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的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明确其最佳滴灌施肥制度,本研究以番茄嫁接苗为试材,采用土壤栽培和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方式开展试验。为计算养分利用效率,以常规水溶肥(平衡肥N-P2O5-K2O=20-20-20和高钾肥N-P2O5-K2O=17-8-30)每12 d滴灌1次作为对照(CK),以每12 d滴灌1次清水作为CK1,处理组(T1~T4)均滴灌日本山崎(1978)番茄配方营养液,在确保每12 d灌水施肥总量一致的前提下,分别采用每2 d(T1)、4 d(T2)、6 d(T3)和12 d(T4)滴灌1次的频次进行,研究滴灌频次对长季节栽培番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滴灌频次减少,番茄的产量、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肥料偏生产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T  相似文献   

2.
促根剂-Ⅰ(脂肪酸类新型促根剂,化学名称为丁叉丁二酸,butylidenebutanedioicacid)在小麦、玉米、菜豆、蔬菜的大田应用及水稻的组织培养上使用,已表明对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有显著作用。本文研究了促根剂-Ⅰ对大豆发芽势和幼苗生根以及对杭白菊生根的影响。促根剂-Ⅰ由本院有机化学教研室提供。大豆(Glycinemax)品种上农香水毛豆,用促根剂-Ⅰ浸种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每一处理大豆20粒,重复3次。浸种4h后于培养皿中发芽,处理后第4d统计发芽势。当幼根长至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移入以膨胀珍珠岩为床基的秧盘中育苗,每天喷1次水,5d后…  相似文献   

3.
研究获得了斑马鱼nr1d4a和nr1d4b基因的cDNA,进行了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并采用实时定量RT-PCR(qPCR)方法研究了其表达模式及对不同环境刺激的转录反应。研究发现,斑马鱼nr1d4a和nr1d4b是由基因复制产生的旁系同源基因,具有高度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和配体结合结构域。斑马鱼nr1d4a和nr1d4b的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别。nr1d4a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量很低,72 hpf时开始显著升高;而nr1d4b具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性表达,6 hpf时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但也在72 hpf显著回升。nr1d4a在脑和肾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卵巢、精巢和眼,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低;nr1d4b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精巢和脑,在肠道和心脏中表达量最低。斑马鱼nr1d4a和nr1d4b都能被多种环境刺激瞬时诱导表达。16℃低温处理0.5h就能显著诱导斑马鱼nr1d4a和nr1d4b基因的表达,但处理6h后其诱导效应开始下降并逐渐消失。除低温外,重金属(2μmol/L镉)、缺氧(5%氧气)和盐度(5‰)处理均能瞬时诱导nr1d4a和nr1d4b的表达,说明nr1d4a和nr1d4b基因可能参与斑马鱼对多种环境刺激的适应性反应。研究为深入揭示鱼类nr1d4a和nr1d4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1):100-107
研究获得了斑马鱼nr1d4a和nr1d4b基因的cDNA,进行了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并采用实时定量RT-PCR(qPCR)方法研究了其表达模式及对不同环境刺激的转录反应。研究发现,斑马鱼nr1d4a和nr1d4b是由基因复制产生的旁系同源基因,具有高度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和配体结合结构域。斑马鱼nr1d4a和nr1d4b的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别。nr1d4a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量很低,72 hpf时开始显著升高;而nr1d4b具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性表达,6 hpf时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但也在72 hpf显著回升。nr1d4a在脑和肾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卵巢、精巢和眼,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低;nr1d4b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精巢和脑,在肠道和心脏中表达量最低。斑马鱼nr1d4a和nr1d4b都能被多种环境刺激瞬时诱导表达。16℃低温处理0.5h就能显著诱导斑马鱼nr1d4a和nr1d4b基因的表达,但处理6h后其诱导效应开始下降并逐渐消失。除低温外,重金属(2 mol/L镉)、缺氧(5%氧气)和盐度(5)处理均能瞬时诱导nr1d4a和nr1d4b的表达,说明nr1d4a和nr1d4b基因可能参与斑马鱼对多种环境刺激的适应性反应。研究为深入揭示鱼类nr1d4a和nr1d4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眉斑并脊天牛Glenea cantor Fabricius是我国华南地区园林绿化植物木棉树的重要蛀干害虫。本试验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南宁一年发生4代,平均世代历期为70 d,主要以4龄幼虫在受害枝干内越冬。成虫羽化后出木前期为5.97±1.11 d。雄虫较雌虫提早羽化2-3 d,成虫期需补充营养,且具弱趋光性和假死习性。在日节律中,9∶00-11∶00和14∶00-16∶00为产卵高峰期,16∶00-19∶00为交配高峰期。雌虫出木后2 d开始交配,雄虫出木后4 d开始交配。雌雄虫一生可交配15.12±7.02次,每次交配时长为3.23±0.97 h,一天内仅交配一次。成虫主要趋向长势较弱的木棉树及枝条上产卵。产卵前期为13.50±3.15 d,平均产卵量为117.31±33.25粒。雌雄寿命分别为72.34±15.60 d和46.22±14.38 d。  相似文献   

