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峡水库库区水生生物调查和渔业利用的规划意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水利工程到处在兴建。伟大的长江流域规划也将逐步实现。特别是三峡大坝的建筑将形成一个发电、防洪、运输、灌溉和渔业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相似文献   

2.
盖志琨 《化石》2005,(2):6-9
从鱼到人,即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的四足动物(即陆生脊椎动物)都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这已经是进化论的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鱼类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登上陆地,如何逐渐适应了陆地上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大家都知道,鱼类登陆以后首先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选择压力,如陆地上的湿度变化很大,鱼类登陆以后存在着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在陆地上,空气中氧的含量至少是水中的20倍。呼吸介质的巨大改变鱼类如何适应;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水库大多利用天然饵料养鱼,其实质,就是把水库中的天然饵料合理地转化为鱼产品。一个水库一年的天然饵料量究竟有多少?至今尚无一种令人满意的办法来测定。所以,鱼类亦难因饵养殖。 水库中的鱼产品是库内鱼类利用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4.
不同渔业方式水库鱼类资源的水声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iosonics DT-X回声探测仪(208 kHz)在2011年的秋末冬初对大溪、沙河、金牛山3个不同渔业方式的中等营养化水库进行了水声学调查,并构建了水库中鱼类资源分布的GIS模型.结果表明: 3个水库间鱼类平均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但鱼类目标强度(TS)分布曲线表明鱼类大小分布比例并不一致,受渔业方式影响明显.大溪水库鱼类密度(平均0.0183 ind·m-3)与沙河水库鱼类密度(平均0.0124 ind·m-3)差异不显著,金牛山水库鱼类密度(平均0.0085 ind·m-3)显著小于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3个水库中鱼类密度水平分布与水深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个水库中鱼类均成群分布,对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调查时还发现鱼类聚群行为.3个水库的鱼类资源量分布均在下游最高,除沙河水库受赶鱼作业影响外,其他2个水库大坝前鱼类资源量分布明显偏高.基于鱼类分布GIS建模的栅格化数据、各个栅格的水面面积,对TS>-60 dB鱼类资源总量进行估算,大溪水库约为48万尾,沙河水库约为61万尾,金牛山水库约为52万尾;对TS>-40 dB的鱼类进行统计评估,大溪水库约为5.04万尾,沙河水库约为5.29万尾,金牛山水库约为9.07万尾.  相似文献   

5.
李婷  唐磊  王丽  安磊  王骏  莫康乐  陈求稳 《生态学报》2020,40(4):1473-1485
梯级水库修建后自然河流形成了河相段和湖相段,而河流生境的改变对鱼类种群空间分布和生态类型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探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结合2018年5月渔获物和文献记载水库修建前后的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及变化,优势物种及群落多样性特点,以及鱼类在河相、湖相段生态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梯级水库建设后溪洛渡至向家坝鱼类的种类数减少,随着水库的运行该减少趋势放缓,而大型鱼的种类数占比呈增长趋势。受生境变化的影响,鱼类优势物种发生变化,水库河相段和湖相段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生态类型组成上以缓流型、生活于水流中下层、产卵初始水温高于18℃等生态类型占优。研究表明,高坝大库的运行会造成鱼类种群以生态需求为目标,形成明显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而梯级水库建设导致的水动力条件差异是鱼类群落生态类型差异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三峡大坝首次成功蓄水到175 m.为了探讨175 m蓄水对库区支流鱼类食物网能量来源的影响,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方法并结合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对小江回水区鲫、鲤、蒙古鲌、鲇、大鳍鳠、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前(2010年7月),微型藻类是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的主要来源;蓄水后(2010年12月),微型藻类对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来源的贡献比例略有下降,而陆生C4植物的相对贡献比例明显增加,特别是对杂食性鲫和肉食性鲇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8% ~54%和32% ~ 50%.蓄水后,鲫和鲇至少有30%的能量来自陆生C4植物.说明三峡大坝的蓄水过程增加了外源性C4植物对鱼类能量的贡献比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长江中游鱼类的早期资源现状, 2017年和2018年5—7月在长江干流宜都断面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采样网具包括弶网和圆锥网。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21120粒和仔鱼2123尾。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鉴定鱼类5目9科37种。其中, 鱼卵有29种, 仔鱼有27种。2017年和2018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分别为124.45×108粒和101.07×108粒, 优势种为四大家鱼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 仔鱼径流量分别为16.43×108尾和8.29×108尾, 优势种为贝氏?和寡鳞飘鱼(Pseudolanbuca engraulis)。根据发育期和流速分析, 四大家鱼鱼卵来源于三峡大坝下游至宜都断面之间的产卵场, 仔鱼来源于三峡大坝以上的产卵场。与2009—2010年相比, 2017—2018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增大了85.3%, 尤其是四大家鱼的鱼卵径流量与2005—2012年相比增加了约13倍。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显示, 流量和流量日变化对产漂流性鱼卵密度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2017—2018年仍有大量的鱼卵和仔鱼补充到长江中游江段。与历史数据相比, 三峡大坝下游宜昌江段鱼类产卵规模有明显的增加, 可能与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亲鱼增殖放流和生态调度等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关。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长江中游的鱼类资源, 建议除了已经逐步实施的长江全面禁渔措施之外, 还应恢复江湖连通, 保护和修复长江中游河漫滩生境, 继续开展重要经济鱼类亲本放流, 以及开展生态调度。  相似文献   

8.
