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是广泛应用的重要育种技术,然而,在鱼类中,杂交育种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长期的系统研究,本课题组探索出了鱼类远缘杂交相关的遗传和繁殖规律,形成了适合于远缘杂交和近缘杂交的一步法育种技术和多步法育种技术,创制了一批二倍体鱼品系和四倍体鱼品系,研制了一批优良鱼类.另外,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鱼类杂交的相关文献,对鱼类杂交育种途径、技术方法及效果等进行了广泛讨论.该文对鱼类杂交育种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鳙人工单倍体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生物技术方法能大大缩短鱼类育种期限,降低生产成本,快速培育纯系或近交系,进而选育出遗传性状优良的品系。    相似文献   

3.
外源基因在鲫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五年来,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已将各种克隆基因片段导入了不同种的鱼类受精卵中,目的是探讨培育能稳定遗传外源基因的鱼类新品系的可行性,为鱼类定向育种开辟新途径。已发表的研究报告证明,外源基因导入鱼类受精卵后均可与受体基因组整合,部分实验显示外源基因可以表达,且其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目前有关检测外源基因表达的实验大多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或观察其整体生物学效应。唯有朱作言等利用分子杂交技术在受体胚胎发育的肌肉效  相似文献   

4.
杂种优势在鱼类生产上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育种学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培育新品种,另一是利用杂种优势。前者是采用系统选育、杂交或人工诱变等方法,培育出符合人们所需要的优良新品种,但要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而后者则是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将两个亲本杂交以获得较大的杂种优势,供生产  相似文献   

5.
在党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全国的养魚生产正迅速的向前发展,水面的扩大利用,放养量的增加,魚种的需要也随之增多。苗种的不足已成当前发展淡水养魚生产中的一个矛盾,如何扩大养殖品种,就地培育优良魚种,滿足养殖业的需要,已是养魚生产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鯉魚和鯽魚是同一亞科魚类,其生态习性也甚近似,极其具备通过二种魚的杂交,培育另一种新的品种,由于这种杂交,是屬于科与屬之間的亲緣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澳大利亚引进甘蔗杂交花穗在中国培育优良甘蔗新品种的潜力,以12个引进花穗和15个中国花穗为材料,采用家系评价法对有性杂交后代蔗茎产量、糖产量、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锤度6个重要性状的方差、遗传力、父母本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参试组合内中国杂交组合间多数性状差异不显著,且遗传力低;澳大利亚杂交组合间多数性状差异均较显著,且遗传力高;(2)澳大利亚杂交组合新植蔗与宿根蔗的糖产量、蔗茎产量、株高、有效茎数和锤度这5个性状父母本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特殊配合力高于中国组合,但茎径配合力低于中国组合,12个组合中新植蔗有9个组合宿根蔗有10个组合的茎径特殊配合力为负值,多数属于细茎;(3)澳大利亚杂交组合后代材料产量及糖分较高,但茎径较细,不适合中国目前的种植制度,不能作为生产品种使用;(4)通过引进国外杂交组合花穗在国内培育出优良后代作亲本使用,为国内亲本融入新的优异血缘,有利于培育突破性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南昌莲塘水产试验中心科研人员,根据鱼类遗传学原理,采取人工催情、有性繁殖的方式,用日本白鲫雌与兴国红鲤雄F1代杂交,繁育成功具有一系列优良性状的属间远缘杂交F1代--"远缘鲫"(暂定名).  相似文献   

8.
饥饿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界以及人工养殖中,鱼类会经常遇到缺少食物的情况,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研究饥饿对鱼类的影响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的生态对策,对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综述了饥饿对鱼类生长、存活、形态、行为以及补偿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异源四倍体鲫鲤是湖南师范大学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和湖南湘阴县东湖渔场在红鲫(♀)和湘江野鲤(♂)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四倍体鱼,目前已连续繁殖14代(F3-F16),已形成一个四倍体性能代代相传、遗传性状稳定的四倍体鱼群体,这是世界上唯一人工培育的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鱼[1—2]。利用四倍体鱼与二倍体白鲫、二倍体鲤鱼杂交,可获得生长快、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等优良性状的不育三倍体湘云鲫、三倍体湘云鲤[3],并已在全国28个省市推广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异源四倍体鲫鲤雌性个体产生的二倍体卵子具有两套染色体,在没有染色…  相似文献   

