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松杉类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球理论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评述了迄今为止在裸子植物球果类种鳞形态学本质方面存在过的各种观点及研究进展。将
这些观点归纳为7大类:(1)Delpino和Penzig等主张种鳞为叶性器官的叶性说;(2)Sachs和Eichler认为种鳞相当于叶舌的叶舌说;(3)Bessey认为种鳞不过是胚珠合点端增生的结果的独特结构说;(4)Kubart等提出生胚珠构造的假种皮学说;(5)Arber的半枝学说;(6)Dupler的珠被说认为红豆杉类胚珠的肉质化部分为珠被性质的构造;(7)由Schleiden和Braun提出并由Florin等发展的枝性说则以充分的证据论证了种鳞的枝性本质。关于球果类裸子植物种鳞的性质和来源,本文作者赞同Florin枝性本质的论述;但对该构造现存式样的组成和演化过程,笔者认为该构造是在个体发育中不甚分化的专营生殖的枝性复合构造,由早期裸子植物次级生殖枝及其相关构造经过系统发育变态、融合演化形成。 相似文献
2.
分支系统学当前的理论和方法概述及华东地区山胡椒属十二个种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当前分支系统学研究中涉及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包括性状的选取、性状状态和极性的确定、数据矩阵的分析计算、结果分支图的处理、分支图可靠性的评价及分支图的应用。本文同时以华东地区樟科山胡椒属Linderal2个种的分支系统学研究为例,讨论了用形态性状进行分支系统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揭示了一些分支系统学与传统的系统学在应用性状推导进化关系上的不同点。对这12个种的分支系统学研究得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系统学方法所推测的山胡椒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如分支系统学研究显示山胡椒组和球果组很近缘。在严格一致性分支图上,杯托组的黑壳楠和江浙山胡椒分别位于最原始和最进化的分支,表明这个组是复系类群。分支图也显示山胡椒组可能是复系类群。 相似文献
3.
凤仙花属种子形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记载了对分布于峨眉山的凤仙花属Impatiens 12种植物的种子表面显微结构的观察,
并分析了种子表面形态在该属种水平上的分类价值及可能的系统学意义。种皮表层细胞特化、排列方
式、隆起状态、种脊上近合点端的突起、种子末端附属物的有无及其形态等性状被视为凤仙花属种子表
面的主要特征。依据这些性状12种凤仙花种子形态分为两种类型:1.种子表面光滑,无明显大、小细胞
分化。如白花凤仙I.wilsoni可能具3沟花粉凤仙花的种子形态的特点。2.表面粗糙,有明显大、小细
胞的分化及不同程度的细胞隆起,并呈现出多种特异形态.这代表了以一年生草本,4沟花粉为特点的
凤仙花种子形态特征。种子特征与植物体习性、花形态及花粉形态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属内类群的分化,因而在凤仙花科、属的分类和系统研究中是不可忽视的性状。 相似文献
4.
栝楼属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收集了国内外栝楼属Trichosanthes 31种1变种,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花粉粒形态的比较观察。该属花粉粒为3孔沟型,外壁表面纹饰可分为四个类型,即:疣状或皱波状(小苞组),粗网状(大苞组),细网状或光滑(叶苞组),近光滑或皱波状(王瓜组)。这四个类型的划分与植物形态分类基本一致,可作为分组及分种的依据之一。花粉特征支持将叶苞组分为叶苞亚组和柔毛亚组,如叶苞亚组有明显的沟,而柔毛亚组没有。 相似文献
5.
