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种养模式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王缨  雷慰慈 《生态学报》2000,20(2):311-316
1991年在湖北潜江进行了一个包括5个处理、3个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处理A,普通稻田,不养鱼(CK);B,垄稻沟鱼,宽、深各33cm的小沟中养鱼;C,B+横沟或围沟,深50cm,宽33cm,或加一小坑,宽1-2m,深1m,长度以占小区8%的面积为准,养鱼;D,B+大围沟,宽2m,深2-2.5m,占小区面积的15%,养鱼;E,D+鸭。结果表明,在酷暑7、8月份,宽而深的大沟的水温比窄而浅的更适于养鱼  相似文献   

2.
提高稻田氮素生态效益的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水层下把氮肥撒施在土表的“习惯施肥法”易引起氨挥发和硝化-反硝化的N素损失,基肥“全层混施”或“犁沟深施”、追肥“以水带N”的“改进施肥法”可以避免“习惯施肥法”的上述缺点,提高N肥利用率20—30%,提高N肥增产效率25%左右。该施肥法可减少大气和水体环境的污染,且有益于人类社会和增加土壤N素肥力,是一项提高N素生态效益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北部草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同时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步”和“光温互补”的特点,为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使得该地区成为浙江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但是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常带来频繁的自然灾害,如夏季的高温伤害、台风和秋季的低温冷害等,成为浙北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农田林网具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垄作是稻田的重要耕作方法之一,历史悠久,效益明显。稻田垄作经历上千年的发展,形成了3种稻田垄作模式,分别是覆膜半旱式栽培、浸润垄作和垄作梯式栽培。本文综述了垄作稻田的发展历史、稻田垄作类型和特点以及与生态种养相结合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稻田垄作生态种养使水体、土壤性状趋于优化,并降低了环境污染;垄作稻田进行生态种养提高了稻田产投比,净收益比平作增加1060~52010元·hm-2,是改造低产田、吸收劳动力和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污染程度同时处在高峰期,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还将严重影响投资环境,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在这矛盾冲突的紧急关头,只有各行各业共同投入到这一斗争中来形成全方位合力,才有可能遏制住环境的继续恶化,使经济持续发展。园林绿化、城市绿化已是改善城市生态、改善市民生活、工作以至生存环境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石龙宇  杜玫  刘玲玉 《生态学报》2023,43(12):5200-5210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发凸显,面对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现状,垂直绿化建设成为重要的城市绿地补充手段,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垂直绿化具有多种生态效益,且其效益发挥受到多因素共同影响。如何统筹协调生态效益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使其综合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垂直绿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基于文献综述法归纳了不同生态效益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多效益和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垂直绿化具有缓解城市热岛、建筑节能减排、固碳、净化空气、降噪、截留雨水和支持生物多样性等七种主要生态效益,并受到植被特征、设施结构特征、气象条件、空间格局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基于对效益和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两点规划思路:首先,关注环境需求和效益供给的耦合关系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区域垂直绿化建设布局。其次,关注生态效益间的关系,以区域关键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进行效益权衡并结合考虑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能为规划设计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莲鱼复合种养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及该养殖模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2019年春季至秋季, 对江西井冈山地区莲鱼种养、莲单种和鱼单养3种种养模式的水质及浮游生物开展了季节调查, 结合当地生产经营, 分析了不同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及生态足迹。研究表明, (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3种,其中绿藻56种, 蓝藻21种, 硅藻16种, 裸藻3种, 隐藻4种, 金藻2种, 黄藻1种。复合种养模式水体的水质均处于轻污染-无污染状态, 优于单种和单养模式, 且优势种存在季节性差异。(2)冗余分析表明, 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莲鱼复合种养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 总磷(鱼单养模式的主要影响因子)和硝酸氮(莲单养模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不是影响该复合种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3)莲鱼复合种养经济效益为25200元/公顷, 介于鱼单养和莲单种模式之间, 但其产生每万元利润的生态足迹最低, 为4.48 hm2, 是鱼单养模式的80.9%, 莲单种的33.2%。江西井冈山地区的莲鱼复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益、低生态负荷的综合种养模式, 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蟹模式的生态经济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在野外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研究了稻田养蟹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物流能流特征及其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结果表明 ,与单一稻作模式相比 ,稻田养蟹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 .从经济效益看 ,后者的土地纯收入、成本收益率和劳动生产率比前者分别增加 382 %、6 7.7%和2 95 % .从生态环境效益看 ,养蟹一年后 ,土壤中的TN、碱解N、TP、速效P、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增加10 .6、3.3、5 .8、11.7、3.5和 10 .5 % ,且每年可削减非点源N污染负荷 6 .375kg·hm-2 .  相似文献   

9.
