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产业技术》2008,(4):85-88
据推算,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肺癌。特别是对化学疗法无效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的需求十分强烈。在本栏目中介绍过许多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分子靶向药物,但要用好这些药物,必须实现个性化医疗。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不能手术的患者以及复发患者缺乏有效的直肠癌治疗药的情况下,抗血管新生的药物等具有新机理的分子靶向药物相继登场。2005年,Avastin的销售额达到1545亿日元(约合101.97亿元人民币),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分子靶向药物正在成为直肠癌药剂治疗的一支主力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大多数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生存率较低,一般为5年时间。分子靶向治疗作为晚期HCC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大部分HCC患者都会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特异微小RNA通过影响多类信号传导通路参与HCC靶向药耐药的调控,已成为肿瘤及耐药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微小RNA调控HCC耐药性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解决HCC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性问题找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潜在药物靶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靶点通常是在代谢或信号通路中与特定疾病或病理状态有关的关键分子.通过绑定到特定活动区域抑制这个关键分子进行药物设计.确定特定疾病有关的靶标分子是现代新药开发的基础.在药物靶标发现的过程中,生物信息学方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多组学数据的分析.目前,已涌现了许多与疾病相关的数据库资源,基于生物网络特征、多基因芯片、蛋白质组、代谢组数据等建立了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潜在的药物靶标,并预测靶标可药性和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G1/S检测点调控与癌变多阶段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1/S检测点(checkpoint)调控是细胞周期调节通路中关键的限速步骤,该检测点调控异常与肿瘤多因素、多阶段和多步骤的发生密切相关。对细胞周期检测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阐述在肿瘤癌变多阶段过程中细胞周期检测点调控失常与癌变的分子机制,并为药物的设计和基因治疗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第4种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体内能够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会波及周围正常的组织细胞,因此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等优点。按照分子靶向药物的性质主要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等;另一类是单靶点或多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肿瘤的生长、发展以及肿瘤干细胞的维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多种实体瘤中存在过表达或异常表达,因此在肿瘤治疗中,EGFR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用药靶点。现主要对目前国内已上市的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药物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以分子检测为基础的肿瘤分子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方案使当代的结直肠癌治疗逐步走向“同病异治”模式,结直肠癌同病异治两个最常见的应用,一是RAS基因突变与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二是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林奇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其中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获益显著,而林奇综合征的患者与微卫星稳定患者相比,显示了更好的预后,且其不能从化疗药物氟尿嘧啶中获益。然而,为了让更多的结肠癌患者获益,我们还需要继续探寻对结肠癌更有效更全面的分子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多靶点作用的激酶抑制剂、高度选择性的激酶抑制剂等方面介绍激酶抑制剂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目前,虽然分子靶抗癌药物治疗机制仍有不确定性,特别是针对多基因产物的分子靶抗癌药物更是如此,但这种新型的药物仍为人类攻克癌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癌症治疗的靶向分子药物的设计与构建,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之一。靶向药物载体的构建,是通过药物直接加载靶向生物分子或者利用载体自身特性,使化疗药物可以到达并富集在特定组织,所以也被称为"分子火车"。纳米药物的研究已经从单靶向发展到多靶向,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应用。单纯的被动释放药物的载体颗粒在复杂的细胞微环境中缺乏精确治疗。因此通过构建带有可控释放特性的纳米药物载体,不仅能有效的提高药物在靶向部位的药物浓度,加强药效,而且还能降低对非靶向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纳米药物的安全性。常用的控制纳米药物释放的方式包括pH响应,酶响应,光响应,磁响应等。本文主要介绍构建可控药物释放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药物分子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种在计算机或者理论上通过构建具有一定潜在药理活性的新化学实体的分子模拟方法。近十几年来,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物和化学药物分子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和研究契机。另外,现代社会对生物制药合理性以及作用机理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普遍要求药物需要有高效、无毒或者低毒以及靶向性强等特点。随着越来越多与药物靶点相关的蛋白质结构通过实验方法解析出来,基于蛋白质受体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可行性进一步提高,其方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蛋白质受体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法,一般是以蛋白质以及配体的三维结构出发进行分析,这让药物分子先导物的发现更加理性化。随着相关实验数据的积累以及深度学习等算法的发展,从而可以进行更加科学的药物分子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药研发的进程,并更有利于探索相应的分子机理。本文对基于蛋白质受体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法的常用策略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理解的深入,分子靶向疗法渐成热点。这一新疗法能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药物毒性,属于肿瘤的生物治疗范畴,其原理主要是针对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干预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攻克胶质瘤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正>烟曲霉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腐生真菌,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易被人体吸入肺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艾滋病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等免疫低下人群的感染。已有研究显示,临床中侵袭性曲霉感染致死率达50%以上,而造成这种高致死率的原因与烟曲霉菌丝极性生长、压力应激和免疫逃逸等过程有关[1-2]。此外,临床上也面临烟曲霉对抗真菌药物(如三唑类和棘白菌素类等)耐受水平不断升高的棘手难题,这其中重要的耐药分子机制包括药物靶点突变/靶点高表达、药物应激反应等[3-4]。因此,阐明烟曲霉在药物耐受和致病力等方面的重要分子机制,有助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防治烟曲霉感染和开发新型的靶点药物。目前的证据显示,小GTPase蛋白可能是参与调控致病真菌耐药性和致病力的关键分子基础[5]。该蛋白在真菌细胞中多以单体形式(21~30kD)保守存在,可通过水解GTP实现开关模式转换,并以此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应激外界压力刺激等关键生命过程[5]。小GTPase蛋白根据分子特征和功能等分为Rab、Ras、Arf、Rho和Ran...  相似文献   

13.
