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附地菜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条件,得到了大量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用改良的NT培养基做液体静置培养,41.7%的原生质体可以分裂,进而形成细胞团,转移到MS固体培养基后形成愈伤组织。最后在MS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和根。经一年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无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
从龙葵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制的纤维素酶从龙葵(Solanum nigrum L.)叶肉细胞制备了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用悬滴和浅层培养法,龙葵原生质体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再生成完整的植株。比较了在 NT 培养基中不同肌醇含量对原生质体的影响;每升培养基中加250毫克的肌醇能促进龙葵叶肉原生质体的生长和分裂。  相似文献   

3.
龙胆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龙胆试管苗的叶肉细胞分离得原生质体。培养4—5天后能见到第一次分裂,一个月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试管苗的低温预处理是龙胆叶肉原生质体能否分裂的重要条件;似乎只有体积小的原生质体能保持持续分裂。获得的愈伤组织正在诱导器官分化。  相似文献   

4.
应用自制的纤维素酶从三个烟草品种的叶肉组织获得大量完整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阐述了影响原生质体活力的某些因素。详细叙述了烟草原生质体的培养过程和方法,由于培养技术的改进,试验所用三个烟草品种的叶肉原生质体已经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再生植株。此外,观察到“金星”的双倍体与单倍体叶肉原生质体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的差异。并对自制纤维素酶与日本纤维素酶(Onozuka)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烟草原生质体从体积增大到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必须移贴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取继代培养后4—5天的谷子(Setariaitalica,品种豫谷一号)悬浮培养细胞,用含2%纤维素酶(Onozuka Rs)和0.1%果胶酶(Pectolyase Y 23)的酶溶液酶解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纯化后的产量在2—6×10~6原生质体/克鲜重。原生质体在培养2天后形成细胞壁并开始进行分裂。在培养6天时的分裂频率达5—12%。此后随添加新鲜培养基并降低培养基的渗透压,形成细胞团。培养一个月后,可将可见的细胞团转移到附加2,4-D和激动素的MS琼脂培养基上,即形成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6.
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叶黄芪(Astragalus tenuis)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出的再生苗叶片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在改良 K8p 培养基中形成了愈伤组织。增殖后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分化出苗。幼苗在生根培养基中长出不定根,再生成为完整植株。再生苗叶肉原生质体在 AY培养基中,种子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在改良 K8p 或 AY 培养基中均不能形成愈伤组织。较低的2,4-D 浓度有利于原生质体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过高的2,4-D 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甘蔗原生质体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甘蔗(台糖134)花粉植株叶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作为分离原生质体的材料。原生质体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式培养在修改的 MS 培养基上,经培养后一周内,观察到第一次细胞分裂,约5—6周后,形成了愈伤组织。将胚性细胞团组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除去或降低2,4-D浓度,但含有 BA 的分化培养基上,约2—3周后,有的愈伤组织发育了胚芽鞘,另一些愈伤组织分化出胚根或根。系统观察了这些原生质体在分裂和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研究了豆科植物紫云英的叶片及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叶片培养实验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加1.0-2.0毫克/升2,4-D和0.25毫克/升KT;诱导根分化需加1.0—5.0毫克/升NAA和0.5毫克/升BA;而苗分化则以0—0.5毫克/升IAA和0.5毫克/升BA为好。高浓度的NAA有利于根分化而抑制茎芽形成;高浓度的IAA对根和芽分化都有抑制作用。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试验表明,紫云英叶肉原生质体的释放及其培养活力受叶龄、植株生理状态和酶浓度的影响。叶肉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M8P培养基中能分裂。用改良KM8细胞培养基定期稀释,可使分裂持续进行而得到细胞团。BA和2,4-D为诱导紫云英叶肉原生质体分裂所必需。其最佳组合激素为BA 0.21毫克/升和2,4-D 1.13毫克/升。葡萄糖作为渗透压稳定剂时,其浓度明显影响原生质体的存活率。弱光条件下培养比黑暗培养有利于叶肉原生质体分裂。由叶肉原生质体形成的愈伤组织能形成瘤状结构和根。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商用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中浅层培养,耳生细胞分裂,并获得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到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已从克新四号和68—62两个马铃薯品种的原生质体得到再生的完整植株。再生细胞的分裂频率受原生质体培养密度的影响。细胞团的生氏对液体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敏感。不同的原生质体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在分比培养基中加入3%的甘露醇,能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并缩短分化期。  相似文献   

