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鞘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黄鞘蕊花(Coleus xanthanthus C. Y. Wuet Y. C. Huang)中分得8种成分。其中1个是新的醌式二萜,命名为黄鞘蕊花甲素,其结构为17-methyl(15→16)abieo-16-methoxy-2α-acetoxy-coleon U.7个已知化合物。coleon U(2),sugiol(3),β—谷甾醇,胡萝卜甙,三十三烷醇,三十三烷和二十八烷酸。  相似文献   

2.
毛喉鞘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文报导了,从产于滇东北的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 Brig)的根茎中分离到四个二萜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α,6β,7α-triacetyl-coleonol—B(1),I-acetyl—forskolin(2),coleonol-B(3),和deacetyl-forskolin(4)。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3.
毛喉鞘蕊花毛状根培养及二萜化合物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根农杆菌pRi15834菌株感染毛喉鞘蕊花的根、茎、叶及小苗,均诱导出毛状根。通过纸电泳,在毛状根中检测到甘露碱。该毛状根不仅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并能合成二萜化合物,对其中3个主要成分forskolin,1,9-dideoxyforskolin和coleol分别进行了定量测定。MS培养基有利于forskolin和coleol的合成,而B5培养基促进1,9-dideoxyforskolin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毛萼鞘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毛喉鞘蕊花的微量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唇形科毛喉鞘蕊花全草的氯仿提取物分离到2个新的微量成分,鞘蕊花戊素和已素。基于光谱分析,鞘蕊花戊素和已 素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1α,7β-二乙酰氧基-8,13-环氧-6β羟基勒丹-14烯-11-酮(1)和7β-乙酰氧基-8,13环氧-6β,α-二羟基勒丹-14烯-11-酮(2)。  相似文献   

6.
毛喉鞘蕊花化学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简要综述了唇形科鞘蕊花属植物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wild.)Briq.)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尤其是二萜成分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毛喉鞘蕊花的发掘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哮喘病新药毛喉鞘蕊花的发掘过程,栽培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与印度毛喉鞘蕊花的区别,结果显示,二者并非同种植物,特将云南种定名为小江鞘蕊花。  相似文献   

8.
毛萼鞘蕊花甲素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毛萼鞘蕊花(Coleus esquirolii(L(?)vl. )Dunn.)的茎、叶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二萜化合物,毛萼鞘蕊花甲素(对映-17-乙酰氧基-贝壳杉烷-16β-醇),和三个已知化合物,对映-贝壳杉烷-16p,17-二醇,齐墩果酸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9.
从黄鞘蕊花(Coleus xanthanthus C.Y.Wu et Y.C.Huang)的乙酸乙酯部分首次分离得到3个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1-3),其结构由NMR波谱技术及单晶X衍射分析确定,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8,9-断裂-艾里莫芬-1(10),7(11)-二烯8,12-内酯-9-酸,首次对化合物2(2,9-二氧代优瑞坡森)和3(9-氧代宽眼菊素)的^1H-NMR和^13C-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0.
子宫草(Skapanthus oreophilus(Diels)C.Y.Wu et H.W.Li)系唇形科(labiatae)子宫草属植物,特产于我国西北部及川西部分地区的单种属植物[1]  相似文献   

11.
短距乌头根的两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短距乌头(Aconitum brevicalcaratum Diels)的根分离到两个新的二萜生物碱:短距乌碱丁(acobretine D, Ⅰ)和短距乌碱戊(acobretine E, Ⅱ),通过光谱技术(IR, MS, 1H 和13C-NMR)和化学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短距乌碱丁最初以盐酸盐的形式分得,利用1H-1HCOSY 和13C-1H COSY 归属了其盐的各碳和氢的化学位移值  相似文献   

12.
丽江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丽江乌头根中分离、鉴定了三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碱Ⅰ、碱Ⅱ分别为已知成分阿克诺辛(aconosine)和嘟拉碱(dolaconine);碱Ⅲ为一新的C_(18)-型二萜生物碱,从MS、IR、~1H NMR、~(13)C NMR等光谱数据推定了其结构,并命名为丽日碱甲(liconosine A)。  相似文献   

13.
工布乌头根中的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布乌头(AconitumkongboenseLauener)系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分布于西藏及四川西部,其块根有剧毒,泡酒外用可治疗跌打损伤和毒虫咬伤[1]。Yue等[2]、王锋鹏等[3]和庞志功等[4]曾从该植物分离到5个二萜生物碱。本文报道从四川产工布乌头的块根分离出的4个二萜生物碱。根据MS、1H-NMR、13C-NMR等波谱分析,确定其中一个微量成分为新C19-二萜生物碱,命名为工布生(kongboensine,1)另外3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瓜叶乌碱甲素(2)、印乌碱(3)和它拉乌头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报道了毛喉鞘蕊花(Coleus jorskohlii)无菌苗愈伤组织的诱导,初步培养及细胞悬浮培养,同时对培养细胞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东北的民间草药两色乌头(Aconitum albo-violaceumKom.)分得四种新的C_(1(?))二萜生物碱:两色乌碱甲(alboviolaconitine A),两色乌碱乙(alboviolaconitine B),两色乌碱丙(alboviolaconitine C)和两色乌碱丁(alboviolaconitine D)。在分析各自的IR,MS,~1H和~(13)CNMR数据的基础上,又分别用化学方法转为已知衍生物确定它们的结构为1,2,3和4。  相似文献   

16.
深裂黄草乌二萜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裂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var.altifidum W. T.Wang)又名西南乌头、紫乌头、藤乌,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和四川西部(泸定、天全)海拔2800m的山地。块根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民间也用于解乌头中毒。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本文从深裂黄草乌全草中分离鉴定了3个二萜生物碱,一个为C-19骨架类型,两个为C-20骨架类型。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是C-20骨架类型二萜生物碱,命名为深裂黄草乌碱vilmorinianine(Ⅰ),另两个化合物是denudatine(Ⅱ)和deoxyaconitine(Ⅲ),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从大花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两个微量的新二萜生物碱——大花翠雀辛(grandifloricine,Ⅰ)和大花翠雀亭(grandifloritine,Ⅱ)。通过分析光谱信息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并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 takaosamine 而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