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和HBV-DNA在乙肝患者中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肝两对半(HBV-M)中HBsAg阳性血清标本260例作为乙肝研究组,乙肝两对半(HBV-M)阴性血清标本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在不同乙肝模式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V-LP和Pre-S1,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比较HBeAg血清中HBV-LP与HBV-DNA和不同HBV-DNA拷贝数的条件下HBV-LP与HBV-DNA剂量关系。结果HBsAg阳性血清中HBV-LP、HBV-DNA和Pre-S1阳性率分别为68.46%、63.08%和24.23%;HBeAg阳性标本中HBV-LP、HBV-DNA和Pre-S1阳性率分别为94.87%、94.87%和79.49%;HBeAg阴性标本中HBV-LP、HBV-DNA和Pre-S1阳性率分别为62.64%、49.45%和0.55%,HBV-LP和HBV-DNA二者检出一致率为67.03%[(50+72)/182];HBV-LP吸光度(A值)与HBV DNA呈正相关。结论HBV-LP与HBV-DNA在HBeAg阳性血清中代表病毒复制具有较高检出一致率;HBV-LP与HBV-DNA在HBeAg阴性血清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HBV-DNA阴性血清中检测HBV-LP反应乙肝病毒复制对乙肝抗病毒治疗更有重要意义;HBV DNA拷贝数与HBV-LP含量呈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其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 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503 例患者HBV-DNA 载量和HBV 血清标志物。根据HBV 血清标志物结果分为大三阳组、小三阳 组、少见模式组、抗体阳性及全阴组,比较各组间HBV-DNA的阳性率及定量值。结果:在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抗体 阳性及全阴组HBV-DNA 的阳性率分别为90%、65.1%、65.2%、2.0%,HBV-DNA 的定量结果(logHBV-DNA) 别为6.32± 1.96、 2.01± 1.68、3.48± 2.52 (抗体阳性及全阴组阳性例数过低,不纳入统计)。大三阳组HBV-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小三阳组(P<0. 05),大三阳组、小三阳组HBV-DNA 的阳性率与少见模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 组HBV-DNA 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抗体阳性及全阴组(P<0.01)。HBsAg、HBeAg 阳性组HBV-DNA 的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HBsAg 、HBeAg 阴性组(P<0.01)。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HBV-DNA 载量均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0.01),少见模式组HBV-DNA 载量 显著高于小三阳组(P<0.05)。结论:HBV-DNA的阳性率与HBeAg、HBsAg相关;HBV-DNA载量与HBV 血清标志物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小剂量干扰素,从1个月至6个月不同疗程治疗97例HBsAg阳性伴HBeAg阳佳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HBsAg、HBeAg、抗-HBe、HBcAg、DNAP和HBV-DNA 6项作为抗病毒指标,经1个月疗程97例,6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经2个月疗程77例,只有DNAP阳性率下降和HBeAg阳性下降明显,经3个月疗程60例,5项病毒指标(除HBV-DNA外)均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经6个月疗程42例,5项病毒指标阳性率稳定下降,下降缓慢的HBV-DNA(从73.24%下降为23.1%)和HBsAg(从100%下降为50%)也明显下降。这些病毒指标中以DNAP和HBeAg最敏感,次为HBcAg,再为HBV-DNA,最不敏感是HBsAg。本结果表明小剂量干扰素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怍用,长疗程(3个月以上)优于短程。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载量与血清标志物及ALT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HBVM)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法和连续监测法检测了345例血清标本HBV-DNA含量,HBVM(HBsAg、HBsAb、HBeAg、HBeAb、抗HBcIgM)表达及ALT水平。HBsAg、HBeAg(和抗HBcIgM)阳性患者HBV 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和抗HBcIgM)阳性患者、仅HBsAg阳性患者及HBsAb、HBeAb阳性患者(P<0.01)。血清HBeAg阳性标本HBV-DNA阳性率为98.7%,明显高于HBeAg阴性标本的61.6%(P<0.01),并且血清HBeAg阳性标本HBV-DNA含量(log值,7.42±1.43)也明显高于HBeAg阴性标本(4.36±1.73)(P<0.01);在HBV-DNA含量小于107copy/mL的标本中,ALT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P<0.01)。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以及肝细胞损伤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清HBVM、ALT和HBV-DNA含量联合检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父系HBeAg阳性的流产胚胎中,乙型肝炎病毒在绒毛中的表达。