生态效益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效益从1980年代提出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到了1990年代,随着外来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引进,生态效益在生态学界的使用不像从前普遍。将探讨生态效益的定义、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形成机制和主要特征,为国家将落实生态效益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将生态效益定义为生态系统及其变化引起的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善程度,并指出了生态效益形成机制及其特性的范围,其中机制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机制、生态系统内部稳定机制以及人与自然耦合机制;生态效益特性包括:生态系统介导性、人类福祉相关性、区域环境依赖性、持续再生性、多维性、跨尺度性、外部性、基础性和非市场性。这将为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方法的建立和不同研究成果比较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方法,进而研究强化我国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稻田蜘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田蜘蛛种类和优势种 1975—1977年的7—10月上旬在我省赣州、瑞金、会昌、遂川、泰和、井冈山、铜鼓、万载、宜春、九江、武宁、都昌、景德镇市、金溪、宜黄、崇仁、南昌等地调查,发现稻田蜘蛛约40种,已鉴定学名的有10科32种(表1)。其中以草间小黑蛛、食虫瘤胸蛛、八斑球腹蛛、拟环狼蛛、克氏狼蛛分布最广,对稻飞虱、稻叶蝉等多种稻虫有一定的自然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
茶树对光的利用率很低,其原因是在夏秋季节,光饱和点只有自然光照的1/2—1/5;此外,树冠覆盖度小,漏光损失大。在强光、高温、低温条件下,给茶芽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故我国大部分茶区夏秋雨季采摘的鲜叶,纤维素含量多,叶质硬化;花青素,多酚类含量高,致使茶味苦涩,这对提高绿茶品质极为不利。为改善茶园的生态条件,如何按照茶树系统发育的特点,因地因树制宜,利用生物间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鲁绍伟  李少宁  刘逸菲  徐晓天  赵娜 《生态学报》2021,41(15):6170-6181
基于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区典型样地调查和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多年以来对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LY/T 2573-2016),分别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六项功能指标,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物质量与价值量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8.92亿元/a,其中以涵养水源(41.15%)、固碳释氧(26.73%)和净化大气环境(17.27%)分项指标的贡献作用较大。比较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行政区间生态效益价值量大小,发现退耕面积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各行政区功能定位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以密云区价值量最大为4.48亿元/a,占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的25.56%。退耕工程区内板栗(29.51%)、仁用杏(13.54%)、核桃(12.57%)所贡献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位列前三。不同林分类型单位面积价值量排序为生态林 > 生态经济兼用林 > 鲜果林。因此,建议遵循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分类施策的原则,制定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政策,并根据各行政区生态价值评估结果确定生态补偿额度和补偿年限,为退耕还林分类补偿政策制定、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和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体系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补水模式及其净化效果与生态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常州市蔷薇湿地公园为例,提出一种“垂直流+水平流”新型生态补水复合模式,探讨了该模式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该补水模式不但能净化受污染的源水(城市河水),而且可有效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功能.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大部分景观水体可达到全身接触性娱乐类景观功能要求,运行成本仅为常规补水工艺的5%~25%,具有较好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处理炼油废水的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来自茂名石化公司的炼油废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 ,超过广东省规定的排放标准 ,未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4种草本植物 ,香根草、芦苇、宽叶香蒲和蒲草被用来测试建植人工湿地的效果以及所建植的人工湿地处理炼油废水的效果。在为期 2个月的处理过程中 ,人工湿地在前期对炼油废水的净化效率很高 ,它们对第一批高浓度废水中氨氮、COD、B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别是 97.7%、78.2 %、91 .4%和 95 .3% ,对第一批低浓度污水分别是 97.1 %、71 .5 %、73.7%和 89.8%。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湿地的净化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然后逐渐趋于稳定。湿地对氨氮、COD、BOD和油类的去除效率始终表现为氨氮 >油类 >BOD>COD,但植物对它们的净去除量却是 COD>BOD>氨氮和油类。湿地建植之初 ,植物的净化功能很弱 ,但随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然而 ,不同植物种对废水的净化率很接近 ,基本上无显著性差异。被测试的 4种植物在污水湿地中的生长表现都好过在清水湿地中的 ,但香根草、芦苇和宽叶香蒲在高浓度废水的分蘖数比在低浓度的废水少些 ,而蒲草相反 ,表明高浓度污水相对于低浓度污水而言已经对前面 3个种产生了伤害 ,却仍促进蒲草生长。在清水培养阶段 ,香根草产生分蘖的速度是 4个种中最低的 ;进入污水培养阶  相似文献   

16.