木兰科种子内种皮合点区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扫描电镜下系统研究了木兰科10属52种成熟种子内种皮合点区形态。该形态分为孔型和管型两大类。孔型为内种皮合点区具一小穿孔。木莲属Manglietia、香木兰属Aromadendron、盖裂木属Talauma(8种)、南洋含笑属Elmerrillia和鹅掌楸属Liriodendron具此类型。管型由内种皮合点区向下凹陷形成的小窝和由窝底向外伸出的小管组成。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盖裂木属Talauma(3种)、长蕊木兰属Alcimandra、含笑属Michelia、合果木属Paramichelia和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具此类型。在木兰属部分种中还观察到两种形态之间的过渡类型。上述形态特征在属内稳定并为木兰科植物所特有,而且明显表现出原始类群的合点区形态大多为孔型,进化类群的合点区形态大多为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藁本属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藁本属Ligusticum 2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包括本属的模式种(苏格兰藁本L.scothicum,中国不产,分布于苏联。朝鲜、日本和北美)。其中17种为首次报道。通过对29个样品材料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及对本属中有代表性的4种植物的花粉做了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外壁结构,结果如下:花粉可归为菱形、椭圆形、矩形、赤道收缩4个花粉类型。各类型间的演化趋势是:菱形→椭圆形;菱形→长菱形→矩形→赤道收缩形。本属萌发孔类型,可分为角孔类和边孔类。作者从花粉资料支持Drude关于藁本属在伞形科中的系统位置的主张;支持K.-pol(1916)将岩茴香属Tlingia Regel(1858)和M.Hiroe(1958)将拟藁本属Ligusticopsis Leute(1969)分别归入藁本属中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苹果属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和进化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苹果属Malus 26种及5个杂种的花粉形态,描述了外壁纹饰形态特征的
变化类型,并对其进化趋势作了推论,指出外壁纹饰类型具属内分组意义。苹果属花粉在形状。大小、沟孔位置及数量、外壁纹饰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外壁纹饰的主要演化趋势可能是:由密的细条纹型到具有穿孔的、较少条纹型。杂种的外壁纹饰对于判断亲本种的关系有一定意义,属内种间的杂合导致了多倍体种、新变种、栽培种的大量出现,甚至是新种产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凤仙花属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首次观察了峨眉山凤仙花属Impatiens 13个野生种的花粉形态,发现3沟和4沟类型
花粉均出现在这一地区。其中3沟花粉与同科另一属水角属Hydrocera的花粉十分相似。同时注意到
花粉形态与其花的形态在某些方面具相关性,结合地理分布和生长习性等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凤仙
花属3沟型花粉所指示的植物类群为一自然类群,并与水角属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2.凤仙花属4沟型花粉常具种水平上的差异,对属内类群划分具有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等片藻属Diatoma的6个种:冬季等片藻 D·hiemale(Roth)Heib.、巨大等片藻D.maximum(Grun.)Fricke、中型等片藻D.mesodon(Ehr)Kuetz.、念珠状等片藻D.moniliforme Kuetz.、纤细等片藻D. tenue Ag.、等片藻D,vulgare Bory及其下的4个变种作了研究,并讨论了它们的分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在江西发现的核型变异。R.japonicus
的基本核型为2n=14=6m+4sm十4st (2SAT);变异核型为2n=14十1B=6m+4sm+4st
(2SAT)十1B和2n=14=6m+6sm(2SAT)+2st。核型变异表现在增加B染色体或第4对同源染色体异形及第6对随体染色体臂比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释百合科(广义)分类的沿革及对我国今后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试图阐明近60年来一些作者对广义百合科所作的重大变革。广义百合科分类的变革不能不涉及其近缘科的分类,因此我们以Engler&Prantl(1930)的Liliiflorae目中的族作为基本单位,列表以明Hutchinson(1934)、Dahlgren et al.(1985,包括G.Dahlgren,989)、Takhtajan(1987)和Thorne(1992)各系统所作不同的处理。作者对Hutchinson的观点和其采用的分类特征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因为他可能是对广义百合科作重大变革的第一个作者,而对Dahlgen et al.、Takhtajan和Thorne系统的介绍则较为简略。本文还讨论了科级范围大小的利弊,不同意有些作者仅仅将亚科或卫星类群都提升为科的作法。假如这种提升之后仍如原先的科保留于同一类群之中,而不作系统上的改变,则意义不大。
本文对Hutchinson、Takhtajan和Dahlgren et al.(1985)的单子叶植物起源的假说也作了介绍。虽然Dahlgren et al.的见解未被大多数作者所接受,但他们的方法论值得注意。基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共性,他们假设出一个臆想的分类群,从这个臆想的分类群演进到一个单子叶植物祖先只需经过最少的步段。这样的一个单子叶植物祖先现在是不存在的,但最接近它的是现存的Trichopus(隶Trichopodaceae,Dioscordales)。Trichopus肯定不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之间的一个直接联系的纽带,但它有许多特征可以在Annonales(隶lianae超目)中找到。因此,他们认为Dioscoreales是最不特化的单子叶植物,把它作为百合超目的第一个目,置于单子叶植物系统的最前位置。本文作者最后对今后我国开展广义百合科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其中以选择一些分布于北半球类群,如Lilium,Monocharis,Paris等等,作广泛研究(可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三个层次进行)最为现实,因为对它们取材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唐松草属植物的化学系统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唐松草植物所含化学成分并结合其外部形态及地理分布对属内各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
探讨。结果表明:(1)从化学系统学角度看,中国植物志中所安排的属内各组植物间的关系是适宜的。(2)植物中所含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与植物的进化有一定关系。在较原始的组中,成分的类型和含量相对较少;而在较进化的组中,各种结构类型得到较大发展。(3)唐松草属在毛茛科中有较特殊的地位。在科内,它是联系蓇葖果和瘦果植物群的过渡类群;在科外,它使毛茛科与小檗科、防己科和罂粟科发生联系,使其成为一个自然的分类群。 相似文献
13.
