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后柑桔开始外销以来,柑桔介壳虫的防治问题,引起了我们极大的注意。福州这一类害虫中,尤以黑点介壳虫为严重,影响柑桔的生长、品质及外销。石灰硫磺液和松脂合剂用为防治介壳虫,已有很久的历史,但对於黑点介壳虫的防治效果还不十分明确。目前福建许多柑桔栽培地区,已广泛使用石灰硫磺合剂防治柑桔锈壁蝨(Phyllo-coptes oleivorus Ashmead),但是否对黑点介壳虫有兼治的效果还不明确;至於松脂合  相似文献   

2.
张宗炳 《昆虫学报》1954,(1):99-102
Boyce氏首先试用了E605在防治介壳虫之试验中,而获得良好之结果,渠所试验之对象为不同种类之介壳虫十余种,其中包括有吹绵介壳虫,其所用之药为25%之可湿性粉,加水稀释至.03至.05%之浓度(本试验中所用浓度即以此为根据)。对於各种不同之介壳虫,在各种不同之地区、气候及季节所用量大有出入。根据某些学者  相似文献   

3.
黑点介壳虫Parlatoria zizyphus(Lucas)系福建省柑桔类介壳虫中发生较严重者。目前以及今後对於这种介壳虫及其他介壳虫的防治,无论在柑桔外销或增产上,都有极重大的意义。氰酸气天幕熏蒸是防治介壳虫重要方法之一,植物检验部门曾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节译自苏联鲁布卓夫奢L柑橘害虫及其天敌一书。该书1954年由苏联科学院出版。为了使本文完整起见,原文略有改动,题目也是由译者附加的。应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是生物方法防治害虫获得成效的卓越典范,自1888年以後澳洲瓢虫远涉重洋,输送遍及全世界柑橘栽培区。然而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何以获得这样大的成效?二者的消长关系如何?本文意旨正是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同样情形,我国在1933年自台湾输入黑腹红瓢虫及繁殖自温州采得的大红瓢虫防治黄岩柑橘区吹绵介壳虫,20年来成效虽著,但其间亦有涨落起伏的情况,本文也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守坚 《昆虫学报》1962,(4):401-408
本文对我国利用已有悠久历史的黄柑蚁在广东省广四县柑桔区作了调查,并对黄柑蚁消除害虫的实际情况作了观察。 在黄柑蚁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对柑桔大绿蝽象(Rhynchocoris humeralis Thunberg)有显著防治效果,对潜叶(虫斧)(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 Chen)、粉绿象甲(Hypomeaes squamosus F.)、铜绿金龟子(Anomala cupripes Hope) 等,也有一定效果,凡有柑蚁分布均匀的树,健叶数比无蚁树多18.3%。 对介壳虫类,青翅羽衣(Lowana sp.),天牛幼虫等,完全无防治作用;与介壳虫类如吹绵介壳虫、棘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citriculus)及软腊介壳虫(Coccus sp.)有共生关系。 对吹绵介壳虫的天敌大红瓢虫(Rodolia rufopilosa Mulsant)、小红瓢虫(Rodolia pumilaWeise)的活动没有影响。有黄柑蚁的果园,黑蚁均被驱逐。 作者认为黄柑蚁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天敌,目前在农药械供应不足及劳动力缺乏的地区,仍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建议开展黄柑蚁过冬保护及人工饲养与放蚁的研究,以期提高和扩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一种毒剂来防治害虫,如在同一地区速续多年使用,会引起害虫种群发生抗毒性的现象,当抗毒性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这种毒剂即丧失了防治该种害虫的价值。昆虫抵抗毒剂最早的例子是1914年马兰特氏(A.Melander)发现梨圆介壳虫(Aspidiotus perniciosus)对石灰硫磺合剂具有抵抗力;二年后,惠来氏(H.Quayle)报告在美国加州有些地区氰酸气熏蒸对红介壳虫(Aonidiella aurantii)无效。近十余年,随着DDT涕及其他新兴杀虫剂的发展,昆虫抗毒性在害  相似文献   

7.
调查西双版纳地区黄猄蚁OecophyllasmaragdinaFabricius对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nigra(Nietner)种群数量和寄生蜂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猄蚁对橡胶盔蚧种群消长及寄生蜂均有影响。"有蚂蚁"枝条上介壳虫种群数量显著高于"无蚂蚁"枝条。"有蚂蚁"枝条介壳虫死亡率和寄生蜂都显著低于"无蚂蚁"枝条。说明黄猄蚁的存在影响了橡胶树介壳虫的种群繁殖率和死亡率。建议在今后综合防治中,充分利用蚂蚁与橡胶树介壳虫关系。通过驱逐橡胶树上的蚂蚁来有效遏制介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使用煤焦油乳剂防治落叶树上的越冬害虫或虫卯,至少已有六十年的历史。煤焦油为钢铁工业的副产品,我国从前在钢铁生产上极其落後,副产煤焦油的生产当然也极有限。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也不被重视,因此在国内从未见有使用煤焦油乳剂防治虫害的报导。煤焦油的重油和蒽油部分对於越多的介壳虫、蚜卵等有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为害柑桔的粉介壳虫,经作者自1956年以来在福州、闽侯、长乐等地调查,共发现四种,经上海昆虫研究所鉴定为: 1.柑桔小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citriculus Green.) 2.柑桔粉介壳虫(Planococcus citriculus Green.) 3.堆蜡粉介壳虫(Nipaecoccus vastator Mask.) 4. 藤氏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kraunniae Kuw.) 柑桔小粉介壳虫是为害柑桔的主要一种,无论在鲜果或果树上都有发生。 堆蜡粉介壳虫多为害柑桔幼苗,有些地区龙眼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木本油料植物——油茶常受到油茶绵介壳虫的危害,同时引起毁灭性病害——煤病的发生。因此,消灭油茶绵介壳虫就成为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除了应用药剂防治外,笔者在湖南、江西、浙江等省调查,曾发现一种极有效的天敌;据在江西宜春,浙江衢县调查,能使油茶绵介壳虫的繁殖基数降低到80%以下,是一种生物防除很有希望的益虫,经我  相似文献   