10.
苗龄与红光对向日葵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君达  薛庆中 《遗传学报》1992,19(5):430-435
用1.0—1.5%(W/V)纤维素酶(Onozuka R-10)和0.3—0.5%(W/V)果胶酶[Pectinasc (Serva)]配合分离到大量有活力的向日葵下胚轴原生质体,经液体浅层培养或琼脂糖小块培养7—10天后,均能持续分裂到细胞团或体细胞胚,至14—21天形成大量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直径0.5—2.0mm)。比较试验表明:(1)影响向日葵下胚轴原生质体分裂生长的首要因素是起始材料无菌苗的生理状态。用红光照射无菌苗,能明显地促使下胚轴原生质体在较低密度(1×10~4/ml)培养时,也能持续分裂,再生小愈伤组织;(2)在MS培养基上添加5mmol/L谷氨酰胺或以7.5mmol/L谷氨酰胺代替原培养基中的无机氮,能促使原生质体高频率(44.4%左右)分裂,再生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1.
欧当归原生质体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发生和细胞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继代培养的欧当归(Levisticum officinale Koch)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在 C81V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较高频率的持续分裂。形成的细胞团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后,发展成了白色松软型的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附加6-苄氨基嘌呤和吲哚丁酸的 N6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了2—3个月后,表面出现了浅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后者在附加吲嗓丁酸和萘乙酸的 MS 培养基上培养,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分化出大量小植株。对供体愈伤组织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进行了细胞学观察。  相似文献   

12.
基因组对芸苔属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世君  孟征 《遗传学报》1994,21(3):222-226
本文以包心菜、芜菁油菜、浙油601的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为材料,经不同液体培养基浅层培养,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增殖后,转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均获得了再生植株。本文着重研究了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分裂频率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分裂频率的影响随原生质体培养基的不同而异;(2)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影响显著,芜菁油菜的A基因组不利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3.
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 L.)叶肉原生质体于 NT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于MSBI分化培养基上形成绿色突起。将绿色突起转移到MS培养基上于10小时光照下形成花芽。一部分在试管中从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不带叶片的花芽并开花结籽,其他都形成有叶片的开花植株。对此种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皱叶甘蓝的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皱叶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subauda)“SA61”(SV)的叶及下胚轴分离的原生质体在 MS_1(修改的MS)培养基上细胞壁再生和分裂启动较快。叶原生质体在 DPD_1(修改的 DPD)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分裂率和植板率;下胚轴原生质体在MS_1上获得最佳的培养效果。叶原生质体培养3—4天后见到一次分裂;下胚轴原生质体在48小时左右即可发生一次分裂。原生质体培养 20—30天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微愈伤颗粒,40天左右即可达1mm大小。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增殖微愈伤组织,MB_2、MB_3表现了优良的效果。在MS_2培养基上的芽分化效果最为理想。在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2周后得到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两个品系小叶子x多子白和乌盟601的叶肉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叶肉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2mg/1ZT+0.1mg/1 IAA培养基中,培养至70天以后,开始发生芽的分化,待芽生长到2-3cm高度时,转入MS+0.05mg/1 NAA培养基中,很快出根长成完整植株,带1-2片叶的茎段移栽入灭菌的混合土壤中生长并结出薯块。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铃薯两个品系小叶子x多子白和乌盟601的叶肉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叶肉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2mg/1ZT 0.1mg/1 IAA培养基中,培养至70天以后,开始发生芽的分化,待芽生长到2-3cm高度时,转入MS+0.05mg/1 NAA培养基中,很快出根长成完整植株,带1-2片叶的茎段移栽入灭菌的混合土壤中生长并结出薯块。  相似文献   