trnK基因5′端内含子区序列在榆科(广义)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广义榆科 Ulmaceae s.l.及其近缘类群的trn K基因5′端内含子区序列。在尝试利用该内含子区进行榆科系统发育研究的同时,探讨了其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利用PAUP软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仅得到1棵最简约树。该简约树的树长为665步,其一致性指数(CI)和保持性指数(RI)分别为0.7714和0.7965。分析结果表明:广义榆科为多系群;狭义榆科Ulmaceae s.str.为荨麻目rticales其他类群的姊妹群;大麻科Cannabacea嵌在朴科Celtidacea中,即朴科为一并系群;系统位置有争议的2个属——白颜树属Gironniera和糙叶树属 Aphananthe与朴科类群聚为一支。本研究还表明trnK基因5′端内含子区序列分析在植物较低分类等级(如近缘属间,属下种间)的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兰州盆地早第三纪植物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化石采自甘肃省兰州盆地咸水河组底部,经研究认为有29种,归属20属12科。它们是:樟科
Lauraceae (Daphnogene),木通科Lardizabalaceae(Akebia),小檗科Berberidaceae(Berberis),榆科Ulmaceae
(Planera,Ulmus,Zelkova),桦木科Betulaceae(Alnus,Carpinus),杨梅科Myricaceae(Myrica),杨柳科Sali-
caceae(Populus,Salix),紫金牛科Myrsinacese(Ardisia),蔷薇科Rosaceae (Prunus,Sorbus,Sorbaria,Spir-
aea),豆科Leguminosae(Gleditsia,Sophora),漆树科 Anacardiaceae(Rhus),忍冬科Caprifoliaceae(Viburnum)
等。经植物区系组成与叶相分析显示,该植物区系的大多数成员是落叶阔叶乔、灌木,少数为常绿灌木。其中特殊的分子是 Rhus turcomanica Korov.ex Vassilvesk,该成分是早第三纪中、晚期的标志化石植物。另一化石植物 Sorbaria callicomifolia Kornilova曾出现在中亚的早渐新世,最晚至早中新世。同一层位采集的孢粉样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合仅约20种,种类相对贫乏,并以被子植物的花粉占优势。其中出现裸子植物的麻黄粉,被子植物的白刺粉及蒿粉等,这几个类型均指示沉积时期经历干旱气候。综合植物大化石及孢粉分析研究,均出现一些指示气候为亚热带干旱或周期性干旱气候的特点,并据Rhus turcomanica出现的最晚记录,推测咸水河组底部的地质时代大约是早渐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泰国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详细检查了K,BM,E,P,AAU,L,KEP,BKF,BK,SING,PSU等标本馆馆藏茜草科粗叶本属Lasianthus Jack.植物标本基础上,研究了泰国产粗叶木属植物的分类学,共归并7个种名,建立3个新种,3 个新变种,1个新等级,以及8个泰国分布新记录种及8个泰国分布新记录变种,确认泰国共有粗叶木属植物52种,1亚种,12变种;讨论了易于混淆的种的界线、它们可能的亲缘关系以及识别要点。 相似文献
16.
