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有毒植物骆驼蓬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骆驼蓬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新疆骆驼蓬挥发油,测的含量为0.04%.采用GC/MS技术对骆驼蓬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出18种成分确认其中17种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四氯乙烯(29.87%)、十二烷(16.44%)、十一烷(12.34%)、二(2-甲基丙基)邻苯二甲酸酯(9.09%)、1,3-二甲苯(7.57%)、乙苯(5.84%)1,2-二甲苯(2.81%).结论:四氯乙烯含量最高,通过分析评价为开发骆驼蓬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新疆产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的种子中分得一个新的γ-咔啉(γ-carbo-line)类生物碱,根据其光谱和化学数据推定其结构为Ⅵ,命名γ-去氢骆驼蓬碱(γ-哈尔碱,γ-harmine)。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浓度的骆驼蓬提取物处理豌豆种子,明显导致幼苗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和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膜透性增加。分析表明,骆驼蓬提取物处理下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沙冬青、柠条、花棒等灌木比作荒漠中的将军,那么芨芨草、骆驼蓬、沙葱这些草本植物无疑就是荒漠中的卫士。它们以各自不同的生态对策,适应着严酷的自然环境,为沙漠、戈壁或荒原带来了勃勃生机。 骆驼蓬属(Peganum)是蒺藜科的多年生草本,属于古地中海区系成分。全世界6种,间断分布于中亚、地中海沿岸、墨西哥和美国南部。在我国,骆驼蓬家族有3个兄弟,即骆驼蒿(P.nigellastrum)、骆驼蓬(P.harmala)和多裂骆驼蓬(P.multsectum),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的荒漠或半荒漠地区。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探讨了骆驼蓬碱对卵巢癌细胞CAOV3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卵巢癌细胞CAOV3分为对照组,骆驼蓬碱低、中、高剂量组,si-NC组,si-LOXL1-AS1组,骆驼蓬碱高剂量+pcDNA组,骆驼蓬碱高剂量+pcDNA-LOXL 1-AS 1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  相似文献   

6.
骆驼蓬提取物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骆驼蓬提取液浸种处理小麦。研究对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蓬提取液浸种后小麦幼苗的根长、株高和干重增加,根冠比增大;幼苗根系活力增强,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受抑;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叶片SOD、POD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增强,CAT活性降低。根系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多裂骆驼蓬为西北荒漠地区常见植物,具有抗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抑菌杀虫和抗肿瘤等功效.为了增加骆驼蓬属植物开发利用的强度,弥补其基因功能、代谢通路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层面的空缺,该文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多裂骆驼蓬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进行转录组数据拼接、功能注释、序列水平和表达水平等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骆驼蓬在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中的抗炎作用及对关节功能、关节滑膜组织NLRP3,ASC,Caspase-1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甲氨蝶呤组。关节围度及疼痛情况测定;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关节滑膜组织TUNEL染色观察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NLRP3,ASC,Caspase-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左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疼痛指数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左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疼痛指数明显更低(P<0.05),且骆驼蓬组左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疼痛指数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NLRP3、ASC、Caspase-1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NLRP3、ASC、Caspase-1明显更低(P<0.05),且骆驼蓬组NLRP3、ASC、Caspase-1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凋亡率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凋亡率明显更低(P<0.05),且骆驼蓬组凋亡率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骆驼蓬组三组关节软骨面均较光滑,滑膜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均减轻(P<0.05)。结论:骆驼蓬可通过调节滑膜组织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抑制滑膜组织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改善关节肿胀和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骆驼蓬籽蛋白提取物的体外抑癌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硫酸铵沉淀的骆驼蓬籽蛋白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 V/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80%硫酸铵饱和度下的蛋白提取物对宫颈癌HeLa、食道癌Ecal09和肝癌BEL-7404细胞的IC50分别为72.11±3.88μg/mL、257.58±1.16μg/mL和174.07±1.32μg/mL.