6.
<正>1954年我在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后,第二年秋,就在生化楼东侧第3教室上生化课,讲者是全校闻名的刘思职教授,当时北医内部不称其名,均尊称他为刘大夫。第3教室很大,我班6个组,每组24人,合起来144人,还坐不满。上课时我坐在最后一排,发现好几位年轻陌生人在座,他们的年龄似乎比  相似文献   

7.
樟个木虱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个木虱Triozacamphorae是近年来上海地区香樟上发生的一种新害虫。作者对其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樟个木虱在上海以 1年发生 2代为主 ,偶发 3代。樟个木虱以低龄若虫在叶片上越冬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越冬代羽化 ;第 1代开始于 3月下旬 ,羽化高峰在 6月份 ;第 2代开始于 5月下旬 ,并主要以该代若虫越冬 ;第 3代若虫偶发 ,开始于 7月上旬 ,以若虫越冬。樟个木虱第 1代若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 5 0 72d,1~ 5龄若虫的历期分别为 :1 8 .3 1± 2 .2 1d ,1 4. 90± 9. 92d,6 .1 1± 2 . 2 0d,5 .80±3 . 61d ,5 60± 1 5 1d。成虫的寿命为 3~ 1 1d ,平均寿命为 6 41d。樟个木虱的产卵量为 3 9. 1粒 雌虫。2 4℃下 ,卵历期 5~ 7d不等 ,平均为 5. 3 4± 0 . 5 7d ,卵平均孵化率为 83 . 7%。樟个木虱低龄若虫中 3龄若虫最耐高温 ,其次为 2龄若虫 ,1龄若虫最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毛叶山桐子种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 var. vestita Diels)的休眠类型和解除休眠的最适方法,为生产实践中的种苗繁育提供一种能有效解除毛叶山桐子种子休眠和提高萌发率的方法。方法:以成熟的毛叶山桐子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的水分透性及温度、光照、去垢剂、后熟、层积和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结果:(1)种子具有发育成熟的胚,种皮被有蜡质层但具有透水性;(2)在10~35℃和交替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光强度为144μmol·m-2·s-1)下萌发30 d,种子的萌发率低于30%,具有休眠特性;(3)种子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萌发,是一种需光性种子;(4)4℃和10℃层积30 d显著地增加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率,后熟90 d则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5)GA3能部分解除种子的休眠和促进萌发,将萌发率提高至56.7%,氟啶酮则没有作用。结论:毛叶山桐子种子的休眠类型为非深度生理休眠,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最适方法是将种子在4℃或者10℃中层积30 d,然后在25℃和交替光照中萌发。  相似文献   

9.
壮铗普瘿蚊的形态学与生物学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铗普瘿蚊是厦门市区出现的一种危害芒果树叶片的新害虫,现已扩散到厦门周边地区。文中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其生活史、习性进行了研究。该虫在厦门1 a发生5代,一个世代历期44-52 d。成虫在芒果嫩叶背面产卵,经2-4 d孵出幼虫后侵入叶肉并逐渐发育形成疱状突起的虫瘿,以幼虫和蛹在叶片上的虫瘿内越冬。  相似文献   

10.
《动物学杂志》2007,42(3):89-89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动物学教研室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和硕士4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和科研梯队。主要研究方向有:(1)动物生理生态学,以爬行类、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学、细胞学  相似文献   

