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尖端直径小于1微米的微管, 把极少量的化学物质注在细胞极小的某一区域内。以研究细胞对各种化学物质的反应,这是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手段。虽然可用加压的方法,从微管中推出化学物质,但它有一些缺点,例如容易造成细胞损伤,化学物质从微管尖端向外自由扩散难以克服。注入物质的量和时间不易精确控制等。而用电流来控制化学  相似文献   

2.
3.
4.
5.
光镊与介电泳微操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华  龚錾  李银妹 《激光生物学报》2007,16(1):119-126,F0003
光镊和介电泳技术都是非侵入式微操纵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而不同的研究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手段,鉴于两种技术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而又有着不同优势,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从微粒的俘获、分选、旋转和相关物理量测量等方面进行比较,阐明各自优势所在,并展望光镊和介电泳技术的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SDS-PAGE实验教学中,利用视频、多媒体等微课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前对整个实验过程及所用仪器设备有直观印象,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并降低了实验成本,缩短实验时间,课后通过资源共享课等网络教学模式进行师生互动与讨论,取得较好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种液态奶制品蛋白电泳图谱的区别,建立奶制品的蛋白质学鉴别方法。方法:以5种纯牛奶、羊奶、水牛奶、骆驼奶、牦牛奶、黄豆浆为研究对象,通过SDS-PAGE和Agilent 2100微流体芯片电泳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骆驼奶、黄豆浆与其他研究对象的图谱有明显区别,而牛奶、羊奶、水牛奶、牦牛奶的差异却不是很大;采用微流体芯片电泳可有效地对豆奶、骆驼奶进行区分,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牛奶、羊奶、水牛奶和牦牛奶。结论:Agilent2100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半自动微流体芯片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应用于液态奶制品的蛋白成分分析及鉴别。  相似文献   

8.
9.
10.
用二次电泳法研究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常遇到的问题是对蛋白质等电点及可溶度等要求较高,或难以同时处理大量标本。为克服此缺点,将待检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通过洗涤去除凝胶中的SDS,使蛋白质相对固定于凝胶中,改电泳液为TAE或TBE,继之用同位素标记寡核苷酸进行二次电泳,通过放射自显影直观地显现出蛋白结合核酸的结果。该法敏感,特异,对蛋白质等电点及可溶性要求低,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用五管微电极在家兔延髓孤束区记录单位活动并观察微电泳给予吗啡时对单位活动的影响。在61个呼吸性单位中,吗啡引起兴奋的单位有6个,其余55个活动无明显改变。没有看到吗啡引起明显阻遏的单位。在49个非呼吸性单位中,吗啡引起阻遏的有19个,兴奋的3个,其余27个活动无明显改变。在吗啡引起阻遏的单位中,有43%的单位吗啡效应可被纳洛酮对抗。没有看到纳洛酮能对抗吗啡的兴奋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家兔延髓孤束区中的呼吸性单位对吗啡和谷氨酸的敏感性比同一区域内的非呼吸性单位低。静脉内注射吗啡所引起的呼吸抑制效应并不是吗啡对该区域内呼吸性神经元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出台相应政策来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但是由于养殖行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密度加大,养殖动物病害发病的风险提高,急需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产品。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养殖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饲用微生态制剂产品研发的深入,现代生物技术在提升微生态制剂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CR、核酸分子杂交、基因工程以及组学等技术已应用于微生物菌种鉴定、基因改良、作用机理等研究中。本文对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饲用微生态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家兔延髓曾观察到,孤束区和疑核区的呼吸性单位对微电泳给予吗啡的敏感性并不相同,本实验进一步观察微电泳给予吗啡对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结合臂旁内侧核区)呼吸性单位放电的影响。在67个呼吸性单位中,微电泳给予吗啡引起兴奋的有40个,阻遏的4个,其余23个活动无明显改变。在18个吗啡引起兴奋的呼吸性单位中,有12个单位的吗啡效应可被纳洛酮对抗。6个微电泳给予吗啡引起兴奋的呼吸性单位,在静脉给予吗啡时也出现兴奋效应;这种兴奋效应能被微电泳或静脉给予纳洛酮所对抗。本工作说明,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呼吸性单位对吗啡很敏感,而且主要起兴奋反应。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疾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GERD的典型症状是胃灼热和反流。研究发现GERD的发生发展与胃肠道微生态有密切的关系。胃肠道中有着人体内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 其微生态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而胃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食管抗反流结构和功能受损、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黏膜抵御能力下降, 最终通过精神心理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引发或加重GERD。本文综述了GERD与胃肠道微生态的直接关系, 探讨GERD的危险因素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并对GERD的微生态治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JY型激光细胞微束仪──现代生物、医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必不可少的新型仪器本仪器在外源基因的导入、细胞融合、生物材料(细胞、细胞器、染色体等)的捕捉、分离、提取及致病机理的研究等工作中将助您一臂之力。本仪器的操作无机械接触而且绝对无菌。激光微束仪(...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只SD大鼠构建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后有无再流分为2组,分别为无再流组(n=42)和有再流组(n=28)。分析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结果:有再流组大鼠HR和LVEDP值、纤维蛋白原水平、VCAM-1值显著高于无再流组,而SBP、DBP和LVSP值、微血栓形成数量、ApoB值和ApoB/ApoA1值、P-selectin、ICAM-1、IL-6和IL-10值则显著低于无再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栓形成(r=0.654,P=0.005)和载脂蛋白比值(r=0.582,P=0.004)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纤维蛋白原(r=-0.552,P=0.002)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三者可作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