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龄和脉冲持续时间对小鼠卵母细胞电活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验研究了相同电场强度,一次脉冲条件下,不同脉冲持续时间和不同卵龄对小鼠卵母细胞电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说明:(1)在场强0.45KV/cm,一次脉冲持续时间为10、20和40μs时,卵母细胞活化率很低,仅为9.8%,5.5%和12%,当脉冲持续80、160、320、640和280μs时,活化率明显升高,分别为36.5%、53.3%,59.7%,51.2%和39.4%,脉冲持续时间对卵线细胞碎裂率影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家兔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电刺激使家兔卵母细胞孤雌活化,并对电刺激参数和电刺激介质进行选择,发现在电刺激电压为1.5kV/cm,脉冲持续时间为80us,电刺激3次,电刺激介质为M16的条件下,兔卵母细胞孤雌活化效果最好,可使95%的兔卵母细胞激活,体外培养有89.5%的激活卵发育到正常的8—16细胞期,12%的激活卵发育到囊胚,在体内培养的条件下,26%的激活卵发育到囊胚。采用不同的电刺激介质,卵母细胞最佳激活条件和发育情况不同,表明电刺激介质中Ca~(++)和Mg~(++)浓度似乎与卵母细胞的孤雌活化和维持早期发育有关。家兔在注射LH后17—19小时取卵,电刺激效果最好,激活卵在含细胞松弛素B的培养基中培养3小时,电镜观察已有原核形成,细胞膜附近的细胞器向中央移动。光镜检查表明:约有85%的激活卵具有二个原核,约15%的激活卵有四个原核。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比较了不同卵龄的小鼠卵母细胞受酒精人工刺激后的激活率和体外受精率,以探索卵母细胞激活和受精的机制。向NIH雌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7.5单位,48小时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7.5单位,于不同时间杀小鼠,取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的复合体(OCC)。从注射HCG后到取OCC的时间视为卵母细胞的卵龄。将OCC置于含8%酒精的M2中7分钟,再在16中培养5小时后,用0.3mg/mL的透明质酸酶去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形成原核或速即卵裂为激活的标志,将OCC加入已获能的精子悬液中,5小时后将从卵丘细胞中释放出来的卵母细胞转移到M16中,将日发生卵裂为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和激活的标志。小鼠卵母细胞卵龄为20h,其激活率为81.6%,速即卵裂率为48.0%;而卵龄进一步增加到24h,激活率和卵裂率转为下降(Table1)。而卵母细胞受精子激活和受精则不同,卵龄为15h ,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为45.4%;随着卵龄的进一步增加,体外受精率则下降(Table2)。Fig.1显示:新排出的卵母细胞容易被精子激活而受精;卵龄较大的卵母细胞较易被酒精的人工刺激而激活。可能是卵母细胞从成熟到老化过程中,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状态都在发生一些规律性的变化,而激活和受精的机制不完全,还不能精对卵龄的要求要严格。 相似文献
4.
几种因素对电刺激诱导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研究提供最佳的小鼠卵母细胞电激活条件 ,研究了影响电刺激诱导小鼠卵细胞孤雌活化的 4个因素 :脉冲强度、电融合液、操作液预处理及小鼠品系。发现 :(1)小鼠卵母细胞在 0 5~1 2 5kV/cm脉冲强度下 ,获得的活化率差异不显著 (71 4 3%~ 80 39% ,P >0 0 5 ) ,而在 1 5kV/cm的脉冲刺激下 ,活化率显著下降至 4 8 15 % (P <0 0 5 ) ,死亡率显著升高 (2 9 6 3% ,P <0 0 5 ) ;(2 )含有山梨醇的EFS1和含有甘露醇的EFS2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活化效果相似 ,但前者较后者更易于操作 ,可以用EFS1取代EFS2运用于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研究中 ;(3)用核移植操作液预处理小鼠卵母细胞后 ,在 0 75kV/cm的脉冲强度下 ,与对照组无差异 ,而当脉冲强度升至 1 0kV/cm时 ,活化率显著降低 (46 6 7% ,P <0 0 5 ) ,而死亡率显著升高(30 0 0 % ,P <0 0 5 ) ;(4)昆明白小鼠和C5 7BL/ 6小鼠卵母细胞在 0 75~ 1 0kV/cm场强下 ,活化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在1μg/ml细胞松弛素B中培养,部分微丝解聚,卵母细胞不能产生极性而在细胞中部形成分裂沟(假分裂);极泡期卵在1μg/ml CB 中,分裂沟继续收缩,排和放第一极体,假分裂的分裂沟和极区分裂沟形成均与分裂器中体位置相关,部分微丝解聚并不影响假分裂和第一极体的排放,全部微丝解释(10μg/ml CB)将中断假分裂和胞质分裂,分裂沟消失,卵恢复球形,由此可见,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极 相似文献
6.
