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前人对列当科系统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追加了肉苁蓉属(Cistanche)的基因序列数据,运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断方法探讨了其在列当科中的系统位置及列当科中属间关系。基于rps16基因序列及rps16+ITS联合序列建立了列当科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肉苁蓉属、列当属(Orobanche)以及草苁蓉属(Boschniakia)聚在同一进化枝内,肉苁蓉属和列当属表现出最近亲缘关系;列当科中的全寄生类群、半寄生类群和非寄生类群分属在3个不同分支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列当科的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耘 《植物研究》1984,4(4):111-119
肉苁蓉属(Cistanche)是Hoffmonnsogg和Link在1809年建立的,当时仅记载一种。此后,对它的分类地位一直有争议。Walpers(1844-1845)曾将它作为鳔苁蓉属(Phelipaea=Phelypaea)的一个组,但由于肉苁蓉属植物具总状花序,与具单花的狭义的鳔苁蓉属显然有别,故Bentham和J.D.Hooker(1876)在植物属志[1]中,恢复了Cis-tanche Hoffmg.et Link作为属的等级。  相似文献   

3.
甘草属分类系统与新分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李学禹 《植物研究》1993,13(1):14-43
作者根据化学成分与比较形态学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甘草属(Glycyrrhiza L.)的新分类系统。通过研究本属种质资源,本文命名6个新种:阿拉尔甘草(G.alalensis X.Y.Li,sp.nov。),无腺毛甘草(G.eglandulosa X.Y.Li,sp.nov.),紫花甘草(G.purpureiflora X.Y.Li,sp.nov.),垂花甘草(G.nutantiflora X.Y.Li,sp.nov.),平卧甘草(G.prostraca X.Y.Li et D.C.F.sp.nov.),疏花甘草(G.laxiflora X.Y.Li et D.C.F.sp.nov。),归并了Meristotropis Fisch.et Mey.和Glycyrrhizapsis Boiss.。并将以上两属的3个种作了重新组合:对粗毛甘草(G.aspera Pall.)作了重新描述,对圆果甘草(G.squamulosa Franch.)作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查阅了大节竹属Indososa McClure的标本, 发现灵川大节竹I.lingchuanensis C.D.Chu et C.S.Chao和橄榄竹I.gegantea(Wen)Wen 均属一次发生的总状花序, 应重新组合到酸竹属Acidosasa中。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大豆属植物野生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傅沛云  陈佑安 《植物研究》1986,6(2):117-123
本文主要叙述了对铁岭农科所几年来广泛调查采集和栽培的辽宁野生的大豆属植物的情况和标本等进行观察和研究鉴定的结果。发表了在自然界占有一定位置、栽培试验比较稳定的野大豆的新的变种"白花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var.albiflora P.Y.Fu et Y.A.Chen"和新变型"狭叶白花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var.albiflora P.Y.Fu et Y.A.Chen f.angustifolia P.Y.Fu.etY.A.Chen。提出"白花宽叶蔓豆"的新中名,并对其拉丁学名正确名称的含义——特征范围作出修正。为了便于鉴别,记述了每个种型的拉丁学名、有关异名、简要特征及生境、产地和分布,同时提出了辽宁省野生大豆属植物分类检索表以利应用。对于其种子的变异类型的分类问题认为是需要另行研究解决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发表了安徽省苔草属(Carex)指状苔草组(Sect.Digitatae)三新种:青阳苔草C.qingyangensis S.W.Su et S.M.Xu, 突喙苔草C.yuexiensis S.W.Suet S.M.Xu和矮秆苔草C.minuticulmis S.W.Su et S.M.Xu.  相似文献   

7.
中国灯笼草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纯瑜 《植物研究》1982,2(4):141-143
灯笼草属(Palhinhaea)是石松科(Lycopodiaceae sen.str.)一个属,其模式种为Lycopodium cernuum Linn.=Palhinhaea cernua (Linn.)A.Franco et Vasc.,本属通常认为有1种若干变种,广布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原记载有1种1变种,见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相似文献   

