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设备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叙述了磁共振设备的原理、构造、产品发展趋势。并对提高磁共振图像分辨的新技术,如Tim全景矩阵成像、自由浪潮技术、高清晰MRI技术和双梯度技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波谱分析(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是测定人体内化学物唯一的一种非损伤技术。目前,用于全身磁共振成像的高磁场强(1.5T以上)设备中,不少均具有MRS功能。 尽管MRI和MRS采用了类似的基本原理,但俩者问仍有许多重要差异。对临床医师来讲,最大的不同是MRI中得到的是一幅幅解剖图像,而从MRS中所获得的则是定量的化学信息,后者是用数值来表示的。随着磁共振波谱成像术(MRSI)的进展,使得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3.0 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活体观察WHBE兔脑部形态解剖结构,累积WHBE兔脑的影像学基本生物学数据,为进一步拓宽WHBE兔的应用提供背景资料。方法成年雄性WHBE兔9只,用3%戊巴比妥钠溶液静脉注射麻醉,行3.0 T MRI加兔脑专用线圈常规横断面和矢状面扫描,并测量分析脑部的各种结构大小。结果 MRI扫描可成功获得活体WHBE兔脑矢状面和横断面T2WI或T1WI图像,可完整清晰地观察到活体WHBE兔的嗅球、大脑、小脑和垂体等基本结构,并发现了4只兔脑T2WI中左右两侧颞叶海马区高信号,相应区域在T1WI出现低信号外,其余均无异常。同时,获得了额叶、海马、大脑、侧脑室、垂体等相关解剖结构的参考值。结论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加上兔脑专用线圈,可以清晰地观察到WHBE兔脑部的各种形态解剖结构,并初步建立了WBHE兔脑影像学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磁共振波谱成像(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脑胶质瘤及孤立的脑转移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临床手术确诊及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的49例脑肿瘤患者(3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4例脑转移瘤)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并并对获得的数据进一步测量瘤内及瘤周区的代谢比、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值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两肿瘤组之间不同参数的统计学差异。此外,我们研究了感兴趣区域(ROI)的大小对肿瘤区域的病变扩散性能潜在影响。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瘤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Cho/NAA和r CBV显著高于颅内转移瘤(P0.05);ADC值在两肿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瘤周区1H-MRS有助于鉴别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的脑转移瘤。在瘤内扩散性的定量特性依赖ROI大小的设置。  相似文献   

5.
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探索连接抗人精子蛋白17单克隆抗体(anti-Sp17 mAb)的磁性纳米探针对体外培养及动物体内Sp17+卵巢癌的靶向性。将anti-Sp17mAb连接到表面包覆壳聚糖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上,制成磁性纳米探针anti-Sp17-MNP,用作MRI阴性对比剂。将磁性纳米探针与Sp17+和Sp17-培养的肿瘤细胞共育,进行一系列体外磁共振成像实验。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磁性纳米颗粒,用7T磁共振仪在体成像,观察肿瘤部位的信号变化,并用普鲁士蓝染色肿瘤组织切片,观察有无铁粒子聚集。体外MRI数据显示,anti-Sp17-MNP与细胞靶向结合,并与细胞共育2 h后,Sp17+HO-8910的T2*信号强度比Sp17-HepG2低2倍;anti-Sp17-MNP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可被重组人Sp17阻断。7T磁共振仪对动物在体肿瘤成像结果显示,感兴趣区因磁性纳米探针靶向聚集而导致信号降低,并经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证实。本研究结果表明,用anti-Sp17抗体和新的合成路线制备的纳米探针具有用作MR对比剂进行分子成像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19)氟(~(19)F)的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可追溯到35年以上。在这段时间里,~1H磁共振成像的蓬勃发展使磁共振成为影像医学的支柱,但~(19)F磁共振成像研究的进展却较为缓慢。然而最近几年,~(19)F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MR成像中软件与硬件的发展,更因为分子影像学的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本文将对~(19)F多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特别是使用全氟化碳纳米成像探针的19F多核磁共振成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1.5T磁共振(MRI)不同序列条件下对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情况,探讨最佳检出序列条件。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初诊为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T1加权序列(T1WI)、T2加权序列(T2WI)、增强扫描(T1WI+C)、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记录每个序列检查条件下检出的盆腔转移淋巴结个数及分布。以病理结果作为判断的"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对比病理检查结果,应用DWI序列对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95.8%)显著高于T2WI-MRI序列(85.8%)和T1WI-MRI序列(75.0%)(P0.05);DWI序列与T1WI+C序列(90.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阈值法与DWI短径法相比,淋巴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5T磁共振检查妇科肿瘤盆腔淋巴节转移时,采用DWI序列扫描对于转移淋巴结的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显著优于其他序列扫描;在进行阳性淋巴结判断中,ADC阈值法和短径法均可选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胎盘植入介入治疗中的诊断作用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30例于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标准,分析患者胎盘植入介入治疗前后的MRI检查结果。