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section Aconogonon)和冰岛蓼属(Koenigia)的21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波状;(2)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兼有非典型不等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或波状;(3)气孔器类型为不等细胞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分叉蓼组(西伯利亚蓼除外)植物的叶表皮气孔器类型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该组是一个自然类群。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将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铜钱叶蓼(P. nummularifolium Meissner)划归于冰岛蓼属的处理意见;支持将西伯利亚蓼(P. sibiricum Laxm.)独立成属,即西伯利亚蓼属(Knorringia Tzvel.)的观点;同时也支持仍将多穗蓼(P. polystachyum Wall.ex Meissner)和松林蓼(P. pinetorum Hemsl.)归在分叉蓼组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山东广义苦荬菜属(菊科)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召兰  李法曾   《广西植物》2007,27(3):435-439
对山东广义苦荬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光镜下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广义苦荬菜属9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1)小苦荬型: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偶有非典型不等型,上、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2)黄瓜菜型:上表皮无气孔器,下表皮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偶有非典型不等型,上、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深波状;(3)沙苦荬型: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偶有非典型不等型,上、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4)苦荬菜型: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偶有非典型不等型,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弓形;与中国植物志把广义苦荬菜属划分为4个属的意见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荚蒾属植物分类学问题并探究叶片解剖结构在分类学中的价值,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1种中国荚蒾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大小、气孔器类型和角质层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为荚蒾属种间分类关系提供证据。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平直、浅波状、波状与深波状4种式样,其中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形,且垂周壁式样较上表皮更稳定。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形状为近圆形、椭圆形2种;气孔器类型包括不等型、平列型和无规则型3种;气孔器外拱盖内缘有近平滑、浅波状、波状3种;气孔器外围角质层纹饰有脊状隆起、条状隆起2种。研究表明,荚蒾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作为种间鉴定及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曦  邢怡  王蒙  殷华  张大维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0):2035-203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黑龙江悬钩子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悬钩子属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呈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无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纹;下表皮细胞无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纹或深波纹。(2)表皮毛类型有单细胞直立不分支、卷曲不分支,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四种类型。(3)气孔器均分布于下表皮,且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形;气孔外拱盖单层、内缘平滑或不规则波状。研究表明,黑龙江悬钩子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学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对种间的划分和鉴定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蒜芥属(十字花科)叶表皮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十字花科大蒜芥属9种1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中国大蒜芥属植物叶上表皮细胞通常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少有稍浅波状,叶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类型均以不等细胞型为主,少有无规则型,偶有平列型。依据叶表皮特征,可将中国大蒜芥属划分为三种类型: (1)叶上表皮无气孔分布或偶见; (2)叶上表皮气孔常明显几个聚成一簇或排成短列,气孔密度小于叶下表皮; (3)叶上表皮气孔比较均匀分布,气孔密度与叶下表皮近相似。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十字花科大蒜芥属9种1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中国大蒜芥属植物叶上表皮细胞通常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少有稍浅波状,叶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类型均以不等细胞型为主,少有无规则型,偶有平列型。依据叶表皮特征,可将中国大蒜芥属划分为三种类型:(1)叶上表皮无气孔分布或偶见;(2)叶上表皮气孔常明显几个聚成一簇或排成短列,气孔密度小于叶下表皮;(3)叶上表皮气孔比较均匀分布,气孔密度与叶下表皮近相似。  相似文献   

7.
中国蒿属植物比较形态和解剖学研究:(1)叶表皮结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蒋林  林有润 《植物研究》1993,13(4):353-369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菊科蒿属2亚属7组30种代表植物成熟叶片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的特征和气孔形状,气孔外拱盖及拱盖内缘,角质膜和蜡质纹饰。其中表皮细胞多角(边)形,大小不等,垂周壁平直,弓形,或者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垂周壁波浪状或波纹状。下表皮均有气孔,上表皮有或无气孔器,气孔器类型有无规则型,无规则四细胞型,不等细胞型,十字型,横列型和平列型。大多数种类具多细胞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鳞毛蕨科24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24种鳞毛蕨科植物的上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深波状或浅波状,下表皮细胞均为无规则形,垂周壁均为深波状;上表皮细胞长宽比在1.5~5.7之间,下表皮细胞长宽比在2.2~3.9之间。(2)在24种鳞毛蕨科植物中共观察到8种气孔器类型,分别为不等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横列型、无规则型、聚腋下细胞型和聚合极细胞型,每种植物具有2~8种气孔器类型,气孔均为下生型,多为椭圆形;气孔的长宽比在1.2~1.8之间,气孔密度在17.4~86.0个/mm~2之间,气孔指数为8.60%~37.4%。(3)通过对24种鳞毛蕨科植物的观察可将其上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形状、上表皮细胞长宽比、主要气孔器类型及衍生类型等作为叶表皮形态特征的分类依据。(4)根据叶表皮形态特征可将24种鳞毛蕨科植物分为2类:即耳蕨类和鳞毛蕨类。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秦仁昌分类系统对鳞毛蕨科的划分,为鳞毛蕨科植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蒿属植物比较形态和解剖学研究——(Ⅰ)叶表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菊科蒿属2亚属7组30种代表植物成熟叶片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的特征和气孔形状、气孔外拱盖及拱盖内缘、角质膜和蜡质纹饰。其中表皮细胞多角(边)形,大小不等,垂周壁平直、弓形,或者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垂周壁波浪状或波纹状。下表皮均有气孔器,上表皮有或无气孔器,气孔器类型有无规则型。无规则四细胞型、不等细胞型、十字型、横列型和平列型。大多数种类具多细胞单列毛。多细胞双列毛和腺毛仅发现在腺毛蒿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组间存在着某些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蓼属萹蓄组植物叶下表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蓼属萹蓄组15种植物的叶片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萹蓄组15种植物气孔器类型为不等型,气孔长宽比为1.19~1.72,气孔密度为122.07~376.38个/mm2,气孔指数为17.22%~25.17%,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支持将萹蓄组section Avicularia升为萹蓄属Polygonums. str.的观点。但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变异较大,可将其分为2种类型:A.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B.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纹状。基于叶下表皮微形态并结合植物外部形态特征,将直立萹蓄P.aviculareL.f.erectum Y.M.Zhang et J.X.Li合并到展枝蓼P.patulum Bieb.,作为其异名处理。  相似文献   

