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生长在东北黑龙江省的林口县。家乡山野生长的胡枝子,也俗称苕条、杏条、编筐条,为豆科(或蝶形花科)胡枝子属落叶灌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均有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等地,胡枝子多同柞、桦、椴、杨、榆、榛等阔叶落叶乔灌木树种混生,除湿草甸不见生长外,岭坡明背、岗梁山坳等处常成片生长,种源极其丰富。在原始的生境中,胡枝子株高可达3米,茎皮黑褐色,多有分枝。经伐割平茬后,基部萌发的次生明条灰白或黄褐色,高1—2米。在黑龙江,胡枝子7—8月花朵盛开,布满枝顶的紫红色蝶形花朵十分艳美;9—10月荚果成…  相似文献   

2.
3.
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二色胡枝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6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9条带,多态性条带209条,多态性比率为91%,居群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24%,胡枝子总遗传多样性Ht为0.392,Shannon指数为0.576,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的变动范围非常大,平均值为0.2434,居群间基因流Nm为1.052。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75.66%,种群间占24.34%,表明二色胡枝子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上具有很大的遗传潜力。根据居群间遗传相似系数聚类,14个居群被聚成3大类群,且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其地理、生态因子相关均不显著,遗传多样性无明显的地域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选用寄主为胡枝子、草木樨的51株未知菌株与34株模式参比菌株进行数值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碳源、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和耐盐碱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采用UPGMA法对105项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从聚类图潜可以看出:在86%的相似性水平上,未知菌株构成四个表观群。群Ⅰ有17株菌,中心菌株为NWYCH155;群Ⅱ有15株菌,中心菌株为NWNL178;群Ⅲ有9株菌,中心菌株为NWYL167;群Ⅳ有3株菌,中心菌株为NWZL200。  相似文献   

5.
北京西部山区胡枝子种群研究: 个体和构件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婷  张金屯 《植物学报》2007,24(5):581-589
通过对北京西部山区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种群个体和构件地上生物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种群(总和)个体和各构件地上生物量积累与年龄的关系均可用方程式Y=axb表示。不同种群的植株个体和构件生物量有显著性不同(P<0.05), 在海拔910-1 100 m的山脊林缘的种群个体和构件地上生物量较其它种群大, 植株地上营养构件的生物量比率较小, 而繁殖构件生物量比率较大; 不适生境中的种群则反之。种群个体生长和各构件生物量动态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构件生物量比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叶生物量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枝构件生物量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 繁殖构件的生物量比率随年龄增加先增后减。依据相关指数R2, 筛选各构件生物量估计的最优模型: 枝、枝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为m(DW)= a(D2H1)b, 叶生物量和花果生物量均为m(DW)=a(D)b。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部山区胡枝子种群研究:个体和构件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婷  张金屯 《植物学通报》2007,24(5):581-589
通过对北京西部山区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种群个体和构件地上生物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种群(总和)个体和各构件地上生物量积累与年龄的关系均可用方程式Y=axb表示。不同种群的植株个体和构件生物量有显著性不同(P<0.05),在海拔910-1100m的山脊林缘的种群个体和构件地上生物量较其它种群大,植株地上营养构件的生物量比率较小,而繁殖构件生物量比率较大;不适生境中的种群则反之。种群个体生长和各构件生物量动态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构件生物量比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叶生物量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小;枝构件生物量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繁殖构件的生物量比率随年龄增加先增后减。依据相关指数R2,筛选各构件生物量估计的最优模型:枝、枝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为m(DW)=a(D2H1)b,叶生物量和花果生物量均为m(DW)=a(D)b。  相似文献   

