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再生(Neurogenesis)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过迁移、增殖,最终分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细胞的过程。以往人们认为,神经再生只存在于胚胎期或外周神经系统,近几年发现,在成年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神经再生,研究发现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是神经再生发生的主要区域之一,产生新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通过RMS通路运输至嗅球进而对嗅觉损伤部分进行修复。本文主要从成年神经再生的发展、神经再生与疾病的关系、神经再生的过程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年SD大鼠吻侧迁移流(rostral migratory stream,RMS)的神经发生。方法成年6周龄SD大鼠被处死。矢状位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MS区微管相关蛋白双皮质素(doublecortin,DCX)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及DCX/GFAP、DCX/p-CREB的共表达情况。结果在RMS区的垂直臂、肘部、水平臂均有DCX阳性细胞和GFAP阳性细胞,RMS区有GFAP/DCX和p-CREB/DCX共表达细胞。结论吻侧迁移流有广泛的神经元前体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表达;迁移神经元标记物可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且神经元的迁移受到CREB信号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从新生大鼠嗅球中分离出嗅成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甘丙肽及其受体在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中的表达;运用MTT法检测甘丙肽及其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嗅成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嗅成鞘细胞表达甘丙肽(GAL)及其受体GalR2,而不表达其他两种受体GalR1和GalR3;甘西肽及两种受体激动剂GAL1-11和GAL2-11能够明显地抑制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的增殖,这一效应可被非特异性甘丙肽受体拮抗剂M35所阻断。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从新生大鼠嗅球中分离出嗅成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甘丙肽及其受体在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中的表达;运用MTT法检测甘丙肽及其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嗅成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嗅成鞘细胞表达甘丙肽(GAL)及其受体GalR2,而不表达其他两种受体GalRl和GalR3;甘丙肽及两种受体激动剂GALl-11和GAL2-11能够明显地抑制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的增殖,这一效应可被非特异性甘丙肽受体拮抗剂M35所阻断。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FOS阳性反应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研究了棕色田鼠在受到同性和异性尿液刺激后主嗅球和副嗅球的神经元活动,表明两大嗅觉系统均有感知社会性化学信号的功能.通过比较棕色田鼠在同性和异性尿液刺激后副嗅球和主嗅球的嗅小球细胞层(GL)、僧帽细胞层(MIT)、颗粒细胞层(GRL)中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发现不同性别尿液刺激后棕色田鼠的副嗅球各细胞层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棕色田鼠受到异性尿液刺激后其副嗅球各细胞层的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多于同性尿液刺激组.不同性别尿液刺激后棕色田鼠的主嗅球各细胞层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相较于对照组有增加或增加显著;异性尿液刺激组主嗅球各细胞层的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多于同性尿液刺激组.说明棕色田鼠的副嗅球和主嗅球均参与了通过尿液介导的性别个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原代提取嗅鞘细胞与嗅觉神经成纤维细胞混合培养的方法.方法 自2.5月龄SD大鼠嗅球最外两层分离嗅鞘细胞和嗅觉神经成纤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并不进行纯化,分别于7 d、10 d、14 d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并计算各个时间点嗅鞘细胞的纯度.结果 体外培养的嗅鞘细胞主要呈两极或多极状,而嗅觉神经成纤维细胞则成扁平的像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嗅鞘细胞呈p75 NGFR阳性,嗅觉神经成纤维细胞呈fibronectin阳性,两种细胞都呈vimentin阳性,在7 d、10 d、14 d各个时间点嗅鞘细胞分别占混合培养的34.1%、25.6%、8.6%.结论 从成年大鼠嗅球最外两层分离的培养中主要包含嗅鞘细胞和嗅觉神经成纤维细胞,嗅鞘细胞在混合培养中所占的比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许多哺乳动物依靠信息素 (同类的其它动物产生的半化学物质 )启动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社会群居行为。啮齿类动物通过两个不同的神经回路———主嗅系和副嗅系探查化学信号。在主嗅系 ,通过被动呼吸或主动吸气 ,嗅上皮的嗅感受神经元可被微量的挥发性物质激活 ,嗅感受神经元投射至主嗅球 ,后者的僧帽 /簇状细胞再投射到嗅皮质。在副嗅系 ,位于鼻中隔基部的犁鼻器 (VNO)主动张缩 ,使其感受神经元接受非挥发性物质的刺激 ,然后将兴奋传至副嗅球 (AOB) ,后者的僧帽细胞再通过内侧杏仁核投射到下丘脑。主嗅系大面积毁损动物的生殖行为保存完好 ,…  相似文献   

8.