11.
The micromorphology of leaf epidermal cells and stomata of all eight species and one form (11 samples) of Cerci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light microscopy. Both the adaxial and abaxial epidermal cells are polygonal or irregular in shape; the anticlinal walls are straight and arched or undulate. Two types of stomata, which occur only on the abaxial surface of the leaves, are found in the genus. The atypical paracytic type is present in only one species, Cercis chingii, and the anomocytic type is present in all other species.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s are minor in the genus with regard to leaf epidermal characters, except for C. chingii,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typical paracytic‐type stomata, a two‐lipped outer stomatal rim, the highest stomatal density and undulate and densely pitted anticlinal walls in the adaxial epidermis. © 2008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8, 158 , 539–547.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豆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红豆属(Ormosia)35种的叶表皮形态,这些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有平直、弓形、浅波状或深波状,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在种间有一些差异。气孔仅存在于下表皮,形状为椭圆形或卵形,以平列型为主;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气孔,如长脐红豆、海南红豆等的气孔为不规则形、不等型;少数种类如亮毛红豆、茸荚红豆等的气孔不明显。气孔外拱盖光滑,呈浅波状、波状或不明显,气孔内拱盖光滑、近光滑、浅波状或不明显;蜡被近光滑、颗粒状、鳞片状、条纹状或结网状;多数种具毛被。叶表皮与气孔器特征可作为区分种、变种或亚种的依据。叶表皮微观形态特征支持红豆属成为一个自然类群。  相似文献   

13.
天南星科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南星科18属27种及菖蒲科1属1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具代表性的14种植物作了研究,结果显示:天南星科气孔类型变异较大,有不规则型,辐射型,平列型,胞环型及平列型和胞环型间的过渡类型,副卫细胞数目0-12个;表皮细胞长宽近相等,平周壁具条纹或否,垂周壁平直,弧形或波浪形,虽然气孔类型对天南星科分类上的意义不大,但与表皮细胞垂周壁形状,副卫细胞角质层纹饰等特征相结合对种间分类有一定意义,天南星科与菖蒲科叶表皮微形态明显不同,从而支持菖蒲属从天南星科中分出另立为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甘草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国产甘草属植物10种1变种共16个代表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统计并测量叶表皮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态(表面观)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平直、浅波缘、深波缘;气孔器有6种类型,以无规则型、不等型、短平列型为主,一种植物往往具有2~3种气孔器;毛状体为单毛和鳞片毛两种类型。以上特征在属以下、种以上的分类等级具有一定规律性,有的也表现出种间差异,对甘草属属以下等级的划分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本属一些分类群间的系统关系的探讨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9种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形状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深波状、浅波状和平直-弓形;表皮角质层纹饰微形态多样,大多数植物叶片表面不具有腺毛或仅中脉有,少数植物叶片表面具腺毛;部分叶表皮上有柔毛,少数植物无毛。气孔器存在于上表皮、下表皮、或上下表皮均有,形状为椭圆形、卵圆形,均为无规则型。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属内组间没有明确的规律性,但可为探讨该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蜡梅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蜡梅科3属5种植物成熟叶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表皮细胞特征和气孔器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蜡梅属、夏蜡梅属和美国蜡梅属植物的叶表皮毛均为单细胞毛、非腺毛,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多边形,垂周壁呈深波状,气孔器均为平列型.这三个属的亲缘关系密切,应该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蜡梅科。这为蜡梅属、夏蜡梅属、美国蜡梅属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特征。这三个属气孔器的演化趋势为:气孔器在保卫细胞的两极无"T"型加厚到有"T"型加厚,气孔器由单层外拱盖到双层外拱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