小鼠卵慢速和快速降温及玻璃化冻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4种冷冻模式:慢速降温(SL),超快速降温(Q1)和防冻剂组成不同的玻璃化法(R-FVM和MVM)对昆明小鼠卵进行冷冻保存的比较研究,并用体外受精技术检测冷冻复苏卵的受精能力。SL和R-FVM的存活率分别为55.1±1.2和65.9±7.9,显著高于Q1(24.2±7.3)和MVM(4.5±2.4)其受精率分别为72.8±1.8和73.9±0.4显著高于Q1(58.6±11.2)和MVM(41.5±8.5),而与对照组(77.5±3.9)相似。结果表明:1)慢速降温程序(SL)和同时含有渗透性和非渗透性防冻剂的玻璃化法(F—RVM)较适宜昆明小鼠卵的冻存;2)同时考虑冻存过程中的冰晶损伤和渗透压损伤是获得较好冻存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二极体排出时间早晚与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本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6月-8月IVF—ET周期患者受精卵子为研究对象,共计1170枚卵子。以受精5h为时间界限将受精胚胎分为第二极体正常排出组(正常组)和延迟排出组(延迟组)。分别观察两组卵子正常/异常受精率(2PN率,1PN和3PN率)和优质胚胎率;同时统计阳性妊娠结局所移植胚胎中,正常组和延迟组的胚胎比例各占多少。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两组正常受精卵数目之间以及异常受精卵数目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受精卵数目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②两组的优质胚胎率之间显著性差异(P〈0.05)。③统计阳性妊娠结局所移植的97个胚胎中,来自于正常组的胚胎有92个(94.9%),仅5个是来自于延迟组(5.1%)。结论受精5h内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其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以及所发育的胚胎质量均显著高于第二极体出现晚的卵子,而且有着较高的胚胎植入率。对受精5h的卵子进行第二极体观察有助于早期预测患者本次IVF-ET周期胚胎的发育潜能以及妊娠结局;还可以作为决定是否行早补救ICSI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左归丸促进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的影响。方法:制备左归丸含药血清,将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期卵母细胞分别在不同采血时间获取的左归丸含药血清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和第一极体(the first polar body,PB1)排出的时效关系。结果:药物血清组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清组和对照组,于培养后4h差异最显著(P<0.01);药物血清组卵母细胞PB1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清组和对照组,于培养后18h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2~2.5h左归丸含药血清对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的影响。方法:制备左归丸含药血清,将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期卵母细胞分别在不同采血时间获取的左归丸含药血清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和第一极体(the first polar body,PB1)排出的时效关系。结果:药物血清组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清组和对照组,于培养后4h差异最显著(P〈0.01);药物血清组卵母细胞PB1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清组和对照组,于培养后18h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2~2.5h左归丸含药血清对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活化方法对小鼠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order to study effects of electro-fusion and strontium chloride (SrCl2) activation in nuclear transfer experiment on ac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use oocytes,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duration of SrCl2, electro-pulse and electro-pulse combining SrCl2 were used to activate mouse oocytes which were obtained after hCG 17h. Activated oocyte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in CZB medium.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82.4% activation percentage was obtained when the oocytes were treated with 10mmol/L SrCl2 for 6h, it was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at treated with the 5mmol/L or 10mmol/L SrCl2 for 4h. The activation percentag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5mmol/L and 10mmol/L SrCl2 for 6h, but the percentage of morula and blastocyst in 10mmol/L SrCl2 6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than those in 5mmol/L SrCl2 6h group. In the groups of treatment with electro-pulse, the best activation percentage (70.9%) was obtained when the oocytes were treated with 1.0kv/cm, 320micros, 3 pulses, but M + B percentage (7.9%) was low. In the groups of treatment with electro-pulse combining with SrCl2, the best result was acquired (activation and M + B percentage were 75.0% and 57.3% separately) when the oocytes were treated in 10mmol/L SrCl2 for 6h interval 1h after treated with 1.8kv/cm, 10s, 1puls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atment with electro-pulse combining SrCl2 is a better way to mouse parthenogenesis. 相似文献
11.