补血中药在我国中医药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药调控造血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因子网络直接相关。多维超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的建立和从分子水平系统说明中药作用的药理学机制,使传统的中药理论与国际通用的医学理论模式接轨,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迫切要求。由于中药重整体、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方式,使得传统的研究技术难以完整地阐明其作用机制;而现今发展起来的高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研究上千种基因的作用模式,进行平行基因分析,因此可以用来检测疾病状态下和中药作用后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使从整体和分子水平上阐明中药作用机制成为可能。基因芯片这种高通量、快速、平行的基因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实验手段。在药物领域对于药物靶标的发现、多靶位同步超高通量药物筛选、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药物活性及毒性评价等都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建立以基因芯片技术为核心的多靶点、多层次、多水平的中药多维超高通量筛选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婷  张贝贝  解伟  王进 《生命科学》2022,(11):1368-1377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位居第一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结合其他药物治疗。耐药性大大降低了化疗的成功率,从而增加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早期和低危疾病患者预后良好,而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极差。目前,现有药物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不佳。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潜在的新靶点和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有助于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好的临床指导。本文根据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对子宫内膜癌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靶点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复杂疾病,基于分子网络的多靶点药物发现理念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而中药整体、辨证、协同的用药观再一次引起了药物发现领域的极大兴趣。中药在治疗复杂慢性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中药网络药理学从分子网络调控的水平上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为多靶点药物发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并有可能从临床有效的中药反向开发现代多组分、多靶点新药。针对基于生物分子网络的中药药理学研究路线中的4 个步骤,介绍近年来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黑色素瘤是常见的皮肤肿瘤,它放化疗的效果差,达卡巴嗪仍是目前晚期黑色素瘤化疗药物治疗中公认的金标准,但有效率仅8%~12%左右。现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单抗和针对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增加了治疗的手段并取得了好的疗效。这些药物在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有可能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进行彻底的革命,这为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带来希望,在目前常用的药物中,虽然威罗菲尼和易普利姆玛被用来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但他们都有局限性。威罗菲尼有效应答时间短,而易普利姆玛应答率低。本文就恶性黑色素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未来几年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及新的有效靶点的发现可能会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7.
药物靶点的选择和验证是药物开发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出现了大量可供治疗干预的新型分子靶点,对这些新型分子靶点进行验证成为药物开发科学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就药物靶点及其选择、验证所需的分子技术基础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罗成  杨叶  赵勤实 《生命科学》2008,20(1):76-80
本文回顾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的发展史和分析新的筛选方法:如平衡抑制剂对COX-1/COX-2的选择性,寻找双靶点或多靶点的抑制剂。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结合更多的灵活的动力学原理,在天然分子的基础上设计新的药物分子,辅以脂质体包裹剂型实现药物靶向投递,以图研究出新一代更为安全的COX-2抑制剂来预防、控制癌症和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是目前在全球男性中第二位最常见的肿瘤,其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名第六位[1]。在发病率方面,我国虽然不及西方国家,但是随着生活水平和诊疗技术的提高,也表现出了逐渐上升的态势。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的特有位点作为治疗靶点,在纠正病变、稳定细胞、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能够对正常细胞减少毒副作用[2]。由于我们对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途径认知的逐渐提高,以及更好的利用这些途径作为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和生产随之增加。本文着重探讨了分子靶向药物对肿瘤的治疗起作用的不同的靶向机制,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药物靶点的鉴定和相关研究在药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利用亲和探针偶联靶分子的方法是目前发现药 物靶点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方法可从分子水平发现药物的作用靶点,从而对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细胞水平的直接证据。从 DNA 和小 分子药物探针的构筑和应用入手,对近些年鉴定 DNA 损伤识别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并简要介绍目前探索小分子药物 作用靶点的主流技术。作为亲和偶联鉴定药物作用靶点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和探针设计的合理性关系到方法本身的可操作性以及鉴 定结果的可靠性。从多个角度对 DNA 探针和小分子药物探针的设计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例如经典的亲和纯化分离方法,以及更 为高效的光激发共价偶联技术等。这些方法和思路为探索 DNA 损伤相关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小分子药物的细胞作用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 工具,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