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在内镜鼻颅底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实施内镜下鼻颅底手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和单纯影像导航系统辅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脑脊液鼻漏、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辅助内镜治疗鼻颅底肿瘤可以减少术中并发症及副损伤,实现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患者的诊治作用及对NRS,HAMA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消化道肿瘤诊断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消化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镜检查,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内镜影像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分(N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NRS、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内镜技术能明显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患者术中创伤小,疼痛程度较低,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目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定性诊断方法与手术方式,提高诊断准确率,并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36例确诊为PHPT的患者,经不同检查方法组合(实验室检查+X线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99 Tcm-甲氧异丁基异腈核素扫描检查,X线影像检查+B超检查、99 Tcm-甲氧异丁基异腈核素扫描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影像检查+B超检查、99 Tcm-甲氧异丁基异腈核素扫描检查)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经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诊断符合率。结果:4种方式结合(实验室检查+X线影像检查+B超检查+99Tcm-甲氧异丁基异腈核素扫描检查)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最高;针对不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增生治疗效果好,腺癌例数不足,手术效果需进一步证实。结论:实验室检查,X线影像检查,B超,99 Tcm-甲氧异丁基异腈(sestamibi,MIBI)核素扫描检查的结合对PTPH的定性诊断效果好,对于不同的PHPT病因,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雪丽  郑江华  穆晨 《生态学报》2020,40(5):1690-1698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on)的遥感估算与分析对全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尺度的遥感影像上占主导地位的地物景观信息是不同的,现代生态研究多尺度分析至关重要。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使用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影像、融合影像(Landsat8 OLI影像和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影像融合)联同MODIS影像,作为CASA模型的输入参数,探究不同尺度下的研究区域NPP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对比分析不同数据源数据在估算NPP时的精度。结果表明:(1)Landsat 8 OLI数据的NPP值位于150—200 g C m-2 a-1所占比例最高;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影像数据和融合后影像的NPP值位于50—100 g C m-2 a-1所占比例最高;MODIS数据的NPP值位于小于50 g C m-2 a-1比例最高。(2)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影像数据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  相似文献   

5.
多尺度遥感综合监测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植被盖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多尺度遥感影像综合进行全球和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是最近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合利用野外群落样方、数字相机、ETM+影像、NOAA/AVHRR影像,在遥感、GIS和GPS支持下,对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植被盖度进行了综合监测、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1) 利用经处理后的数字相机影像测量盖度的结果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植被盖度测量的标准结果,反映真实的覆盖特征,并用以验证利用其它方法测量结果的精度。(2) 利用野外1 m2样方网格法目视估测的植被盖度结果变化较大,不稳定。本次实验中,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相比,样方估测的盖度普遍偏高,平均偏差为9.92%;但两者相关性较好(r2=0.89)。(3) 采用Gutman模型ETM+影像、NOAA/AVHRR影像反演植被盖度的结果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偏差分别为7.03%、7.83%,ETM+像元分解NOAA像元后得到的植被盖度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偏差5.68%。三者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0.61和0.76。(4)利用野外实测植被盖度数据直接与NOAA-NDVI影像建立统计模型估算植被盖度的精度较低(r2=0.65),而通过空间分辨率介于两者之间的ETM+影像进行转换后,该精度得到一定的提高(r2=0.80)。利用像元分解的方法提高了大尺度植被盖度监测的精度,是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尺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绞窄性肠梗阻不可逆性缺血坏死和可逆性缺血坏死患者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特征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因绞窄性肠梗阻需行紧急手术者,其中30例为不可逆性缺血坏死(缺血组,n=30),30例为可逆性缺血坏死(非缺血组,n=3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术前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尿素氮、C反应蛋白等)和影像学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尿素氮、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缺血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未增强肠道影像平均CT值≥16.5 HU、增强/未增强平均比值1.5、肠系膜积液和游离腹膜液均与不可逆缺血性坏死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未增强肠道影像平均CT值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927和0.914,增强/未增强平均比值1.5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908和0.735。结论:除肠系膜积液或游离腹膜液之外,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平均CT值对诊断不可逆性缺血坏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山区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面临地形效应明显、空间异质性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构建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的变化检测方法一直是遥感应用研究的难点。