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联合乳腺钼靶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观察随访130例就诊我科的乳腺疾病患者,进行ABVS、传统超声和乳腺钼靶检查。结果:130例患者中ABVS的疾病单独诊断准确率为91.5%(119/130),传统乳腺超声的单独诊断准确率为84.6%(110/130),乳腺钼靶的单独诊断准确率为86.9%(113/130),而ABVS联合乳腺钼靶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95.4%(124/130),明显优于两者单独应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VS是一种全新的乳腺检查方法,较传统乳腺超声、乳腺钼靶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准确率,而ABVS联合乳腺钼靶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钼靶X射线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的影像学特征及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 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且疑似为乳腺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钼靶X射线与CDUs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别观察钼靶X射线与CDUs对不同大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乳腺癌钼靶X射线与CDUs的影像特征,探讨钼靶X射线及CDUs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120例患者确诊乳腺癌者106例,证实为良性病变者14例。对于不同直径的乳腺癌诊断比较中,CDUs检查直径<1 cm病灶31个(29.25%),钼靶X射线检查直径<1 cm病灶23个(21.7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直径>3 cm病灶,钼靶X射线检查22个(20.75%),CDUs检查为14个(13.21%),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钼靶X射线与CDUs的影像特征比较显示,钼靶X射线对于点状微小钙化检查72个(67.92%)、边缘模糊伴毛刺病灶检查84个(79.25%),二者征象检出率明显高于CDUs检查40个(37.36%)、47个(44.3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DUs对于肿块影检查个(76.42%)、增粗血管影或血流信号异常病灶检查79个(74.53%),二者征象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X射线检查54(50.94%)个、57(53.77%)个,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钼靶X射线及CDUs诊断效能研究显示钼靶X射线联合CDUs技术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NPV)以及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93.40%、93.41%、95.83%、64.29%及76.98%,均高于钼靶X射线的83.02%、88.89%、80.19%、15.81%及51.88%,亦高于CDUs技术的78.30%、75.47%、85.83%、28.57%及30.98%,多组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钼靶X射线与CDUs技术在诊断乳腺癌方面各有优缺点,二者联合检查利于提升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3.
曾艾  张琴  刘炜  何梅  王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1):2144-2147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直径小于1 cm的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病理结果,分析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对乳腺肿块的检查结果(边缘毛刺征、血管、淋巴结、微小钙化),比较其对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66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发现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32例。与病理检测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检出率无差异性(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的良恶性检出率均显著降低(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良恶性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但均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的检出率(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边缘毛刺征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和淋巴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而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明显低于钼靶X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P0.05),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直径小于1 cm乳腺癌的诊断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在未扪及肿块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乳腺科收治的未扪及肿块乳腺癌患者92例,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相印证,对比不同的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单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单纯钼靶机检查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机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和单纯钼靶机检查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能够明显提高未扪及肿块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赵青  赵献萍  马斌林  翟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536-6539,643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及钼靶X线对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5例患者128个乳腺病灶的超声弹性成像图及钼靶X线成像图,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对比UE与Mx-rp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结果:恶性42个病灶,良性86个病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92.86%,特异度95.35%,正确指数0.8821,阳性预测值90.7%,阴性预测值96.47%,阳性似然比19.97,阴性似然比0.0749.而用钼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90.48%,特异度89.53%,正确指数0.8001,阳性预测值80.85%,阴性预测值95.06%,阳性似然比8.642,阴性似然比0.10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较Mx-rp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肿块中血含量和血氧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乳腺肿块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3例乳腺肿块住院患者进行乳腺血氧成像,超声,钼靶检查,通过与术后病理对比,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血氧成像技术,超声,钼靶准确率分别是95.1%,90.3%,85.4%;敏感性分别是95.2%,76.2%,66.7%;特异性分别是95.1%,93.9%,90.2%;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3.3%,76.2%,63.6%.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7%,93.9%,91.4%.血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优于钼靶,但与超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乳腺肿块中血含量和血氧含量的变化,可为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不低于超声或钼靶,对临床乳腺肿块的辅助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危及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目前临床对乳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很多,既往检查主要包括钼靶、超声等,因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已成为常规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但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并有自身的局限性。CT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但检查过程中的X线剂量较大,并且动态增强时间较长,故作为乳腺钼靶的补充检查手段。这些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均有不同的诊断意义,在当前众多诊断乳腺疾病方法中,具有无辐射,较高软组织分辨力及可多方位多层面成像的乳腺磁共振(MRI)成像有其独到的优势,某些方面能弥补超声和钼靶检查的局限性,乳腺磁共振可提供病灶形态学和增强血流动力学表现,可用于常规检查方法不能确诊病灶的鉴别诊断。乳腺肿瘤MRI成像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乳腺MRI影像技术、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予以综述,探讨MRI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病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诊断中,大多数恶性肿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块的血流显示率明显高,血流分布以Ⅱ、Ⅲ级为主。结论: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癌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良恶性肿物的影像互有交叉,其诊断符合率并非是100%。须两者联合应用,综合分析,方可提高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病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诊断中,大多数恶性肿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块的血流显示率明显高,血流分布以Ⅱ、Ⅲ级为主。结论: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癌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良恶性肿物的影像互有交叉,其诊断符合率并非是100%。须两者联合应用,综合分析,方可提高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与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和骨桥蛋白(OPN)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清CA15-3、CEA和OPN水平,并采用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比较X射与血清学检测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CA15-3、CEA及OP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5-3、CEA、OPN和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钼靶X射线摄片及肿瘤相关标志物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C. Engohan‐Aloghe, N. Hottat, J. Cosaert, R. Boutemy, I. Fayt and J.‐C. Noël
