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鼬科动物的核型和分带研究,Hsu等(1967—1974)以及等(1976,1977)已有过一些报道,但是黄鼬(Mustelasibirica)染色体的研究报道尚少,仅等(1976)作了核型和G带分析。本工作进一步研究了黄鼬的核型,用C分带技术观察了异染色质的分布,并描述了核仁组织者(Ag-NORs)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2.
松香草体细胞染色体银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治廷   《广西植物》1990,10(3):211-213
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 2n=14)全部染色体着丝点和第5及第7对染色体短臂端部显示稳定的Ag-带。第1,2和6对染色体长臂居间区各有一居间带呈不稳定银染正反应。推测第5和第7对染色体为NOR染色体NOR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短臂末端。  相似文献   

3.
陈宜峰  罗丽华 《遗传》1981,3(2):11-11
C一带作为染色体分带的一种,是表示染色 体上结构异染色质的存在。显示C一带的方法 最早是Arrighj等人[1],推荐的,以后Sumner[4]和 Ozkinay等人[3]又分别介绍了氢氧化钡法和胰 酶一吉姆萨(退色)法。所有这些方法,目前在进 行染色体C一带研究时,至少其中之一是不可缺 少的。总之,C一带只有通过C一分带技术才能产 生。然而,本文作者发现,在长期保存的染色体 制片上(小鼠精原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体未 经任何C一分带程序的处理,也能自然地出现C 带。由于这种C-带的出现同片子存放的时间 有关,故本文称之为老化的C一带。下面就将我 们过去的染色体制片条件及现在的观察结果报 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两种华癫蝗的染色体C一带核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傅鹏  郑哲民 《遗传》1989,11(3):26-28
本文采用染色体C一带技术对癫蝗科Pamphagidae华癫蝗属Sinotrnethis B. Bienko 2个种(友育 华癫蝗S. amicus B. Bienk。和短翅华癫煌S. brachypterus Zheng et Xi)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 期(中期11)染色体进行了C一带核型比较研究,绘制了C一带核型示意图。结果表明,结构异染色质在 2种华癫蝗的染色体组中有着相似的分布,这反映了同一属内2个物种在系统进化中的亲缘关系。另 外,两者在结构异染色质上的差别主要反映在第6染色体上有无端部C一带发生以及结构异染色质总 的百分含量多少。  相似文献   

5.
采用Giemas染色、C─带、Ag—NORs、荧光染色和复制带显带的技术对黄颡鱼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只有部分的染色体呈现阳性C─带,可分为三类,其中NORs区是染色最深、染色面积最大的区域,为深染居间C─带。其Ag-NORs位于m5q末端。CMA3染色显示NORs区呈现出明亮的荧光。中复制染色体上着丝粒区、端粒区和居间区浅染。发现核仁缢痕、深染居间C─带、Ag—NORs、CMA3明亮区和中复制带浅染NORs区位置基本一致,C─带阳性区和中复制带浅染区具有对应性。  相似文献   

6.
蝗虫染色体C带带型示意图的计算机绘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程序用C语言和FoxPro混合编写,把C语言的绘图优势和FoxPro强大的制表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 通过输入实验测量的有关数据,可显示和打印出蝗虫C带带型的示意图,并可显示和打印出数据的统计表,以便于同模式图进行对照分析,并可将有关数据进行贮存。该程序稍作改动后可推广到其他动植物的C带以及其他带型示意图的绘制中。 Abstract:Using this program,we can draw all chromosomes of a species in line.Moreover,it can express centromere C-band,terminal C-band and internal C-band of each chromosome.This program not only can be used for locusts,after a little change,it can be used for all animals and plants.  相似文献   

7.
广东白腹巨鼠的G带核型和银染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广东白腹巨鼠的核型、G带和银染色。结果表明,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0,常染色体包括4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6对末端着丝粒染色体,8对中着丝粒染色体,1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XY为大小不等的末端着丝粒染色体。G分带可鉴别每对染色体的特征,Ag-NORs位于1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3号)和2对中等大小的末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栽培大麦矮秆齐的染色体组型和Giemsa C一带带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愁学  商效民 《遗传》1981,3(2):31-33
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一般多为二 倍体;染色体数目较少(2n二14),但体积较 大;各种物理或化学诱导的畸变类型丰富,以及 它的高度自花受精,容易进行人工杂交和具有 一些易于分类的表型特征等,使它成为植物细 胞遗传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实验材料。此外,也 常用作植物生理学、放射生物学、病理学及病毒 学研究的模式植物。  相似文献   

9.
用C—带技术识别小麦21对染色体及染色体结构变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钟少斌  徐杰 《遗传学报》1989,16(6):415-419
用C-带技术分析了普通小麦中国春、84001-1-33和扬麦3号的根尖染色体,结果如下:(1)除1A外,普通小麦的所有染色体均可显示出稳定的区分性带型;(2)以中国春小麦为标准建立了C-带核型;(3)对照中国春的C-带核型,发现84001-1-33的5B,7B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形成了重组染色体——5BS/7BS和7BL/5BL;(4)扬麦3号的1B,4B染色体与中国春明显不同,从带型上看有可能扬麦3号的1B和4B的长臂之间发生了相互交换,交换的区段包括1B,4B长臂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中 C 带技术应用最广,它是显示染色体上结构异染色质区的一种方法,至今已在许多植物中获得了 C 带,并已应用于染色体的研究。现介绍一种有效易行的染色体显带方法,此法以蚕豆子叶为材料,用 NaHCO_3进行分带处理,具体做法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以蚕豆品种为材料  相似文献   

