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高中阶段的分科教学不利于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和综合育人目标的达成。为促进生物学和人文社会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跨学科的概念,本文尝试以“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和适宜环境”等内容为例,进行跨学科情境的教学设计,并运用高中地理学和历史学情境,对浙科版新教材必修2第5章“生物的进化”的跨学科情境的运用提出建议,以促进跨学科教学理念的落地,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王萍 《生物学通报》2022,(11):58-60
高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课堂教学,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种群的数量特征”为例,进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从而总结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素养是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2018—2022年13份高考生物学全国卷试题为研究对象,从问题情境、必备知识、科学探究素养要素及水平4个方面对指向科学探究素养的试题命题规律与特征进行分析,为师生开展指向科学探究素养的生物学教学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设计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且兼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课堂,本文融合多种教育教学理念于课堂设计的诸要素之中,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目标、学习评价、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在寻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证据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以期为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稳定与变化是帮助学生开展跨学科实践、理解学科间联系的重要跨学科概念,它揭示了人们在探究、阐释、控制和改造自然界时关注的重点。稳定与变化是系统的2种发展状态,二者与尺度概念密切相关,同一现象的稳定状态与发生的变化在不同尺度间可能存在着关联。在观察的尺度上,稳定与变化的发生受到外界环境条件与内部运行机制的影响。研究保持稳定的条件与引起变化的因素对理解生命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指导人们开展生产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落实稳定与变化概念的教学时,需搭配不同的生物学概念与探究实践,并注意概念的外显化,从而提高学生对该概念的熟悉程度,加深他们的理解,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相似文献   

6.
正确解答细胞、新陈代谢、遗传学、生态学等知识点的计算题,不仅需要对图表的正确识别与分析,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运用,而且还需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计算方法与技巧,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将高中生物学中有关的计算题归类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玮 《生物学通报》2010,45(6):42-44
概念教学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可为高中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分别从概念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并列结合关系的同化方式对高中生物学概念的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核心教学材料,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教材难度是影响教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材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基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教育团队开发出的分析工具,以中国、德国和英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的广度、深度及难度进行定量分析,为进一步修订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高中生物学教材难度、广度及深度均居中;德国教材难度及广度最高、深度最深;英国教材难度及广度最低、深度最浅。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在"实验及生物技术""进化""遗传学""人体与动物生物学"模块可考虑加强相关概念的内容,适当增加生态学主题的内容深度。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核心教学材料,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教材难度是影响教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材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基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教育团队开发出的分析工具,以中国、德国和英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的广度、深度及难度进行定量分析,为进一步修订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高中生物学教材难度、广度及深度均居中;德国教材难度及广度最高、深度最深;英国教材难度及广度最低、深度最浅。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在"实验及生物技术""进化""遗传学""人体与动物生物学"模块可考虑加强相关概念的内容,适当增加生态学主题的内容深度。  相似文献   

10.
结合生物学教学实际,总结了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8种具体方法.即例证法、探究法、资料分析法、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要素解析法和要领图法,并结合教学案例阐述每种概念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活动经验及其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是科学的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责任担当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回溯源头,沿责任、社会责任、科学的社会责任、生物学学科的社会责任路径,对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作了梳理,从内涵界定、内容分析、发展进阶等方面对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这有助于对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为在生物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责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科大概念与项目式教学有机结合,可推动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在“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课时教学实践中,基于“五构概念教学法”,从大概念框架“解构”、问题情境“初构”、科学史料“重构”、模型建模“架构”、概念输出“创构”5个步骤探讨项目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领悟生物学观点,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高三生物学第2轮复习专题可以从学科观点的角度设立,将生物学知识跨模块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建立概念间联系,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描述了高三生物学第2轮复习——"生命系统与能量"专题的教学组织,引导学生站在系统论的高度重新组织与审视生物学知识,提升学生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研究如何传递重要概念的课例还很少的现状.以人教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为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传递重要概念的2个重要策略。一是重要概念的逐级分解与螺旋建构:先将重要概念合理分解为多个次位概念,再利用多个次位概念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螺旋建构重要概念;二是重要概念的事实支撑与抽象概括:先提供生物学事实支撑学生理解概念,再对生物学事实抽象概括形成重要概念.实现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物学涉及的生物进化知识蕴含着许多思政元素,而融入生物进化思想观念不仅有利于实现课程育人功能,也对核心素养提升大有裨益。在初中生物学大概念教学的基础上渗透生物进化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6年浙江省和2015年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卷,分别从试卷结构、知识考查和能力要求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的命制建议:强调基础,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能力要求较高考低,以考查理解能力为主;考试目标弱化选拔,突出人才培养与教育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7.
苏明学  李超 《生物学通报》2005,40(10):27-29
概念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理解生物科学的核心概念是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新陈代谢是高中生物学最复杂、最抽象的概念之一,本文通过“新陈代谢概念及基本类型”一节课的研究,主要探讨学生获得概念的基本途径和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学学科明确提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4个层次的考查。深入理解学科能力、要求框架和各项能力的考查方式,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方法,精准复习备考。本文通过概念解读和例题解析,对论证能力的内涵和考查方式进行解读,提出复习备考建议,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安军 《生物学通报》2011,46(10):37-40
教师研究并思考章节的核心概念,能做到在教学中胸有全局,使每节课的教学围绕单元核心概念展开,使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高度。“生态系统”是高中生物学新课标必修3模块“稳态与环境”的教学内容。本文根据高中生物学新课标,参考人教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同时借鉴《美国加州公立学校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加州课标》),分析制定了本教学单元的核心概念,供同行参考。本文阐述了所列核心概念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日益为党和国家以及广大群众所认识,这是一件令人可喜的事.现代社会中和科学技术中的许多问题,诸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以及工业自动化中的组装、复制和协调问题(其中包括模拟脑的新型计算机的研究)都需要现代化生物学的知识.生物学早已做为跨学科出现在50年代以后的科学舞台上了. 为了振兴中华,加强现代化生物学的教育,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的生物学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从事生物科学的工作者,任务也是非常光荣而又艰巨的. 怎样在大、中学的生物教学中,使学生学好现代生物学,已成为关键性的问题.要培养合格的现代生物学工作者,必须认清“三个面向”的问题,“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的问题.“三个面向”要求我们了解世界当前生物学的现状和未来生物学的发展方向.现代生物学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与许多学科有着交错渗透的关系,几乎每一个以非生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数、理、化等)都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