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色作物种质资源兼具实用与美观特性,是作物种质资源中的重要组成,也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传统文化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丰富多元的彩色作物,增添了乡村的艺术色彩,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美丽乡村设计中科学应用彩色作物资源,既可以丰富作物种质资源,利于保护遗传多样性,又可以融入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2.
深圳宝安区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从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当地拥有的旅游资源和深圳市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宝安区旅游业应定位为建设生态旅游基地。通过对宝安区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宝安大生态旅游新格局。建设以海上田园为中心的湿地生态旅游区;以光明农场为中心的农业生态旅游区;以羊台山、凤凰山为中心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以沙井、福永、西乡等镇为中心的人文生态旅游区。各旅游景区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积极引进国内外综合实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旅游企业经营宝安的旅游业(包括旅游交通、旅游酒店、旅行社等),组建多种经济并存的“宝安旅游集团”,按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统一运作管理全区的旅游业。配套“绿色酒店”、“绿色交通”等基础设施对宝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福建沿海海岛植被及植物资源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资源严重衰退、树种组成简单、森林生态效益差、果林生产落后、农业植被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保护现有各类植被,发展针闲叶混交防护林,加快沙荒及荒山绿化,积极发展经济果林及旅游林业等建议,为各地开发海岛资源、振兴海岛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安全及其生态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对生态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生态安全是指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及其生物要素、环境要素、资源要素等在数量、质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上的一种和谐、健康、稳定的状态和水平。农业生态安全包括农业环境安全、农业资源安全、农业生物安全和农业产品安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生态安全管理对策 ,包括 :①加强农业生态安全管理 ,发展生态产业 ;②加强对现有资源与生态系统的保护、培育与可持续利用 ;③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 ,保障生物安全 ;④加强农业综合抗灾能力建设 ;⑤加强农业生态安全监测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⑥建立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5.
70年来陕西省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实现农业产业与资源相一致,建立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耦合度可以阐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互动关系,判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在分析陕西省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参照系统科学等理论及相关研究结果建立了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度模型,并计算和分析了该流域70a来的耦合度.结果表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Ⅰ.经济系统依赖生态资源进行原始化农业生产阶段;Ⅱ.农业生产掠夺式利用生态资源,生态系统供给能力不断减少阶段;Ⅲ. 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化发展阶段;Ⅳ.降低农业发展速度,促使生态系统重建阶段.纸坊沟流域从1938~2008年先后经历了第Ⅰ阶段、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目前处于第Ⅲ阶段,但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已潜伏了越来越大的危机,到2018年系统耦合突破"协调"界限,"相悖态势"将明显表现出来.为此,纸坊沟流域必须调整产业布局,发展草畜产业,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着重分析了广东省佛山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农业用地应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外向型农业,因地制宜地开发未利用土地资源;对非农用地要做好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工作,统筹规划,城镇用地内函与外延并重;合理调整农业和非农业用地结构;加大土地资源管理的力度,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1982年9月17—23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宁夏社会科学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基地办公室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教授、科研人员和实际工作者110人出席了会议。提出论文40篇,着重讨论了全国各地农业生态经济状况、经验教训和对策,以及农业生态经济的研究对象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广西恭城月柿生态农业旅游能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奥德姆(H.T.Odum)创立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emergy)分析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以期为当地和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该县红岩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经济投入为12.74×10^5$,经济产出为35.47×10^5$,实现经济净收益22.73×10^5$。与原生态农业系统相比,复合系统在经济投入增加17.2%的情况下,经济产出增加126%以上,经济净收益约为原生态农业系统的4.75倍,经济产投比由原系统的1.44变为复合系统的2.78。发展生态旅游之后,当地新的生态农业旅游系统在环境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对环境资源的经济反馈9.24×1017sej,使能值产出增加9.79×10^18sej,新系统净效益是原生态农业系统的4.74倍,净能值产出率为原生态农业系统的1.94倍,能值投资率比原生态农业系统提高17%。研究结果还指出:目前恭城县红岩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一般系统论中系统演化"的思想、"Thornes关于植被和土壤侵蚀耦合模型"等思路,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的基础模型和扩展模型。通过该模型能够揭示农业"生态—经济"的互动过程、确定农业经济系统影响生态系统的临界点,这对于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制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纸坊沟流域20余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资料为基础,借鉴已有研究结果,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计算,建立了反映纸坊沟流域不同情境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结果表明:按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现状演变轨迹,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临界点为en(t)=1.22×el(t);如果继续完善系统循环,强化"林草资源-畜牧业"链网,在生态系统阈值范围内可增强经济系统功能;如果停止"退耕"而出现复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临界点变为en(t)=0.69×el(t),单位生态系统功能减弱。