8.
夏蜡梅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李林初 《植物研究》1990,10(1):93-98
本文首次报道了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并与西美国蜡梅(C.occidentalis)、美国蜡梅(C.floridus)的作了比较,表明前者较为原始,后者比较进化,夏蜡梅属(Calycanthus L.)可能以夏蜡梅起源于东亚(中国),与从细胞学、形态学等得到的结果一致。鉴于夏蜡梅与西美国蜡梅、美国蜡梅在许多性状上的较大差异,作者认为以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 (Cheng et S.Y.Chang) Cheng et S.Y.Chang为模式种的单型属Sinocalycanthus Cheng et S.Y.Chang也许应予确认。  相似文献   

9.
1982年,已知麝(麝属Moschus)在中国的分布范围扩展到安徽省。这个新发现的种群被命作一个新的分类单元,即Moschus moschiferus anhuiensis Wang,Hu et Yan,1982。 虽然过去把麝属(Moschus)认作单型属(Ellerman Morrison-Scott,1951),但Flerov(1952)和高耀亭(1963)已把它细分出3个互可区别的麝种。后一作者对这3种麝作了详细的描述,自那时起,评论家们认为那些描述的总的情况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舌鳎亚科鱼类单系起源和同种异名的线粒体DNA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舌鳎亚科鱼类因形态特征的特殊性, 其分类及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测定了中国沿海14种舌鳎亚科鱼类线粒体DNA的16S rRNA和Cyt b基因的部分片段。两个基因构建的舌鳎亚科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 中国沿海舌鳎亚科鱼类为明显的单系群, 但舌鳎亚科鱼类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分类划分的亚属并不完全一致, 日本须鳎(Paraplagusis japonica)与其他舌鳎属(Cynoglossus)种类并未形成不同的分支。虽然舌鳎属内的舌鳎亚属(Cynoglossus)、拟舌鳎亚属(Cynoglossoides)和三线舌鳎亚属(Areliscus)均可以聚为独立分支, 但长吻红舌鳎(C. lighti)与短吻红舌鳎(C. joyneri)、短吻三线舌鳎(C. abbreviatus)与紫斑舌鳎(C. purpureomaculatus)、半滑舌鳎(C. semilaevis)与窄体舌鳎(C. gracilis)及褐斑三线舌鳎(C. trigrammus)这三组物种可能存在同种异名现象。这一结果提示, 基于形态学对舌鳎亚科的种属分类鉴定尚存在不足, 线粒体DNA的系统发育关系可为其分类的修订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佐证。  相似文献   

11.
含笑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含笑属(Michelia)二新种:雅致含笑Michelia clegans Law etY.F.Wu, 溜叶含笑M.laevifolia Law et Y.F.Wu.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黑三棱属新种和稀有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丹  刘丽华 《植物研究》1991,11(2):19-22
本文发表了中国黑三棱属二新种及一新纪录种,即细茎黑三棱Sparganium tenuicaule D.Yu et Li-hua Liu、多脊黑三棱Sparganium multiporcatum D.Yu和北方黑三棱(新拟)Sparganium hyperboreum Laest.ex Beurl.。  相似文献   

13.
崔现举 《植物研究》1987,7(3):123-130
长柄山蚂蝗属Podocarpium(Benth.)Yang et Huang属蝶形花科,间断分布于东亚和中北美洲,广布种分布到非洲和大洋洲。北美有4种,亚洲约有14种.我国约有该属植物11种,以西南和长江以南地区分布种类最多。国外已有人做过本属一半以上的种的染色体记数和核型。本文对本属的三个种.长柄山蚂蝗P.podocarpum(DC.)Yang et Huang,大苞长柄山蚂蝗P.williamsii(Pamp.)Yang et Huang和云南长柄山吗蝗P.du-clouxii(Pamp.)Yang et Huang进行了染色体的记数和核型描述,其中后两个种的工作属于首次。此外,本文还首次报道了山蚂蝗属两个种:Des-modium caudatum(Thunb.)DC.和D.yunnanense Franch.的染色体数目。  相似文献   

