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我国古书中提到的“龙”是一种什么动物? 答在我国古书中确曾一再提到过“龙”这种动物,而且把它描写得活灵活现。其实,这种动物是不存在的,是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综合各种动物形象想像出来的一种崇拜的偶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外来动物物种的发生规律,进一步掌握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发生动态。[方法] 利用公开数据库等系统收集和整理我国外来动物的物种组成、可利用性、原产地及国内分布地等信息。[结果] 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外来动物844种,隶属8门22纲87目291科591属,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是我国外来动物物种组成数量最多的3大类群。我国外来动物中,有益物种的数量多于有害物种的数量,还有少部分中性物种。不同分类阶元外来动物的可利用性不同,脊索动物门中有益物种的数量更多,节肢动物门中有害物种的数量更多。我国外来动物主要来源于亚洲、北美洲、欧洲,外来动物的国内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交流程度相关,东南沿海地区数量多,西北内陆地区数量少,与他国相邻的广西和云南也有数量较多的外来动物。2010—2020年间记录的典型外来动物也符合此分布模式。[结论] 我国外来动物数量众多,组成多样,表现出不同的可利用性,其来源及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格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应警惕外来物种的跨境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3.
蟾蜍是我国各地常见的一种栖动物,但生长“胡子”的蟾蜍却是一种奇异的两栖类;这种奇异的动物就出产在我国西南的峨眉山。它是峨眉山所产种类繁多的动物中比较奇异的动物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能够及时地反映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在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为推动本学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1993年创刊,截止2021年12月30日共出版29卷132期.  相似文献   

5.
药用动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做药用的动物种类繁多,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载有动物药65种。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则增至461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记载常用中药材446种,其中动物药50种,占十分之一强。至于目前医药界及民间实际应用的动物药,则远远超过药典记载的数目。 迄今药用动物很少有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6.
中药在古代医书上称为“本草”,动物药是中药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饮片处方和中成药中都有动物药。用动物的全体、器官或分泌物等入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是汉朝的《神农本草  相似文献   

7.
实验动物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和条件,随着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质和量的不断提高,对实验动物兽医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实验动物兽医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本文简要阐述了兽医在动物实验中的作用.文章就实验动物兽医应该具备的资质、实验动物兽医的基本职责以及实验动物健康与兽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明确了实验动物兽医的各项基本职责及任务.兽医在实验动物的管理以及动物实验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应充分发挥兽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苔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为典型的固着型动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有约4000种,我国报道了199种。苔藓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污损生物的组成部分,我国渤海海域分布有15种。淡水苔虫的种类很少,只有几十种,我国已记录11种,分布在北京、杭州、沈阳、南京等?..  相似文献   

9.
侯继业 《生命世界》2009,(10):48-51
实验动物的应用可追溯到很久以前,我国古代已经运用少数动物进行实验观察。公元8世纪初,唐代本草学家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记载的动物药理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药理实验,比西方早了近一千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加强实验动物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彰显重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是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实验动物立法和各省市对实验动物的配套立法等工作,促进了实验动物行业的有序发展,加强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效管理,对于促进我国实验动物的产业化和规范国家实验动物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与保障作用。本文对我国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对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实验动物对生物学和医学的重要性凸显.我国的实验动物组织机构和法规条例建设逐步完善,但与国际水准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应当重视和加强我国实验动物的研究,如实验动物标准化,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动物福利,3Rs技术以及实验动物的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侯继业 《植物杂志》2009,(10):48-51
实验动物的应用可追溯到很久以前,我国古代已经运用少数动物进行实验观察。公元8世纪初,唐代本草学家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记载的动物药理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药理实验,比西方早了近一千年。  相似文献   

13.
吴剑峰 《生物学通报》1994,29(11):15-16
我国常见的有毒动物吴剑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226006)有毒动物可分为“主动毒”动物和“被动毒”动物。主动毒动物是指该类动物产生的毒素能主动输入其它动物或人体中以致中毒,如毒蛇、蜜蜂、赤胆、毒助等。被动毒动物是指该类动物如被食用则引起中毒,其又可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稿约《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是我国以实验动物学为研究对象的纯学术性刊物,创办于1993年。ISSN1005-4847统一刊号CN11-2986/Q办刊宗旨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和求实精神,反映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中最新科...  相似文献   

15.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其产业化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动物产业领域主要包括实验动物培育及生产供应、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供应、动物实验技术服务三个方面,其服务于各个科技领域.我国实验动物产业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实验动物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实验动物产业化初具规模.但是,我国目前实验动物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化不够,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在国内外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健全;人才队伍不足.建议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布局,培育产业化集团;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建设,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以提升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水平,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支撑条件之一,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起步较晚,总体滞后,适应不了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需要,亟需政府各相关部门领导,各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交流与探讨,齐心协力,共同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当今中国动物地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就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1 在动物地理区划研究中,加强地理迭合探讨,有助于解决我国境内古北-东洋分界线的争议和关于建立“西藏界”的建议;2 在栖息地研究中应加强综合观点,景观动物生态地理学方向值得提倡;3 文化生物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我国具有十分悠久农业文化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中存在生命的同时就存在着疾病,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也是不断的与疾病斗争的过程,疫苗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18世纪早期,英国乡村医生金纳(Jenner)研究的"天花"预防接种的方法在人类身上获得成功,标志着疫苗学与免疫学的结合。但是把疫苗用在动物身上的历史,始于1881年法国的巴斯德的牛羊身上的炭疽杆菌免疫试验。我国对动物疫苗的研究起步更晚一些,本文通过介绍动物疫苗的作用和动物疫苗的分类,并结合我国的动物疫苗发展状况,并展望未来的动物疫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作为推动我国农村动物疾病预防的重要环节,动物产地的检验检疫具有发现时效性、判断准确性的优点,因此能够实现我国从源头把控农村动物疾病以及疫情传播的目标。一旦农村动物产地的检验检疫工作出现纰漏,受疫情的动物将流向社会,导致群众性疫情的爆发,将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文从农村动物产地的检疫概念入手,进而分析我国农村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探讨基层动物检疫部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目的是推动我国动物检疫事业的开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提高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供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借鉴.方法 采用考察和分析的方法了解了北美国家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理念、设备、设施、动物试验及动物实验室管理.结果 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宝与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我国与国外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 我国应借鉴国外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的理念,完善大动物实验室基础设施,增设相应的设备和提升动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