结果显示,粘连性胎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5%和90.2%,植入性胎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5%和87.7%,穿透性胎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100%。最好的预测胎盘植入的MRI特征是在T2W磁共振成像(T2W-MRI)序列上存在暗色的胎盘内条带。介入治疗1年后复查时,发现患者子宫恢复为正常大小,宫腔内的胎盘组织基本消失,宫壁与植入胎盘融合、宫腔内膜线和子宫结合带的信号完整。综上结果,说明MRI可作为检测胎盘植入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工具,并且能够显示胎盘植入部位及子宫肌层受侵程度,可用于评价胎盘植入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高级自旋回波(FASE)、重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对300例病人检查行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Rmyelography,MRM)。结果:MRM显示正常25例,MRM异常275例,清楚显示原发病变与邻近脊髓腔、脊髓、神经根的相关关系。结论: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不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MRM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获得全面、客观的病变信息,MRM图像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何对乳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合理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意义重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免疫组化指标在判断乳腺癌临床类型、转移情况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功能磁共振的发展,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等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乳腺组织的检查。研究功能磁共振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对乳腺癌的临床分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就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脊髓磁共振成像是将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脊髓部分(主要是颈髓)的先进研究技术,在人体感觉、运动等基础科学研究,以及脊髓损伤、脊髓炎、慢性疼痛等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均已逐渐得到使用。脊髓磁共振成像的发展相比脑成像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受限于目前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本文以认知神经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为主,聚焦于脊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方法与应用。首先介绍了常用多模态脊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成像方法、测量指标及其应用现状,具体包括脊髓定量磁共振成像(结构成像、弥散成像、波谱成像、髓磷脂水分数成像、磁化转移成像和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等)和脊髓功能磁共振成像等;其次从噪声控制、数据处理流程优化以及可重复性与可信度三个维度介绍了脊髓磁共振成像在数据分析上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最后对脊髓磁共振成像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指纹(magnetic resonance fingerprinting, MRF)技术是一种快速、多参数、定量化的磁共振成像新技术.该技术打破现有磁共振技术定性成像的局限性,在磁共振量化成像方式、提高抗噪性能、抗运动干扰性能方面获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并使亚体素级的参数反演成为可能,是支撑精准医学研究的有效测量手段. MRF技术采用具有特殊时域变化特征的射频(radio frequency, RF)脉冲序列对成像对象进行时空域编码采样,产生由其组织生理参数和RF脉冲序列所决定的时空图像并由此获得空域信号的时间演化曲线(指纹);与此同时,利用Bloch方程与计算机仿真在相同的RF脉冲序列下,对组织所有可能产生的指纹信号进行计算机模拟,形成指纹库(字典).然后借助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信息处理技术在字典中搜索与实测指纹信号相匹配的词条,从而索引到其对应的组织生理参数,实现量化成像.本文从成像机理、字典设计、重建算法等方面对MRF技术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对MRF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方法,它通过获取有关组织弹性信息进行成像,弥补了X射线、超声成像(US)、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传统医学成像模态不能直接提供组织弹性的不足,具有无创、简单、便宜、容易应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目前医学弹性成像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弹性成像基本的原理,详细阐述了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超声振动声成像、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瞬时弹性成像、心肌弹性成像等不同激励方式下的几种超声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成像方法、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成像优缺点等,叙述了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检测、前列腺癌的检测、射频消融监测和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等临床应用,并总结了超声弹性成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影像学检查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成像(MRI)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肺癌的分期和疗效评估。