11.
白唇鹿产于我国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它和大熊猫一样,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有关它的染色体组型至今尚未见报道。我们于去年八月,对两头雄性白唇鹿外周血及茸缸淋巴细胞进行了培养,并作了染色体组型观察和C带及G带带型的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北京动物园的两头准性白唇廘,一头10岁,一头4岁。 每一头先后采样二次。用装有司可林(Succinylcholinum chloratum)麻醉弹的麻醉枪击中鹿后,在颈静脉处,用含有1毫升肝素(浓度为50微  相似文献   

12.
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的C带、G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革螨——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C带、G带的研究。用剖腹取卵法、玻璃纸压片、Giemsa染色,经分析茅舍血厉螨的核型,单倍体n=7,二倍体2n=14。 用氢氧化钡—吉姆萨技术显示茅舍血厉螨染色体C带。在第1、2、4、5染色体上出现恒定的C带部分,第3、6、7染色体上出现不恒定的C带部分。根据C带带型,茅舍血厉螨着丝点的位置可分为近中区域(sm),近端区域(St),末端区域(t)和末端点(T)四类。 G带分析用胰蛋白酶—吉姆萨技术显示。 本文对茅舍血厉螨的核型、革螨染色体研究中螨卵的收集方法和染液的改进、C带带型与着丝粒位置的确定和G带显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蚕豆、洋葱染色体C带显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染色体分带是近十年来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新技术。采用此技术,有助于识别各条染色体的特点及其结构,对细胞遗传学的理论研究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已广泛地用它来鉴别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确定远缘杂种的染色体,追溯种间亲缘关系,所以它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牛染色体G、C带核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对哺乳动物染色体的研究。在水牛方面,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时有报道,而国内甚少,尚无应用分带技术对染色体作进一步的分析。为了积累我国家畜染色体资料,探讨水牛种质以及为开展水牛遗传病的检查提供依据,我们对水牛的染色体核型和G、C带作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欧斑鸠的染色体组型及G、C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可芬 《遗传》1990,12(2):26-27
本文研究了繁殖于新疆的欧斑鸠的染色体组型,其2n=80,NF=110,和以报道的山斑鸠与灰斑鸠的染色体组型差异显著。通过G、C带的比较观测,雌性大染色体为30条,雄性大染色体为31条(其中第6对为不配对单体),雄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性染色体为Z0,其去均为微小染色体。雄性染色体组型的形成和遗传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中,体细胞染色体的鉴别,主要是以其全长、臂长、着丝点位置和特殊的结构如随体等为依据的,近年来用有荧光性的喹吖咽(quinacrine-fluorescent)或Giemsa染色的分带技术进行研究,可以在很多植物中鉴别单个的染色体,但遗憾的是,荧光性喹吖咽或Giemsa分带程序比起常规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Giemas染色、C-带、Ag-NORs、荧光染色和复制带显带的技术对黄颡鱼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颡鱼只有部分的染色体呈现阳性C-带, 可分为三类, 其中NORs区是染色最深、染色面积最大的区域, 为深染居间C-带。其Ag-NORs位于m5q末端。CMA3染色显示 NORs区呈现出明亮的荧光。中复制染色体上着丝粒区、端粒区和居间区浅染。发现核仁缢痕、深染居间C-带、Ag-NORs、CMA3明亮区和中复制带浅染NORs区位置基本一致, C-带阳性区和中复制带浅染区具有对应性。 Abstract Metaphase chromosomes of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Giemsa staining, C-banding, Ag-NORs, fluorochrome staining and replication banding. Only parts of chromosomes showed C-band positive, the C-band heterochromatin was located in three regions. The NORs-bearing chromosomes had the largest and strongest C-bands. The long arms of chromosome pair 5 were the regions showing positive labeling with Ag-staining. Fluorochrome CMA3positively stained the NORs. In mid-period, negative replication bands were located in the centromere, the terminal and interstitial regions of the chromosomes. The distributions of secondary ?constri-ctions, positive C-bands, Ag-NORs, positive fluorescence bands and negative replication bands of mid-period were coincident.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染色体的C-带、Ag-NORs、荧光带和复制带显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emas染色、C-带、Ag-NORs、荧光染色和复制带显带的技术对黄颡鱼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颡鱼只有部分的染色体呈现阳性C-带, 可分为三类, 其中NORs区是染色最深、染色面积最大的区域, 为深染居间C-带。其Ag-NORs位于m  相似文献   

19.
牡丹染色体的Ag-NORs和Giemsa C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次报道了紫斑牡丹和栽培牡丹5个重要品种的Ag-NORs和Giemsa C带带型。所有材料的核型组成均为2n=2x=10=6m+2sm+2st。多数材料具6个Ag-NORs,但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点不同。C带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第1、2、3对染色体上。以上两种核学特征,具有品种的特异性。分带所显示的端(T)带和Ag-NORs的数目及分布基本一致。牡丹染色体的端带,本质上是N带;常规染色所显示的所谓随体,实际上是瑞部核仁组成区(NORs)。此外,对牡丹的细胞学研究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甘青地区四倍体小麦染色体C—带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甘肃、青海地区的5个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地方品种进行了染色体C-分带研究。结果表明,2AL上的强端带和3BL上的强端带为此类材料所特有的带,区别于其它地方的圆锥小麦地方品种,5个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某些染色体上 定的多态性,其中黑芒白麦比其它4个品种C-带多态性较高,表明黑芒白麦与其它4个品种之间存在有较大的遗传分化。与普通小麦比较,揭示这5个品种多个染色体与普通小麦AB组染色体带型存在显著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