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湖南衡东盆地的平顶鳄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产自湖南衡东的一鳄类头骨化石——衡东平顶鳄Planocrania hengdongensissp.nov.并对这一属的分类位置进行了讨论,依据次生腭的性质将它归入真鳄亚目鳄科。  相似文献   

2.
广东茂名石油马来鳄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一石油马来鳄(Tomistoma petrolica)化石是湛江地质队采集的。化石保存较好,有部分完整的头骨一个(缺失吻部前端和右方骨、右方颧骨;左右两侧的鳞骨、颧骨、翼骨以及枕部均残缺不全);一左下颚枝(前端缝合部缺失,关节骨不完整);一左肱骨和一右股骨;甲片和一些破碎的骨片,化石编号:V5015。化石产在广东茂名的茂名系油柑窝层,时代为晚始新世。这是该地区石油马来鳄的第二次发现,它比第一次发现的材料丰富完整,现记述如下: 头骨的后部近似三角形,头顶“平台”发育,头骨表面除了方骨、方颧骨、眶后骨的一部分外均布有大小不等的凹坑纹饰。眼孔大,为一不规则的卵圆形,前后径大于左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植龙类在三叠纪末期灭绝,但有研究显示它们可能在欧洲和亚洲延续到了侏罗纪最早期。来自亚洲的证据是产自中国云南下禄丰组(?赫唐阶-锡内穆阶)的不完美硕鳄(Pachysuchus imperfectus)。重新研究显示不完美硕鳄正型标本和植龙类存在许多不同点,它可能属于一个保存较差的、分类位置无法确定的蜥脚型类恐龙头骨。这一属种的归入标本也无法明确归入某一类群,因此亚洲没有可靠的晚于三叠纪的植龙类化石记录。欧洲的侏罗纪植龙类化石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因而认为,植龙类的化石记录仅限于三叠纪晚期。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达县一新材料的基础上,全面地记述了长鼻北碚鳄的头骨结构;补充和修订了该属的鉴订特征;将其从大头鳄科(Pholidosauridae)移入真蜥鳄科(Teleosauridae)。  相似文献   

5.
新疆吐谷鲁群天山贫齿鳄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杨钟健1973年记述的—原鳄类成员——天山贫齿鳄 (Edentosuchus tienshanensis) 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描述,并依据头骨及脊椎的特征将原订的贫齿鳄科 Edentosuchidae 归人中鳄亚目.文中对这一鳄类的年龄及齿列的功能形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3,22(2):174-175
1993年 3月 1 3日 ,在江苏省南京市汤山葫芦洞发现了一具人类头骨化石。经初步鉴定 ,属于直立人。随后又发现了另一具头骨化石。这两件化石分别编号为南京直立人 1号头骨和 2号头骨。这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之后 ,在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由于初步的动物群对比显示与汤山直立人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都是周口店中更新世动物群的成员 ,南京汤山直立人很可能代表着与周口店相同时代的直立人成员。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揭示东亚地区直立人化石特征 ,研究直立人的分布、变异及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化石发现后 ,…  相似文献   

7.
这批鳄类化石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古生物考察队,于1963—1964年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工作时采集的。化石保存的不好,但它代表迄今在新疆地区所发现的唯一的一批鳄类化石。现整理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吴肖春  刘俊  李锦玲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4):251-265,T001
初步研究了山西省永和县桑壁镇铜川组二段产出的两件初龙形类化石标本 (IVPPV1 2 3 78,V 1 2 3 79)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新属新种———桑壁永和鳄 (Yonghesuchussangbiensisgen .etsp .nov .)。它以下列共存的衍生特征区别于其他初龙形类 (archosauriforms) :1 )吻部前端尖削 ;2 )眶前窝前部具一凹陷 ;3 )眶前窝与外鼻孔间宽 ;4)眶后骨下降突的后 2 / 3宽且深凹 ;5 )基蝶骨腹面有两个凹陷 ;6 )齿骨后背突相当长 ;7)关节骨的反关节区有明显的背脊 ,有穿孔的翼状的内侧突 ,以及指向前内侧向和背向的十分显著的后内侧突。由于缺乏跗骨的形态信息 ,目前很难通过支序分析建立永和鳄的系统发育关系。但可以通过头骨形态来推测永和鳄在初龙形类中的系统位置。永和鳄有翼骨齿 ,这表明它不属于狭义的初龙类 (archosaurians)。其通过内颈动脉脑支的孔位于基蝶骨的前侧面而不是腹面 ,在这点上永和鳄比原鳄龙科 (Proterochampsidae)更进步 ,这表明与后者相比永和鳄和狭义的初龙类的关系可能更近。在中国早期的初龙形类中 ,达坂吐鲁番鳄 (Turfanosuchusdabanensis)与桑壁永和鳄最接近 ,但前者由于内颈动脉脑支的孔腹位而比后者更为原始。根据以上头骨特征以及枢后椎椎体之间间椎体的存在与否 ,推测派克鳄 (Euparkeri  相似文献   