主要外来鱼类对千岛湖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已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趋严重,不仅导致地区特有物种衰竭,还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千岛湖(原名新安江水库)作为一个集渔业、水源、旅游、发电于一体的大型山谷型水库,其生态系统状况受到国内外生态学者的普遍关注。然而近年来,该水库也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威胁,对土著鱼类尤其是经济鱼类的资源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综合分析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外来鱼种,结合这些外来鱼类的生物学特征,概述主要外来鱼类对千岛湖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针对这些潜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为千岛湖水域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梁俊 《生物学杂志》1997,14(2):23-25
通过对怀宁县麻塘湖水库的鱼类种群及饵料生物组成进行的调查,鉴定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四个优势种,底栖动物22种,浮游动物三大优势类群和鱼类32种。结果表明该水库的鱼类年龄组成趋于低龄化。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恢复该水库鱼类资源和提高水库生态效益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受非法渔具的威胁,长江鱼类资源趋于衰竭的情形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三峡水库形成后,非法渔业"酷捕滥捞"的形势同样严峻,对水库鱼类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三峡水库蓄水后,许多农民转行成为渔民,渔船数量大幅增加,捕捞强度持续增强,对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水库不同水域渔具渔法的调研,将从管理角度指导生态渔业管理规划编制,确保生态渔业的实施效果,同时造福于当地百姓。  相似文献   

11.
投放足够数量的大规格鱼种,是保证成鱼丰产的一个关键措施。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类放养水体特别是湖泊和水库,当前投放鱼种的质量和数量还远远不能达到合理放养的要求。由于饲料和肥料不够,以及鱼种池面积的不足,限制了鱼种生产,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成鱼的大幅度增产。在解决鱼类饲料肥料问题上,  相似文献   

12.
三座南亚热带大型水库敞水区桡足类群落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0-2002年对南亚热带三座大型水库:新丰江水库、公平水库和飞来峡水库敞水区桡足类进行了定性定量采样.三座水库桡足类种类数较少,共检出桡足类4科10属14种,其中8种哲水蚤,5种剑水蚤和1种猛水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水库的我国特有种舌状叶镖水蚤(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和广布性种类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哲水蚤种类,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ocyclopoide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博平近剑水蚤(Tropocycl opsbopingi)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剑水蚤种类.水库的流域面积、滞留时间、鱼类捕食和营养状态是影响水库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重要因素.三座水库桡足类种类数与水库流域面积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水库营养水平的升高,桡足类密度和生物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大型哲水蚤的优势度降低,而剑水蚤和桡足类幼体的优势度上升.水力滞留时间很短是引起飞来峡水库桡足类种群波动的主要因素.水库捕食性鱼类对甲壳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捕食,对桡足类种类影响较小,对桡足类成体密度影响较大.由于地区差异和鱼类捕食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桡足类种类多样性与水体营养状态之间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选取三峡水库三个不同的区域来研究离坝距离对鱼类群落结构和鱼类组成动态的影响。2010年11月到2011年10月期间共采集了8680尾鱼类样本,隶属于11科58种,其中鲤科鱼类占据了三峡水库鱼类的主体。夏季时的鱼类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P0.05)。鱼类物种多样性与丰度在靠近大坝的江段(秭归)最低,中游江段(万州)相对较高,远离大坝的江段(涪陵)居中。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鱼类区系也由适应流水生存的种类转变为适应静水生存的种类。因此,三峡水库蓄水已经明显地改变了其原有的鱼类群落结构,鱼类组成的相对丰度也随着时间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4.
