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初步分析了鄂西三峡地区的植被现状和植物资源状况;探讨了该区的自然条件、植被恢复的可能性、植被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并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和控制水土流失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湖北大别山植被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着重研究湖北大别山区植被的地理分布、特点,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植被类型计14个植被型19个群系组70个群系,提出该区植被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途径,建议设置天堂寨为中心的自然保护和应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名单。  相似文献   

3.
调查和分析甘肃省祁连山西段及酒泉盆地草地和植被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发现该区草地类型主要为沼泽草地、低湿地草甸草地、荒漠草地、山地荒漠草地、荒漠化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荒漠。分析了草地资源现状和合理利用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该区草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州南沙区植物多样性及植被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对广州南沙区的植物多样性及植被进行了研究。据统计,该区野生维管束植物共有603种,隶属于128科,388属;植被主要为湿生植被、水生植被、滩涂植被及丘陵植被等。对南沙区野生植物多样性和区系地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物种集中于少数科内,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在植物区系上,该区具有较强的热带性,但温带成分也有一定程度的入侵。最后对该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程杰  呼天明  程积民 《生态学报》2010,30(10):2630-2638
植被是区域气候与环境的综合反映,研究特定地区草地植被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寻找影响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是植被重建和生态环境恢复的前提。利用1957-2008年的气候数据和1982-2008年的植被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宁夏云雾山植被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51a来,该区年平均温度明显升高,而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显示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温度对植被的重要值年际变化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年降水量与植被的重要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气候持续干旱化对该区植被的生长有较大影响,该区降水的多寡是直接影响植被生长优劣的决定性因子,改善区域水分状况和封禁是推进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37个森林植被样地中33种主要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植被样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呈现多元化特点:相同植被聚为一组、环境因子相似的植被聚为一组、植被相同环境因子不同归为不同组和生境特殊的植被自成一组。得出该区多数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与乔木郁闭度的相关性最大且与人为干扰程度密切相关,少数种类与草本层盖度和灌木盖度呈正相关。此外凋落物盖度、海拔、苔藓植物的生长基质也直接影响苔藓植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腹地高寒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王谋  李勇  黄润秋  李亚林 《生态学报》2005,25(6):1275-1281
研究区高寒植被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气候环境对高原腹地植被具有明显的控制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植被样方的研究,对该区植被在高原气候暖干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暖干化的气候(环境是区域植被退化的主因,并对研究区植被退化速率进行了推算(14.2km/10a)。以样方数据分析为依托,重新拟定了研究区内干旱湿润区分界线,获得该区植物碳同位素值拟合干湿界限的支持。通过对年代间干湿分界线位置的比较,对高原气候暖干化模式下植被的退化趋势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8.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供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初步概况与与比较分析。在世界植被区划上,该区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区,是华中、华西、华北、华南植物区系与华东植物的渗透、过渡和交汇地带,故植物物种类丰富复杂。今经实地考察,并通过对所得的有关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采用相似性系数分析方法,对该保护区植被组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该区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34科,590属,1428种(含种下等级);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植物群落分为8个植被型(亚型)和35个群系组。主要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草甸等,此外还有沼泽和水生植被。  相似文献   

9.
德化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1985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的。它是我省目前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中最大的一个。为摸清保护区资源情况,笔者参加了泉州市林业局组织的综合调查小队,于1985年8月对该区进行了植被考察。  相似文献   

10.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的人工植被经过演变 ,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 ,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物种组成结构 ,并逐渐趋于动态的平衡。通过研究同一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生长情况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得出该区人工植被的较好模式为 :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和刺槐纯林。首次运用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均匀度 ,对该区主要复垦植被群落进行分析 ,进一步预测了人工植被的演替方向 :刺槐林→刺槐林、沙棘林→沙棘林、沙棘×刺槐→刺槐、刺槐×油松→刺槐×油松和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柠条。  相似文献   