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形态学为依据,参考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分支分类方法并结合表征分类方法探讨了杉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在分支分类中,金松科被选作外类群。主要根据外类群比较原则、化石原则和一般的演化规律,确定了性状的祖征和衍征,采用最大同步法、综合分析法、演化极端结合法及最小平行进化法共四种方法进行分支分析,选择最简约的分支图作为本文讨论基础。在表征分类中,选取59个性状,利用距离系数和类平均法,对金松属和杉科各属进行了聚类运算,得出表征图。综合两种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如下:(1)属间关系:柳杉属是现存杉科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水松属和落羽杉属关系密切,二者与柳杉属近缘。巨杉属和北美红杉属关系密切,是中级进化水平的类群。水杉属与巨杉属和北美红杉属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杉木属、密叶杉属和台湾杉属关系密切,是杉科植物中的高级进化类群,其中又以台湾杉属演化水平最高。(2)系统排列:支持金松科的成立,将杉科分成5族,即柳杉族(仅含柳杉属)、落羽杉族(含水松属、落羽杉属)、北美红杉族(含巨杉属、北美红杉属)、水杉族(仅含水杉属)和杉木族(含杉木属、密叶杉属及台湾杉属)。 相似文献
17.
裸子植物一新科——竹柏科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竹柏科Nageiaceae是根据叶无中脉而具多数近平行细脉和雌性生殖器官接近原始的枝条状结构,
从裸子植物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中分出的单属新科。 新科内有2个组,5个种,分布于太平洋西
海岸的东亚、南亚近海山地至新几内亚等南太平洋岛屿区域。 该科植物具有2个以上叶迹和无中脉的
多脉叶类型,在现存的裸子植物中十分特殊,仅与少数几个系统位置较为孤立或系统位置不甚清楚的
类群有一定相似之处,而与其他大多数具中脉叶类型的类群几乎没有任何过渡和联系。 古植物学证据
表明,自古生代以来,各不同地质时期均有这种多脉叶类型化石存在,同时,在某些古裸子植物化石
中,也存在接近Nageiaceae所具有的枝条状雌性生殖器官类型。 据此推测,在裸子植物系统发育中,
可能存在一条以叶具多脉为标志的M-演化线(multinerved-leaved evolutionary line),这条演化线可追溯至古裸子植物科达类甚至更古老的类群。 相似文献
18.
穗花杉属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穗花杉属Amentotaxus Pilger花粉外 壁表面和内部的超微结构,并叙述了本属与红豆杉科Taxaceae和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花粉形态的区别。根据花粉外壁超微结构资料,论述了该属的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19.
用RAPD探讨毛白杨起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山杨、欧洲山杨、银白杨、响叶杨及毛白杨的5个不同类型,即抱头毛白杨、截叶毛白杨、易县毛白杨、陕西毛白杨和南京栽培的毛白杨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银白杨×响叶杨正反交实验,研究杂种后代与毛白杨的关系。RAPD分析说明,毛白杨的亲缘关系与银白杨和响叶杨较近,而与山杨和欧洲山杨的亲缘关系则较远。毛白杨在聚类图上首先是与银白杨和响叶杨聚为一类,再与山杨和欧洲山杨聚在一起。通过比较毛白杨与银白杨和响叶杨的正反交子代,发现毛白杨更接近银白杨×响叶杨的子代,而与反交子代有所区别。由此可见,毛白杨为天然杂种是没有疑义的,而且很可能是银白杨×响叶杨的杂种。本研究筛选出的13个引物,产生了78条谱带,覆盖了基因组的一定区域,其可靠性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20.
百合科(狭义)植物的分布区对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本文对百合科(狭义)各属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该科植物集中分布于泛北极域,属于北温带的科。该科所有的9个属,只在东亚区全部有分布,而且该区具有百合科(狭义)植物各系统演化阶段的类群,因此,东亚区是该科的多样化中心。其中百合族所包括的5个属(贝母属、百合属、大百合属、豹子花属和假百合属)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至喜马拉雅地区,其分布区均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重叠,表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是百合族的多样化中心。百合族是百合科(狭义)的核心部分。因而认为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是研究百合科(狭义)植物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从种类的统计分析表明,伊朗-土兰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说明伊朗-土兰区是该科的多度中心.文中还从一些属(贝母属、大百合属、顶冰花属和洼瓣花属)内种的分布,提出可作为划分某些植物区的依据。而且,还从假百合属的分布,阐明中国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亲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