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放疗联合食管支架对晚期食道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晚期食道癌患者90例,经西医诊断标准经病理学及CT检查确诊为晚期食道癌,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放疗联合食管支架术)与对照组(食管支架术)。比较患者肝、肾功能,及生存率。采用Cox分析法对患者预后与放疗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半年、1年、3年、5年生存率相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生存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分析,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书、TNM分期以及是否放疗有关(P0.05);经COX分析后可见,是否有食管瘘、是否根治术、病理分型、TNM分期、是否放疗为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是否有食管瘘、是否根治术、病理分型、TNM分期、是否放疗是食管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的放疗治疗对患者的生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9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石膏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并采用Jakim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石膏固定组主观指标评分为(26.7±2.2)分,支架组为(22.3±2.6)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固定组优良率为83.3%,支架组为86.3%,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石膏固定疗法更易被老年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法对食道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道癌患者共104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采用70 Gγ7/周治疗方案;实验组52例给予支架置入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梗阻改善情况、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及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梗阻情况以及生存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梗阻总缓解率为92.31%,生存质量评分为42.61±5.2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54%)与对照组(38.4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的3个月及6个月时的生存率相接近,但是实验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71.7%)显著低于对照组(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法能够显著改善食道癌患者的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较为安全可靠的缓解食道狭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通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比较治疗效果,通过评价患者随访期间的改良Rankin评分(m RS)和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预后情况。结果:15例患者通过动脉溶栓联合1~3次Solitaire AB取栓后,14例患者均达到部分或完全再通,1例患者因生命体征不稳而终止取栓手术,再通率为93.3%。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为(4.33±1.45),显著低于术前的(12.93±4.25)(P0.05)。15例患者均通过3个月的术后随访,改良Rankin(m RS)评分均显示良好,其中2例为2分,5例为1分,8例为0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再闭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30例,Ⅰ组给予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Ⅱ组给予单纯胆道支架置入,Ⅲ组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并发症、支架通畅率及生存期。结果:治疗前三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r-G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和Ⅱ组AST、ALT和r-GT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和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组显著优于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治疗后AST、ALT和r-G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支架通畅率均显著高于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生存期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Ⅱ组高于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具有较好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治疗经验.结果:22例患者共植入22枚支架,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狭窄率为(11.2±4.5)%,较术前(79±15)%明显改善.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20%.临床随访无TIA发作或脑卒中再发,DSA随访除1例外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78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全反式维甲酸联合m FOLFOx6方案化疗)和对照组(单纯m FOLFOx6方案化疗),每组89例。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KPS评分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近期有效率为67.8%,对照组为50.6%,显著低于试验组(P=0.021);试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率为79.3%,而对照组为57.4%,显著低于试验组(P=0.002)。试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疾病进展期分别为14.784、7.502个月;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3.12、6.244个月,均较试验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6),两组其它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延长其生存期,改善其生存质量,且能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急性脑梗死(前循环)患者75例,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成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30%),中度狭窄组(30-69%)和治疗组(70.99%),前三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搭火柴测验(stickTest),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比较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利用SPECT/CT对治疗组20例患者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前比较MoCA总分、MMSE评分、StickTest评分,发现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认知功能受损越明显;治疗组在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评分反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SPECT/CT对治疗组术前感兴趣区血流量与同侧小脑平均脑血流量比较,术后再与同侧小脑比较,结果显示术后脑灌注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狭窄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而且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最终改善认知功能,尤其表现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延迟回忆能力,注意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红 《蛇志》2006,18(2):147-149
食管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开展非手术治疗多种原因造成的食管狭窄较为理想的姑息治疗手段,因其定位准,操作方便,术后即可缓解吞咽困难,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镍钛记忆合金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20例,取得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5)岁。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间间隔(24±4)月,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3-6枚,左室射血分数为43%-64%,其中50%为3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13支,静脉桥33支;围术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内出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日(13±4)天。结论: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或(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不足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可使冠状动脉达到充分再血管化,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膨式食管金属加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对63例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患者实施食管支架置入,男45例,女28例;年龄45~81岁,平均69.3岁。支架为MTN型形状记忆钛镍合金食管加膜支架(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支架植入均在DSA监视下操作完成。结果:63例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即刻口服造影通过顺利剂。结论:自膨式食管金属加膜支架是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膨式食管金属加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对63例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患者实施食管支架置入,男45例,女28例;年龄45~81岁,平均69.3岁。支架为MTN型形状记忆钛镍合金食管加膜支架(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支架植入均在DSA监视下操作完成。结果:63例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即刻口服造影通过顺利剂。结论:自膨式食管金属加膜支架是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评价可回收式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2003年11月~2012年7月收治的4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DSA透视下行经口可回收食道支架置入,15-90天后将支架取出术。对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结果:98%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可回收支架扩张治疗术具有简便、安全和疗效好等优点,并发症少,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自膨式覆膜支架封堵治疗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的,临床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6例经碘水造影检查证实的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患者,植入覆膜支架后,持续性胸腔引流,抗感染治疗。结果:6例患者共植入7枚支架,支架展开良好,1枚移位。有效率6/7(86%)。置入覆膜支架后,既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问题,控制了感染。结论:采用自膨式覆膜支架封堵治疗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自膨式覆膜支架封堵治疗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的临床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6例经碘水造影检查证实的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患者,植入覆膜支架后,持续性胸腔引流,抗感染治疗。结果:6例患者共植入7枚支架,支架展开良好,1枚移位。有效率6/7(86%)。置入覆膜支架后,既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问题,控制了感染。结论:采用自膨式覆膜支架封堵治疗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疗颈部食管吻合口瘘的效果,为治疗食管吻合口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切开吻合置管造瘘法建立颈部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模型,1周后,食管造影确定食管瘘口完成。完全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A组,n=5),对照组(B组,n=5)和实验组(C组,n=5)。实验组使用生物可降解支架封闭瘘口,而对照组应用同规格不可降解支架封堵食管瘘口。植入后每周行食管造影,观察支架及瘘口情况,植入后8周为实验终点。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兔颈部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模型,至实验终点,普通支架组,支架覆盖瘘口,未发生支架移位及穿孔等现象。新型可分解支架组,3例支架分别在支架植入后5-8周分解,发生移位。实验组与对照组闭合率无统计学意义(4/5比3/5,P0.05)。结论: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支架是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齐天伟  张超  孙学峰 《生物磁学》2011,(17):3293-3295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基因差异表达,探讨ESCC与EAC发生发展的基因学基础。方法:选取8例ESCC和8例EAC组织抽提mRNA,应用cDNA芯片技术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采用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41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3.8%,其中表达增强309条(显著增强73条),表达降低232条(显著降低61条)。结论:ESCC与EAC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两类肿瘤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基因差异表达,探讨ESCC与EAC发生发展的基因学基础。方法:选取8例ESCC和8例EAC组织抽提mRNA,应用cDNA芯片技术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采用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41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3.8%,其中表达增强309条(显著增强73条),表达降低232条(显著降低61条)。结论:ESCC与EAC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两类肿瘤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