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志斌  杨持  洪洋  韩向红 《生态学报》2002,22(10):1774-1780
运用植被水平地带性原理在南北样带(NSCT)草原生物群区中温型草原和暖渐型草原内的典型草原地带各选择一个研究站点,于1999-2000年5-9月份对大针茅 羊草群落的数量结构、α多样性、生活型功能群组成、地上生产结构、C3和C4植物组成及群落生长动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暖温型草原群落高度(h)、生态优势度(C)、C4植物比例(%)和单位叶速率(ULR)较高,生长动态曲线呈双峰型且第1峰大于第2峰;中温型草原物种丰富度(R)、群落密度(d)、物种多样性(H')、群落均匀度(E)、F/C值、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持续时间(LAD)和干物质生产能力(P)较高,生长动态曲线呈单峰型,初期生长较快。虽然两站点平均降水量相近,但温度、热量差异较大,年蒸发力不同,并影响到天然降水及土壤水分、养人供给的有效性,可能是导致其群落结构与生长动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人普通胰岛素(诺和灵R)及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T2DM)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8例围手术期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CSII组52例,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A)组56例,人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B)组5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变化、血糖迭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低于抬疗前,CSII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A)组(P〈o.05),MSII(A)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B)组(P〈0.05);术后并发症CSII组低于MSII(A)组(P〈0.05),MSII㈧组低于MSII(B)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对T2DM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顺应性,胰岛素泵是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输注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碘131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发甲亢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患者给予碘131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巯咪唑联合胰岛素注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血清炎性因子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4.5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8.18%,低于对照组的58.18%(P<0.05)。结论:碘131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甲亢安全有效,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系统DOM的来源、特性及流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可溶性有机物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是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可移动碳库及重要的养分库。系统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DOM的来源,组成,性质,季节动态;DOM释放与存留机制及影响因素,森林生态系统DOM的流动及干扰对DOM动态影响等,已有研究表明DOM的森林生态系统C、N、P循环,成土作用,污染物迁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今后森林生态系统DOM的研究应集中于以几方面:(1)确定森林生态系统中DOM源和汇;(2)评价森林水文条件对DOM释放与存留的调节作用;(3)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DOM的影响;(4)可溶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可溶性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动态与可溶性有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动态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林东源  陆军 《蛇志》2006,18(3):219-220
应用胰岛素泵(CSII)对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认可的一种治疗方式。为了探讨这一新疗法的效果,我们应用CSII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通过设置胰岛素泵基础量持续注射和餐前大剂量,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分泌,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云霞  刘桂要  邓强  时新荣  袁志友 《生态学报》2020,40(19):6872-6884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过程,但在雨热同期的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时期凋落物基质质量动态对该区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还不清楚。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分析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的分解特征和分解过程中凋落叶基质质量的变化与分解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经过391 d的分解,刺槐凋落叶的平均质量损失速率为(51.0±8.44)mg/d,显著地高于油松凋落叶(36.7±4.83)mg/d;雨季期间两树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均显著地高于旱季,其中夏季多雨期间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最高,冬季微量降雨期间质量损失速率最低。(2)在整个分解过程中两树种凋落叶C和N含量都表现为净释放且主要发生在雨季,P含量表现为释放与富集交替进行;刺槐凋落叶C/N比、C/P比和N/P比呈波动的趋势,油松凋落叶C/N比则显著地增加且在夏季多雨期出现峰值,C/P比呈波动的状态,N/P比变化较小。(3)不同降雨时期刺槐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与凋落叶P含量动态显著正相关,与C含量、C/P比和N/P比动态显著负相关。油松凋落叶质量损失速率与C/N比动态显著正相关,与C、N含量动态显著负相关,与N/P比动态呈负二次函数的关系。这些结果说明黄土丘陵区刺槐和油松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分解速率之间的差异显著且两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都集中在雨季期间;此外凋落叶分解主要受到凋落叶N含量和N/P比动态变化的制约,与刺槐凋落叶相比,N含量与N/P比对油松凋落叶的限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陈明艳  朱飞  刘爱玲  邱群芳 《生物磁学》2013,(30):5981-5983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在呼吸道人偏肺病毒(hMPV)的检测效果,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在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共831份(男523例,女308例)。标本按年龄分0~6月龄(68例)、6月~1周岁(153例)、1~3周岁(281例)、3~6周岁(198例)、〉6周岁(131例)五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共检测出221例hMPV阳性(26.6%),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121例hMPV阳性(14.6%),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5.19,P〈0.05);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出103例HMPV阳性(12.4%)与实时荧光PCR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7.17,P〈0.05);1~3周岁组hMPV感染率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9,P=0.01)。