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地区的晰脚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枝明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0,28(1):43-58,001,T002
本文是对198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古生物考察队在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地区工作时采得晰脚类化石进行简报,化石得自中一偿罗世五彩湾组、石树沟组,计有苏氏巧龙(Bellusurus sui gen.etsp.nov.)和天山龙(未定种)(Tienshanosaurus sp.)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地区的鸟脚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记述了一个小型鸟脚类——五彩湾工部龙(新种)Gongbusaurus wucaiwanensis sp.nov.,讨论了它们的分类位置和产出地层时代。  相似文献   

3.
四川自贡大山铺蜀龙动物群——简报Ⅲ.蜥脚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记述了中侏罗世蜥脚类一新属种——巴山酋龙(Datousaurus bashanensts gen. et sp. nov.)对李氏蜀龙(Shunosaurus lii)的特征进行了补充,讨论了它们在蜥脚类进化过程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新疆一新蜥脚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了新疆中侏罗世蜥脚类恐龙的克拉美丽龙新亚科的一新属种——戈壁克拉美丽龙,并对新亚科的建立及其所属地质时代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地区滴水泉剖面滴水泉组化石孢粉,共11属17种;在孢粉组合中以鳞木类植物孢子占主导地位,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本文还根据孢粉植物群讨论了古气候,推测当时当地气候可能是潮湿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自贡大山铺蜀龙动物群——简报Ⅳ.兽脚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气龙 (Gasosaurus constructus gen. et sp. nov.) 为自贡大山铺蜀龙动物群中的兽脚类—新属种.本简报对它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简要的记述.  相似文献   

7.
新疆准噶尔盆地白杨河中侏罗世植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雨雁 《古生物学报》2005,44(4):517-534
系统描述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杨河地区西山窑组植物化石15属25种,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侏罗纪真蕨类重要分子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的原位孢子及其孢子囊群,并对Phoenicopsis ( 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的叶角质层进行了研究。白杨河地区西山窑组迄今已知植物化石24属39种,以富含蕨类、茨康类、银杏类及松柏类,少见苏铁类等为特征,属于较为典型的内陆型、温带或暖温带植物群;其时代为中侏罗世,且可能为中侏罗世早期。该植物群应属于欧亚大陆早、中侏罗世植物地理区系中的西伯利亚区,反映了温暖潮湿、具季节性变化、并有利成煤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沉积的石树沟组(Eberth et al.,2001)产出过巨型的蜥脚类恐龙化石(Russell and Zheng,1993),但产出的兽脚类恐龙个体则相对较小(Currie and Zhao,1993)。我们近年来在石树沟组中采集到大量脊椎动物化石(Clark et al.,2006),其中包括许多零散的骨骼和牙齿标本。本文报道一个产自石树沟组上部的兽脚类牙齿化石(IVPP V 15310),对于全面了解石树沟脊椎动物群具有一定意义。V 15310保存了一个近乎完整的上颌齿或下颌齿的齿冠。它具有典型兽脚类恐龙牙齿的特征:强烈侧扁,向后弯曲,前后缘有锯齿。齿冠有几种不同的磨蚀面:齿尖磨蚀成近圆形,靠近齿尖的齿冠前缘有一较大的平的磨蚀面,锯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磨蚀。V 15310很大,相关的测量数据和一些白垩纪的巨型兽脚类恐龙牙齿的测量数据相近。依据我们定义的一个定量评估锯齿大小的指标(锯齿大小指数),得出V 15310的锯齿大小指数非常小,与霸王龙相似,这与锯齿和齿冠大小具有反比关系的结论是一致的(Farlow et al,1991)。V 15310的另外一些形态特征对于推断它在兽脚类中的系统位置也提供了帮助。这些特征包括后缘锯齿明显高于前缘锯齿以及齿冠的唇侧和舌侧都有微弱的釉质褶皱。根据牙齿大小、釉质褶皱的发育程度以及锯齿的形态(Sereno et al.,1996;Chure et al.,1999;Holtz,2004),V 15310被归入中国盗龙类。其中,后缘锯齿和前缘锯齿的基部长度近似,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这一特征组合可能是中国盗龙类的一个鉴定特征。这一特征组合也见于四川的中国盗龙类。相比而言,V 15310在已报道的侏罗纪兽脚类恐龙牙齿中尺寸最大(Smith,2005;Smith et al.,2005),大小接近白垩纪的一些巨型兽脚类恐龙牙齿。新材料的发现表明兽脚类至少在晚侏罗世早期就已演化出了这种巨型体型。  相似文献   

9.