12.
小鼠卵巢冷冻移植后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研究探讨了冷冻保存的1日龄小鼠卵巢异体异位移植后,其原始卵泡重新启动生长发育的能力。一日龄B6C2F.小鼠卵巢分离冷冻后置液氮中保存,保存1周。6个月后解冻,并将卵巢移植到8-12周龄B6C2F.受体鼠。肾脏包膜下,移植至少14d。每侧肾囊移植2枚卵巢的40只受体鼠中卵巢的回收率为45.00%(72/160),而每侧。肾囊移植l枚卵巢的20只受体鼠的回收率为82.50%(33/40)。移植卵巢上卵泡的发育基本与体外自然生长鼠的卵巢卵泡发育情况一致。对卵巢移植19d的受体鼠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hin,PMSG)处理后,从移植卵巢上发育成熟卵泡中获得的卵母细胞在MEM0c培养基中培养16-17h,有40.90%的卵母细胞发生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其中89.02%的卵母细胞发育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Ⅱ,MⅡ)。将剩余的卵母细胞继续培养到20~21h,又有50.83%的卵母细胞发生生发泡破裂,但其中只有21.40%的卵母细胞能够发育到MII期。以上结果说明,小鼠早期卵巢经过冷冻.解冻并异体异位移植后,其原始卵泡能够重新启动生长发育,发育后的卵泡卵母细胞能够在体外培养成熟。这些结果意味着原始卵泡或卵巢冷冻一移植技术有可能充分利用雌性生殖细胞用于濒危动物保种、建立动物基因库和人类辅助生殖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编程定量分析不同电刺激方式对在体和离体蛙腓肠肌单收缩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四个组:间接刺激在体标本组(n=12),直接刺激在体标本组(n=8),间接刺激离体标本组(n=12),直接刺激离体标本组(n=8)。分别制备在体和离体蛙腓肠肌标本,施以间接电刺激(经坐骨神经)或直接电刺激(细针灸针刺激电极直接刺入腓肠肌中):强度从0 V开始,周期3 s,增量0.02 V,刺激150次;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BL-420F)实时记录不同强度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后续通过自编程辅助处理分析肌肉收缩数据,对单收缩特征参数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①对在体标本,与直接刺激比较:间接刺激的阈强度、半高强度和最适强度均更小(P<0.05);最大单收缩幅度更大,收缩期更长,上升斜率更小(P<0.05)。②对离体标本,与直接刺激比较:间接刺激的阈强度、半高强度和最适强度也均更小(P<0.05);最大单收缩幅度更大,收缩期更长,上升斜率更小(P<0.05)。③均采用间接刺激或直接刺激时,与离体标本比较,在体标本单收缩的各项参数均无差异(P>0.05)。结论:不论使用间接刺激或是直...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卵的激活与孤雌发育范必勤,邓满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自然界孤雌生殖是一种繁殖方式,在无脊椎动物较为普遍,脊椎动物中除哺乳类外均有孤雌生殖现象[1]。孤雌生殖(Parthenosenesis)一词最早由Owen(1849)提出,系指没有雄性参与,由单个卵细胞产生个体的繁殖[2]。新近重新定义为无雄性配子的任何作用,由雌性配子产生的胚胎,不论其是否发育成个体,称为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第二极体数目与卵母细胞受精结局和胚胎发育潜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受精后5 h内卵母细胞极体数目的 不同分为1个极体组(1PB组)、2个极体组(2PB组)、3个极体组(3PB组)和4个以上极体组(≥4PB组).分别统计各组的正常/异常受精率(2PN率,1PN和3PN率)、优质胚胎率(优胚率)、移植胚胎所占比例以及相应着床率.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 2PB组的2PN率显著高于其它组,而异常受精率显著低于其它组;随着第二极体数目的 增加,异常受精比例逐渐增加;② 2PB组和3PB组的胚胎着床率显著高于1PB组,以2PB组为最;③ 2PB组和3PB组用于移植的胚胎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① 短时受精后显示有两个极体的卵母细胞其受精结局和发育潜能优于其它极体数目的 胚胎;② 随着第二极体数目的 增加,异常受精比例逐渐增加,可能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或基因调控异常有关;③ 1PB组的总受精率高达48.9 %.因此,短时受精后对于仅显示一个极体的卵母细胞需要延长观察时间,谨慎确定受精与否,以防止过度早补救ICSI;④ 1PB组的着床率显著低于2PB组,也不建议首选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比较了不同卵龄的小鼠卵母细胞受酒精人工刺激后的激活率和体外受精率,以探讨卵母细胞激活和受精的机制。向NIH雌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7.5单位,48小时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7.5单位,于不同时间杀小鼠,取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的复合体(OCC)。