在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的基础上,构建对象的多种光谱、形状及地形特征,将地形阴影、物候等造成的虚假变化当作"未变化"训练样本,利用决策树算法自动提取检测规则,建立复杂地形条件下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四川攀西山区1989年和2009年TM影像的检测试验,最后对方法的不足和改进措施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包括:(1)文中构建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弱山区复杂地形条件对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不利影响,采用地面调查数据和分层随机采样的总体验证精度为93.57%,Kappa系数为0.8706。(2)C5.0决策树算法对于只有"变化"和"未变化"两种类别且同类间训练样本高度异质化的影像分类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能力。通过将地形、物候等引起的虚假变化当作"未变化"训练样本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精度。(3)光谱特征仍是TM影像遥感分析的主要信息源,影像间NDVI的差值对于植被覆盖区域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检测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4)攀西地区1989—2009年间土地覆盖格局变化明显且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典型的驱动方式包括退耕还林(草)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等。共检测出变化面积740.2km2,占影像总面积的2.49%。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人机影像进行绿地信息分类时,常利用影像光谱、纹理、形状等分类特征,忽视了通过无人机影像生成点云构建的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 DSM)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差异特征。基于此,提出一种顾及无人机影像点云特征的绿地信息分类方法。方法首先基于摄影测量理论对研究区无人机影像进行空三计算,并生成点云,在此基础上构建DSM、DEM和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 DOM);然后,利用DSM和DEM模型构建地物高度差异模型(normalizedDigitalSurfaceModel,nDSM);最后,利用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VDVI)对DOM进行植被与非植被分类,并结合nDSM对植被进行分类。以昆明市呈贡区白龙潭公园为研究区进行绿地信息分类, Kappa系数精度达到0.862,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对城市绿地调查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影像方法,可以辅助医生在实施肿瘤切除的过程中,精确定位肿瘤的边界。临床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医生实施精准手术提供强大的帮助,并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文章主要综述了目前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的进展,以期为临床精准医学手术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尺度遥感影像综合进行全球和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是最近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合利用野外群落样方、数字相机、ETM+影像、NOAA/AVHRR影像,在遥感、GIS和GPS支持下,对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植被盖度进行了综合监测、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经处理后的数字相机影像测量盖度的结果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植被盖度测量的标准结果,反映真实的覆盖特征,并用以验证利用其它方法测量结果的精度.(2)利用野外1 m2样方网格法目视估测的植被盖度结果变化较大,不稳定.本次实验中,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相比,样方估测的盖度普遍偏高,平均偏差为9.92%;但两者相关性较好(r2=0.89).(3)采用Gutman模型ETM+影像、NOAA/AVHRR影像反演植被盖度的结果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偏差分别为7.03%、7.83%,ETM+像元分解NOAA像元后得到的植被盖度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偏差5.68%.三者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0.6l和0.76.(4)利用野外实测植被盖度数据直接与NOAA-NDVI影像建立统计模型估算植被盖度的精度较低(r2=0.65),而通过空间分辨率介于两者之间的ETM+影像进行转换后,该精度得到一定的提高(r2=0.80).利用像元分解的方法提高了大尺度植被盖度监测的精度,是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尺度转换研究的重要实践.多尺度遥感影像的综合对地观测对大区域上反演植被盖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 PWD)被称为“松树癌症”,具有高传染率和高死亡率,对我国森林资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重大损失。及时发现并清理疫木是遏制松材线虫病蔓延的有效手段,精准监测疫木是防控松材线虫病的前提,但是现阶段缺少大面积识别松材线虫病疫木的技术方法。本文旨在探索哨兵-2号与Landsat-8遥感卫星影像对受害松林的识别能力,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和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等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松材线虫病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哨兵-2号影像数据建立的监测模型对受害松林的识别准确率高于Landsat-8遥感卫星影像,其中基于10 m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建立的监测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极端梯度提升等算法建立模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79.3%、76.2%、78.7%和78.9%。在3种不同的影像数据集中,RF...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囊腔样肺癌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囊腔样肺癌的一般资料和MDCT表现,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特征包括病灶大小、部位、形态分型、磨玻璃征、形态和边缘、瘤-肺界面、与支气管关系、囊腔内残留血管分隔、胸膜凹陷征、合并肺大泡等及其相关性。结果:28例囊腔样肺癌包括18例腺癌,3例微浸润腺癌,6例鳞癌,1例腺鳞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腺癌(60.56±8.03)和鳞癌(66.00±7.93岁)高于微浸润腺癌组(49.33±16.17岁)(F=3.449,P=0.048)。平均病灶大小腺癌(1.99±0.69 cm)和鳞癌(2.45±0.87 cm)大于微浸润腺癌(0.73±0.23 cm)(F=5.980,P=0.008)。磨玻璃征主要见于腺癌(14例,77.8%)或微浸润腺癌(3例,100.0%),与鳞癌(1例,16.7%)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鳞癌(5例)与腺癌(2例)相比更容易显示支气管截断(P=0.003)。对不同病理类型囊腔样肺癌的其他影像特征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囊腔样肺癌具有一定的典型CT影像特征,如磨玻璃征可高度提示腺癌或微浸润腺癌,鳞癌更容易出现支气管截断征象或肺门侧软组织影。对于不典型病灶,影像动态随访对确诊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传感器对土壤Na+含量的估测能力,本研究以宁夏银北地区典型样点土壤实测光谱和Sentinel-2B影像光谱为对象,运用逐步回归(SR)和主成分回归分析(PCA)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敏感参量筛选,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BPNN)分别建立实测光谱和影像数据...  相似文献   

14.