为此,必须稳定退耕还林工程,促进农业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加速产业优化升级,这样方能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城市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宗旨, 以集约利用资源, 保护环境为目标, 旅游作为城市转型和升级的新型产业, 与城市在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协调关系, 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 分别构建了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敦煌市2003-2012 年间敦煌市旅游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1)敦煌市旅游产业和生态文明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在研究期间稳步提高; (2)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越来越好, 在2012 年达到初步协调阶段, 但改善程度并未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3)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2010 年之前基本上呈现旅游滞后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滞后交替演化的态势, 2010 年以后, 整体上呈现旅游产业引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说明旅游产业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引领作用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水平还不能较好的支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继军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2723-2729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指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按照其固有的互动关系,在人类适当干预和调控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其耦合态势可以依据农业资源与农业产业之间的循环链网结构予以表示.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经历了“系统耦合→系统相悖→系统耦合→高层次上系统局部相悖”的过程,流域中农民的需求、国家宏观政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的调控和干扰是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针对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建立以林草及其相关产业为中心的耦合体,建设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广东连平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总体生态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连平的气候资源、土壤与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系统和区位优势、经济现状、人力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系统的分析,以及对连平生态县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其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再据此提出了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规划建设内容,特别是在生态区划方面提出了建立105国道生产生活与交通走廊、东部水源林保护与水电发展区、西部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区网络、东南部生态农业与生态城镇建设区的生态经济区域总体布局,最后还提出了为了加速生态县建设应优先开展的重要工程项目、关键技术和战略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机理, 借鉴已有的融合理论研究成果, 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构建其融合协调发展模型。以半干旱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 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融合协调关系进行测评, 借助Vensim PLE软件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情景模拟和路径选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兰州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 融合协调度也在不断提升, 2008—2010年旅游产业发展滞后、2011—2014年实现同步发展、2015—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虽然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协调指数在不断提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度处在良好协调状态。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现状延续、资源融合、市场融合、机构融合四种不同的路径情景模拟, 仿真结果显示资源融合的路径更好。综上, 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产业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的挖掘力度、提高资源融合效率, 以期推进半干旱河谷型城市兰州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旅游生态补偿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旅游生态补偿基本认识上的混乱,本研究对旅游生态补偿的内涵进行了剖析。首先,基于旅游业与生态补偿之间关系的二重性,提出了认识旅游生态补偿的"主体说"与"途径说"2种视角;其次,通过基本语义与范畴的分析,明确了包含3类补偿主体和3类补偿对象(可归为自然与人2种类型),包含对负外部性行为的惩罚和对正外部性行为的激励两大方面,包含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2个层面的完整的旅游生态补偿关系域;最后,针对相关概念的混用,理清了"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旅游资源价值补偿"、"旅游征地补偿"与旅游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田大江  陶慧  李玏  朱鹤 《生态科学》2016,35(3):153-160
湿地生态旅游既是生态旅游的一种专项形式, 也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银川湿地资源丰富, 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通过对银川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 分析得出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 运用内、外部环境分析矩阵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以探讨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以“生态安全为底线、生态文化为核心、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开发理念, 以社区参与、政策、资金等为保障机制, 以完善生态旅游服务设施、升级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为开发方式的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型, 以期实现银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韩晓佳  王继军  赵晓翠  王超远  夏雨 《生态学报》2021,41(12):4720-4731
生态脆弱区抗干扰能力弱,明确其系统的生态潜力,在潜力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资源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视角,尝试测度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同时以三产融合典型代表乡镇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和主导产业进行时空分析,最后对生态系统加以功能分区。结果显示:(1)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是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林地面积的增加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随之上升,在空间上呈现"中间低两翼高"的格局。(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受服务价值与资源开发过程影响,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相对一致,呈现出"两翼高中间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直接导致林地的生态潜力增加,耕地的生态潜力减少。(3)研究区在退耕过程中形成以大棚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以农林特色销售为主的商品型种植农业,以山地苹果为主的林果产业以及以酒店商贸为主的服务行业。并随城镇一体化的推进,主导产业呈现出由传统粗放型大田种植向集约型设施农业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了以镇区分布为主的第三产业、依托拐沟坡地的林果产业和沿川道展开的设施农业的产业布局。(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区划分为城镇生态环境维护区(第Ⅰ类型区)、农业生态保护区(第Ⅱ类型区)、生态安全屏障区(第Ⅲ类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7.
