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湖北省武汉市团藻目7个属的5个新种,2个新变种,2个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适合大量培养的红球藻藻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4个雨生红球藻 (Haematococcuspluvialis)品系在 10℃、15℃、2 0℃、2 5℃和 2 8℃时的生长速率 (μ)、生物量、虾青素含量和产量 ,从中选出适合于大量培养的品系H .pluvialis2 6和H .pluvialisWZ。 2个品系的虾青素含量和产量分别达到 2 .4 1%— 3.16 % ,4 6 5 1— 5 4 35mg/L和 2 4 0 %— 2 5 9% ,39 84— 4 0 15mg/L。 2个品系的温度适应具有互补性 :H .pluvalisWZ适应于较低温度 (10℃— 2 0℃ ) ,H .pluvialis2 6适应于较高温度 (2 0℃— 2 8℃ ) ,在低温季节使用H .pluvialisWZ ,在高温季节使用H .pluvialis 2 6进行生产 ,可以延长生产期 ,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星球藻属Asterocapsa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洪兴 《植物研究》2000,20(1):9-11
原植体球形,亚球形或长圆形,细胞单生或2, 4个细胞组成小群体,再由小群体组成大群体,群体直径8~17μm。细胞球形,不包括胶被直径为2~2.2μm,含胶被时直径为4~5.5μm,个体及群体胶被宽厚、坚硬、黄色、层理明显,密生黄色疣突状棘刺。原生质体均匀或具细小颗粒体,蓝绿色。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蓝藻门两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吉林省的蓝藻门2个新种:具翼单歧藻Tolypothrix alata,脆弱真枝藻Stigonema fragile。  相似文献   

5.
张悦  杨国亭 《植物研究》1991,11(2):9-16
本文论述了采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尚志县帽儿山附近污水沟和水塘内的裸藻,发现 8个新种、2新变种。新种为哈尔滨裸藻Euglena harbinica sp.nov,帽儿山裸藻E.maorshanica sp.nov,美丽裸藻E.pulchera sp.nov,匍匐裸藻E.repens sp.nov,点纹裸藻E.punctulata sp.nov,变形裸藻E.amoeboides sp.nov,龙江裸藻E.lonjianica sp.nov,梨形裸藻E.pyriformis sp.nov.;2新变种均为三棱裸藻E.tripteris(Duj.)Klebs的变种,即复合三棱裸藻var.complexa var.nov.和单粒三棱裸藻vnr.simplexa var.nov.。  相似文献   

6.
武汉东湖的浮游绿藻、甲藻和隐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1年9月至1982年8月间,每月定期从东湖的2个采集点,共采得24号东湖标本。经鉴定有绿藻门、甲藻门、隐藻门藻类共91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有1个新种,1个新变型,以及11个种,1个变种和3个变型为我国的新记录。在鉴定的这些种类中,有12种是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常见的种类,占整个绿藻种数的14%。一年内各个月中多次出现的种类,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常见的种类就占将近半数。鼓藻种类和数量很少。优势种类主要以蓝藻为主,这些特点都说明与东湖的富营养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云南色球藻科新分类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区碳酸盐岩表面的气生蓝藻类进行研究时,发现色球藻科中的1个新 种和3个新变种。其中石林肾胞藻是中国特有属——肾胞藻属中至今发现的第2个种;3个变种均属于星球藻属。  相似文献   

8.
藻胆蛋白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分子内能量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偶联剂3-(2-吡啶联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亚胺酯(SPDP)及改变配料比, 合成了两个R-藻红蛋白(R-PE)与C-藻蓝蛋白(C-PC)的复合物A和B.利用吸收光谱确定了分子内R-PE与C-PC的摩尔比为6∶1和2∶1. 通过荧光光谱, 观察到能量传递现象, 并计算出能量传递效率为63%和88%.证明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很高. 二硫苏糖醇(DTT)还原连接R-PE与C-PC的二硫桥键后, 能量传递被阻断. 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蓝藻门2个新种:绿刺星球藻、雅致伪枝藻。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蓝藻门2个新种:绿刺星球藻、雅致伪枝藻。  相似文献   

11.
粗枝软骨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种层析方法,从粗枝软骨藻全藻95%的乙醇提取物中获得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4-丙酮缩-1,3,4-戊三醇(1)、3β-羟基-胆甾-5-烯(2)、3β-羟基-胆甾-5,22-二烯(3)、豆甾-5-烯-3β,7α-二醇(4)、1,2-二亚麻酸-3-O-β-D-吡喃半乳糖甘油酯(5)、2-亚麻酸甘油酯(6)、1,3-二亚麻酸甘油二酯(7)、1,2,3-三亚麻酸甘油三酯(8)、植醇十六烷酸酯(9)和软脂酸(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种中报道。  相似文献   

