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敏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1513-1518
以微生物学基础教学实验——水源水中大肠菌群检测为例,对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探讨采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形成微生物实验能力,通过实验示范、实验评析和严格监督引导学生在规范操作中养成习惯,抓住实验现象观察达到培养学生深刻的微生物观察与思考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实践。实践证明,类似水源水中大肠菌群检测实验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继松 《生命世界》2008,(12):87-87
探究性实验即是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陛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会考是对高中学生进行一次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会考不仅要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要评价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这里对实验技能的评价目标谈点看法。中学生物的实验技能一般包括观察、操作和处理三种,具体等级划分如下: (一)观察 C级: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到指定现象。 B级;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观察,并能正确描述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级:进行精确观察,注意实验现象所需的特殊  相似文献   

4.
观察玉米杂种后代粒色的分离现象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实验。这个实验完成得好,有以下几个意义:()学生的实践活动多,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动手能力;(2)师生共同完成各项活动,使学生了解玉米杂交过程,初步掌握玉米杂交的基本技能;(3)玉米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受分离规律支配,通过对玉米杂种后代粒色分离现象的观察,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加深理解分离规律的实质。这个实验面临的问题是:()实验隔离区的设置;()实验的周期长,要有始有终,否则前功尽弃;(3)对实验隔离区的玉米要经常进行观察记载、管理。在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是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测定实验数据并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之后所作的书面报告,是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的再认识和再提高,可促进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述能力的一种体现。实验报告的写作,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升华(何秀  相似文献   

6.
吴耀惠 《生命世界》2009,(10):105-107
实验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提高高三生物实验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仅仅是多看实验内容、多做实验题就能达到,还得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下面谈一谈自己关于实验分类复习指导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吴耀惠 《植物杂志》2009,(10):105-107
实验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提高高三生物实验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仅仅是多看实验内容、多做实验题就能达到,还得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下面谈一谈自己关于实验分类复习指导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上述三项能力中,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层次较高,它包含着后面的两种能力。而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则是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在中学生物教学领域的具体要求。从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关系看,应该说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因为思维往  相似文献   

9.
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础,它是解释许多生活现象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将多样的生物体结构观察得仔细明了。设计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时,适当运用小组协作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就某一实验目的的不同实验手段进行思考和总结,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友谊,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义务教育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在植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点体会。亚激活内因,是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前提1.1提高学生对实验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对刚进人中学的初一学生,要进行实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具体做法:①进行科学史教育,如细胞、光合作用、青霉素、病毒等重大科学发现都依赖于实验观察;②介绍科学家的故事,如达尔文、李时珍、巴甫洛夫、童第周等是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的;③利用好名言警句,写成标语、条幅贴挂在实验室墙壁上。1.2激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师在…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任何科学结论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目前高考虽然难以考查学生实际操作的情况 ,但也非常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如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从 2 0 0 0年、2 0 0 1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生物学试题的要求来看 ,实验题主要是有关实验设计型的。现对实验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作专题探讨。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1 单因子变量原则 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而只改变其中某一因素 ,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单因子变量原则有两层含义 :…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初中生物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好的教学环境,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观察材料,并能提供不同类型的观察对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当前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现象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涡虫再生进行了实验和观察,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索。涡虫素有“刀下切不死”的动物之称,它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为了观察涡虫的再生能力、并探索其机理,我们利用学生实验后的剩余材料进行了涡虫再生实验,现将实验方法、观察结果及其机理的分析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矿泉水瓶等实验材料对初中生物学实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进行改进。实践证明,改进后的实验以其简单的材料、简易的操作和更加显著的实验现象,而适用于分组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不仅能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也能充分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观察能力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加强观察和实验无疑胜过单纯的知识记忆。在两年的动物学教学中,在加强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我们做了一些探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植物活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细胞质也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胞质环流)。选用黑藻作为材料,在观察胞质环流现象的同时,观察细胞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实验选用活细胞染色剂中性红(0.1%水溶液)作为指示剂,观察中性红进入细胞的同时,观察复原现象。改进后的实验中可明显观察到中性红进入细胞,从而更好地展示只有"活细胞"才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用蛋白激酶C(PKC) 抑制剂H7 作用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 系,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对人羊膜基底膜侵袭能力的影响。癌细胞接种于羊膜基底膜表面48- 72 小时后, 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对照组癌细胞侵袭现象, 侵袭的细胞伸出丝状伪足且侵入基底膜内, 伪足周围的基底膜断裂和被溶解, 而实验组癌细胞侵袭现象很难发现。细胞附于基底膜表面, 细胞表面较光滑且无明显伪足伸出, 基底膜无明显受损改变。实验结果表明, 降低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PKC活性可明显降低其侵袭能力, PKC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侵袭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教师不仅要强调探究活动中操作技能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观察、提问、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本文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例进行创新设计,旨在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思路和方法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勇于参与、乐于创新、善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沈宏法 《生物学通报》1993,28(3):27-28,24
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观察能力的要求,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两年来对生物(实验本)教材的试用,我们深深体会到,落实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有关具体要求。现对人教社编写的两套教材中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要求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友贵 《生命世界》2009,(10):102-104
生物实验在整个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绘图能力、思维和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如何利用实验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