方法:募集仅父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组合,即母HBsAg(-)且父HBsAg(+)流产胚胎。按以下组合将入选对象分为4组:组1为父HBeAg(+)母HBsAb(+);组2为父HBeAg(+)母HBsAb(-);组3为父HBeAg(-)母HBsAb(+);组4为父HBeAg(-)母HBsA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胎儿父、母亲血清进行乙肝抗原、抗体检测,并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胚胎绒毛进行HBV DNA检测。结果:父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142例胚胎中,仅在父系HBeAg阳性组别(1、2组)84例胚胎中发现3例绒毛HBV-DNA升高,阳性率为3.57%。其中父HBeAg(+)母HBsAb(-)组合中2例,父HBeAg(+)母HBsAb(+)组合中1例。父系HBeAg均阳性,母系HBsAb阳性与阴性组间子代绒毛HBV-DNA升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eAg阳性父亲可能更容易导致乙肝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eAg(-)]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和乙肝前S1抗原(PreS1-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0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LP和PreS1-Ag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表达量;比较不同HBV-M模式下HBV-LP、PreS1-Ag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分析以HBV-DNA表达量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金标准时,血清HBV-LP和PreS1-Ag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115例HBeAg(+)血清中,HBV-LP和PreS1-Ag的阳性率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120例HBeAg(-)HBeAb(+)血清中,HBV-LP阳性率(64.2%)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率(P0.05),而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例HBeAg(-)HBeAb(-)血清中,HBV-LP阳性率(72.3%)和PreS1-Ag阳性率(67.7%)均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率(Ps0.05);(2)以185例HBeAg(-)乙肝患者的HBV-DNA表达量为参考标准,HBV-LP、PreS1-Ag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6%、71.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84.1%;HBV-LP和PreS1-Ag联合检测,HBV-LP/PreS1-Ag双阳性中的HBV-DNA阳性率(66.0%)显著高于HBV-LP/PreS1-Ag双阴性(P0.05)。结论血清HBV-LP和PreS1-Ag水平与HBV-DNA表达量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灵敏地反映HBeAg(-)乙肝患者HBV的复制状态,预测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7.
选择16例血清HBsAg阳性患者为实验组,19例血清HBsAg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每一患者同时采取血清和骨髓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PAP)检测骨髓涂片细胞中的HBsAg。结果,实验组3例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其血清中HBsAg滴度都很高,而且HBeAg均呈阳性。而在抗HBe阳性或HBeAg/HBeAb阴性者中均无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在5例血清HBV-DNA多聚酶阳性者中,骨髓细胞中HBsAg阳性者2例;6例多聚酶阴性者中,骨髓细胞中HBsAg阳性者仅1例。 本研究结果证明,HBV可在肝外组织细胞中测出,骨髓细胞HBsAg阳性的出现有集中于HBV高水平复制感染者中的倾向,同时更常见于HBV感染的较早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血及胃液HBeAg、HBsAg等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母亲外周血标本和新生儿外周血及胃液标本,ELISA检测HBeAg、HBsAg,PCR方法检测HBVDNA;以ABBOTT试剂检测新生儿股静脉血的HBsAg.采用X2检验、精确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33例母亲、新生儿血标本和胃液标本.5例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133例新生儿中单纯胃液HBsAg阳,阳性有58例,单纯胃液HBeAg阳性9例,胃液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7例,胃液HBeAg、HBsAg均阴性73例.PCR检测显示.胃液标本HBVDNA均阴性.统计学检验显示新生儿胃液HBsAg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有关系,而胃液HBeAg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无关系.结论:新生儿胃液HBsAg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有关,但是由于所有标本HBVDNA均阴性,尚不支持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胃液途径.  相似文献   

9.