9.
记裂头鳄属(Dibothrosuchus)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记述的裂头鳄属-新种 (Dibothrosuchus xingsuensis sp. nov.)的标本采自云南禄丰盆地下禄丰组深红层.通过描述,对裂头鳄属属级特征作了补充.新种的头骨中鳞骨缺失降突;方骨极度向前背方伸展,形成大的耳凹,乌喙骨具后腹突,以及具有鳄类式的腕骨等,表明裂头鳄属应改属为楔形鳄科 (Sphenosuchidae).根据该科各属的头骨中方骨与脑颅侧壁的连接关系,可以清楚地看到楔形鳄科在这局部解剖学上存在一连续的发展过程.在形态上,裂头鳄属和南非的 Sphenosuehus (典型属)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10.
199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人民来信中得知,在山西永和县桑壁镇附近的河沟中发现了陆生四足动物化石。不久古脊椎所的专业人员就到化石产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发掘出了几具保存较好的爬行动物化石。化石保存在坚硬的细砂岩中,已经修理出其中一个头骨(如图1所示)。经初步鉴定,这批化石是一类初龙形类动物,与产自新疆吐鲁番盆地中三叠世克拉玛依组的达板吐鲁番鳄(Turfanosuchusdabanensis)(Youns,1973)关系较近,但是其内颈动脉孔位于基蝶骨侧面,而不是位于腹面,这表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发现的鳄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48年本文作者发表了有关我国鳄类化石的论文以后,关于这一类化石的记载迭有增加。最近在广东南雄发现了一些鳄类化石,而在部分地区同许多粪化石共生。这一发现特别重要,因为根据所获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这些化石的时代可能为古新世。另外在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克托旗的两地方,也找到了鳄类化石,时代为白垩纪。这些材料在本文加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记山东山旺钝吻鳄(Alligator)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钝吻鳄一新种 (Alligator luicus).这是鳄类化石在山东山旺中新统的首次发现,它为探讨钝吻鳄属的早期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人类头盖骨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最重要依据。通过研究人类的头骨化石,能够了解古人类的直立程度、手脚分工和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年龄、寿命、食性等特征。并且根据头骨的形态特征,推断当代世界四大人种的可能祖先和来源。因而人类学工作者,对于寻找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记述了陕西府谷下三叠统上部二马营组底部的一古鳄类化石.据其骨骼形态特征拟订为古鳄亚目(Proterosuchia)、引鳄科(Erythrosuchidae)的一新属种:石拐古城鳄(Guchengosuchus shiguaiensis gen. et sp. nov.),同引鳄科内已知属的对比,表明新属古城鳄与武氏鳄 Vjushkovia 的关系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化石》1975,(1)
1974年初,河南省浚县发现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在这类动物中这样较完整的头骨化石,在本省是首次发现。披毛犀是一种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动物,它全身披以长毛,是奇蹄类额鼻角犀中最进步的一类犀牛,现已绝灭。它们头骨长,上、下门齿已退化,鼻骨及额骨上各长有一个角质的角(这是由鼻部和额部的毛发胶结在一起形成的,在化石上并  相似文献   

16.
记安徽一鳄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本文讨论的这一鳄类下颌骨化石标本是由本所安徽红层队采集于1970—1972年,它不具有通常鳄类所具有的下颌外窗,现记述于下。西贝鳄亚目 Sebecosuchia,Simpson 1937. 皖鳄科(新科) Wanosuchidae,fam.nov. 特征见本科代表属皖鳄属皖鳄属(新属) Wanosuchus,gen.nov.  相似文献   

17.
湖北咸宁飞仙洞新发现的大熊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7年9月,咸宁市古田乡新铺村农民周远文在飞仙洞采石场采集到一较完整的大熊猫头骨化石,即交我馆.我们随即来到现场进行清理,在距头骨采集地点约1米处,找到了大熊猫下颌骨及少量肢骨化石,包括肱骨、髂骨、肘骨、腰带骨等.本文仅对大熊猫头骨及下颌骨化石作一简要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地处太行山东南端的陵川县塔水河,在去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晚期智人头骨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认为该化石头骨系幼年个体,年龄在三岁左右.  相似文献   

19.
山西榆社盆地中的麂类化石已見記載的有3属10种(P.Teihard de Chardin;M. Trassaert,1937;Zdansky 1925),过去描写的材料比較零碎,多牛仅限于头骨上“角”的部分。 195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陶瓷冶金研究所所长周仁先生贈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批产自山西榆社的化石,其中有一个麂化石的头骨是过去麂化石材料中最完整的。它代表古麂属中一个新种,对于我們了解古麂属的系統关系和头骨上的特性有一定  相似文献   

20.
宁夏中宁一板齿犀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野外队与宁夏区测队三分队的部分同志在宁夏中宁干河沟鹰崖采集到一些晚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化石产自一套夹有少量细砾的灰绿、黄色的砂岩层中。采集中有一个相当完整的板齿犀头骨,一枚可能属于三趾马的掌骨及一些碎骨片。板齿犀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板齿犀头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