11.
由Wnt基因家族产物与其它相关基因产物构成的Wnt信号通路,是细胞发育和生长调节的一个关键途径,对动物的发育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人类和小鼠中,Wnt4蛋白是性腺分化过程中主要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RACE技术从日本血吸虫19d童虫中首次扩增到一个Wnt家族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含1311bp,编码43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9.6kD。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Wnt家族蛋白特征,与日本三角涡虫、人Wnt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达43%、37%,推测为血吸虫的Wnt4基因,命名为Sjwnt4(GenBank登陆号DQ643829)。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该基因在14d童虫、19d童虫、31d虫体、44d雌虫及44d雄虫中均有表达,其中19d童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发育阶段,44d雌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雄虫。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_4T_2_Sjwnt4,应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了表达,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印迹显示表达产物能被日本血吸虫成虫粗抗原免疫血清所识别。Sjwnt4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获得,为探索Wnt信号通路对血吸虫发育、生殖的调节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由Wnt基因家族产物与其它相关基因产物构成的Wnt信号通路,是细胞发育和生长调节的一个关键途径,对动物的发育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人类和小鼠中,Wnt4蛋白是性腺分化过程中主要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RACE技术从日本血吸虫19d童虫中首次扩增到一个Wnt家族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含1311bp,编码43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9.6kD。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Wnt家族蛋白特征,与日本三角涡虫、人Wnt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达43%、37%,推测为血吸虫的Wnt4基因,命名为Sjwnt4(GenBank登陆号DQ643829)。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该基因在14d童虫、19d童虫、31d虫体、44d雌虫及44d雄虫中均有表达,其中19d童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发育阶段,44d雌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雄虫。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Sjwnt4,应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了表达,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印迹显示表达产物能被日本血吸虫成虫粗抗原免疫血清所识别。Sjwnt4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获得,为探索Wnt信号通路对血吸虫发育、生殖的调节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由Wnt基因家族产物与其它相关基因产物构成的Wnt信号通路,是细胞发育和生长调节的一个关键途径,对动物的发育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人类和小鼠中,Wnt4蛋白是性腺分化过程中主要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RACE技术从日本血吸虫19d童虫中首次扩增到一个Wnt家族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含1311bp,编码43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9.6kD。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Wnt家族蛋白特征,与日本三角涡虫、人Wnt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达43%、37%,推测为血吸虫的Wnt4基因,命名为Sjwnt4(GenBank登陆号DQ643829)。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该基因在14d童虫、19d童虫、31d虫体、44d雌虫及44d雄虫中均有表达,其中19d童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发育阶段,44d雌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雄虫。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_4T_2_Sjwnt4,应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了表达,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印迹显示表达产物能被日本血吸虫成虫粗抗原免疫血清所识别。Sjwnt4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获得,为探索Wnt信号通路对血吸虫发育、生殖的调节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良姜素是一种天然来源的黄酮醇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但尚未有关于其结构修饰的研究报道。本文以高良姜素为原料,设计、合成了5个高良姜素含氮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1H NMR、13C NMR及MS表征;然后采用MTT法测试结构修饰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苯基-3,5,7-三羟基-8-(吗啉甲基)-4H-色烯-4-酮(2c)和2-苯基-3,5,7-三羟基-8-(哌嗪-1-甲基)-4H-色烯-4-酮(2d)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IC_(50):11.37和13.57μmol/L)显著优于高良姜素(IC50:41.66μmol/L),分别提高了3.66倍和3.07倍;化合物2-苯基-3,5,7-三羟基-8-(哌嗪-1-甲基)-4H-色烯-4-酮(2d)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较高良姜素提高了5.22倍。该系列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的增强可能与8-位上含氮杂环的引入有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仔稚鱼消化机能的发育变化对于掌握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特点、营养需要及提高仔稚鱼成活与生长等均有重要意义。采用HE、PAS等染色方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鳡(Elopichthys bambusa)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消化道组织的早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初孵仔鱼卵黄囊的相对体积以鳡的最大;(2)均在孵后2d和3d分别出现肠管和口裂,在孵后3d、4d和2d分别出现肠腔;(3)在孵后4d、7—9d和4d其肠腔内分别出现食物团,表明此时草鱼、鳡和翘嘴鲌已分别开始外源性摄食;(4)在孵后5d、6d和6d其肠道内表面分别出现黏膜褶,随后在稚鱼中其黏膜褶的高度和数量不同程度的发育;(5)草鱼和鳡的肠道分别在孵后14d和30d出现盘曲,而在翘嘴鲌的切片图中未发现其肠道的盘曲;(6)草鱼、鳡和翘嘴鲌的肠道分别于孵后17—23d、30d和24—29d出现数量较多的黏液细胞,此时标志着食性的转换和分化过程基本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ema(semaphorin)4d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提取斑马鱼胚胎的总RNA,制备地高辛标记的sema4d RNA反义探针,WISH(整胚胎原位杂交)研究sema4d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合成sema4d基因探针,获得sema4d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sema4d在0.75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1.0 hpf、1.5 hpf、12 hpf前普遍性表达;17 hpf开始至24 hpf在头部表达较多,在脊髓、肌肉、中间细胞群ICM(intermediate cell mass)区处有特异性表达区处有特异性表达;48 hpf在头部和躯干肌肉持续表达.结论:Sema4d在早期参与了造血的发生,在脑部,脊髓,肌肉的发育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麻疯树柄细蛾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是在我国新发现的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潜叶蛾类重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该虫形态、发育习性及生活史进行了研究。本文对麻疯树柄细蛾成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形态及大小进行了详细描述。95.54%(n=426)的老熟幼虫在10点至18点结茧。89.19%(n=111)在夜间20点至次日凌晨6点羽化。交配在清晨进行, 持续30~210 min不等。87.53%(n=441)的卵在夜间20点以后至次日6点以前产出。卵多产于叶脉边缘与叶片形成的凹陷处。66.77%(n=8 266)的卵产于叶片背面, 其余产于叶片正面。每雌产卵平均60.03粒(n=32)。麻疯树柄细蛾在攀枝花全年均可发育。以成虫在每年2月至5月越冬。一年发生10代以上, 世代重叠明显。以6月室外平均气温25.15℃条件下, 全世代发育需18~20 d。卵期3~4 d, 1龄幼虫期1 d, 2龄幼虫期1~2 d, 3龄幼虫期1~2 d, 4龄幼虫期1~2 d, 5龄幼虫期2~3 d, 预蛹期1 d, 蛹期4~6 d, 成虫产卵前期1 d。  相似文献   