其中MRI不仅能提供形态学信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磁共振功能成像能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最常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序列。最初主要应用在神经系统,随着磁共振成像序列的不断发展以及软硬件的开发应用,其在腹部和盆腔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然而胸部DWI成像仍待普及和更多认识。本文就肺部DWI成像在良恶性病变鉴别、恶性肿瘤的筛查、分期、以及治疗疗效评估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MRSI与DWI结合诊断为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患者共18例,术后确诊为前列腺癌16例、前列增生1例、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中度到重度炎症1例。其中3例已经确诊中央腺体癌为激素治疗后行MRI检查。比较患者癌区与对侧非癌区两组间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值。结果:无任何治疗的13例中央腺体癌区158个体素的CC/C值均值为2.684±1.7,非癌区196个体素的CC/C均值为0.49±0.08。(T值为2.778,P值均=0.0170.05),中央腺体癌区与对侧非癌区之间的CC/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激素去势治疗后癌区的CC/C均值为1.18±0.95,非癌区22个体素CC/C均值为0.46±0.255。(T值为1.196,P值均=0.3540.05)。激素治疗后中央腺体癌区与对侧非癌区之间的CC/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SI结合DWI显著提高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日前,美时医疗研发的新型磁共振成像设备顺利通过美国FDA认证,面向全球销售,一举打破世界高端磁共振设备垄断格局。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对人体无创、任意方向断层扫描三维图像且分辨率较高、提供形态与功能两方面诊断评价等突出优点,成为了临床上用于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使用磁共振造影剂可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提高图像质量,增强对比度和可读性。但是,各种成像技术由于实现原理不同,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靠传统单一的诊断模式无法提供疾病的全面信息,因而在对各种复杂疾病进行诊断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将磁共振成像与其他成像技术如CT成像、超声成像等联合起来使用,则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能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快捷精确的信息,同时可将磁共振成像与各种治疗方式结合在一起,即开发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治疗一体化试剂,以实现对疾病的即时治疗和实时监控。本文主要介绍了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原理和种类,并且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功能造影剂/诊疗制剂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就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功能成像在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3.0T磁共振仪,对32例临床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CMR平扫及钆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应用Cardiac MR Analysis软件进行相关后处理分析,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室壁增厚率等心功能参数并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相比较。采用17节段分段法分析心脏形态学、心肌组织运动、局部灌注、延迟增强等特点,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均降低,包括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室壁增厚率,心脏磁共振和超声心动图的测量结果并无明显差异(49%±5.3%vs 52%±8.2%;42.8 mL±8.9 mLvs 45.7 mL±10.6 mL; 3.5 L/min±0.6 L/min vs 3.8 L/min±0.9 L/min; 28%±4%. vs 31%±6%)(P0.05)。所有患者中存在室壁运动异常的为184段(184/544);其中心肌血流灌注信号减低的有136段(136/184),呈现心肌延迟强化的有98段(98/136)。结论:CMR功能成像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可提供与心肌形态及功能相关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分子探针VEGF-USPIO和研究其在体外对卵巢癌细胞的靶向成像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偶联法将VEGF抗体与USPIO连接,构建成具有免疫活性的靶向分子探针VEGF-USPIO。用CCK-8法检测该探针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活性的影响;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磁性标记情况,并对经过标记的细胞进行体外磁共振成像,观察其对磁共振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成功合成了分子靶向探针VEGF-USPIO;当探针浓度在60μg/mL及以下时对细胞活性无影响(P0.05);细胞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标记了靶向探针VEGF-USPIO的细胞其胞膜及胞浆含铁颗粒沉积较多;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经靶向探针标记的细胞,T2WI信号强度较未标记探针的对照组细胞降低(P0.05)。结论:所合成的VEGF-USPIO通过磁共振信号强度的变化实现MRI成像。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发展,MRI日益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MRI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磁共振造影介入技术。MRI可提供病变组织在形态学改变和生理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MRI已成为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亦是介入技术导引的手段。由于MRI具有无创性和信息容量多等点,使其能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作深入的研究。MRI将提供生物化学的信息。总之,MRI是现代医学的新领域,代表着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