李嗣新  胡菊香  池仕运  胡俊 《生态学报》2016,36(5):1233-1243
汞是唯一参与全球循环的液态重金属。1974年,自美国学者Smith首次报道水库中鱼类总汞含量高于邻近自然湖泊以来,水库中鱼类汞升高的风险成为新建水库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汞在水库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中含量升高的现象先后在世界各国报道,包括加拿大、美国、芬兰、泰国和巴西等。通过对系列的野外研究进行回顾,表明了水库形成后生态系统中汞的甲基化过程发生了变化。水库形成对汞在食物网中的鱼类、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的累积产生影响。水库中汞的生物累积、迁移转化主要与被淹没土壤和植物腐解过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水库形成后,总汞、甲基汞和甲基汞比例在生态系统食物网各组分中的变化并不一致。蓄水后,水体中总汞变化较小,甲基汞和甲基汞比例上升明显;浮游生物尤其是浮游动物中总汞升高,但甲基汞和甲基汞比例升高更为明显;与浮游动物类似,底栖水生昆虫中总汞升高,甲基汞和甲基汞比例升高也更为明显;鱼类作为食物网顶级消费者,甲基汞比例一般在80%以上,在水库形成后鱼类总汞和甲基汞均明显升高,但甲基汞比例变化已经不大。这些变化揭示了水库形成后甲基汞在食物网传递的两个主要可能途径,一是微型生物食物网。通过悬浮颗粒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这一环节,甲基汞和甲基汞比例有明显的增加。第二个途径是底层生物食物网。通过悬浮颗粒物、细菌、碎屑食性底栖水生昆虫、肉食型底栖水生昆虫环节,甲基汞和甲基汞比例明显增加。这两种途径均能导致以水生昆虫、小鱼、甲壳类等为食的肉食性鱼类汞含量增加。水库形成后,生态系统中汞的甲基化发生了明显的"加速"过程。这种"加速"过程最直接的因素是成库后大量土壤淹没使得汞的甲基化平衡被打破。这个过程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直接影响,被淹没土壤和植被在腐解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将甲基汞释放到水库生态系统中;另一方面是间接影响,被淹没土壤和植被的腐解使水库底部形成厌氧环境,有利于无机汞从被淹没土壤和植被中溶出,为甲基化反应提供充裕的、可供甲基化的无机汞,同时腐解产生的大量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丰富食物来源,使硫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促进无机汞的甲基化。在我国,有关汞在新建水库食物网中生物累积和风险评价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兴修水利枢纽后汉江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汉江产漂流性卵的鱼类至少有25种,其中经济鱼类有草鱼、青鱼、鲢、鳙、鯮、鳤、鱤、长春鳊、赤眼鳟、铜鱼、吻鮈、鳜以及三种红鲌属鱼类。2.产漂流性卵鱼类开始产卵的水温分别在16—20℃之间,经济鱼类多在18℃上下。产卵时需要有江河的涨水过程。在河流涨水的诸水文要素中,流速的增大,对促使产卵起着主要作用。不同的鱼类产卵时对流水的要求是有差异的。鱼类的产卵规模与江水的流速增大紧密相关。3.丹江水库建成后,上游的产卵场有前房、天河口和安康等10处。中游有钟祥和马良等7处,支流唐河、白河也有产卵场。就总产卵量来看,上游1977年为1745.9亿粒,中游1976年为47亿粒。上游为中游的37倍。其中,四种家鱼的产卵量,上游为171.3亿粒,中游为9.3亿粒。4.丹江口水利枢纽对汉江上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给上游提供了规模较大的繁殖群体。另一方面,由于主要产卵场分布在接近水库的江段,致使占上游总产卵量90%的鱼卵在孵化前随江水流入水库,有一部分鱼卵会受到损失。对中游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库的低温水和大坝对径流的调节,改变了中游的水文条件,导致产卵场的变迁,繁殖季节推迟和产卵规模缩小。总的来看,对上游的影响明显的有利,对于中游则不利的影响要多一些。5.根据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生态习性和汉江的条件,可以认为,在汉江和类似汉江的条件下,兴建水利枢纽可以不必附建过鱼建筑物。为了充分发挥水体的渔业效益,水库区应做好渔业规划,加强经营管理。水利枢纽的下游需充分重视改变了的水文条件,特别是低温水对鱼类生活的影响,以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是影响水库等水质的重要因素,以我国南方主要养殖鱼类之一的罗非鱼为对象,通过广东大镜山水库原位围隔实验,研究了鱼类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罗非鱼围隔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升高了42%,129%和347%。罗非鱼的排泄增加了水体营养负荷,为浮游植物生长提供大量的营养盐,引起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罗非鱼通过营养盐释放所产生的上行效应明显大于由其牧食导致的下行效应。  相似文献   

17.