18.
黄脊竹蝗对人尿挥发物的EAG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子害虫。为了深入理解黄脊竹蝗的趋尿行为,测定了黄脊竹蝗成虫对不同发酵天数人尿及NH4HCO3等溶液挥发物的EAG反应。结果表明,黄脊竹蝗成虫对人尿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发酵天数及性别密切相关,与新鲜人尿及发酵时间分别为7、15、45及60 d的人尿相比,雌、雄成虫触角对发酵30 d的人尿挥发物的EAG反应最强;另外,不同浓度的吲哚、NH4HCO3及尿素溶液也能激发黄脊竹蝗成虫明显的EAG反应,但反应强度均显著弱于对人尿挥发物的EAG反应强度(P0.05)。黄脊竹蝗对人尿挥发物的EAG反应与性别密切相关,雌虫对新鲜人尿及发酵15 d的人尿挥发物的EAG反应显著强于雄虫,而对发酵30 d的人尿挥发物、同一浓度的NH4HCO3及吲哚溶液的EAG反应强度均显著弱于雄虫。  相似文献   

19.
水生植物满江红是蕨类与固氮蓝藻的共生体。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它的另一种共生伙伴——内生真菌。经ITS测序和电镜观察,该分离物被鉴定为聚多曲霉,具有产生多种有经济价值的活性物质的潜力。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分生孢子发育和衰亡进程的结构特征,显示12 d培养物比6 d培养物有更多分生孢子以自噬的形式死亡,表明在后续开发研究中有必要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来调控分生孢子的发育状态以取得较高的产物得率。文中还对分生孢子的自噬进程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及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昆虫学报》2014,(6):890-897
日本佳盾蜾蠃Euodynerus nipanicus(Schulthess)是一种重要的独栖捕食性天敌昆虫,对我国南方林区鳞翅目蛾类害虫的控制具有一定作用。本文报道了日本佳盾蜾蠃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蜂在江西赣州地区 1 年发生 4 代,以滞育的老熟幼虫在巢管虫室内越冬,滞育期约 190 d。翌年的4月下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主要包括交配、筑巢、产卵、捕食等行为。通过野外收集筑巢巢管,室内饲养观察等,发现该蜂的卵近似微弯的长圆柱形,长 2.912 ± 0.127 mm,卵期2-4 d,平均 2.5 ± 0.99 d;非越冬幼虫期 8. 1 ± 0. 99 d;预蛹期4.3 ± 0. 48 d;蛹期7. 4 ± 0.84 d;雌雄比约为 2. 95:1。本研究丰富了日本佳盾蜾蠃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利用该蜂防治南方林区鳞翅目蛾类害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