一小的甲龙,作为甲龙科(Ankylosauridae)中一新属新种,明星天池龙(Tianchisaurus nedegoapeferima gen. et sp. nov.)被记述。化石是1974年,新疆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师生在新疆阜康县三工河地区作野外实习时采得,其产地的地层层位经新疆石油管理局东疆石油指挥部彭希龄核对为中侏罗世头顿河组。化石包括破的头骨碎片,五个颈椎,六个背椎,一个完整荐部(由七个椎体组成),三个尾椎,和许多膜质的甲胄,甲板,以及一些四肢骨。标本编号:V.10614,新属新种的特征是:一个小的,原始的,体长约三米的甲龙;头骨较高,有小的膜质的甲片复盖;下颚高,外侧无甲片复盖,有纵的饰纹,环椎与枢椎不愈合;颈椎椎体短,双凹型;背椎椎体较长,双平型,横突与背肋不愈合;荐部由七个愈合脊椎组成:前两个是背椎,形成一个荐前棒(presacral rod),最后的一个是尾椎,四个荐椎的椎体是整个椎柱中最大的,荐椎的神经棘愈合,形成一个纵的板状脊,远端的尾椎愈合形成小的,扁的尾锤。股骨直,骨干上有饰纹,第四转子呈嵴状。蹠骨和趾骨为甲龙型,与晚期甲龙的蹠骨和趾骨比较显得瘦小。在肩部有一个由四对大的膜质的甲板愈合形成肩甲带,甲板厚有发育的中嵴。在身体覆盖着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甲片。Tianchisaurus nedegoapeferima的种名是应著名科幻电影导演Steven Splelberg之约请赠送给大型科幻电影片-侏罗纪公园之明星们:Sam Naill, Laura Dern, Jeff Goldblum, Richard Attenborough, Bob Peck和Martin Ferrsro.我们称之明星天池龙(Tianchisaurus nedegoapeferima gen. et sp. nov.)。Tianchisaurus nedegoapeferima是目前甲龙亚目在亚洲的最早纪录。它的发现将甲龙的化石记录推到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沉积的石树沟组产出过包括多种兽脚类恐龙在内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描述了一件新的采自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五彩湾地区石树沟组上部的兽脚类恐龙左第四跖骨标本(IVPPV18060)。通过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第四跖骨对比,该标本可归入异特龙超科(Allosauroidea)。它与其他异特龙超科第四跖骨的相似性包括:近端关节面三角形并有一向后方延伸的舌状突出,向外侧轻微弯曲的骨干,位于骨干后方靠近外侧边的半月形肌肉凹陷,三角形骨干横截面。在异特龙超科当中,V18060与准噶尔盆地将军庙地区石树沟组中发现的董氏中华盗龙(Sinraptordongi)最为相似(除了以上相似性,V18060和董氏中华盗龙的相似性还包括远端关节轮廓呈近梯形,骨干后部肌肉凹陷与周围边界呈半开放状态)。但是,V18060和董氏中华盗龙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V18060明显比董氏中华盗龙的第四跖骨粗壮,远端内外两髁大小差异相反。这些形态差异可能是由于个体发育或者性双形造成的,也可能代表分类学差异。对比研究和基于第四跖骨形态信息进行的分支系统学分析结果更偏向后一种解释:V18060代表一个不同于董氏中华盗龙但与后者亲缘关系很近的新的兽脚类恐龙。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中晚侏罗世石树沟动物群兽脚类恐龙的分异度。在五彩湾和将军庙地区发现不同的中华盗龙类恐龙指示了晚侏罗世早期准噶尔盆地中相邻地区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生态分异性或者地理隔离。  相似文献   

11.