结论:实时免疫荧光技术hMPV的检测率明显高于直接免疫荧光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hMPV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康Ⅳ号(Gankang Ⅳ,GKⅣ)对脂肪肝(FL)组织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B1组、B2组、B3组、C组、D组。A组、B1组、B2组、B3组、C组给予高脂饲料(84.4%标准饲料+10%猪油+0.5%胆固醇+0.1%胆盐+5%蛋黄粉)和白酒复合复制大鼠FL模型,B1组、B2组、B3组、C组分别给予肝康Ⅳ号低、中、高剂量和东宝肝泰灌胃干预,设空白对照D组。第6周末处死动物取肝脏制备10%的肝匀浆检测TC、TG、SOD、MDA。检测肝脏病理学。结果(1)TC、TG:B1组、B2组、B3组、C组与A组比较,TC、TG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B2组、B3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2)SOD、MDA:B1组、B2组、B3组、C组与A组比较,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在SOD方面,B1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2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在MDA方面,B1组、B2组、B3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肝脏病理学:A组为重度脂肪肝,C组、B1组为中度脂肪肝,B2组、B3组脂肪肝程度轻于C组、B1组。结论GKIV能有效降低肝脏组织脂质沉积,防止MDA的升高,SOD的下降;减轻FL程度,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B 细胞激活因子受体(TNFRSF13C)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 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UUO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2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0、3、7、14 天处死 大鼠。取左侧梗阻肾脏进行Masson染色,拍照后,采用双盲法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提取肾组织中总RNA,用实时荧 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TNFRSF13C基因表达情况。Pearson 检测TNFRSF13C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 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组织中TNFRSF13C 的mRNA 表达量进行性升高,与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程 度一致,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5,P<0.01)。结论:TNFRSF13C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病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慢性 肾脏病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LN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及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检测HUVECs的[Mg^2+].结果: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r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磷脂酰3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磷脂酶Cγ阻断剂(U73122)预处理,均显著阻断VEGF165诱导的[Mg^2+]i增加.但经磷脂酶C阻断剂无活性的类似物(U73343)和增殖激活蛋白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S059)预处理,不能阻断VEGF165诱导的[Mg^2+]i增加:结论:VEGF165通过酪氨酸激酶/磷脂酰3激酶/磷脂酶口信号转导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和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植物油替代鱼油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生长及肌肉脂肪组成的影响及重投喂鱼油对瓦氏黄颡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以大豆油分别替代饲料中的0(FO)、50(S1)、75(S2)和100%(SO)的鱼油配制等氮、等能的颗粒饲料,每组设置3个平行,养殖80d后,再投喂鱼油3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豆油不会显著影响瓦氏黄颡鱼的增重率、肝体指数和体成分(P>0.05)。随着饲料中大豆油含量的增加,S2和SO组肌肉中C18:1n-9、C18:2n-6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增加(P < 0.05),而C20:5n-3,C22:5n-3及n-3/n-6比例显著下降(P < 0.05)。再投喂鱼油30d后,SO组肌肉中C18:3n-6、C20:4n-6、Σ n-9、Σ n-6和S2组中C18:1n-9、Σ n-6比例显著下降(P < 0.05),而S2和SO组肌肉中Σn-3多不饱和脂肪酸、C20:5n-3和C22:5n-3比例显著增加(P < 0.05)。在生产中,可采用先植物油饲料、后鱼油饲料的养殖方式提高瓦氏黄颡鱼肌肉品质(增加有益人类健康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
韩梅  杨利民  张永刚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06,26(6):1825-1832
在全球动态植被模型的发展中,受限于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在物种水平上的研究变得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植物功能群的划分是从生态学的,而不是系统发育的角度来相互比较地对待不同地区的植物,从而削减了植被变化研究中植物分类群的数量,已成为研究植被变化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作用的重要单位。植物的不同光合途径(C3、C4和CAM)从叶片组织结构到生理功能,从生态适应到地理分布均表现出对不同水、热、光环境的响应,是理想的植物功能群分类。为此,分析了中国东北样带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建群种或共建种的草原群落植物光合类型功能群生物量及其与群落初级生产力和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C4植物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且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显著,其变异性较高,更能反映样地问环境变化的差异;(2)C4与C3植物变化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并且多数C4植物常在逆境中起到更大作用,如干旱化、盐碱化和放牧干扰;(3)C4植物种类少,在所有调查样方中仅出现7种,占总出现种类的9.72%。这些特点说明C4植物可以考虑作为评估和预测我国温带草原植被及其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植物功能群。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参数、血脂、补体C3、C4水平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将从2011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SLE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SEL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的不同分成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36例,非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64例,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各项血小板参数、血脂指标以及补体C3、C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LE患者SLEDAI评分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非活动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大血小板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且活动组PLT、大血小板百分率低于非活动组(P<0.05)。活动组、非活动组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且活动组高于非活动组(P<0.05)。