广东永汉传统农村的聚落生态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雪婷  严力蛟  后德仟 《生态学报》2011,31(19):5654-5662
生态观作为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看法,是一种综合了聚落生态、社会、文化、空间等多重属性的研究视角。采用田野调查法,走访了永汉300余个传统农村聚落中的98个,获得由68个聚落个体组成的样本。"后龙山林地+建筑群+地堂+鱼塘+耕地"为这些聚落的基本构成模式。其生态观主要由社会、经济、文化三类因素构成,三者共同影响了聚落选址、规模和结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同一聚落內部以及不同聚落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因素主要包括饮食和居住的生存需求;文化因素的主要内容是风水。改革开放以来聚落发生演替,原因是生态观中经济因素地位大大提高,风水的影响降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演替过程中出现土地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发展一种基于传统农村聚落保护及再生的新的生态观及可持续发展模式以修正演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8年吴起县农户调查资料,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相关关系的农业资源和产业态势对系统耦合有一定影响,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14和1.00;农业资源与产业态势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1,说明吴起县的产业发展并非建立在对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基础之上,农业资源对经济效益的变化没有直接作用;产业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农业资源之外的能量和物质的开发利用上,导致产业态势对经济效益的直接路径系数为-2.95,总的路径系数仅为0.23.从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及其耦合的角度看,目前研究区农业系统建立在不稳定的、较少依赖于本系统资源的耦合态势下,即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耦合机制的建立与形成过程中潜伏了较大危机.为此,需要提高牧草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发展林草及其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9.
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张家界市土地利用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东国  熊鹏  方世敏 《生态学报》2018,38(16):5904-5913
土地利用多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数量结构优化,很少对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结构优化,鉴于此,为提高旅游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不仅对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优化,而且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为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法中的Lingo模型求取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的最优土地利用结构,并根据分布规则把优化后的数量结构配置在空间上,借助CLUE-S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结果表明:(1)2015年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394,旅游环境状况和旅游人文社会响应的安全度均比旅游资源环境压力低。(2)在数量结构优化下,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明显,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2025年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8196,比2015年提高了0.0802,处于安全的状态。(3)在空间结构优化下,林地主要分布在桑植县和慈利县的山地丘陵区、武陵源区以及永定区南部;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慈利县、桑植县及永定区城区;草地主要位于桑植县和慈利县的山区以及武陵源区;耕地主要分布在慈利县和永定区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未利用地零星分布在慈利县、桑植县及永定区。研究结果可为张家界市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生态安全建设提供规划指导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南地区(或辽南经济区),系指辽宁中部平原地区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大连沿海城市组群的广大区域,所辖10个市30个县,土地面积9.44×10~4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64.2%,人口267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3.1%,工农业总产值5.934×10~(10)元,占全省的84%。这个地区自然地理位置优越,前有以大连为中心的临海港口城市组群为“窗口”,后有重工业基地中部城市群为“腹地”,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生产商品率高,石油、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技术力量强,开发潜力大,是辽宁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国土整治重点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建设和资源的开发使这一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经济建设、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和破坏,而且有的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