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盖思斯维尔佛罗里达大学曾用125~1000ppm 赤霉酸浸泡墨西哥可拉和盖恩斯维尔两个油梨栽培种的种子,七周后,发茅率高达96~100%,而未经处理的种子为  相似文献   

2.
小麦孕穗期用4000ppm乙烯利处理诱导雄性不育时,穗部乙烯大量释放的时间集中在大约10天以内,形成高峰。乙烯熏气直接处理三天(1~100ppm,每天12小时),明显增加不育率,但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其它方面未见影响。AgNO_3(500ppm)预处理对乙烯利(乙烯)抑制小麦生长和杀雄等具有拮抗作用。对杀雄过程中乙烯利的运转、分解以及乙烯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Hemsley]种子萌发率低的原因,并提出克服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甜菊种子是需光萌发的种子,在自然光下,其萌发率不但比黑暗中高,萌发也快。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用150ppm赤霉酸或100ppm激动素处理种子,萌发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4.
PGR-1处理促使槟榔植株的成花量、座果数及果重均有增加,最终导致增产高达38.4%。用药浓度和用药时期不同,增产效果有差异(1986,1987年两年测定,各处理的百果重均大于对照)。百果重增长顺序是100ppm>150ppm>50ppm,平均增长率比对照提高12.08%~22.3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秋水仙碱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甘蓝型油菜23个基因型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3个基因型的小孢子被10、50和100mg/L秋水仙碱处理24h或48h,胚产量是2.55~14.75胚/蕾,10~50mg/L处理72h则是0.94~2.43胚/蕾.这表明处理72h对小孢子胚发生有抑制作用.用200、400、500和800mg/L处理2个基因型小孢子16~48h,胚产量为0.6~1.33胚/蕾,未处理对照是6.25和9.36胚/蕾.可见200~800mg/L浓度对胚再生有不同程度的阻碍效应.结果还证明,小孢子对秋水仙碱的反应与其基因型有关.当用10、20、50和100mg/L处理48h时,22B5-6和903-3小孢子的胚产量为37.09~69.47胚/蕾,而F1-29、W592和SF10-12是0.28~1.45胚/蕾,相互之间差异很大.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的目的是使其再生植株的染色体高频率加倍,因此应根据胚产量和染色体加倍率来确定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本试验中,采用10~50mg/L处理48h或者用100mg/L处理24h,约80%基因型的小孢子胚产量在5胚/蕾以上,约70%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加倍率达60%以上,可有效地用于油菜遗传和育种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PP333处理一串红提高观赏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7~88年,我们使用1000,1500,2000,3000,4000,5000ppm的PP333处理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效果较好。一串红是当年6~7月新扦插的,经园艺栽培促使每钵植株生长健壮和有较多分枝。在8月下旬最后一次摘心后,用压缩式喷雾器将不同浓度的药液或清水均匀喷布在植株的叶片、分枝和杆上,以后加强水肥管理。施药处理的一串红植株,在7天左右叶片颜色加深,呈深绿色,25~30天进入盛花期。调查各个处理的植株高度和花序数及其长度,结果(表1)表明:(1)植株高度显著矮化;(2)处理后24天花序数增加,1500ppm处理更为显著,而48天后的各施药处理却有所减少;(3)花序轴节间长度缩短,尤以花序轴第一节  相似文献   

7.
《生物资源》1976,(3):36-37
<正> (昭和49年(1974)试验新农药 Lecithos)摘译自《今月农药》1975.2期1974年日本提供卵磷脂农药(70%的乳剂,40%的可湿性粉剂),在十二个地区进行试验,主要是针对各种蔬菜,而且主要是蔬菜的白粉病。在1974年并有所总结。1.对甜瓜类白粉病,乳剂2000ppm.6~7日散布,与(对照剂),虽有差异,但效果比较高,不存在药害。可湿性粉剂有同等效果,不污染果实。  相似文献   

8.
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对番茄果实有明显的催熟作用。不管是在植株上喷洒处理,或采收后浸果处理均属有效。采收后浸果处理的浓度,可以从1000—4000ppm,浸果处理时药液温度(20℃及30℃)对催熟的效果影响不大。但在浸果后,要在较高的温度(22—25℃)下,才能获得预期的催熟效果。采收前植株喷洒乙烯利,浓度从500—2000ppm可以提早红熟6—8天,增加红熟果实的早期产量,但对总产量影响不大。这种对产量的一时的增加,主要是增加红熟果实数而不是单果重。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变异不大。而可滴定酸度则迅速降低。乙烯利处理对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只有少量的增加。西瓜在采收前用乙烯利喷果处理,浓度100—500ppm,可提早成熟5—7天,及增加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乙烯利处理对果肉各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比不处理的有相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1.芦苇在缺硼时,茎中的纤维细胞短,当供给硼酸(浓度1—200μmol/l)后,纤维细胞增长,但以100μmol/l 浓度最为适宜。单独使用赤霉酸也有增长效果。硼酸(200μmol/l)和赤霉酸(50μmol/l)混合施用时效果最佳,纤维细胞的长度增加最多,长宽比也增大,同时植株增高。2.显微观察表明,硼酸和赤霉酸混合处理还能增加纤维细胞的数目和纤维细胞层的厚度。3.在硼酸和赤霉酸混合处理下,H~3-葡萄糖大量渗入到纤维细胞壁中。4.实验说明,硼酸和赤霉酸都对纤维细胞的生长发育有影响。两者混合施用还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开展了核酸降解产物“702”在农业上应用的科学实验活动。部分社队在棉花上喷施“702”,促进棉花早发增产,取得初步效果。例如虹桥公社虹二大队从1974年开始大面积使用“702”,促进了棉花高产。过去这个大队的棉花产量在公社一直处于中等水平。1974年及1975年在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基础上,大面积使用“702”,棉花产量逐年提高,1974年亩产皮棉136斤,1975年达148.6斤,二年来产量跃居全公社首位。虹二大队的先进经验,在其他社队的试验田中也得到了验证。从1972年至1975年的四年中,我们与唐镇、城镇等公社的贫下中农和科技人员一起反复试验,都重复了同样的效果。四年来,有实产的八块试验田,  相似文献   

