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骨脂     
补骨脂素能医治牛皮癣、白血病以及某些免疫方面的疾病,如爱兹病等,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补骨脂素存在于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的新鲜种子中,它是香豆酸配糖物(苷)。将补骨脂种子用乙醇浸泡数日,可使配糖物分解,释放出香豆酸,并内酯化为香豆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血栓素A_2(TXA_2)及前列腺环素(PGI_2)在体内的生物合成、生理作用及两者的相互关系与临床意义的新进展作了概要介绍。最近几年发现的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产物:TXA_2及PGI_2,认为在血小板的聚集与解聚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的自稳态可能由两者之间的平衡所调节。  相似文献   

3.
抗血小板治疗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IIb/IIIa 受体的活化是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目 前的研究发现,多种新型多肽能与 GP IIb/IIIa 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理作用。分类综述含有或类似 RGD 序列和非 RGD 序列的新型抗血小板多肽类药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正离子模式检测‘红肉脐橙’和‘清家脐橙’果实黄皮层、白皮层、囊衣和汁胞中的主要类黄酮。根据保留时间、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以及标准品化合物验证,确定了脐橙不同组织中含量较高的甜橙黄酮、川陈皮素等13种类黄酮。依据峰面积比较相对含量,认为脐橙黄皮层中类黄酮含量丰富,白皮层和囊衣中类黄酮含量次之,汁胞中类黄酮相对含量较少。黄皮层中以甜橙黄酮、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等多甲氧基黄酮为主,而白皮层、囊衣和汁胞中的类黄酮以橙皮苷、柚皮苷为主。脐橙相同组织如白皮层、囊衣和汁胞中类黄酮的相对含量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但橙皮苷、3,5,6,7,3',4'-六甲氧基黄酮和橘皮素在两品种的黄皮层中相对含量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利用脐橙的活性物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美国颇重视中国黑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抗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并提出这一作用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1980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Hammerschmidt偶然发现:一位正常的32岁男性在摄食四川佳肴麻婆豆腐后,出现血小板功能降低,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阻断16μM二磷酸腺苷(ADP)激活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颇重视中国黑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抗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并提出这一作用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1980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Hammerschmidt偶然发现:一位正常的32岁男性在摄食四川佳肴麻婆豆腐后,出现血小板功能降低,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阻断16μM二磷酸腺苷(ADP)激活血小板释放5-HT,同时具有轻微的出血倾向。随后,作者又在此人和另三名血小板功能正常的人身上重复这一发现;而另外4例吃对照餐(糖醋肉片)者血小板功能维持正常。为探讨麻婆豆腐引起血小板功能降低的机制,作者进一步观察了麻婆豆腐中所含大量黑木耳和其它成份的作用。结果发现,黑木耳的磷酸缓冲盐水提取物在试管内明显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阻断低于16μM的ADP激活血小板释放5-HT。  相似文献   

8.
Spiramine N-6属粉花秀线菊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二十碳二萜生物碱。本实验采用Born,Shen和Hamburger等方法分别观察了spiramine N-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反应的作用,同时评价spiramine N-6对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piramine N-6在体外选择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呈量效关系,其IC50=26μmol/L,对花生四烯酸(AA)或腺苷二磷酸(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作用;spiramine N-6静注后明显抑制PAF、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piramine N-6呈浓度依赖性减少AA和PAF引起血小板5-羟色胺的释放,其IC50分别为64.7和33.5μmol/L。Spiramine N-6明显阻抑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78.6μmol/L。结果提示spiramine N-6作为二十碳二萜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阻抑血小板一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I-Class UPLC/Xevo TQ MS)技术, 对50个品种荷花干燥花粉中的类黄酮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及结构鉴定。结果表明, 在荷花(Nelumbo nucifera)花粉中检测到了13种黄酮醇和2种黄酮, 这15种类黄酮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荷花花粉中检出, 其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 3-O-glucuronide)、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quercetin 3-O-rhamnopyranosyl-(1→2)-glucopyranoside)以及槲皮素3-O-阿拉伯糖-(1→2)-半乳糖苷(quercetin 3-O-arabinopy- ranosyl-(1→2)- galactopyranoside)含量较高, 且在所有品种中均有检出。不同品种花粉中检测到的类黄酮总含量(TF)差异较大, 绯云千叶类黄酮总含量最高, 为281.08 mg∙100 g-1; 仙女散花最低, 仅为82.64 mg∙100 g-1。通过聚类分析, 将50个品种聚为4组, B组类黄酮化合物种类最多, 而且该组总类黄酮含量最高, 其中绯云千叶、伯里小姐和蜀红莲的干燥花粉中总类黄酮含量均超过200 mg∙100 g-1, 可推荐为采集荷花花粉用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的激活、聚集是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然而,现有抗血小板药物虽能有效缓解血栓形成,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大量研究发现,多种天然生物活性肽存在抗血小板激活、聚集等活性,且安全有效、来源广泛、副作用小。本文首先介绍了血小板激活的不同机制,再对近年发表的抗血小板活性肽的来源、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以及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抗血小板肽作为膳食补充剂用于功能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一种快速、灵敏的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方法: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在有ATP、Mg~(2+)、O_2存在时产生的生物发光素测定血小板ATP的释放量,以反映血小板的释放功能;研究了ADP、AA、胶原、凝血酶等四种诱导剂对血小板释放功能的作用,发现ADP的诱导释放能力较其他三者为弱;观察在不同剂量ADP和AA的诱导下,血小板聚集强度和释放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血小板数等因素对ATP释放功能测定的影响。应用该方法研究了Aspirin及活血化淤药物川芎嗪,毛冬青甲素对血小板释放功能的影响,发现Aspirin对AA诱导的释放反应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以ADP诱导的释放反应中,川芎嗪的抑制作用较毛冬青甲素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2.