17.
埃塞俄比亚芥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埃塞俄比亚芥“84A165”为材料,从3—5日龄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或温室生长的三叶期苗的第一真叶游离原生质体,悬浮于 P-B 液体培养基中,用0.15—0.3%低融点琼脂糖固化,薄层漂浮,暗培养。原生质体密度为5×10~3—1×10~4/ml。下胚轴原生质体在培养后48小时出现一次分裂,3天后分裂频率达21%,6天后达34%。子叶和真叶原生质体起始分裂稍晚(第5天),分裂频率也较低。培养1周后,加入稀释培养基 DPDK_3,并转至光下,以后每隔一周加液一次。一个月后获得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植板率为2—3%。小愈伤组织在固体增殖培养基上继代长大。子叶和真叶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在转至补加 NAA0.1、BA3mg/1的分化培养基上后获得芽分化,把这些芽切离,转至 IAA0.2mg/l 的生根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8.
从发根农杆菌A4转化的荒漠植物—璐驼刺毛状根愈伤组织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的结果表明,酶解新转代7~10d的淡黄色松软愈伤组织,可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附加有1.5mg.L-1 2,4.D、0.2mg.L-1 6.BA、0.3m01.L-1甘露醇、2%(W/V)蔗糖和500mg·L-1水解酪蛋白的DPD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可持续分裂。培养基的最适渗透压为(450±3)mOsm·kg-1,原生质体的最适植板密度为4×10^5个.mL-1。制备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以低温(4℃)预处理后,原生质体的产率和分裂频率均提高,分裂频率最高可达50%。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在附加1-2mg.L-1 6-BA(或KT)和0.2mg·L-1N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后,可以分化并获得再生植株。纸电泳检测表明,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和分化植株仍然含有毛状根转化系的特异产物——冠瘿碱。  相似文献   

19.
小偃麦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AABB)和中间偃麦革[Elytrigia intermedium(Host)Nevski BBEEFF]的杂种 F_1——小偃麦的幼穗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近两年后,转入修改的 MS 液体培养基建成胚性细胞悬浮系。从此悬浮系分离的原生质体在修改的 KM_(8p)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后出现第一次分裂。15天后,在液体浅层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分裂频率为2%;而用1.2%琼脂糖固化进行固体平板培养时,细胞的分裂频率则为12.14%。20—30天后,添加渗透压降低的原生质体培养液。当从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长至2—4mm 大小时,逐步转至生长及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0.
烟草叶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芽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烟草叶组织切块,培养在附加2毫克/升 NAA 和0.5毫克/升 BA 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以及在加有2毫克/升 BA 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芽,研究了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培养3天后,叶肉细胞增大,核染色加深,细胞积累淀粉;在叶切口处的叶肉细胞,维管束上方的栅栏组织细胞以及维管薄壁细胞开始分裂。随后细胞分裂逐渐遍及整个培养材料,其中以切口处的细胞分裂最为活跃。在栅栏组织中,由于细胞多次横向分裂的结果,形成排列整齐的细胞。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也随之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培养7天后,在叶组织中即形成大量的分生细胞团,这种分生组织起源于两类细胞,即叶肉细胞,以及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薄壁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在加有 NAA 和 BA 的培养基上,活跃细胞分裂的结果即导致形成愈伤组织。而在附加 BA 的培养基上培养10天,即可见分生细胞团进一步分化形成大量芽原基。芽可以起源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也可由组织较深处的分生组织分化而成。在芽形成的过程中,细胞中积累的淀粉逐渐被利用而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