温度与聚群对三种仔兽热能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仔兽出生以前,是在相对稳定而安全的母兽子宫内生活的,出生以后,仔兽的营养条件与环境温度即起了根本的变化。新生仔兽是如何适应新环境的?仔兽在新环境中的生活能力怎样?环境温度与食物条件对新生仔兽的存活率、生长与发育的影响如何?环境温度和聚群行为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怎样?这是一系列的基础理论问题,尤其是毛皮动物饲养业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养殖是最大限度利用水体,提高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已有报告提出,高密度放养引起一系列鱼类行为和生理变化,从而对鱼类生长起有害作用。在鱼类养殖中,寻求不影响鱼类生长,并有适当鱼产量的合理放养密度,具有重要意义。异育银鲫是鲫鱼家族中养殖新品种,在池塘、湖泊养殖中已显示较大生长潜力,网箱饲养的效果如何,尚未见诸报道。在多种鱼类混养传统模式中,鲫鱼一般作为搭配鱼,占的比例较小。鲫鱼能不能主养,变搭配鱼为主养鱼?这些就是本文试图回答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主要鱼类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媛  凡迎春  徐东坡 《生态学报》2021,41(8):3215-3225
为了解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主要鱼类食物网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依据2017年夏、秋季和2018年春季在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的调查结果,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对这两个水域内鱼类的营养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大溪水库共出现鱼类28种,沙河水库29种,鱼类群落结构组成结构相似,呈现出以湖泊定居性鱼类和鲤科鱼类为主的特征。配对双样本时空差异分析显示,相同季度内两个水库鱼类的δ13C值差异显著,说明两个水库的初级食物源存在明显不同;相同区域内,大溪水库季度差异不明显,而沙河水库差异显著,说明大溪水库的初级食物源组成变动较沙河水库的更小。δ15N值时空变化规律不明显,这可能与水库周围农业活动和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有关。鱼类群落指标值分析结果显示,沙河水库的CR、NR、TA、SEAc、CD、MNND和SDNND指标值均高于大溪水库,且春季高于其他季度,这表明沙河水库春季食物网较其他季节、较大溪水库更为复杂,食物源更加丰富,食物链更长,营养层次更多,核心生态位宽幅更低,营养级多样性的总程度更高,营养生态位均匀度较低,大溪水库食物网的冗余程度较高,说明相较于沙河水库,大溪水库生态系统稳定性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这可能与沙河水库周边广泛的茶园、旅游区和和居民区密集分布有关。基于各种量化群落指标对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的食物网结构进行时空差异分析,能够为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水生生态系统的管理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长寿湖水库在1955年开始蓄水,原为蓄洪和发电而建,自长寿湖农场建立后更利用以发展渔业,这样对水库的利用增加了主要项目。我国因水利工程的迅速地发展,中小型水库的出现已如雨后春筍的形势。但渔业利用和管理方法,多数采取大量放养并投放食科,唯有长寿湖水库既没有放入大量的鲆种又没有投入人工饲料,因此库内鱼类区系和鱼类食料基础的改变是循自然演变的途径,尚不受人为的干扰。这是比较特殊的地方。即使水库未建成的情况我们没有经过调查是一个缺点,但是如果我们对于改变的情况有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