Wang Y  Huang ZH 《生理学报》2011,63(1):31-38
嗅鞘细胞是一类兼有星形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特性的胶质细胞。培养的嗅鞘细胞存在两种能相互转化的形态亚型,然而转化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研究离体培养嗅鞘细胞形态转化的方法,基于该方法研究其相互转化的机制。采用原代培养大鼠嗅鞘细胞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在有、无血清培养或给予双丁酰-环核苷酸(dB-cAMP)药物条件下嗅鞘细胞形态,并统计雪旺样和星形样嗅鞘细胞亚型的比例。结果显示:(1)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95.2±3.7)%嗅鞘细胞呈雪旺样形态,(4.8±3.7)%呈星形样形态;而在10%血清培养条件下,(42.5±10.4)%嗅鞘细胞呈雪旺样形态,(57.5±10.4)%呈星形样形态,随后换回无血清条件下培养24h,(94.8±5.0)%嗅鞘细胞呈雪旺样形态,(5.2±5.0)%呈星形样形态。(2)有无血清的培养条件并不影响嗅鞘细胞标记物p-75和S-100的表达。(3)在正常(10%)血清培养情况下,cAMP类似物dB-cAMP抑制F肌动蛋白应力纤维(F-actin stress fibers)和黏着斑(focal adhesion)形成,抑制血清引起的嗅鞘细胞形态变化,雪旺样细胞比例增加,并...  相似文献   

9.
夏趁意  袁崇刚 《生物学杂志》2007,24(5):32-34,15
实验从新生大鼠嗅球中分离出嗅成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甘丙肽对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中三种神经营养因子(LIF、CNTF和GDNF)mRNA表达的影响。实验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3PDH)作为内参照。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表达此三种神经营养因子的mRNA;当甘丙肽作用于细胞3d后,嗅成鞘细胞中LIF和GDNF表达量明显降低,而CNTF的表达量则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嗅球成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获取高纯度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方法.方法:从新生SD大鼠(3d)嗅球中迅速分离嗅神经层和嗅颗粒层,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板内培养2d,采用NGFRp75和S100蛋白双标免疫组化、以Hoechst33342复染鉴定OECs的纯度.结果:OECs的纯度为(95.64±2.76)%.结论:本法是一种相对简便易行且经济、稳定、有效的OECs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HLRP分子在大鼠脑中的细胞定位和表达特点,观察LPS刺激对动物脑HLRP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LRP的细胞定位和表达特点;给大鼠侧脑室注射LPS,提脑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半定量分析LPS刺激后,大鼠脑HLRP的表达变化。结果:①HLRP选择性表达于部分神经元的细胞核中,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不表达HLRP。②从嗅脑到脑干各节段,HLRP在大鼠脑组织中均匀分布,未发现HLRP阳性神经元聚集的现象。③侧脑室注射LPS 1天以后,HLRP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脑中正常表达HLRP,侧脑室注射LPS能刺激HLRP表达。  相似文献   

12.
培养的嗅鞘细胞的最终纯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嗅鞘细胞的取材来源、分离方法等等;对培养的嗅鞘细胞进行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的嗅鞘细胞。纯化嗅鞘细胞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单纯差速贴壁法、免疫吸附法、化学药物抑制法、无血清饥饿法等,现在的实验研究更趋向于以上2-3种方法联合应用对嗅鞘细胞进行纯化,这些联合纯化方案主要是在采用单纯差速贴壁方法的基础上再次运用其他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嗅鞘细胞的纯化。就获取的嗅鞘细胞的最终纯度而言,许多方法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不同的纯化方法各有利弊,除了价格不同外,不同的纯化方法对嗅鞘细胞的生物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纯化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纯化。本文通过查阅各数据库中与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纯化有关的文献和其他相关书籍,来探讨纯化嗅鞘细胞的不同方法以及这些纯化方法对嗅鞘细胞最终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家犬嗅球的结构,观察家犬嗅球内结构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依据常规HE染色法及数理统计学原理对家犬嗅球各层宽度,主要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探讨嗅球内部结构的发育过程以及性别差异对雌雄动物嗅觉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幼年家犬嗅球内各层结构差异不显著;成年家犬也表现出同样的结果,但是成年动物的僧帽细胞形态、数量差异极显著。分析发现,幼年家犬嗅球各层结构都已比较明显,成年家犬嗅球体积和重量明显增加,各层宽度明显变宽,各层细胞密度显著降低,说明嗅球也处在不断的发育完善过程之中。同时僧帽细胞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雌雄动物嗅觉差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封面故事     
哺乳动物的嗅觉系统由嗅上皮、嗅球和更高级的嗅觉中枢组成。直接探测气味分子的细胞——嗅感觉神经元位于鼻腔内的嗅上皮上。嗅感觉神经元的纤毛上表达很多气味受体蛋白,这些蛋白可以检测进入鼻腔的气味分子。每个嗅感觉神经元只表达一种特定的气味受体。表达一种气味受体的嗅感觉神经元投射到嗅球中的一到两个嗅小球中,一  相似文献   

15.