前S1蛋白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标志物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清前S1蛋白(PreS1)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对2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6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BV-DNA、PreS1、HBeAg测定;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FQ-PCR)对HBV-DNA进行定量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PreS1和HBeAg进行检测.结果 2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以HBV-DNA>1×103拷贝/ml作为HBV复制的金标准,PreS1和HBeAg与HBV-DNA的总符合率为74.8%和57.6%.177例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阳性135例,HBeAg阳性88例,2种检验标志物间差异存在显著性(x2=26.8,P<0.01).PreS1、HBeAg和PreS1/HBeAg联合检测作为病毒复制标志的敏感性分别为76.3%、49.7%和87.6%,特异性分别为66.7%、100%和66.7%,准确性分别为74.8%、57.6%和84.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5%、100%和93.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3.3%、100%和50%.结论 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密切相关,PreS1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标志物优于HBeAg.PreS1和HBeAg联合检测更能较好反映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状态,有利于乙肝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HBeAg假性结果原因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对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以及HBeAg阳性的标本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复查。结果:136例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经稀释复查后检出10例HBeAg阳性标本。23例溶血标本引起HBeAg假阳性。结论:钩状效应和标本溶血是引起HBeAg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必要时应加以复查,以减少HBeAg的错检和漏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其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503例患者HBV.DNA载量和HBV血清标志物。根据HBV血清标志物结果分为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抗体阳性及全阴组,比较各组间HBV—DNA的阳性率及定量值。结果:在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抗体阳性及全阴组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0%、65.1%、65.2%、2.0%,HBV—DNA的定量结果(10gHBV—DNA)别为6.32±1.96、2.01±1.68、3.48+2.52f抗体阳性及全阴组阳性例数过低,不纳入统计)。大三阳组HBV—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小三阳组(P〈0.05)。大三阳组、小三阳组HBV—DNA的阳性率与少见模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HBV.DNA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抗体阳性及全阴组(P〈0.01)。HBsAg、HBeAg阳性组HBV—DNA的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HB—sAg、HBeAg阴性组(P〈0.01)。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HBV.DNA载量均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0.01),少见模式组HBV—DNA载量显著高于小三阳组(P〈0.05)。结论:HBV—DNA的阳性率与HBeAg、HBsAg相关;HBV—DNA栽量与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田群  左维泽  曹玉文  朱庆峰  季榕  詹爱琴 《生物磁学》2011,(19):3694-3696,3699
目的:观察比较拉米夫定联合IFNα-1b的序贯疗法与拉米夫定,IFNα-1b的单药疗法在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8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和IFNα-1b治疗组。序贯治疗组33例,年龄37.85±7.70岁,男/女:18/15,首先使用拉米夫定(100mg—El一次口服疗程24周),序贯使用IFNα-1b(60ug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28用1,在第20周至24同同时使用拉米夫定和IFNα-1b,总疗程48周;拉米夫定治疗组34例,年龄39.42+6.88岁.男/女:20/14,仅口服拉米夫定,100mg一日一次口服,疗程48周;IFNα-1b治疗组31例,年龄35.71±6.14岁,男/女:14/17,仅皮下注射IFNα-1b,60ug隔日一次,疗程48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检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等指标变化。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时三组间肝功复常率、HBeAg阴转率无差异,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组HBV·DNA阴转率优于IFNα-1b治疗组;实验疗程结束时序贯治疗组HBeAg阴转率、抗-HBe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在HBV-DNA阴转率方面序贯治疗组与拉米夫定治疗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拉米夫定和IFNα-1b序贯疗法在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抗HBe转换率三方面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IFNα-1b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实验对象,根据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5例,失代偿期组25例。另选取2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滴度分别为:2574.73±3252.27COI、5494.35±2129.84COI和6921.25±1957.60COI,三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r=-0.350;r=-0.514)。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及HBeAg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r=-0.020;r=0.15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代偿期HBsAg滴度高于HBV携带者组,即HBsAg滴度随肝脏疾病进展呈阶梯型递增。肝硬化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HBsAg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和HBeAg无相关性,不能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不能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李晓颜  康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11):1268-1271,1274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乙肝HBe Ag阳性﹑HBe Ab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分析MDSC与HBV-DNA的动态关系。方法 (1)选取乙肝两对半符合HBe Ag阳性﹑HBe Ab阳性表型的患者60例,将这些标本分为HBe Ag阳性组、HBe Ab阳性组。分析MDSC在这两组间的表达差别。(2)将患者分为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分析HBV-DNA的复制水平与MDSC表达的相关性。(3)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以CD33^+CD11b^+HLA-DR^-为特征的MDSC占外周血粒细胞的百分比。