10.
郑瑞  珍杜森  高晓虹  陆德裕 《遗传》1986,8(3):28-30
细胞杂交技术近二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各个领 域[4,51。但是体细胞杂交只能得到杂交的细胞, 还不能得到杂交的个体,至少在动物界是如此。 在植物方面已经能通过原生质体的融合产生杂 交细胞,再通过杂交细胞的培养产生新的再生 植株〔2,71。而动物的繁殖只能由生殖细胞通过 胚胎发育才能产生新的个体。虽然不少人曾做 了许多尝试,想通过卵子和体细胞人工融合的 方法产生杂种,但迄今还没有成功[[8-10,1310童第 周等11,11,121在鱼类细胞核移植方面做了不少工 作,利用鱼类囊胚细胞的核,移植到不同属和不 同亚科的去核未受精成熟卵内,得到了几种核 质杂种鱼。这些工作不但证明了鱼类早期囊胚 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同时也说明利用动物 早期胚胎的体细胞核育种的可能性。那么用囊 胚细胞的融合引进外来的染色体以及改造原有 细胞的遗传组分,然后把融合的囊胚细胞的核 移植到去核的未受精的成熟卵里去,是不是能 产生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个体呢?本实验正是 基于这样的目的进行的。首先我们使用同源的 囊胚细胞融合,然后移植核,以了解:(1)鱼类 囊胚细胞融合的条件;(2)融合后的囊胚细胞核 移植是否能促使卵子发育;(3)发育的胚胎染色 体组成如何?以便为导人异源染色体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展最快的农业产业之一,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养殖品种.基因组操作技术为快速、定向的鱼类遗传育种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可行性途径.本文回顾了基于经典基因组操作技术的鱼类育种方法学历史,如多倍体育种及细胞核移植等.然后重点介绍并展望了基于转基因技术及新近发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鱼类定向育种方法.后两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为未来的鱼类种业带来更加高效和更具预见性的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梨的一些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蒲富慎 《遗传》1979,1(1):25-28
我们于1951年开始梨的杂交育种,到1977 先后27年间分四批杂交,共168个组合,培育 6,894个单株。第一批是在1951和1952年进行 的,当时辽西梨产区栽培的西洋梨、砂梨经常遭 受冻害,我们想通过杂交改进品种的抗寒能力; 1956、1957年又做了一批杂交,这次主要是想 培育早熟的新品种和品质优良兼能抗病耐寒的 晚熟品种。经过二十多年的工作,已培育出一 些基本上符合上述要求的新品种,有的已在生 产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甜椒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转育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甜椒核型雄性不育系AB91为不育源,以甜(辣)椒优良自交系为目标亲本,经过杂交、自交、姊妹交等转育手段,将AB91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性转育到优良甜(辣)椒自交系中,获得不育性稳定、恢复系广泛、配合力高、农艺性状优良的系列甜(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为今后根据市场需求培育不同类型的杂交种奠定基础.目前,利用转育成的两用系已育成通过审定的甜椒品种冀研6号和两个正在参加区试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生物能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的诞生,开辟了鱼类遗传育种的新领域,同时也揭开了转基因鱼研究的序幕1。过去的20余年,转基因鱼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超过35种的鱼用于转基因研究,绝大多数鱼类的转基因研究以培育具有优良生产性状的新品系为目的2。其中,生长激素转基因鱼由于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效率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水稻(Oryza sativa)的生产实践中,常常会受到褐飞虱(Nilaparvatal lugens)等多种病虫害的威胁。聚合不同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品系,是应对各种生物胁迫最有效的策略。传统香稻由于其自身抗性等条件限制,无法大面积推广。本研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技术,以含有抗褐飞虱基因Bph3或Bph24(t)的供体亲本与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2、Pib或Pimh)、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或香味基因(badh2)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多亲本复合杂交。将抗褐飞虱基因聚合到优良水稻品系中,筛选获得41个含有抗褐飞虱基因且与其他目的基因以不同组合方式相聚合的稳定品系。抗性鉴定、香味检测和农艺性状测定表明,各聚合品系的褐飞虱抗性水平较受体亲本均有明显提升,且具有双抗、三抗和/或香味等优良表型。这些新品系为多抗、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大豆杂交组合早期世代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进行大豆杂交育种时,往往每年都要配制大量的杂交组合。但育种的经验证明,后期育成的优良品系,大多出自少数优良组合。因此,在杂交的早期世代,如能大体判别出这些少数优良组合,扩大这些优良组合的群体,并集中对这些少数优良组合进行选择,不但可以摆脱由于杂交组合繁多,造成工作量庞大的沉重负担,而且能使优良组合群体扩大,选得优良材料的机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真鲷苗种培育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鲷人工繁殖成功后,我们又进行苗种培育的试验。着重摸索真鲷鱼苗各阶段的适口饵料;不同放养密度、不同水体的育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积累经验。一、材料与方法 1974与1975年11月初到12月底在厦门前线公社钟宅大队进行了六批鱼苗培育试验,1976年11月中到1977年1月在本院海水养殖场进行了三批鱼苗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8.
日蒙公司最近宣布培育樱鳟和金鲑4倍体获得成功。4倍体与2倍体杂交,就很容易培育3倍体鱼介类。除此之外,还能应用于优良基因的保存、新品种的培育、育种等。日蒙培育全雌3倍体现有的技术达到3倍体化,成功率为80~90%。商业上是很标准的,所以4倍体化的技术与其说培育全雌3倍体,莫如说应用于新品种的培育等。日蒙公司利用加压处理阻止第一卵分裂,培育出4倍体。取得最大成的味之素公司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结合基因枪转化和传统杂交方法培育优质小麦品种,对转基因小麦和国内主栽小麦品种杂交后代外源基因遗传表达行为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SDS-PAGE对2个小麦杂交组合川89-107×B72-8-11b和鄂麦18×B72-8-11b的杂交及回交后代籽粒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遗传表达分析。结果:在亲本中能够稳定超量表达的外源基因1Dx5在杂交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达量,而且在外源基因的影响下,杂交后代出现了新的、杂交亲本并不表达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结论:多拷贝的外源基因在不同于受体环境的细胞质中的表达发生了变化,且由于外源基因的插入引起了内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鲮鱼遗传改良的研究——Ⅰ.杂交育种和遗传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用杂交选育方法改良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耐低温能力的试验经过和已取得的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杂交后代(一代和二代)性状遗传的某些结果。对鱼类低温适应和抗冻、抗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讨论,并认为只有把鱼类耐低温性状遗传的分子机理彻底阐明,人们才有可能直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地改良像鲮鱼等不耐寒物种的抗寒性能。此外,我们也对如何改进鱼类杂交选育的技术措施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