11.
云南鹤庆盆地末次盛冰期的孢粉记录与古季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相当于末次盛冰期鹤庆古湖泊沉积物4.6-9.0m段的孢粉记录,对该区末次盛冰期阶段的植被与古季风变迁模式进行了恢复。该区末次盛冰期冷湿的气候特点与同时东部干旱的草原植被、青藏、高原的荒漠植被和黄土高原区风尘堆积存在明显差异,而与滇池的气候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冰期内部的气候波动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较好的可比性。冰期冷锋强度的增加,与北方冬季风的经常入侵和冰期青藏高原的冷源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大港区盐碱地的植被类型及其指示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港滨临渤海,土壤含盐量较高,植被类型比较简单。为了摸清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我们于1979年至1980年,对该区植被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通过植物与土壤含盐量相互关系的研究,利用植物群落来指示土壤含盐量。  相似文献   

13.
皖皇埔山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及合理开发大型真菌资源,本文对安徽省皇埔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大型真菌87种,隶属4纲6目22科46属,它们广泛分布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荒地等植被类型中.按经济价值可分为食用菌42种,药用菌31种,毒菌6种;依生态习性可分为土生菌44种,木生菌30种,外生菌根真菌19种,虫生真菌2种.该区大型真菌资源在食用、药用、营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纵向岭谷区植被景观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1∶100万植被类型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纵向岭谷区主要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纵向岭谷区植被景观多样性的理想粒度是2000m;纵向岭谷区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表现为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分异的"通道-阻隔"空间格局;植被景观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好,环境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异格局是影响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在空间格局上变化的主要因素.纵向岭谷特殊地形的"通道-阻隔"作用对该区的水热空间分布进行了再分配,是该区植被景观多样性的特殊空间格局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地区植被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分析和讨论了祁连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祁连山地区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表现为整体抬升,植被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边缘效应特征和高原地带性规律。该区植被虽然受到四周的较大影响,但各类高寒植被占有绝对优势,表现出与青藏高原植被整体明显的相似性和广泛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本区植被也有其特殊性及与高原面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建议把祁连山地区做为青藏高原植被区的次一级独立单元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鹤庆盆地1.0Ma以来构造抬升的植被与气候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滇西北鹤庆盆地168m钻孔分资料,对该区1.0MaBP以来的古植被常规替与气候变化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区植被和气候对高原隆开不同阶段的响应特点。明显的气候转型发生在0.73MaBP、0.42-0.365MaBP。0.17MaBP前后,山体抬升引起的树线植被响就砂甚明显,可能与山体上升到一定高度和生趣带谱的稳定形成有关。13.2kaBP,垢差异升降和气候变化导致湖盆被切穿。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分析了安西砾石戈壁荒漠植被、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该区砾石戈壁荒漠植被可分为6个主要群落类型。这些群落类型与土壤总含盐量、氯化物含量、硫酸盐含量及年降水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板桥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 1 31科 ,51 4属 ,988种。其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 ,区系起源古老 ,具有亚热带区系性质。该区植被类型多样 ,植被垂直分异较为明显 ,其植被类型可以划分为 5个植被型 ,8个植被亚型 ,37个群系。  相似文献   

19.
砒砂岩区地形破碎,生态环境恶劣,降水量少且以暴雨为主,研究该区植被覆盖变化及环境驱动因子作用机制对区域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1999—2018年的NDVI数据分析了砒砂岩区近20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利用了地理探测器方法量化分析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0年砒砂岩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2.3%,时间尺度上1999—2018年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平均上升幅度为0.086/10 a,空间尺度上植被覆盖度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2)近20年区域植被覆盖整体得到改善要比退化的区域面积大,45.5%的区域面积植被覆盖度极显著增加,主要分布在砒砂岩区东部区域,该区植被覆盖度未来变化趋势将以持续性改善为主,但仍有约41.6%的植被将由改善向退化方向变化;3)降水、土壤水分和气温是影响砒砂岩区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且降水同其他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植被覆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GIS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RS、GIS技术为工具。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与分类得到该区的植被分布图。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各植被类型空间分布规律。重点研究了其中的一种植被类型。研究结果定量描述了自然保护区内各植被类型的高程、坡向、坡度分布,给出科学的统计结果。总结了研究区内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把对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定性理解转为定量描述,结合实际给出了理论解释。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