Evaluation of accuracy of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BI‐RADS3 category breast lesions: cytohistological correlation in 337 cases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 in BI‐RADS3 breast lesions.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4 and December 2007, 337 cases from BI‐RADS3 lesions underwent FNAC. Three to six needle passes were made on each patient. In 67 cases (20%) a histological biopsy was performed. Cyt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were performed by the same pathologist. Results: 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showed that 88% (59/67) of BI‐RADS3 breast lesions were benign. Only 6% (4/67) were malignant, consisting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nd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Conclusion: BI‐RADS3 lesions remain disruptive in their management.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ytology and histology showed that most of these lesions were benign and that finally FNAC remains a useful and accurate tes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les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常规高频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120例(146个甲状腺结节)。对患者进行常规高频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计算不同方法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2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有146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98个,恶性结节48个。常规高频超声显示在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微钙化及RI值上,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高频超声与弹性成像相比,诊断效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高频超声与联合超声诊断的灵敏度(X~2=12.22,P0.01)、特异度(X~2=10.21,P0.01)、准确度(X~2=9.31,P0.01)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超声弹性成像与联合超声诊断灵敏度(X~2=6.51,P0.01)、特异度(X~2=5.82,P0.05)、准确度(X~2=4.56,P0.0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乳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超声表现。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确诊为乳腺微小结节的患者184例,术前采用高频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结节探测,将探测结果与病理切片比较,同时对良恶性微小结节之间的形态、血流、微钙化以及边缘轮廓等情况进行图像分析,总结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1经过高频超声,检测出184例乳腺微小结节患者,有238处微小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94处、恶性结节44处;病理切片显示,微小结节244处,其中良性结节197处、恶性结节47处。与病理切片比较,高频超声的结节检出率高达97.5%,良恶性结节的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8.5%、93.6%;2结节形态规则度对比,良性结节较恶性结节更规则(P0.05);钙化情况比较,并非所有结节都出现钙化,两者钙化情况暂无可比性;结节边缘轮廓清晰度比较,良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缘清晰,而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缘模糊;结节边缘良性结节较恶性结节更清晰;3血流检出率比较,恶性结节组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技术对乳腺微小结节的检出率较高,错误率较低,是鉴别乳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比较与分析钼靶和超声检查在乳腺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018年8月到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钼靶和超声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11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76例、乳腺癌34例。恶性组钼靶的分叶征、钙化、大角征、毛刺征等比例高于良性组,病灶大小也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超声的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高回声晕、回声衰减、微钙化等比例高于良性组(P<0.05)。钼靶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判断为乳腺良性肿瘤72例,乳腺癌38例;超声BI-RADS判断为乳腺良性肿瘤75例,乳腺癌35例,钼靶鉴别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7.1%,准确性为94.5%;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100.0%,准确性为9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分叶征、回声衰减、毛刺征为导致误诊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在钼靶和超声检查中都有明显的征象特征,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更高,病灶大小、分叶征、回声衰减、毛刺征为影响诊断效果的很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4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记录影像学特征。结果:在148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乳腺癌32例(恶性组),良性乳腺肿瘤116例(良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的超声病灶形状、边缘、回声、微钙化等特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强度与良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造影灌注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上升支斜率(Wash in slope,WIS)值都高于良性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值低于良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组织弥散定量参数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area ratio,%AREA)低于良性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应变均值(mean,MEAN)值高于良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经济快捷、实时无创、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能够定量评估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可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在不可触及乳腺包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临床不可触及但超声提示为乳腺包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在高频超声引导乳腺病灶体表定位下行乳腺病灶切除术,40例在高频超声引导导丝定位下行乳腺病灶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定位时间、手术时间、切除组织量/肿物组织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病理诊断及术后超声随访情况。结果:与体表定位组比较,导丝定位组定位时间显著延长(P0.05),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切除组织量/肿物组织量显著减小(P0.05)。体表定位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5例血肿,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定位组良性48例(96.0%),恶性病灶2例(4.0%)。导丝定位组良性病灶36例(90.0%),恶性病灶4例(10.0%)。两组病理诊断为良/恶病灶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超声随访6~12个月,病灶切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精确,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正常乳腺组织的破坏,可作为行不可触及乳腺包块切除术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乳腺实性病变患者54例,共65个病灶,先后给予乳腺二维超声检查与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采用弹性模量值与钼靶BI-RADS分级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良性病灶组弹性最小、最大值以及平均值、标准差与恶性病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中,弹性最大值明显优于平弹性均值;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二维超声技术(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9例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血清TSH、甲状腺B超,手术记录、术后病理诊断报告。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不同分布。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179±2.017vsl.259±0.884μIU/mL),P〈0.001;在DTC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以及肿瘤直径≥1cm较〈1c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明显升高(均P〈0.001)。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