的核心部件,目前CM5芯片主要从法玛西亚公司购买,价格昂贵,且一旦共价交联的受体分子失活,就不能重复利用。阐述了一种简便、低成本、用于SPR生物传感器的葡聚糖修饰金膜芯片的再生方法及其表征和应用。用此方法再生的芯片能被循环伏安法和原子力显微镜很好地表征,并成功地用于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固定和PSA检测, 同时测定了PSA与其抗体之间的动力学和亲和常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分离技术的发展和甲脸蛋白(AFP)分子结构的深人研究。已了解到AFP分子不均一性与分子表面电荷负载或蛋白质结合的各种基团特性相关。利用各种蛋白质分离技术可以测出不同数量的AFP分子变异体,现已报道人体或哺乳类动物各种组织或同一个体不同时期合成的AFP分子,无论其结构或糖基组成均存在差异“’。小鼠妊娠前期羊水中含有5种AFP分子,而后期只有一种,用刀豆球蛋白A(COnA)亲和电泳法分析人体  相似文献   

14.
药物靶点的鉴定和相关研究在药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利用亲和探针偶联靶分子的方法是目前发现药 物靶点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方法可从分子水平发现药物的作用靶点,从而对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细胞水平的直接证据。从 DNA 和小 分子药物探针的构筑和应用入手,对近些年鉴定 DNA 损伤识别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并简要介绍目前探索小分子药物 作用靶点的主流技术。作为亲和偶联鉴定药物作用靶点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和探针设计的合理性关系到方法本身的可操作性以及鉴 定结果的可靠性。从多个角度对 DNA 探针和小分子药物探针的设计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例如经典的亲和纯化分离方法,以及更 为高效的光激发共价偶联技术等。这些方法和思路为探索 DNA 损伤相关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小分子药物的细胞作用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 工具,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辅酶Ⅱ-亲和胶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和层析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分离纯化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生物物质的分离纯化。NADP是生物体内许多酶的辅酶,是一种很好的亲和配基。因此,将NADP结合到不溶性介质上,可得到一种分离纯化有关酶及蛋白质的亲和胶。本文介绍NADPSepharose 4B胶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芯片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池晓菲  舒庆尧 《遗传》2001,23(4):370-374
生物芯片是指将大量生物讯息密码(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DNA、蛋白质等)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在玻片、硅片等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可分为核酸芯片、蛋白芯片、芯片实验室三类,生物芯片技术的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它利用核酸分子杂交,蛋白分子亲和原理,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或亲和否,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高效、快速的生物芯片技术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在已医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是利用荧光基团对目的分子标记后,在单分子水平成像并追踪分子的构象变化、动力学特征以及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相较于传统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手段,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对单个分子的动态和特性进行分析,特别是瞬时或偶发性的事件,从而更加深入地挖掘在群体测量中被掩盖的信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样品前处理检测技术、仪器检测技术、确证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检测技术中的免疫亲和净化小柱在生物毒素检测中被广泛使用;确证检测技术中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因定性定量准确,在有条件的实验室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快速检测技术中酶抑制法简便、快速等优点使这项技术与大型仪器互补,在农药残留检测中被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从胚拯救、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基因工程4方面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种质创新中所取得的成绩.胚挽救技术主要用于克服远缘杂交受精后的不亲和,提高获得杂种的频率;体细胞杂交由于绕过有性杂交不亲和障碍,扩大了杂交范围;基因工程技术借助分子操作技术,达到定向改变目标生物遗传物质的目的,拓宽其种质资源.另外,对限制生物技术在油菜种质创新中的一些因素和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蓖麻毒素与其单克隆抗体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是一种可微量、实时、动态地监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生物传感技术。蓖麻毒素为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作用。通过SPR技术研究了两种抗蓖麻毒素的单克隆抗体C5、D12与蓖麻毒素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计算出两者的亲和常数分别为2.49×108mol-1·L和7.9×108mol-1·L,并对两种抗体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