7.
商洛多花胡枝子根瘤菌16S rDNA-RFLP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6S rDNA-RFLP和全序列测定方法,对分离自商洛地区5个分布点的59株多花胡枝子根瘤菌进行了RFLP分析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42株供试菌株归属根瘤菌属(Rhizobium)、11株归属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其余6株非根瘤菌中3株是嗜麦芽黄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3株是解淀粉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mylolyticus),说明胡枝子根瘤内生菌较为丰富且类型多样.(2)结合供试菌株的地理生境分析,发现来自不同采集点的菌株有些具有同样的遗传类型,而来自同一采集点的菌株遗传类型却有差异,证明胡枝子根瘤菌在分群类别上与地理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地理环境并非根瘤菌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因素.建议今后对根瘤菌多样性研究应从根瘤菌与寄主植物物之间的共生选择进化,特别是对共生体系中基因的横向转移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美丽胡枝子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制片法,对青岛崂山地区野生美丽胡枝子的染色体数目、核型、染色体体积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胡枝子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2,核型公式为2n=2x=12m+8sm+2st;染色体长度组成为2L+6M2+14M1,染色体总长为20.87 μ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5.8%,属于2A型.染色体总体积为11.54 μm3,染色体较小,进化上属于较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铝胁迫下两个胡枝子品种根尖产生胼胝质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根尖铝吸收量与胼胝质形成量呈正比例关系。品种间差异主要是在根尖0—0.5 cm处。敏感品种胼胝质形成量同铝吸收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耐性品种则在铝处理6 h时出现一个高峰值后下降。去除铝胁迫后,耐性品种胼胝质形成量并不显著减少。与单独铝处理相比,阴离子通道抑制剂苯甲酰甲醛加铝处理对两个品种胼胝质形成无影响;尼氟灭酸加铝处理抑制敏感品种胼胝质的形成,对耐性品种无影响;蒽-9-羧酸加铝处理显著抑制两个品种的胼胝质形成。另外,抑制剂2-去氧-D-葡萄糖加铝共同处理与单独铝处理相比,敏感品种的胼胝质形成量显著降低,耐性品种无影响。甘露醇对两个品种胼胝质形成的影响无显著差别。镧处理下胼胝质的形成量是耐性品种显著高于敏感品种,铝、镧同时处理胼胝质的形成量最高。敏感品种胼胝质形成处理间无差别。总之,耐性品种在铝胁迫下胼胝质形成与有机酸分泌可能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铝胁迫下胼胝质形成是敏感指标;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有机酸分泌前胼胝质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抗性意义;铝诱导胼胝质的形成受多种外界因素(浓度、时间、有机酸分泌,渗透压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对二色胡枝子14个居群的161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共扩增出253条带,多态带百分率(P)为96.8%,二色胡枝子种群的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Ao)为1.96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6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6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44。14个种源的平均多态性条带数为159条,平均多态带百分率为62.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57,I=0.373。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的76.68%分布于种源内(Φst=0.233 2),各种源间的差异显著。聚类结果表明,二色胡枝14个种源可划分为三个大类,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其地理、生态因子均不显著相关,遗传多样性无明显地域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分类,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DNA,G+Cmol%和DNA相关性的测定以及16SrDNAPCR-RFL分析等多相分类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6种寄主的胡枝子根瘤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数值分类的结果表明,在67%的相似性水平上,全部供试菌可以为快生型根瘤菌和慢性型根瘤菌两大群,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又可分为两个亚群。在此基础上,对各亚群的胡枝子根瘤菌进行了DNA相关性的测定,以进一步证  相似文献   

12.
二色胡枝子种子储藏蛋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PAGE方法对二色胡枝子14个居群147个个体单粒种子盐溶蛋白进行了电泳检测,共检测到28个蛋白单体,其中多态性单体23个,多态百分率为82.14%,各居群内多态百分率平均为33%。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669。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709。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53.3%,表明二色胡枝子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居群内变异是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来源。聚类分析结果将14个二色胡枝子居群分为3类,居群间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坡位胡枝子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光合分析仪,在自然条件下对不同坡位胡枝子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日进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5月份晴天条件下,不同坡位胡枝子叶片Pn、Tr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而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趋势。它们的叶片Pn峰值不同坡位均出现在11:00,而且上坡位峰值和日平均值略高于下坡位和平地(P>0.05);Tr峰值上坡位出现在11:00,下坡位和平地均出现在13:00,且上坡位峰值和日平均值显著低于下坡位和平地(P<0.01);上坡和平地WUE均在15:00达到最大值,但下坡位推迟到17:00,而且上坡位峰值和日平均值略高于下坡和平地(P>0.05)。胡枝子叶片Pn与PAR、Ca、RH等生态因子间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上pn=-26.148 0.002 3xPAR 0.11xCa-0.84xRH,Y平pn=-19.148 0.001 9xPAR 0.106xCa 0.86xRH,Y下pn=-27.148 0.002xPAR-1.16xRH,其主要生态影响因子及其大小顺序为XPAR>XRH>XCa。研究发现,不同坡位胡枝子叶片主要光合指标日变化趋势相似,但其峰值出现时间和高低有别,其主要生态影响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4种植物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对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紫穗槐,差巴嘎蒿和胡枝子4种植物的若干水分生理生态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具有低水势,高水力和束缚水/自由水比及水分利用效率,抗旱性强;紫穗槐的各项指标与小叶锦鸡儿相反,抗旱性最差;差巴嘎蒿虽然水势较高,但它的持水力高,束缚水/自由水比和水分利用效率都较高,抗旱性也较强,但次于小叶锦鸡儿;胡枝子的水势和持水力较低,束缚水/自由水比及水分利用效率一般,它的抗旱性强于紫穗槐,但比差巴嘎蒿差。  相似文献   