(4)结合患者的其他指标(ALT、AST、GGT),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与MDSC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它的临床意义。结果乙肝(HBe Ag阳性)MDSC表达水平(10.85±4.21)(n=22)(t=12.091)高于HBe Ab阳性组(5.88±2.95)(n=38)(t=12.281)(P〈0.0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DNA阳性组中MDSC表达水平(9.30±4.44)(n=30)(t=11.473)显著高于DNA阴性组(6.10±3.29)(n=30)(t=10.161)(P〈0.01);乙肝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表达水平与ALT、AST、GGT成正相关。结论乙肝HBe Ag阳性、HBe Ab阳性阳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表达水平可能与乙肝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DSC的表达水平与HBV-DNA复制水平呈正相关;外周血MDSC表达水平可作为乙肝患者临床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HBV—DNA的关系,并探讨HSP70能否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与抗原分泌。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CHB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以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分析CHB患者和对照者血清HSP70表达水平,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HB患者血清HBV—DNA复制水平;以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HepG2.2.15细胞中HSP70基因的表达,同时分析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以及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CHB患者血清中HSP7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P〈0.05),且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r=0.540,P〈0.05);其中HBeAg阳性的CHB患者血清中HSPT0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P〈0.05)。以RNAi技术特异性降低HSP70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和相关抗原的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HSP70蛋白很可能在HBV的生命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影响HBV的复制和乙型肝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为特殊模式的HBV感染患者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自然病程。方法从1000例HBV感染者中检测到48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为特殊模式的患者(HBsAg与抗一HBs同时阳性,HBeAg与抗一HBe同时阳性)。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对特殊模式患者的HBV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对两组特殊模式患者的临床资料和HBV感染的自然史进行分析。结果48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为特殊模式的HBV感染者中,36例患者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12例患者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HBeAg+/抗-HBe+患者组的年龄较HBsAg+/抗-HBs+患者组的小(P〈0.05)。HBsAg+/抗-HBs+患者中,3例(8.3%)为B2亚型,12例(33.3%)为c2亚型,21例(58.4%)未分型;HBeAg+/抗-HBe+患者中,8例(66.7%)为B2亚型,1例(8.3%)为c2亚型,3例(25.0%)未分型,两组在HBV基因型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Y2=17.44,P〈0.05)。在HBsAg+/抗-HBs+患者中,2例(4.2%)处于免疫清除期,14例(29.2%)处于低复制期,7例(14.6%)处于再活动期。HBeAg+/抗-HBe+患者中,5例(10.4%)处于免疫清除期。两组在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26,P〈0.05)。结论重庆地区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为特殊模式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的HBV感染者中B2亚型为优势基因型;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以C2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初治、单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基线预测因素。方法97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以基线HBsAg、ALT和HBVDNA水平高低分组,对比两组治疗48周时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情况。结果基线HBsAg-101500IU/mL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2.3%,基线HBsAg〉1500IU/mL组分别为20%和1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ALT〉5ULN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5.1%,基线ALT05ULN组分别17.4%和1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HBVDNA〈8.0log-10copies/mL组和基线HBVDNA≥8.0log-10copies/mL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水平HBsAg≤1500IU/mL且ALT〉5ULN的CHB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48周时观察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5%,对照组分别为22.8%和2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HBsAg水平≤1500IU/mL和ALT水平〉5ULN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治疗48周时,有较高的e抗原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基线HBsAg和ALT水平是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模式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血清标志模式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选择符合 2 0 0 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慢性肝炎血清 1343份 ,分别用ELISA法、PCR ELISA法检测HB血清标志、HBV -DNA和 1896位点变异株。结果显示 :HBsAg阳性血清 10 97份 (81.6 8%、)HBsAg阴性血清 2 4 6份 (81.31% )。在HBsAg阳性血清中 ,HBsAg、HBeAg、抗 HBc(1 3 5 )阳性组 4 0 4份 (30 .l% ) ,HBV -DNA阳性 347份 (85 .89% ) ,DNA阳性值呈递增趋势 (10 4~ 10 6拷贝 /ml,各占 8.6 5 %、33.71%、5 3.6 1% ) ;而HBsAg、抗 HBe阳性组血清 6 0 6份 (45 .12 % ) ,DNA阳性值 10 5拷贝 /ml,占优势 (6 4 .18% )。在HBsAg阴性血清中 ,抗 HBs、抗 HBe、抗 HBc(2 4 5 )阳性组 2 32份 (17.2 7% ) ,DNA阳性占 7.32 % ,DNA阳性值递减由 10 4~ 10 6拷贝 /ml,各占 5 2 .9%、4 1.l%、5 .9%。结论 ,各血清标志模式中的病毒载量为HBsAg阳性组 >HBsAg阴性组 ,阳性组 1 3 5 >1 4 5 >l 5 >2 4 5。但 1 3 5阳性组中 14 %在界值以下 ,1 4 5阳性组中 1896位点自然变异达 78.6 % ,2 4 5阳性组中仍存在DNA+ 血清 ,以上提示在临床判定和治疗时要慎重对待(注 :l=HBsAg,2 =抗 HBs,3=HBeAg ,4 =抗 HBe ,5 =抗 H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