11.
自1973—1974年以来,在湖北荆州地区微生物站筛选出一批棉铃虫病毒毒株,其毒力均为80%以上,有的高达100%。其中毒力较强而又比较稳定的VHA-273,经病虫组织切片观察,确定其为核多角体病毒。1974—1975年除对棉铃虫病毒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作了初步观察外,又继续在室内外对病毒的毒力、剂量与虫龄、温度的关系,及寄主饲料对病毒产量的影响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用VHA-273生产部分病毒,为大田防治试验作了准备。 1975年7—9月,用VHA-273生产的病毒,在湖北公安县雷州公社约102亩的早发棉田进行示范试验,对第2代及第4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先后调查了5次,最后对试验田、对照田及邻田又作了天敌调查,结果均表明试验田的虫口下降率,花、蕾及青铃受害率等,均低于1605+DDT及西维因的对照田,为棉田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有希望的微生物农药。 VHA-273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对烟青虫的毒力很强,对两种害虫能交叉感染。因此,它可用于烟青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1.用2,4-D处理植株后其原生质粘度有较显著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依着於用2,4-D的浓度而转移。2.喷洒2,4-D后,当植株在形态上还未曾表现出任何变化的时候,而在原生质粘度的变化上却已经有相当明显的反应了。3.在刺激的剂量下(本测定中以1.5ppm开始到10ppm为止)喷染24小时后皆降低了植株的原生质粘度。而在抑制的剂量下(本测定由20ppm开始),植株均提高了原生质的粘度。4.在刺激的剂量下植株虽然暂时的降低了它的粘度,但是经过10天以后我们发现这些植株的粘度又重新提高了。而在抑制或伤害的剂量下,植株原生质的粘度始终是提高着的。  相似文献   

13.
1975年我们合成了DDT的类似物——三氯杀虫酯(代号7504)。室内药效试验结果,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的LD50为4.89—5.89微克/头(DDT为50微克/头);用残膜法处理家蝇KT30为23分44秒(DDT为60分)。处理后的残膜室内放置60天,处理家蝇KT30为48分26秒(DDT为95分5秒)。1977年7—8月份进行了扩大药效试验。在住户和畜舍内以2克/米2药量作滞留喷洒,对蚊、蝇成虫的药效可维持一个月左右。 “7504”在生物体内容易降解。家蝇试验SR值为15.8(DDT为2.2)。以DDT作对比,用含相同药量100ppm的鸡饲料,任其自由取食15天后,分析DDT在鸡体内的累积量为495.5ppm;而“7504”在鸡体内则没有发现。以1000ppm的“7504”喂15天后,在胸肌及肝内仅有微量存在,脂肪内未发现,而粪便内则达167ppm。如用胶囊每天强迫饲喂2克,7天后肝脏内含0.5ppm。脂肪内未发现。粪便内达625ppm。“7504”与鸡肝匀浆,在37℃条件下培育10分钟,可降解85%以上,培育20分钟有97%被降解。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冬小麦花培苗染色体加倍效率,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对参试的冬小麦材料的花药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根系和花培苗分蘖节进行了加倍处理。结果表明,用0.02‰和0.05‰秋水仙碱浓度处理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结实率达33.3%~61.5%。用0.2%的秋水仙碱浸根处理5 h,结实株率平均高达37.5%。用0.04%的秋水仙碱1%的二甲亚砜溶液浸泡分蘖节的时间应在5~10 h之间较为适宜,结实株率平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耕作和施肥管理措施是提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饲用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本研究于2017—201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了传统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TOF)、深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DOF)和立式深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VROF)3个处理,并以传统旋耕+单施无机肥(TF)为对照,测定了饲用玉米干物质量、土壤含水量、产量,计算了土壤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指标,探究不同处理对饲用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其他处理相比,VROF花期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降低了16.9~79.9 mm,干旱年份花前耗水量增加了9.7~22.4 mm、花后耗水量增加了11.0~19.8 mm,总土壤耗水量提高了8.6%~12.4%;立式深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促进饲用玉米生育期耗水,使得成熟期干物质量增加3.9%~13.4%,株高、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和双穗率也明显增加,秃顶长显著降低,籽粒产量增加4.3%~51.5%、生物产量增加4.3%~25.7%,籽粒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36.9%和3.6%~13.5%,单位总产值增加5.1%~32.9%、纯收益提高6.9%~80.5%。可知,立式深旋耕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调控饲用玉米生育期耗水,使饲用玉米干物质积累、株高、百粒重等农艺和经济性状指标明显增加,显著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提高总产值和纯收益,是适宜于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饲用玉米种植的抗旱增产增效技术。  相似文献   

