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甘薯原料发酵柠檬酸的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柠檬酸组 《微生物学报》1976,16(2)
从腐烂水果上分离池一株柠檬酸产生菌——黑曲毒,经两次不同能源的γ-射线照射获得一株变异株,产酸能力比原菌株提高50%以上,编号为γ-144。Aspergillus niger γ-144能够利用甘薯粉做为唯一营养源进行柠檬酸发酵,在12%甘薯粉培养基上振荡培养5天,总酸产量达到9%,对总糖转化率达90%。 相似文献
4.
5.
6.
7.
甘蔗糖蜜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菌种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苏丹黑B染色和测定多不饱和脂肪酸碘值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适合用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霉菌LB1。研究表明,该菌株培养的最适糖蜜浓度为10°BX,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优化培养条件:最适温度28℃、摇床转速为160r/min、pH值为6.0和培养天数为5d。在优化条件下,菌株的油脂含量为其生物量的57.08%,其中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为:油酸15.42%,亚油酸14.38%、γ-亚麻酸23.55%、α-亚麻酸3.06%、花生四烯酸9.87%、廿碳五烯酸8.14%、廿二碳六烯酸6.07%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80.49%。对LB1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分析及5.8S rDNA基因两侧的内转录间隙进行序列分析推测该菌株为反屈毛霉。 相似文献
8.
9.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142为出发菌株,通过r-射线、硫酸二乙酯及高温热处理单独或复合诱变,并采用高温、高酸及高渗培养条件定向筛选,从600多株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支耐高温柠檬酸高产菌株HQL-601。其发酵温度为40-41℃,周期60—64小时,20%山芋粉摇瓶产酸13%。发酵液的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产酸组成明显优于现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0.
11.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5,(1)
采用茯苓9号茵株,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对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0 g,酵母浸膏4 g,蛋白胨5 g,KH_2PO_41 g,MgSO_40.5 g,维生素B_1 7.5 mg,水1 L。在常温、150 r/min时,菌种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5.5、培养天数为8 d、装瓶量为70 mL/250 mL锥形瓶、接种量为7%时,可得到较好茵丝增重量,最大茵丝干重可达5.004 g/L。 相似文献
12.
耐温性L-谷氨酸发酵菌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提高,L-谷氨酸生产菌在高温发酵条件下的谷氨酸产量。以天津短杆菌T6—13变异株SW07-1为原始亲株,分别经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和X射线诱变,获得5株耐温性能略有提高的突变菌株。经2轮基因组改组,获得耐高温(能在44℃生长)的L-谷氨酸菌株F2-50。F2—50在38℃下,摇瓶发酵40h,发酵液中L-谷氨酸浓度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近41%,在41℃高温下,摇瓶发酵40h,L-谷氨酸浓度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近2倍。 相似文献
13.
二十碳五烯酸的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含亚麻子油的斜面培养基连续传工和逐渐降低培养温度,诱导筛选的方法,从大量丝状真菌中选育到一株产二十碳五烯酸(all-cis-5、8、11、14、17-eicosapentaenoic acid)较高的被孢霉菌(Motierella sp.)SM481。研究得到最适培养基及最适培养条件。在最适培养及产二十碳五烯酸条件下,细胞干重和二十碳五烯酸产量分别为28.8g/L和0.127g/L。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含亚麻子油的斜面培养基连续传代和逐渐降低培养温度,诱导筛选的方法,从大量丝状真菌中选育到一株产二十碳五烯酸(all-cis-5、8、11、14、17-eicosopnthenoicacid)较高的被孢霉菌(Motierellasp.)SM481。研究得到最适培养基及最适培养条件。在最适培养及产二十碳五烯酸条件下,细胞干重和二十碳五烯酸产量分别为28.8g/L和0.127g/L。 相似文献
15.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7)
由于具有一定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多粘菌素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二线药物。耐药细菌的出现和相应疗药的有限使多粘菌素重新进入临床实践中,多粘菌素在治疗革兰阴性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导致的感染方面疗效确切,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多粘菌素的发酵生产是其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基础。然而,我国多粘菌素的发酵产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以致多粘菌素严重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本研究从多粘菌素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培养条件优化和培养过程优化与控制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上述研究中用到的方法和策略,期望为多粘菌素工业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种深层发酵生产莫纳可林K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三株在YES培养基中不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种,在摇瓶中研究了它们液体发酵生产莫纳可林K的情况。在大米粉培养基中,红色红曲霉不产莫纳可林K,但是紫色红曲霉和烟灰色红曲霉均能产莫纳可林K,前者产量高于后者。在葡萄糖.甘油培养基中,后两者的产量均很低,但是如果在该培养基中添加酵母膏,紫色红曲霉能产生较为可观的莫纳可林K。在2L的发酵罐中,利用添加了酵母膏的葡萄糖-甘油培养基,紫色红曲霉在第13d的莫纳可林K产量可达104mg/L,培养过程中无桔霉素产生。 相似文献
17.
磷酸甘油氧化酶的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含甘油的斜面培养基连续传代、诱导筛选的方法,从大量链球菌中选育到一株产磷酸甘油氧化酶(L-α-Glycerophosphate Oxidase EC 1.1.3.21)活性较高的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 GPO 605。培养及产酶最佳条件表明,最适培养基组成(%):酪蛋白胨1,酵母提取物1.5,甘油0.2,葡萄糖0.1,K_2HPO_40.5,无机盐0.25ml,pH7.5。最适培养条件:250ml三角瓶中装100ml培养基,30℃,200r/min旋转摇床振荡培养8h。在最适培养及产酶条件下,每毫升发酵液的酶活力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比较组学方法培育的高产、高效糖蜜乙醇专用酵母菌种,在甘蔗燃料乙醇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广西丰浩酒精有限公司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新菌种能使发酵醪液酒精体积分数由目前的10%上升到13.7%以上,酒分提高30%,废液减少30%,能耗降低15%。 相似文献
19.
产果胶酶的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炭黑曲霉(Aspergillus carbonarius)AS 3.396经亚硝基胍和Co60r-射线诱变,获得一株高产果胶酶突变株G5512。该菌株的发酵滤液,以高酯果胶为底物的酶活力为860u/ml;以低酯果胶为底物的酶活力为1227u/ml。产酶活力水平约为原出发菌株的2—6倍。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4.0—4.5,30℃,72—90小时。酶作用最适条件为:高酯果胶为底物时,pH3.5,50℃;低酯果胶为底物时,pH4.5,50℃。pH稳定范围为2.0-6.5(高酯果胶)和4.5—5.0(低酯果胶)。酶在60℃保温15分钟,高酯果胶为底物的酶剩余活力71%,低酯果胶为底物的酶活力仅剩余1%。 相似文献
20.
从12株野生细菌或酵母中筛选出了2株去除维生素B_(12)发酵废液COD能力较强的酵母菌株:Z8,F2。在废液不稀释的情况下,Z8的COD去除率最高,当处理时间为5 d时,其COD去除率为46.24%。废液的稀释倍数、单菌株的处理时间均明显影响单菌株的COD去除率。当稀释倍数为废液:去离子水=1:2,处理时间为4 d时,F2的COD去除率较高,可达88.11%。由Z8和F2组成的多菌种混合发酵体系的COD去除率和菌体增长倍数均明显高于单菌株单独发酵体系。在废液不稀释的情况下。采用第4种处理的混合发酵体系,当处理时间为5 d时,COD去除率可达到63.7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