类黄酮是一大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是由乙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提供的亚单元组成的。类黄酮分子的基本结构是一C_(15)单元,可以发生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和烷基化作用,进而衍生出更多结构各异的类黄酮物质。在高等植物中,类黄酮是在质体中合成的,而后在液胞中以糖苷形式积累(少数例子中,发现在胞壁和胞间层中也有积累),其生物学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的ITP患儿随机分为:A组:给予根治性抗H.pylori,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强的松治疗;B组:未予抗H.pylori,其他治疗相同.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选血清H.pylori抗体阴性的健康入学儿童.观察A、B两组治疗前和3月后T细胞亚群分布,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水平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各组间总T细胞无变化,A、B两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比值下降,PAIgG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3月复查,A组CD4^+细胞增加,CD8^+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和PAIgG值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B组虽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A组显效+良效97%,复发率为3%,B组显效+良效70%,复发率为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对有H.pylori感染的ITP患儿,联合抗H.pylori治疗比单纯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异常的T细胞亚群和PAIgG水平恢复较快,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正离子模式检测‘红肉脐橙’和‘清家脐橙’果实黄皮层、白皮层、囊衣和汁胞中的主要类黄酮。根据保留时间、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以及标准品化合物验证,确定了脐橙不同组织中含量较高的甜橙黄酮、川陈皮素等13种类黄酮。依据峰面积比较相对含量,认为脐橙黄皮层中类黄酮含量丰富,白皮层和囊衣中类黄酮含量次之,汁胞中类黄酮相对含量较少。黄皮层中以甜橙黄酮、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等多甲氧基黄酮为主,而白皮层、囊衣和汁胞中的类黄酮以橙皮苷、柚皮苷为主。脐橙相同组织如白皮层、囊衣和汁胞中类黄酮的相对含量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但橙皮苷、3,5,6,7,3’,4’-六甲氧基黄酮和橘皮素在两品种的黄皮层中相对含量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利用脐橙的活性物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华北绣线菊二萜生物碱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华北绣线菊小叶变种中分离得到的总碱和 9个hetisine型C2 0 二萜生物碱及其衍生物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花生四烯酸 (AA)和二磷酸腺苷 (ADP)三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构效关系。结果表明 ,华北绣线菊小叶变种中总碱对PAF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9个hetisine型C2 0 二萜生物碱中 ,有 8个显著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其活性与分子结构明显相关 ;此外 ,hetisine型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总碱及生物碱对AA诱导的聚集影响不明显。提示hetisine型C2 0 二萜生物碱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单环刺螠糖胺聚糖影响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效应与机制。采用比浊法测定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百分率,双波长Fura-2荧光法测定大鼠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大鼠血小板中的钙离子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 AMP)、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浓度。结果表明:单环刺螠糖胺聚糖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P 0. 01),显著降低血小板内的钙离子浓度(P 0. 01),显著升高大鼠血小板c AMP浓度(P 0. 01),显著降低血浆中的TXB2浓度(P 0. 05),显著升高大鼠血浆中的6酮前列腺素F1α浓度(P 0. 01),显著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浓度(P 0. 05)。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单环刺螠糖胺聚糖抗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为该糖胺聚糖的进一步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药用的胡椒属植物中,约1/3具有活血功能。研究发现,二十种胡椒属植物的提取物显示出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目前,从11种胡椒属植物中发现了抗血小板活性化合物51个,主要包括生物碱(占47%)、木脂素(占24%)、苯丙素(占22%)等。其中,海风藤酮、丁香酚、羟基胡椒酚乙酸酯等的抗血小板活性较为显著,pellitorine、荜茇酰胺、荜茇宁和丁香酚等表现出了体内抗凝及抗血栓活性。有必要在胡椒属化学成分抗血栓作用机制及抗血栓新靶点的活性筛选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类黄酮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化学生态学功能,包括微生物信息交流、病虫害防御、化感作用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类黄酮与生物环境互作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类黄酮化学生态学功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石榴(Punica granatum)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且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我国已形成了河南荥阳和开封、陕西临潼、山东枣庄、安徽怀远、四川会理、云南蒙自和新疆叶城8大石榴主产区。迄今为止, 从石榴果汁、果皮和叶片中共检测出类黄酮多达33种, 其中包括6种黄烷醇、1种黄烷酮苷、2种黄酮醇、3种黄酮醇苷、3种黄酮、5种黄酮苷、1种二氢黄酮醇苷、3种花青素苷元和9种花青素苷, 这些化合物在保健食品和医疗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石榴果实、叶片和花瓣中所含类黄酮的组成、含量、检测方法及药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建议今后应加强石榴果实中类黄酮的快速分析、半制备和制备分离、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种质资源评价、叶和花中的活性成分鉴定等方面的研究, 以促进对石榴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