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且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骆驼蓬籽蛋白中对HeLa细胞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裂骆驼蓬的生物碱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裂骆驼蓬中生物碱处理过的黄瓜种子吸水量、呼吸速率、α-淀粉酶活性、GA1_( 3)和ATP含量均下降,种子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含量提高;子叶中异柠檬酸裂解酶和羟基丙酮酸还原酶活性以及超弱发光(UWL)值也受到明显抑制。其抑制或促进作用的程度均随着多裂骆驼蓬中生物碱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划分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李炎贤 《人类学学报》1993,12(3):214-223
本文作者主张以素材、技术和类型的区分为主要依据,将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归纳为四个大致平行发展的系列。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明显地具有继承和发展的特点。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形成可能同地质地理条件、技术类型的继承和发展不平衡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激光技术在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激光技术促进医学发展的几个方面:激光为分析细胞学提供了技术基础;激光推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X激光将革新体视和显微成象技术;激光已成为解决临床治疗难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杜仲药用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优选杜仲的提取工艺条件 ,本实验以杜仲提取液中氯原酸的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法 ,筛选影响杜仲提取工艺的因素 ,探索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实验证明合理的提取方法为 :12倍 6 0 %的乙醇回流 3次 ,每次 2小时 ;所得杜仲提取物中氯原酸含量为 8 72mg/g生药 ,浸膏得率为 2 0 6 8%。  相似文献   

14.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储存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多糖, 广泛存在于真菌、昆虫和甲壳类动物之中, 自然状态复杂, 刚性很强, 生物亲和性好, 在大多数溶剂中难溶解, 可衍生出多种衍生物, 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该多糖主要来源于海洋, 其研究技术也与一般多糖有较大的差别。本文论述几丁质的自然状态、结构性能、生物合成、提取方法和衍生物制备技术的研究状况及其基本性能, 使几丁质研究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DM编码和自适应二值算术编码的EEG无损压缩技术;首先对数据进行DM编码,然后再通过适当数据格式的转换以消除各个字节的“冗余比特位”,同时整个数据基于比特位的熵值也因此降低;在此基础上,再对结果进行二值算术编码输出最终的压缩结果,经实践表明,该技术的压缩性能明显优越于常规的无损压缩算法,并且整个过程实现简单,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菌紫质沉淀膜在一维上模拟了动物GC感受野。以该人工感受野为基础,构建了一个边缘检测系统,并成功地对图像的边缘进行了检测。本文所获得的结果将为人工视觉、图像技术和分子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因检测是遗传工程的重要技术之一,基因检测技术的自动化对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自动进样控制系统是基因快速检测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由液位检测电路及其接口电路组成;软件部分主要由VisualC 6.0编程对硬件实现其自动控制功能。该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清洗通道流程、排除废流流程和进样流程等功能,工作模式可根据人机对话方式设定,并能将扩增反应后的试样自动送到基因检测池中进行检测。系统具有快速、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准确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小长梁石制品的进步性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李炎贤 《人类学学报》1999,18(4):241-254
小长梁遗址发现于1978年。尤玉柱等研究后认为其时代属于早更新世。石制品被一些学者认为相当进步 ,甚至怀疑已经达到了黄土时期的式样。于是出现了年代古老和石制品进步的矛盾。笔者检查和分析了小长梁发现的石制品 ,认为细小的不规范的石制品并不说明技术的进步 ;小长梁石制品的原料利用率并不高 ;几件不规则的石叶状的石片也不足以说明打片技术的进步 ;所谓修理台面的石片亦难于肯定 ;至于所谓极精细的加工痕迹似乎用使用痕迹来解释更为合理。总之 ,小长梁发现的石制品从打片和第二步加工的技术水平看来 ,加工简单粗糙 ,并未显示出任何明显的进步性质。小长梁的石器类型并不复杂。比较起来 ,小长梁的石制品没有北京人的石制品进步 ,也没有达到晚更新世的石制品的技术类型水平。就目前已经发表的材料看来 ,小长梁的石制品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生物地层学及古地磁测年提供的论断是大致协调的。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技术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对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技术模式的比较表明,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充分显示了中国旧石器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中西方整个旧石器文化属于不同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化RNA切割反应功能的RNA,它可以特异性地切割RN-A。最近,核酶的一级结构已经被证实,其与底物结合时所形成的二级结构如锤头状(Hammerhead)、发夹型(Hairpin)结构,亦得到初步证实。因此,能够设计并人工合成核酶,通过特异性破坏RNA,阻断其功能,从而有效地阻止病毒的复制和繁殖。这是近年来继反义RNA之后发现的又一个抑制基因表达的有力工具,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