<正> The mastodont materials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paper, associated with Amblycastor tunggurensis, Amphicyon sp., Anchitherium cf. aurelianense, Brachypotherium sp., ?Chilotherium sp., Stephanocemas thomsoni, Dicrocerus grangeri, Eotragus sp., Oioceros grangeri and O. noverc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Haramagai formation of Junggar Basin in Xinjiang by an IVPP field team in 1982. The geology of the area has already been reported by Tong (1986, 1987). The mastodont fossils found at 5 sites on the north and west banks of the Ulungur river, Junggar Basin are abundant. They comprise 5 species, among which is one new species.The author is greatly indebted to the IVPP field team (Tong, Y., the head of the 1982 Junggar field team) allocating the mastodont materials for me to study.  相似文献   

12.
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的几种昆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陆相地层产有丰富的昆虫化石,已研究报道的计有8属19种,归于4目5科。其中,Protorthophlebia strigata Zhang,1996和Orthophlebia exculpta Zhang,1996产自乌苏上三叠统小泉沟群;Mesohagla xinjiangensis Zhang,1996,Protorthophlebia latipennis Tillyard,1933,Ortlwphlebia latebrosa Sukatsheva,1985,Orthophlebia colorata Zhang,1996,Mesopanorpa brodiei(Tillyard,1933)Martynova,1948,Mesopanorpa kuliki Martynova,1948,Mesopanorpa obscura(Martynov,1925)Martynov,1927,Mesopanorpa densa Zhang,1996,Mesopanorpa monstrosa Zhang,1996,Fletcheriana jurassica Zhang,1997,Plachutella exculpta Zhang,1997和Pseudocossus strenus Zhang,1997产自克拉玛依下侏罗统八道湾组;Ovivagina longa Zhang,1997,Ovivagina propinqua Zhang,1997和Ovivagina prolixa Zhang,1997产自沙湾县八道湾组;Ovivagina immediata Zhang,1997产自克拉玛依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产自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的同翅目昆虫盖翅标本,建立3新种,即产自沙湾县南安集海八道湾组的Procercopis shawanensis sp.nov.,产自克拉玛依吐孜沟八道湾组的Procercopina delicata sp.nov.,以及产自吉木萨尔县西大沟三工河组的Eofulgoridium tenellum sp.nov.。前两种归入原沫蝉科,最后一种归入短足蜡蝉科;这是Procercopis Martynov和Procercopina Martynov在中国的首次记录。Procercopis shawanensis与P.longipennis Becker Migdisova相似,区别在于新种R脉近末端有一短分支,Rs脉分叉一次,Rs与M脉之间只有一条横脉;Procsrcopina delicata与P.asiatica Martynov的区别在于新种横脉r-rs和r-m没有在一条线上,Rs脉分为2支,M脉后支简单;Eofulgoridium tenellum与E.kisylkiense Martynov的区别在于后者Sc脉在C脉与R脉的中间,M脉三分支。CuA脉在R脉主干分为R与Rs脉之前分叉。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白垩纪轮藻化石组合序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白垩系发育较好,其中含有丰富的轮藻化石,计有20属1亚属63种1亚种3变种2比较种1新型2未定种,其中包括7个新种。根据轮藻植物群的演化,可在盆地的南缘、腹部和东北缘建立4个化石带1个亚带和1个组合:Clypeator zongjiangensis带(南缘、腹部及东北缘),时代相当于Berriasian-Valanginian;Flabellochara hebeiensis带(南缘),时代为Barremian;Clypeator jiuquanensis带(腹部),时代为Hauterivian-Bar-remian,其中包含Atopochara trivolvis triquetra亚带,时代为Barremian;Atopochara restricta带(腹部),时代为Cenomanian;Aclistochara mundulavar.elliptica-Raskyaechara gobica-Tolypella grambasti组合(腹部、北部及东北缘),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中、晚期。