16.
紫背天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器官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紫背天葵种子、种胚异形苗及试管苗叶片的脱分化和植株再生的三种类型:(1)通过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植株。(2)促使无菌苗叶片产生多生长中心,从而长成小植株。(3)由愈伤组织分化根后再分化出芽而成植株。在以 SH 培养基附加0.5 ppm 2,4-D、2ppmP-CPA、0.1ppmKT 和 MS 培养基附加0.1ppm 2,4-D、2.5ppm NAA、0.25ppm KT 得到愈伤组织。比较了不同浓度的 2,4-D 和不同浓度的蔗糖对愈伤组织发生的效应,得出1ppm2,4-D 效果好,蔗糖以3%为宜。发现愈伤组织来源于 MS 及用 MS 为基础的分化培养基,分别比来源于 SH 及用 SH 为基础的分化培养基的分化效率高。比较试验了 BA 和2ip 的分化效率,在0.25—2ppm 范围内 BA 对紫背天葵愈伤组织分化效率高。细胞学实验表明,叶片长出的小植株起源于表皮细胞。利用试管无菌苗叶片直接诱导植株的方法,可作为快速无性繁殖紫背天葵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材料,由三叶期至性别定型前子叶面多次喷施赤霉酸和乙烯利。试验表明,50 ppm赤霉酸提高雌/雄株比值,而200 ppm乙烯利则降低此比值。若两种激素同时处理,则作用可相互抵消,雌/雄株比值与对照相同。此外赤霉酸能促进开花而乙烯利则延迟开花。本文中的结果与文献中两种激素对瓜类性别表现的作用恰恰相反。这似乎表明,激素对植物性别表现的影响可能与其日照类型有关。在经过赤霉酸处理的菠菜叶片中,过氧化物同工酶在雌雄株间表现出差异,雌株同工酶条带的数量和强度均大于雄株。绝对雄株在阳极前沿的第一条带很弱或缺失中间条带亦有明显缺失。未经赤霉酸处理的对照雌雄株间同工酶的差异表现出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16—2018年,在四川省广汉市分析了深旋耕播种(DRT)、浅旋耕播种(SRT)和免耕带旋播种(NT)3种耕播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RT相比,SRT和NT处理提高了小麦分蘖、成穗能力。2016—2017年,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2017—2018年,NT处理产量显著高于DRT,增幅10.9%。处理间干物质积累的差异主要在苗期。NT处理下植株对氮的吸收量高于DRT,平均增幅9.9%,而氮收获指数DRT高于NT;各处理植株磷吸收量差异不显著;NT处理对钾的吸收量显著高于DRT。与传统的深旋耕播种方式相比,免耕带旋播种技术是提高稻茬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1987~1989年连续3年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农大11(编号p64)为材料,采用塑料袋栽培方法。培养料为纯棉籽壳,每个处理8袋,每袋1.25kg,共10kg。播种量按15%,分3层播种(两头和中间各占1/3菌种量)。用药液拌料,0.005,0.05,0.1,0.5 ppm表油菜素内酯(BR)和对照5个处理。观察BR对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得到结果如下: 1.促进平菇的生长发育,收菇时间提前,其中以0.1ppmBR处理效果最好;2.增加平菇产量,提高生物学转化率[(每袋平菇子实体鲜重g/每袋棉子壳重量g)×100%](见附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水稻平作栽培与蚯蚓无法共存的难题,本研究提出一种水稻垄作栽培养殖蚯蚓的技术模式,并探究了水稻垄作栽培与养殖蚯蚓结合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放养蚯蚓20 g·m-2(RE1)、40 g·m-2(RE2)和60 g·m-2(RE3)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水稻垄作养殖稻蚯蚓模式下植株地上部生长特性、根系生长特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RE3、RE2和RE1处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孕穗期至成熟期增幅分别为10.81%~13.70%、9.14%~12.44%和7.23%~8.82%,叶面积指数增幅分别为8.39%~14.40%、6.33%~10.94%和7.02%~10.34%;水稻垄作养殖蚯蚓模式增加了水稻根系干物质量、根冠比、根数和根体积,降低了齐穗后剑叶叶片丙二醛含量,提高了剑叶SOD和POD活性,维持抽穗后剑叶SPAD值和根系伤流液在较高水平,减缓了剑叶叶片衰老,有效提高了抽穗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为水稻产量稳产及增产奠定基础。研究还发现,水稻垄作养殖蚯蚓模式中,RE2和RE3处理的水稻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特性整体均优于RE1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