15.
王雯颖  徐宝珠  胡佳瑶  潘高  刘文胜 《生态学报》2024,44(12):5269-5279
大叶胡枝子(Lespedeza davidii)为一种豆科灌木,具有较强耐受重金属胁迫及固氮能力,也是矿区一种重要修复植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植物共生真菌,它在矿区与植物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但其种类、分布及其影响机制尚不够清楚。以大叶胡枝子灌丛土壤AMF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矿区与非矿区大叶胡枝子冠下及其相邻空旷地土壤进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测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揭示不同样地土壤AMF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样本共得到2961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属于AMF的OTU为66个;Silva数据库比对发现AMF有7目10科16属24种。AMF总体物种丰度为矿区相邻空旷地土壤>矿区冠下土壤>非矿区冠下土壤>非矿区相邻空旷地土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该趋势保持一致。(2)矿区土壤AMF群落以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等为优势属,非矿区冠下以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等为优势属。稀有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infrequens)是4个样地共有的优势种,该种为广谱生态型种;Archaeospora sp.和Paraglomerales sp.为矿区冠下的优势种,它们对锰胁迫有较强的耐受性;Funneliformis sp.为非矿区冠下的优势种。(3)冗余分析(RDA)表明,AMF的种类和数量受到锰含量、土壤pH值以及全磷含量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说明AMF种类及多样性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矿区一些耐性AMF的存在提高了AMF多样性,它们有利于逆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甘肃胡枝子属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甘肃胡枝子属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及资源利用状况,并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作了简要综述,为全面评价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筛选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考察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作用的活性部位,采用热板和醋酸扭体疼痛模型,考察大叶胡枝子根皮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并检测活性部位对蛋清致炎模型大鼠血清的TNF-α、IL-1β和足跖炎性组织的PGE_2含量以及醋酸致痛模型小鼠血清的NO、MDA和PGE_2含量,以初步探究其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叶胡枝子根皮石油醚萃取部位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棉球肉芽肿,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和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蛋清致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足跖炎性组织PGE_2含量,明显降低醋酸致痛小鼠血清NO、MDA和PGE_2含量。结果显示,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主要为石油醚部位,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时TNF-α、IL-1β和PCE_2的产生有关,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疼痛时NO、MDA和PGE_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植物矮生胡枝子(Lespedeza forrestii)全株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和反相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矮生胡枝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O-芸香糖苷(3)、槲皮素-3-O-芸香糖苷(4)、山柰酚-3-O-洋槐糖苷(5)、牡荆素(6)、荭草素(7)、维采宁-2(8)、染料木素(9)和dalbergioidin(10),均为首次从矮生胡枝子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0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株上进行抗炎活性的筛选显示,在20μmol/L浓度下化合物8和10分别对IL-6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具有抑制活性,显示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胡枝子属及其近缘属的花粉形态和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胡枝子属根瘤菌的多相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了数值分类、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DNAG+Cmol%和DNA相关性的测定以及16SrDNAPCRRFLP分析等多相分类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6种寄主的胡枝子根瘤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数值分类的结果表明,在67%的相似性水平上,全部供试菌可以分为快生型根瘤菌和慢性型根瘤菌两大群,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又可分为四个亚群。在此基础上,对各亚群的胡枝子根瘤菌进行了DNA相关性的测定,以进一步证实和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并通过16SrDNAPCRRFLP分析对各亚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