12.
李英敏  杨海波  张欣华  于媛 《生物学杂志》2002,18(6):25-26,F003
以海藻酸钙为载体,初步考察了CaCl2浓度、胶球大小、密度及初始细胞密度等条件:对叉鞭金藻固定化培养的影响,确定了该藻固定化生长的优化条件;当藻细胞密度大于10^6cells/ml,CaCl2浓度为0.15mol/L,在50ml培养液中加入150个微藻胶球时,藻细胞的生长量最大。与游离的叉鞭金藻相比,固定化叉鞭金藻生长速度慢,但生长周期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的是1981年5—6月在鄂西地区(包括五峰、宜都、宜昌、当阳、兴山及神农架林区)采集到的裸藻门植物5个新种,7个新变种和3个新变型。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南沿海亚历山大藻休眠孢囊的分布和萌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4个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randrium tamar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catenella)休眠孢囊的分布及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港仅在X1和X2站位有分布,且密度很小(0.4个·g-1);广西只在G2站位有发现,密度较少(2.5个·g-1泥样).闽江口有3个站位有分布,M4站位的4~6cm层密度最大,达到6个·g-1泥样;长江口的孢囊分布广、密度大,DG-26站位的8~10cm层孢囊密度达到了23.2个·g-1泥样.孢囊的分布与沉积物底质类型、沉积速率、海流都有一定的关系.光照对孢囊萌发没有影响,温度升高导致萌发率和存活率均增大,而萌发时间缩短;在低氧条件下(0.01mgO2L-1),孢囊萌发率为0.亚历山大藻孢囊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终年都会萌发  相似文献   

15.
肖洪兴  盛彦敏 《植物研究》2000,20(3):242-243
原植体呈红色球形或颗粒体,初生时为单细胞,成长后为2~32~(64)个细胞;群体胶被薄, 1~2μm,明显分层,坚韧,红色;细胞肾形,长7.5~13μm,中部宽3.3~7.7μm,细胞内容物均匀,蓝绿色;个体胶被厚,红色,分层明显。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大麦杆控制原水蓝藻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藻对饮水安全有潜在威胁,但在水处理过程中很难除去。华南某地原水水塘多年来受到以假鱼腥藻类为主的蓝藻水华影响,尽管曾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清除,但都只能起到应急的作用,因此需要寻求长期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大麦杆在控制淡水藻类生长方面具有一定功效,且对环境无明显负面影响。为了解大麦杆对华南某地蓝藻,特别是假鱼腥藻类生长的影响,探讨在该地区气候条件下发挥抑藻作用所需时间和效果,为原水蓝藻控制措施的采取提供科学依据,自从2005年3月起至2005年7月,选用2个沉淀池作对比实验,实验池投入g·m-3的大麦杆,对照池不加大麦杆。研究表明大麦杆对原水中假鱼腥藻类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该地气候条件下,最少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大麦杆才开始产生控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发状念珠藻藻殖段的分化及其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状念珠藻 (NostocflagelliformeBorn .etFlah .)存在着两个重要而明显的个体发育阶段 ,即营养藻丝体和藻殖段。采用弱光 (铺垫砂粒遮光 ) ,红光或在白光下向培养基中加入DCMU (3,4_dichlorophenyl_1,1_dimethylurea)等方法 ,可促进营养藻丝体转变成藻殖段。用可见光吸收光谱、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和光合放氧活性表示发状念珠藻藻丝体与藻殖段的光合特性 ,表明营养藻丝体和藻殖段的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色素含量差别不大。而两者在不同光强范围 (110~ 12 0 0 μmol·m-2 ·s-1)和不同温度 (15~ 45℃ )下的光合放氧活性 ,表明发状念珠藻的藻殖段比营养藻丝体可能更适合在低光强下和较高的温度下生长。从荧光发射光谱可以看出 ,在光合能量传递中营养藻丝体比藻殖段在两个光系统之间的光能分配上更加均衡 ;但是藻殖段中藻胆体吸收光能向两个光系统的传递比营养藻丝体的更加有效。可以认为藻殖段的形成对光合作用的结构与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发菜藻胆体的分离和光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整藻胆体和不完整藻胆体的吸收峰都在618nm。完整藻胆体的室温荧光峰位于670nm以上,而不完整藻胆体则在670nm以下。完整藻胆体的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648nm一个荧光发射带;而在不完整藻胆体,则有2个或3个发射带,它们位于684nm,666nm和648nm,依次属于别藻蓝蛋白-B,别藻蓝蛋白和C-藻蓝蛋白的荧光。  相似文献   

19.
完整藻胆体和不完整藻胆体的吸收峰都在618nm。完整藻胆体的室温荧光峰位于670nm 以上,而不完整藻胆体则在670nm以下。完整藻胆体的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648nm一个荧光发射带;而在不完整藻胆体,则有2个或3个发射带,它们位于684nm,666nm和648nm, 依次属于别藻蓝蛋白 — B,别藻蓝蛋白和C — 藻蓝蛋白的荧光。  相似文献   

20.
生物土壤结皮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健康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具鞘微鞘藻、伪枝藻、念珠藻和鱼腥藻是生物结皮中蓝藻的优势种,对其大规模培养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4种蓝藻为材料,采用室内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5个温度(10、20、25、30、35℃)和5个溶液初始pH(4、6、8、10、12)对4种藻生物量和溶液p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以下温度培养,供试4种藻生物量增长缓慢,在25~35℃下4种藻均能正常生长,其中25和30℃下藻类生物量增长最快。不同藻种的最适培养温度略有区别,伪枝藻和念珠藻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具鞘微鞘藻和鱼腥藻为30℃。供试4种藻对溶液pH有极强的调节能力,均能够在5个初始pH环境中进行增殖,在初始pH为4的培养环境下能达到最大生物量和比生长速率,在初始pH为12下生物量和比生长速率最低。研究为生物结皮中优势藻的扩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