多模态融合的分子影像技术整合了多种分子影像技术的优势,已成为当前分子影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新近报道的七甲川菁(heptamethine cyanine)染料是一类具有肿瘤靶向性的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制剂。该染料独特的光学特征使其在肿瘤分子影像、靶向治疗和药物传递系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包裹该类染料可用于NIRF/MRI双模成像,标记核素后可实现NIRF/PET双模成像,共轭结合化疗药物后,可实现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多个七甲川菁染料的复合物已被用作多模态成像,成为光热、光动力学和组合治疗肿瘤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PACS系统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广泛医用,各家医院都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系统建设,HIS,LIS,EMR(电子病历)等基于文本和数字的传输系统都已建设完毕,而对于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随着图像编码和压缩成熟化、DICOM技术规范化、计算机可视化,使得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黄蕊  高岩  王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5):4892-4895
目的:探讨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5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为女性)进行双侧乳腺探查,并采用BI-RADS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进行评价。选取患者BI-RADS 3类、4类、5类的94枚病灶进行研究,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来探讨其关系。结果:在94个病灶中BI-RADS诊断为3类32枚,病理学结果证明良性30枚(93.75%),恶性2枚(6.25%);BI-RADS诊断为4类的36枚,病理学结果证明良性24枚(66.67%),恶性12枚(33.33%);BI-RADS诊断为5类的26枚,病理学结果证明良性2枚(7.69%),恶性24枚(92.31%)。结论:BI-RADS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可用来对各级病灶进行描述、评估,有利于提高乳腺病变影像诊断的特异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病变信息,为其进行下一步治疗措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中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传统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138例泌尿外科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腹腔镜手术组)和对照组(传统手术组)两组,每组69例。观察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min)、平均出血总量(mL)、住院天数(d)、置管引流时间(min)、尿管留置时间(mL)、静脉输液时间(d)及并发症几方面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min)、平均出血总量(mL)、置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并发症上均有所减少,住院天数(d)也相应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泌尿外科应用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手术中出血量少、置管引流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使病人恢复快、缩短治疗周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水盐信息的迅速获取是盐碱地改良利用的重要基础数据。以宁夏银北平罗县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土壤水分、盐分含量和高光谱数据反射率及其同期Landsat-8 OLI多光谱影像数据,利用重采样技术进行实测高光谱数据与OLI影像波段匹配,采用11个线性和非线性函数筛选出敏感波段和11个盐分指数,基于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机(SVM)分别构建土壤含水率(SMC)和含盐量(SSC)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重采样处理后的实测高光谱波段反射率与OLI影像波段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基于线性和非线性函数筛选出的重采样敏感波段及影像盐分指数为自变量构建MLR、PLSR和SVM的SSC估算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26、0.510和0.829,SMC估算模型R2分别为0.455、0.204和0.731,土壤盐分和水分的SVM估算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均优于MLR和PLSR模型,适用于研究区SSC和SMC估算。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及同类地区不同时期土壤水盐信息估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脊柱结核手术方式在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将我院脊柱外科施以手术治疗的89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分成后路组45例和前路组44例,记录手术评价指标、Cobb角、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神经功能(ASIA评分)变化和术后并发症,并对记录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后路组手术时间(185.71±21.89)min、出血量(503.12±57.81)m L、出院时间(21.43±3.52)d、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率(6.82%)、Cobb角度(18.34±8.41)°显著低于前路组,而后路组神经损伤治愈率(54.55%)高于前路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术入路能够影响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效果,与前入路手术相比,后入路手术在手术简便性、安全性、有效性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前言     
自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教授提出分子影像概念以来,分子影像技术迅速发展.这一技术可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在体观察和评价体内的生物变化过程,具有无创、实时、动态、特异、活体(in vivo)成像等特点,在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预后评价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