从注射HCG后到取OCC的时间视为卵母细胞的卵龄。将OCC置于含8%酒精的M2中7分钟,再在M16中培养5小时后,用0.3mg/mL的透明质酸酶去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形成原核或速即卵裂为激活的标志。将OCC加入已获能的精子悬液中,5小时后将从卵丘细胞中释放出来的卵母细胞转移到M16中,次日发生卵裂为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和激活的标志。小鼠卵母细胞卵龄为20h,其激活率为81.6%,速即卵裂率为48.0%;而卵龄进一步增加到24h,激活率和卵裂率转为下降(Table1)。而卵母细胞受精子激活和受精则不同,卵龄为15h,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为45.4%;随着卵龄的进一步增加,体外受精率则下降(Table2)。Fig.1显示:新排出的卵母细胞容易被精子激活而受精;卵龄较大的卵母细胞较易被酒精的人工刺激而激活。可能是卵母细胞从成熟到老化过程中,细胞的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研究盆底电刺激对大鼠盆底肌肌肉、神经发育的形态学影响.方法:36只Wistar产后健康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刺激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刺激组都建立了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建模后刺激组给予盆底电刺激,每3 d一次,持续治疗12d;模型组在建模后不给予任何治疗处理.结果:模型组与刺激组...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不同频率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根据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不同随机分成4组,N组患者20人不做经皮穴位电刺激,E1-E3组患者60人术中在内关、百会和风池穴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其中E1组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为2Hz,E2组频率为100 Hz,E3组频率为2/100 Hz。观察四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N组比较E1-E3组POCD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1、E2、E3组患者POCD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百会和风池穴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但不同频率参数的刺激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正常犬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模型在体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以正常犬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dilated cardiomyopathy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DCM-CHF)模型为对象、以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相关参数为指标,研究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双心室起搏(模拟临床上心室再同步治疗的方法)后的心肌电生理特性变化。实验以快速右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DCM-CHF犬模型;正常犬和DCM-CHF犬均经射频消融希氏束制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采用同步记录犬体表心电图和内膜下、中层、外膜下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s,MAP)的方法,测定不同部位起搏时的QT间期、Tpeak-Tend(Tp-Te)间期和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 duration,MAPD)、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ization,TDR)。结果显示:在正常犬,左室心外膜与双心室起搏后三层心肌的MAPD均延长,同时TDR增大(左室心外膜起搏47.16 ms、双心室起搏37.54 ms、右室心内膜起搏26.75 ms,P<0.001),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的变化与之平行;在DCM-CHF犬较正常犬已表现出中层心肌MAPD延长(276.30 ms vs 257.35 ms,P<0.0001)和TDR(33.8 ms vs 27.58 ms,P=0.002)增大的基础上,左室心外膜参与起搏后仍进一步使三层心肌的MAPD延长和TDR增大。研究结果提示,左室心外膜起搏和双心室起搏后使内膜下、中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