14.
长柄山马蝗属[Podocarpium (Benth.)Yang et Huang]原包括在广义的山马蝗属(Desmodium Desv.)中,最早是由Bentham(1852)作为山马蝗属下一个组(Sect.Podocarpium Benth.)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1957年在四川省重庆市所见,褐家鼠和黄胸鼠体于氏奥敦恙螨(Odontacarus yosanoi Fukuzumi et Obata,1953)的染螨率,寄生季节及其数量变动。并记述自社鼠体检获的一个恙螨新种,重庆葛李恙螨Gahrliepia(G.)chungkingensis sp.n.。文内讨论了葛李恙螨亚属的分类,制有我国葛李恙螨亚属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孢粉学是解决植物分类中疑难类群物种微形态分化的重要方法,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 结合这两门学科的优势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疑难类群的分类学问题。鳞盖蕨属(Microlepia)是一个分类困难的疑难类群, 采用孢粉学与分子系统学一一对应的方法, 以及居群取样方式, 选取280份样本, 联合4个叶绿体片段(rbcLtrnL-FpsbA-trnHrps4), 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该属的系统发生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凭证标本中100份材料的孢子进行观察和分析。综合分子系统学和孢粉学的研究结果, 得出结论: (1) 在形态学研究中广泛被接受的15个物种得到了单系支持, 并厘清了分类困难的复合群; (2) 发现边缘鳞盖蕨(M. marginata)可能存在隐性种; (3) 建议恢复过去归并处理为异名的瑶山鳞盖蕨(M. yaoshanica)、罗浮鳞盖蕨(M. lofoushanensis)、四川鳞盖蕨(M. szechuanica)以及滇西鳞盖蕨(M. subspeluncae); (4) 提出鳞盖蕨属可能存在杂交现象; (5) 提出鳞盖蕨属完整的属下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东花楸属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书宾 《植物研究》1990,10(3):69-70
本文发表了山东产花楸属一新变种棱果花楸Sorbus alnifolia (Sieb.et Zucc.)K.Koch.var.angulata S.B.Liang及柳属泰山柳Salix taishanensis C.Wang et C.F.Fang雄株补遗。  相似文献   

18.
东北黑三棱属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 《植物研究》1992,12(3):255-261
本文发表了中国东北黑三棱属三新种及我国三新记录种, 三新种为东北黑三棱Sparganium manshuricum D.Yu;周氏黑三棱的Sparganium choui D.yu和抱茎黑三棱Sparganium amplexicaulium D.Yu。我国三新记录种为塔果三棱(新拟)Sparganium polyedrum Asch.et Gr.;旋序黑三棱(新拟)Sparganium glehnii Meinsh, 和日本黑三棱(新拟)Sparganium japonicum Roth.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地区芽孢盘菌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项存悌  宋瑞清 《植物研究》1988,8(1):147-152
本文报导了中国东北地区芽孢盘菌属(Tympanis)5个种1变种, 其中1个新种(T.tiliae Xiang et Soing)4个国内新记录种(T.confusa Nyl., T.abietina Groves, T.piceina Groves, T.alnea(Pers.)Fr.)1个国内新记录变种(T.alnea var.hysterioides Rehm)以上各种都进行了形态和培养特性的研究, 还用Koch's证病法则证明了T.confusa是引起红松流脂溃疡病的病原菌, 并在松脂上伴生Sarea resinae(Fr.ex Fr.)Kuntze.  相似文献   

20.
官少飞  郎青 《植物研究》1987,7(1):77-80
本文发表了产于江西的菱属和茨藻属的新种和一新变种:赤湖冠菱Trapa litwinowii V.Vassil.var.Chihuensis S.F.Guan et Q.Lang,鄱阳次藻Najas poyangensis S.F.Guan et Q.L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