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膜虫T.S1株rDNA分子的形态以及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镜以及Southern杂交技术测得从我国分离的四模膜虫T.S1株的rDNA(rRNA基因)分子为20kb(相当于12.5×10~6道尔顿)的回文二聚体结构。制定了该rDNA分子的四种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并与已知的四膜虫10个物种的相应的限制酶图谱作了比较分析,发现T.S1株与其中9个物种的图谱显著地不同,但是与T.australis的rDNA的7种限制酶图谱相比较,竟有6种是一致的。两者的BglI图虽有差别,但也只是一个酶切位点之差。  相似文献   

2.
一个自配型梨形四膜虫的接合及其细胞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Elliott和Nanney(1952)描述了四膜虫(Tetrahymena sp.)的接合过程以后,国外对于四膜虫的接合型(mating types)特性以及接合的细胞学过程做了很多研究。Nanney(1953),Elliott和Hayes(1953)分别研究了自配型(selfers)和接合型梨形四膜虫(T.pyriformis)的接合过程。Elliott和Nanney都曾指出,自配型四膜虫的两接合体(Conjuga-nts)在完成核交换后不能分开,即使人力强使分开,二接合体也将解体而不能存活。Elliott(1973)认为,自配型四膜虫接合产生的后代不能存活这一特性,是四膜虫种群排除不稳定的自配型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测定并比较了自接型的上海四膜虫(Tetrahymena shanghaienisis)和两株接合型的嗜热四膜虫(T.thermopddhilaⅡ和T.thermophilaⅥ)的ITS-1序列,以多态嗽叭虫(Stentor polymorphrus)为外来群,利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了它们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指出:三者中,T.shanghaienisis较早地从祖先种中分化出来;自接型可能是一种较接合型原始的生殖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四膜虫S1和嗜热四膜虫BF株和BT株为材料,结合显微观察,采用生化抽提、SDS-PAGE电泳、扫描及数据统计,分析与测定了三个不同株四膜虫对数生长期皮层骨架蛋白组分与含量,结果显示嗜热四膜虫的BF与BT株差异较小,两者与上海四膜虫S1株差异则较大,S1株细胞中有92KD、72KD、66KD、32KD、27KD,而BF和BT株细胞中没有,估计这些蛋白的不同与种间亲缘关系及株系、培养条件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本株四膜虫的接合生殖,包括接合前的行为、减数分裂、核的分化以及接合后体的发育等,我们曾进行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陈阅增等1982)。我们发现本株四膜虫在接合前有聚集成团的现象,克隆内接合形成的接合后体能正常分裂,并产生正常的大核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梨形四膜虫细胞在生物学、医药学和环境科学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梨形四膜虫细胞株在实验室内的长期继代保种问题,就显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Al2O3纳米颗粒对梨形四膜虫细胞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式生物梨形四膜虫为研究对象,探讨了Al2O3纳米颗粒对生物细胞的毒性。分别研究了纳米Al2O3对梨形四膜虫生长繁殖、乙酰胆碱酯酶(True choline esterase,TChE)活性、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活性以及对热激蛋白70(HSP70)和多药耐药(MDR1)基因的表达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纳米颗粒对梨形四膜虫的生长繁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延长了传代时间,减少了繁殖代数;Al2O3纳米颗粒对梨形四膜虫TChE的活力表现为中低浓度(10 mg/L与100 mg/L)激活,高浓度(500 mg/L)抑制的趋势,而对SDH的活力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尤其在500 mg/L浓度下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Al2O3纳米颗粒对梨形四膜虫HSP70及MDR1基因表达均有显著作用,HSP70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诱导,而MDR1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可知,Al2O3纳米颗粒对梨形四膜虫是具有毒性的,但是其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以及验证。  相似文献   

8.
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yriformis)是广泛分布在中污性水体中,较容易采集到的一种单细胞动物。是能够成功地人工无菌培养为单株的一个种。由于它繁殖快,用于细胞毒性试验,可以缩短实验研究的周期,是一种廉价的、比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本文介绍汞、镉、铅、锌及锰五种重金属离子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作用的研究,采用了半  相似文献   

9.
我们多年来利用梨形四膜虫作为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实验材料,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培养过程中有时被酵母菌污染,一个梨形四膜虫常被上千个酵母菌包围着,极大地影响了实验的观察。为了消除这类杂菌的污染,我们曾采用过多种药物处理,用0.2%的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多次处理均无效。改用0.2—1%的庆大霉素处理,不但未使污染消除,反而使绝大部分梨形四膜虫被药物杀死,而酵母菌却安然无恙,且继续生长繁殖。后来,改用梯度热处理消除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法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三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茶尺蠖、茶毛虫、斜纹夜蛾三种昆虫的四株核型多角体病毒中提取DNA,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内切酶图谱各不相同。而二株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霉的内切酶图谱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潘惟钧  陶英 《遗传学报》1991,18(2):127-131
形态学和遗传学方法早巳证明四膜虫接合过程中旧大核退化消失,其基因型对接合后代不发生影响。本文以1种具有强大复制优势而且是抗药性的rDNA分子,rdna-A3,为指标,证明在接合过程中旧大核内上万个rDNA分子没有1个能进入新大核,从而在基因分子水平上证明旧大核的退化是极为彻底的。同时检测了接合过程中旧大核内DNA发生降解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由乙型肝炎adr亚型病毒(HBVadr)携带者26人的混合血清,得到了HBVadr基因组克隆株(PADR)158株,对这些克隆株进行四种限制性内切酶(BglⅡ,HindⅢ,PstⅠ,XhoⅠ)切点测定,并对其中S株的13种限制性内切酶图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同为adr亚型病毒,其基因组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存在差异。另外,通过HindⅢ)切点得到的12个克隆株(PADR-H),也进行了酶切图谱分析。在这170个克隆株中,已经发现了5种类型的HBVadr基因组限制性酶切图谱,其中有6种酶(AvaⅠ,EglⅠ,BglⅡ,HincⅡ,HindⅢ,HpaⅠ)的7个变异点。本文报道了HBVadr基因组的多态性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四膜虫接合生殖期间皮层细胞骨架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生化抽提,结合电泳及显微技术,对上海四膜虫(Tetrahymenashanghaiensis)S1皮层细胞骨架(corticalcytoskeleton)的蛋白组份,及其在接合生殖期间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初次探索了S1株上海四膜虫在接合生殖中皮细胞骨架的蛋白组份及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与间期,接合分开时期同类蛋白相互间的差异,发现在接合生殖时期76-88kD蛋白有突出的表现,而90kD和  相似文献   