该组合序列的建立,对确定准噶尔盆地白垩系的年代格架以及与国内外有关地层的对比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凤钿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399-403,T012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介形类已由众多中外地层古生物工作者进行过数十年的研究并有系统成果问世。本文仅介绍两个侏罗系化石点,作为前人工作之补充,充实已有化石记录,也提出了进一步划分的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Pliopithecus的发现(英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97和 1 998年的野外工作期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中中新世哈拉玛盖组的底部第二砂层中发现了 4枚上猿牙齿。两枚显然是属于同一个体的左m2和m3发现于 980 1 7地点 ,地理坐标为 46°39.997′N ,88°30 .41 2′E。另一枚左下第一门齿和左上第四前臼齿产自该地点附近的同一砂层中。这是在中国境内、也是亚洲的第二个上猿化石地点。该 4枚牙齿中 ,下门齿可能与m2、m3属同一个种。m2刚开始经受磨蚀 ,m3则刚萌出齿槽。它们不同于所有已知种 (P .zhanxiangi、P .vindobonensis、P .antiquus、P .platyodon和P .priensis)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唇侧有一个很深的、间于下原尖和下次尖的漏斗状小坑。该坑由前次脊 (prehypocristid)、下次尖前方的斜脊的唇侧分支和沿下原尖唇侧壁向下延伸的一条脊所围成。此外 ,m3稍短于m2。在其他形态特征方面 ,新疆的种又以m2和m3尺寸较小、齿尖较低、齿脊较锐、近中凹和远中凹发育、釉面褶皱和唇侧齿带很发育而不同于我国宁夏同心的Pliopithecuszhanxiangi;以m2和m3的冠面较短宽且有很发育的上猿三角与P .vindobonensis区分 ;其m2和m3的尺寸明显大于P .antiquus。但在尺寸和其他形态上与P .platyodon很相似。铁尔斯哈巴合的m2、m3和下门齿应代表上猿属内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16.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早中新世的刺猬化石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记述了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吃巴尔我义早中新世索索泉组的两种双猬化石: Amphechinus hohlini sp, nov.和A cf. A. minimus在大小和 12> c> p2等形态 上与甘肃塔朋布鲁克晚渐新世的A.kansuensis相似,但其p2其p2与p4之间没有齿缺,颏孔的位置在p4的后齿根之下,下颌在p4~ml的下部较为平直,与后者有明显的差异。 A.bohlini的材 料较多,根据其个体的变异范围,有助于澄清对A. kansuensis与A. minimus的认识。另外,A. bohlini在确定地层时代方面也有潜在的意义。 A. cf. A. minimus的尺寸以及il、p4和ml的 形态都与A,minimus接近,但其水平支略粗壮,颏孔位置较靠后,位于ml前根之下。  相似文献   

17.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童永生  齐陶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0,28(1):59-70,001,T002
根据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订正了乌伦古河北岸的地层时代:乌伦古河组为晚白垩世,索索泉组为晚渐新世,哈拉玛盖组为中中新世。在三个泉地区恢复使用了依希白拉组,时代为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18.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早中新世的Metexallerix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准噶尔盆地北缘吃巴尔我义索索泉组的 Metexallerix junggarensis sp. nov。该种在形态上较兰州早中新世的M.gaolanshanensis原始,较蒙古早渐新世三达河组的Exallerix hsandagolensis进步。其亲缘关系与亚洲的短面猬类较近,而与北美的短面猬类较远。应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分析了短面猬亚科各属间及其相关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短面猬亚科为一个单系类群。依据新种的进化水平,索索泉组动物群的时代应晚于三达河动物群,而早于兰州动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