11.
瓢虫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它属于鞘翅目的一类昆虫,其绝大部分是益虫。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捕食性瓢虫的幼虫和成虫均可防治蚜虫、介壳虫、螨类以及许多其它害虫的卵和幼虫。早在1888年,由于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柑桔上的毁灭性大害虫吹绵介壳虫获得完全成功,引起各国的重视,从此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法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我国也曾利用澳洲瓢虫与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介壳虫获得成功。近年来北方棉区利用瓢虫防治棉蚜取得良好成绩。北方农田常见的捕食性瓢虫有: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二星瓢虫等等,其中以七星瓢虫的利用最为广泛。据河北省植保土肥所统计,该省在1976年曾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的面积达150万亩,效果很好,持续控蚜期长,有许多效果更好的棉田甚至可以不用化学农药来治蚜。  相似文献   

12.
甘蔗是江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特别是赣南区,地处江西南陲,甘蔗栽培面积及数量更居全省各专区之冠。 以往江西有关甘蔗病虫害的资料极端贫乏,1956—1958年,作者曾协同有关各专区的植保值检部门,前往省内各甘蔗产区进行病虫害的调查。三年来,共发现甘蔗害虫49种,其中介壳虫方面,已发现粉介壳虫科(Pseudococcidae)与盾介壳虫科(Diaspididae)各一种。兹将其分布、形态与为害情况等介绍于下,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蔗节粉介壳虫Dysmicoccas boninsis(Kuwana),  相似文献   

13.
果树介壳虫寄生蜂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壳虫是果树的重要害虫,研究利用寄生蜂的自然控制作用是果树介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论述了果树介壳虫寄生蜂资源的研究,报道了小蜂总科寄生蜂5科25属63种。  相似文献   

14.
柿介壳虫又称毛毡介壳虫,以若虫在2—3年生的枝条皮孔、柿皮缝、芽缝等处过冬,翌年4月下旬气温达24—25℃时即开始活动,并同时形成介壳,固着不动。5月中旬在枝条上发现雄介壳,大小如芝麻粒,长椭圆形。一周后在枝条和叶片上发现大量的雌介壳,米粒大,椭圆形,产卵于腹下,每个雌虫产卵数自51—169个不等;卵:椭圆形、紫红色,卵期约3—4周。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若虫大多在叶背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茚虫威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防治红火蚁的茚虫威浓度,利用丙酮溶解茚虫威原药,使用雾化手段与载体和配方其他试剂充分混合,干燥后保存,进行野外试验测定其防治红火蚁的药效。结果表明,研制的0.025%茚虫威饵剂综合防治效果达85.30%,0.05%茚虫威饵剂达100%,0.1%茚虫威饵剂达100%。3个浓度的茚虫威饵剂拥有良好的防治红火蚁药效,0.05%浓度最适合研制红火蚁饵剂。  相似文献   

16.
桂林植物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德   《广西植物》1998,18(3):298-302
本文报道了桂林植物园主要病虫害桂花叶蜂、台湾草夜蛾、广西灰象、黄点介壳虫、家白蚁、煤烟病、叶枯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吴世君 《昆虫学报》1983,(2):209-211
在研究皖南竹类介壳虫危害及防治的过程中,发现竹链蚧属一新种,因此虫背部中央着生一纵带长蜡丝,宛如马鬃,故命名为箬竹鬃链蚧。现记述如下。 箬竹鬃链蚧Bambusaspis jubatus新种  相似文献   

18.
微康奇虫(Microconchids)是一种形态上貌似现代海洋多毛类螺旋虫的后生动物,其化石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记录相对常见.其主要保存形式包括具有实体的钙质管状壳体、印模和铸模三种.早期研究者将此类化石部分归为多毛类的螺旋虫或者小型腹足类.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此类化石在介壳微细构造上与多毛类或腹足类明显不...  相似文献   

19.
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性腺、雌性产卵器和雄性的交配器等附器)的显著差异外,还表现在第二性征(体形、体色、触角和腹端等)的差异,但有的物种显著,有的不显著,以致在外貌上很难区别性别。呈现性征的器官亦视种属而异,下面谈几种显而易见的雌雄差异。1 体形差异介壳虫、蓑蛾和捻翅目等昆虫体形的雌雄差异极为显著。介壳虫的雌虫无翅,一般圆形、椭圆形和扁平形等。身体分节一般不明显,触角、眼和足(除少数种类还保留外)已完全消失,而雄性介壳虫身体小,长形,身体分节明显,具1对薄的前翅,触角长,多为念珠状。蓑蛾的…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外的柑橘植物检疫工作中,以数量和为害性来说,介壳虫和粉虱是二个主要大类。关於介壳虫方面,近几年来检疫人员经过一些专业训练,大致已能辨识一些主要的检疫对象。至於粉虱类害虫别一般认识还不足。应该重视,粉虱科昆虫在柑橘生产上同样是很重要的害虫,作者几年来从事柑橘介壳虫调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