活动组、非活动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组HDL-C低于非活动组(P<0.05)。活动组、非活动组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活动组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非活动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SLE患者SLEDAI评分与PLT、大血小板百分率、HDL-C以及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与MPV、PDW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血小板参数PLT、大血小板百分率、血脂指标HDL-C以及补体C3、C4水平与SLEDAI评分密切相关,可能作为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北方C3草本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的测定以及有关该区植被碳同位素资料的收集,共获取了47个样点的地理位置、气候因子和325个植物样品的碳同位素数据;计算了中国北方不同气候分区的湿润指数,分析了C3草本植物δ13C值的空间特征以及与湿润指数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所调查的范围内,中国北方地区C3草本植物δ13C值的分布区间为-29.9‰--25.4‰,平均值为-27.3‰。C3草本植物δ13C的平均值从半湿润地区到半干旱地区再到干旱地区显著变重;3个气候分区植物δ13C值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9.9‰--26.7‰(半湿润区)、-28.4‰--25.6‰(半干旱区)和-28.0‰--25.4‰(干旱区)。一元回归分析表明,各气候分区C3草本植物δ13C值与湿润指数的关系存在差异,在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整个北方地区,C3草本植物δ13C值与湿润指数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随着湿润指数的增加,C3植物δ13C平均值均变轻,但下降幅度不同。而在北方干旱气候区内,C3草本植物δ13C与湿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湿润指数每升高0.1,植物δ13C平均值增加1.3‰。年均温度可能是决定该区内各样点湿润指数和C3植物对13C分馏能力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七氟醚复合麻醉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A组(32例,七氟醚)、B组(32例,七氟醚复合丙泊酚)、C组(32例,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观察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气管插管即刻(T1)~术毕(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 CD4+、CD3+、CD4+/CD8+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 CD8+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C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的POCD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机体应激反应、免疫抑制和认知功能损害,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湿地不同水盐条件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动态及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以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柽柳、杠柳、酸枣3种优势灌木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8年的生长季(5-10月)每月定期采集叶片样品,测定叶片C、N、P含量。结果表明,生长季内3种灌木叶片C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叶片N、P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说明3种灌木采用防御性生活史策略适应盐生和干旱生境。3种灌木叶片C平均含量分别为(399.65±2.66)mg/g、(424.32±1.59)mg/g、(437.47±1.08)mg/g,低于全国(455.1 mg/g)及全球(461.6 mg/g)水平,呈现盐生生境下较低的植物碳储存能力。3种灌木叶片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30.14±0.26)mg/g和(1.81±0.03)mg/g、(23.18±0.38)mg/g和(2.06±0.04)mg/g、(27.36±0.49)mg/g和(2.01±0.03)mg/g,显著高于全国(N∶20.2 mg/g,P:1.46 mg/g)及全球(N∶19.3-20.1 mg/g,P:1.11-1.42 mg/g)水平。叶片C∶N∶P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片P含量对C∶N∶P比变化具有主导作用。3种灌木叶片C∶N∶P质量比分别为246∶17∶1、224∶12∶1、237∶14∶1,说明柽柳的水盐胁迫适应能力高于杠柳和酸枣。从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看,生长季内,柽柳生长一定程度上受土壤P限制,杠柳生长受到土壤N限制,酸枣生长则受土壤N、P共同限制,说明3种灌木的生物地球化学生态位发生了分化,避免了对同种资源的竞争,利于物种共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FACE(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C3作物水稻(Oryza sativa)和C4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生长和竞争关系,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C3植物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增加,吉片数增加,分蘖数增加,叶面积系数(LAI)增大;而C4植物稗草相反,FACE条件下水稻和稗草中面积均减少,而净同化率(NAR)均增加;FACE条件下水稻-稗草比例为1:1时,水稻与稗草的生物量比率、产量比率、LAI比率、茎蘖比率和NAR比率均增加,水稻-稗草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水稻(C3植物)竞争能力增加,稗草(C4植物)竞争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探讨VEGF—C和VEGFR-33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CmRNA和VEGF—C的表达,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相同组织中VEGFR-3表达状况。结果VEGF—CmRNA及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17%(36/69)和49.27%(34/69),VEGF—C基因和蛋白表达基本相符合。VEGFR-3表达阳性率为43.48%(30/69),正常黏膜未见VEGFR-3表达(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中,VEGF—C与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21/31)和64.52%(20/31),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C及VEGFR-3表达与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VEGF—C与VEGFR-3表达可增加大肠癌淋巴道转移和侵袭能力,其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恶性程度评价及预后的判断,两者在大肠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药物滥用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光环(RBC-ICR)、粘附增强因子活性(RFER)及抑制因子活性(RFIR),观察了50例海洛因依赖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者RBC-C3bRR、RFER明显下降(P<0.01),而RBC-ICR、RFIR则明显升高(P<0.01)。本文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对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于2010.06.2012.10入住我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并检测以下指标以评判治疗方式优劣: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1)两组不同给药方式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不同给药方式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是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