14.
嗜热四膜虫接合生殖周期皮层骨架蛋白组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BF株BF1、BF5系细胞为材料,根据显微观察将其接合生殖周期分为四个特定的阶段,采用生化抽提和SDS-PAGE及扫描、数据统计,分析了营养期与接合生殖前期、中期、末期同类蛋白质组成。发现80KD、87KD和88KD仅在营养期和接合前期;90.5KD、85.5KD和66KD则存在于接合生殖的各时期。这些蛋白的缺失与出现,可能与小核的减数分裂、合子的形成及分裂、接合区的形成有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一种新型的细胞核内DNA含量测定方法──图像分析法,测定真核细胞梨形四膜虫衰老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根据Beer-Lambert定律,以细胞核在不同生长期内的积分光密度的水平表示核内DNA含量的变化.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四膜虫在进入对数生长期时,DNA含量逐渐达到高峰,随着细胞逐渐老化,细胞分裂次数及核内DNA含量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6.
以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为试验对象, 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以终浓度为0(对照组)、40、80、160和320 μmol/L 分别加入到嗜热四膜虫细胞培养液中, 探讨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作用。采用 CCK-8 法检测嗜热四膜虫细胞增殖, 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运动,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检测细胞内抗氧化还原酶活力和线粒体酶活力。结果表明, DHA显著抑制嗜热四膜虫增殖(P<0.05), 在一定暴露时间内增殖活力和浓度呈负相关。双氢青蒿素作用嗜热四膜虫48h后各暴露组细胞皱缩变圆, 对照组细胞呈椭圆状。其中在160和320 μmol/L DHA暴露下, 嗜热四膜虫在培养基中的活动减弱, 细胞核出现固缩和浓染等特征, 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随着 DHA浓度增加, 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先增强后下降。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逐渐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 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具有毒性作用, 抗氧化酶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双氢青蒿素暴露导致的氧化损伤。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可能是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产生毒性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四膜虫接合膜上的小孔是两接合体细胞质相连的通道。配子核形成后,按合膜由于增生而出现装有细胞器等的囊状折叠,并可脱离下来而落入另一细胞中,这可能是胞质交流的又一途径。配子核的交换不是从膜上原有小孔通过的,而是在溶酶体等作用下、使膜破裂,由核后方的微管推动进入对侧细胞中。 本文记述了四膜虫S1有性生殖过程中接合区的形态和配子核的交换。  相似文献   

18.
对上海四膜虫(Tetrahymena shanghaiensis)有小核细胞和无小核细胞的接合过程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在四膜虫中也存在胞质配合(cytogamy)。在接合对中,有小核细胞一方可以完成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既有配子核的形成、配子核的融合、配子核分裂,最终形成两个有小核的子细胞。虽然有小核细胞的配子核并不进入无小核细胞,但是两细胞间却有细胞的迁移与交换。在整个接合过程中,无小核细胞的大核  相似文献   

19.
对来源于贵州大方(DF)、黎平(LP)、台江(TJ)、雷山(LS)、乌当(WD)及云南(YN)的鲜品天麻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HincⅡ,HeaⅢ进行酶切分析的结果显示,天麻ITS区长度约为750bp,PCR产物经HeaⅢ酶切后YN、DF和WD株的RFLP图谱基上一致,TJ2、LP和Ls株的RFLP图谱基本上一致,而TJ1株则显著不同;经BamHI酶切后,LP、TJ和LS株的RFLP图谱相同,除DF3外,YN、DF1、DF2和WD株的RFLP图谱基本上一致;经HincⅡ酶切后,除DF3和TJ1 RFLP的图谱显著不同外,其余样本RFLP图谱均表现一致。表明天麻的遗传变异特征与其地域分布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用秋水仙素和细胞松驰素B处理接合期的嗜热四膜虫,以观察其对接合生殖期,尤其是接合后期的嗜热四膜虫皮层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试验组的皮层细胞骨架蛋白组分中34KD、37KD、46KD和57KD蛋白的含量有明显改变,而用细胞松驰素B处理的试验组中40KD和74KD蛋白的含量改变较大。根据相关文献,作者推测34KD、37KD、46KD、57KD蛋白是微管蛋白,而40KD和74KD可能是微丝蛋白。这些蛋白对嗜热四膜虫接合过程中的形态发生的重要作用有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