成年转基因小鼠嗅鞘细胞的培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嗅鞘细胞具有修复中枢及外周神经损伤的潜能。我们选用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的成年小鼠,分离其双侧嗅球嗅神经纤维层及嗅小球层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并予以纯化。同时结合共聚焦、相差显微镜,细胞增殖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等技术,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原代培养转基因成年小鼠嗅球嗅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15d后,主要存在两种不同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细胞。一种是带有长突起的双极或多极OECs,表达P75~(NIR)(P75lowaffinityneurotrophicreceptor)S100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另一种则是对Thy1.1抗体免疫反应阳性,呈扁平或内皮样形态的成纤维细胞。(2)根据不同类型细胞在未覆层的培养器皿上贴壁速度的差异,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不需任何抗体或昂贵仪器的细胞纯化方法,获得了大量高纯度的OECs。(3)在连续纯化培养22d后,OECs仍能保持较高的增殖活性。本实验支持和丰富了OECs发育的相关理论,为进一步体内移植修复CNS损伤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啮齿动物的犁鼻器和副嗅球与社会通讯和生殖行为有关,主嗅球影响其觅食行为。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是一种具有较低社会行为的储脂类冬眠动物。本研究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究了其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结构特点及嗅球神经元活动对季节变化的适应。结果发现,达乌尔黄鼠犁鼻器具有较大的血管,犁鼻器管腔外侧为非感觉性的呼吸上皮(Respiratory epithelium,RE),内侧为感觉上皮(Sensory epithelium,SE),RE较SE薄,靠近管腔处为假复层柱状上皮。选取犁鼻器中间部位比较,发现SE的厚度、长度及感觉细胞密度均无性别差异。副嗅球位于主嗅球后方背内侧,由6层细胞构成。侧嗅束穿过副嗅球,位于颗粒细胞层之上。雄性达乌尔黄鼠较雌性有更长的僧帽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春季(3月)和冬季(1月)达乌尔黄鼠主嗅球的嗅小球层、僧帽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的c-Fos-ir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夏季(7月)和秋季(10月),且冬季外网织层的c-Fos-ir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说明达乌尔黄鼠在冬季和春季的嗅觉神经活动较弱,呈现出对冬眠的生理性适应。这些结果丰富了动物犁鼻器和副嗅球的形态学资料,并有助于理解冬眠动物嗅觉系统对季节变化和冬眠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棕色田鼠雄性幼体不同发育期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雄性棕色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进行组织学观察, 探讨棕色田鼠出生后犁鼻器和副嗅球的发育规律。实验以出生后当天(0 日龄) , 5 日龄, 15 日龄, 25 日龄以及成年棕色田鼠为研究对象,副嗅球采用Pischinger 氏染色法染色, 犁鼻器用H. E. 染色法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 棕色田鼠出生时, 犁鼻器和副嗅球就已具有成体的基本结构, 随着动物个体的发育, 犁鼻上皮逐渐增厚, 犁鼻管变长, 犁鼻上皮中神经元密度增加; 腺体逐渐增大, 犁鼻管腔填充物增多, 犁鼻管背外侧的静脉血管逐日增大, 管腔周围出现越来越多的血管; 副嗅球长宽都增加, 僧帽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逐渐增长, 各层细胞密度变化稍有不同;出生后15 日内, 僧帽细胞层细胞密度增加, 15 日龄以后又开始降低, 25 日龄及成体的僧帽细胞层细胞密度与5日龄的相似; 颗粒细胞层细胞密度持续增高。实验结果提示, 棕色田鼠5 日龄时, 犁鼻器和副嗅球已具有了完整的结构, 到25 日龄时可能达到了功能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mash-1在SVZa神经干细胞迁移流通路中三个不同脑区内的表达模式。方法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在胚胎14d(E14),出生后0d(P0),生后7d(P7)3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SVZa、RMS、OB3个区域mash-1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显示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SVZa、RMS、OB三个区域mash-1的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出生前后(P0)表达最高;免疫组化显示在大鼠脑发育成熟过程中,mash-1表达水平呈现复杂的时空表达模式,在胚胎期SVZa神经干细胞迁移流通路中表达密集,P0时期在嗅球有较高的表达,P7以后mash-1的表达水平普遍下降。结论mash-1可能主要参与调节大鼠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对其迁移和增殖也可能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元新生有两个区域,即海马齿状回(SGZ)和室管膜下区(SVZ),目前对SGZ区神经元新生的方式与意义研究得较为透彻,然而对SVZ区新生神经元功能的研究结果不明确,有证据表明SVZ新生神经元迁移到嗅球后能发挥与社会行为有关的作用。为阐明SVZ神经元新生的功能,本文对SVZ区神经元新生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加以综述,同时探讨了激素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以期对解释社会行为机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大鼠嗅球中僧帽细胞(一种CNS神经元)损伤后,B-50(GAP-4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外侧嗅束切断,导致约40%的僧帽细胞内B-50mRNA表达显著增高。持续到损伤后10d,在损伤后4周已下降至对照水平。而外侧嗅束切断后,大量僧帽细胞逐渐退化。因此本文工作报道嗅球中部分僧帽细胞,具有应答损伤而致细胞内B-50mRNA上升的能力。但这种反应并不伴随被切断的嗅束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