盐城沿海滩涂即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海涂演变规律、演变趋势及滩涂湿地2与自然保护的迫切需要,保护区管理处经研究论证后,在核心区边缘地带试验建立了220公顷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从而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通过对建成后人工湿地水鸟的分布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它已产生了初步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垄作稻田和垄作养鱼稻田土壤结构与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半旱式垄作栽培技术(又称水田自然免耕技术)的推广运用为稻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尤其是稻田高产养鱼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它比较合理地解决了传统淹水平作水稻和传统稻田养鱼中存在的种稻与蓄水,种稻与养鱼,养鱼与晒田,养鱼与化肥、农药施用,水稻与杂草,水稻与病虫等方面的问题,水稻增产显著,成鱼产量大幅度提高,一般可达750—2250kg·ha~(-1),高者3750kg·ha~(-1)以上。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成倍增加,势必对稻田生境和土壤肥力产生影响。因此,搞清楚传统淹水平作稻田起垄后的垄作稻田和垄作养鱼稻田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对指导开发稻田资源,实现稻鱼双丰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全国稻田蜘蛛地理区系分布特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多年研究,结合湖南岳阳君山实施的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大田示范实验,提出了“稻-蛛-螺”种养生态调控复合模式.本模式采用“保蛛控虫,养螺灭草肥田,辅以高效生物农药控制爆发性害虫”等主要配套措施.2002~2003年在岳阳君山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以蛛控虫、养螺灭草”的主要措施,调控田化学农药用量降低了65%,土壤和稻谷的甲胺磷含量均低于化防田,但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化防田,能有效地保护稻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控田的杂草群落由于南美螺的啃食而显著低于化防田,同时由于螺的大量排泄物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无需追肥,降低了化肥用量;因实施了种养立体化,调控田的土地生产率、产值利税率、农副产品商品率和纯收入均高于化防田.  相似文献   

19.
生物防治稻田与普通稻田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沙镇生物防治稻田及普通稻田水体中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共检出藻类112种,其中生物防治稻田中82种,普通稻田中89种.稻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以硅藻、裸藻和绿藻占优势.在普通稻田中,硅藻种类数超过生物防治稻田,其优势度最高的5种藻类中除双对栅藻外,其余4种均为硅藻;而在生物防治稻田中,裸藻种类数高于普通稻田,且其优势度最高的5种藻类中有两种为裸藻.通过比较发现,生物防治稻田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密度明显高于普通稻田.对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均匀度的分析表明,稻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自秧苗插上至干田期间,多样性指数略有上升(主要是由于种类数的增加引起的),而均匀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生物防治稻田与普通稻田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大沙镇生物防治稻田及普能稻田水体中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共检出藻类112种,其中生物防治稻田中82种,普通稻田中89种,稻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以硅藻、裸藻和绿藻占优势,在普通稻田中,硅藻种类数超过生物防治稻田,其优势度最高的5种藻类中除双对栅藻外,其余4种均为硅藻;而在生物防治稻田中,裸藻种类数高于普通稻田,且其优势度最高的5种藻类中有两种为裸藻,通过比较发现,生物防治稻田不体中浮游生物的密度明显高于普通稻田,对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均匀度的分析表明,稻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自秧苗插上至干田期间,多样性指数略有上升(上要是由于种类数的增加引起的),而均匀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