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实验室保存的72株脆弱类杆菌(Bf)及18株其它菌株,采用培养基添加血清和短期连续传代的方法,然后用Hiss荚膜染色法染色镜检,结果显示所检Bf均有厚薄不一的荚膜,其中具有厚的荚膜的计34株,中度厚度荚膜的19株,薄的19株,而所检的卵形类杆菌,核梭杆菌等未见荚膜,作对照的产气荚膜梭菌亦有厚的荚膜。作者对Bf的荚膜与致病关系以及荚膜染色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FFTC标记的抗带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球蛋白和RB-200标记的抗无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体球蛋白进行双重染色,结果带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显示特异性染色反应,其荚膜发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荚膜内的菌体里黄红色。而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形成荚膜或不形成荚膜的)等都被染成红色,与带荚膜的炭疽芽孢杆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就避免了交叉反应,成为一种特异性很高的快速检验炭疽芽孢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硅酸盐培养基分离荚膜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 《生物学通报》1995,30(2):39-39
用硅酸盐培养基分离荚膜菌李宏(重庆教育学院生物系630067)细菌荚膜的观察是微生物形态结构观察的基本内容之一。实验中用于观察荚膜的菌种常为圆捣固氮菌,而圆褐固氮菌在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上较长时间培养后,荚膜特征逐渐变得不明显或消失。查阅有关资料后我们...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简称C群脑膜炎球菌)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新的细菌荚膜染色方法。方法制备C群脑膜炎球菌悬液,分别以Anthony法和新的荚膜染色法进行染色,新的荚膜染色法首先使荚膜与相应的抗血清进行免疫反应,生成易被染色剂染色的物质,再进行染色制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荚膜染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Anthony法染色后,仅菌体着色,为深紫色;荚膜透明不着色,表现为一圈白色的光环;荚膜与背景呈一定色差,但不明显;荚膜附着于细菌表面,边界不清晰,无法准确判断荚膜厚度。新的荚膜染色法染色后,菌体被染成深紫色,荚膜呈蓝绿色,与背景的色差明显;荚膜形状完整,均匀地附着于菌体表面,边界清晰,能够准确判断荚膜厚度。结论新的荚膜染色法染色效果好、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用于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的染色。  相似文献   

5.
认识鼠疫     
正鼠疫耶尔森菌,俗称鼠疫杆菌,分类学上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形态为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卵圆形的短小杆菌,革兰染色阴性。长1~1.5微米,宽0.5~0.7微米,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在不同的检材标本中的形态略有差异,在新鲜组织中形态典型,而在陈旧培养基或腐败组织中,菌体膨大呈球形、哑铃形等。在肉汤培养基中培养时,开始从底部出现絮状沉淀,48小时肉汤表面形成菌膜,摇动菌膜呈"钟乳石"状下沉。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细菌荚膜染色方法孙迅,王宜磊,朱陶(山东省菏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274015)本文推荐一种用淀粉作为背景衬托基质的细菌荚膜染色法。该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实验教学常用菌株如圆褐固氮菌等的荚膜染色。荚膜染色无论在实验教学还是在细菌学鉴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细菌荚膜染色纸片的制备和应用结果。与常用的墨汁法相比较,证明了用荚膜染色纸片进行细菌荚膜染色的可能性。本法操作简单,纸片携带方便.染色效果良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褐球固氮菌的简便分离方法及荚膜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的简便分离方法,用此方法分离的褐球固氮菌进行荚膜染色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褐球固氮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在它的细胞壁外面有一层粘液状的物质——荚膜。我们采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甘露醇或蔗糖或葡萄糖10g,磷酸氢二钾0.2g,硫酸镁0.2g,氯化钠0.2g,硫酸钙0.2g,碳酸钙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7.0~7.2)来分离褐球固氮菌,因为此培养基中没有氮源,只有固氮菌能够生长。将小铁铲与称量纸灭菌,在花园或花盆中取土,将土壤表面5cm左右的表层土去掉,…  相似文献   

9.
某些细菌荚膜的免疫染色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2年Neufeld氏发现肺炎双球菌与相应的抗血清混合后,荚膜发生肿胀现象,利用这个现象观察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叫荚膜肿胀反应。我们在细菌检验工作中,又发现一些细菌的荚膜,用相应的抗血清处理后,能被某些染料染色。利用免疫与染色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4株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临床标本(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用沙保氏琼脂平板分离培养、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出芽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菌种;小白鼠与家兔试验、荚膜肿胀试验、透射电镜等观察荚膜,观察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的荚膜结构并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显示:(1)C1-1、C1-2、C1-3、C1-4四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为革兰阳性、念珠状菌;能形成芽管、假菌丝、厚膜孢子;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又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2)在感染小白鼠及家兔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不同环境而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边界明显;荚膜肿胀试验阳性。4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可被鉴定为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1.
取临床标本(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用沙保氏琼脂平板分离培养、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出芽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菌种;小白鼠与家兔试验、荚膜肿胀试验、透射电镜等观察荚膜,观察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的荚膜结构并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显示:(1)C1-1、C1-2、C1-3、C1-4四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为革兰阳性、念珠状菌;能形成芽管、假菌丝、厚膜孢子;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又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2)在感染小白鼠及家兔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不同环境而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边界明显;荚膜肿胀试验阳性。4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可被鉴定为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2.
细菌荚膜染色法约有10余种(如米亨氏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法、骆氏美蓝染色法等),但由于细菌荚膜易被固定步骤所破坏或变皱而失去原有形态,致荚膜不完整或在菌体周围出现残缺及模糊不清的环圈。笔者使用了细菌荚膜保护液,使细菌荚膜染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改进的细菌荚膜染色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原,至今未见报道。对此,1988年5月作者作了初步探索。材料与方法一、标本:采自成都市动物园一疑似患出血性肠炎大熊猫的肛拭子。二、培养基:S—S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三、分离培养和鉴定:将肛拭子在床旁分别接种在S—S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培养基。24小时后挑选可疑菌落作革兰氏染色及荚膜染色、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在S—S平板和伊红美蓝平板上生长的细菌几乎是纯种。经形态学、生理学等方面的鉴定,确定为肠道杆菌中克雷伯氏菌族中的产气杆菌。该菌对先锋铋(Cefoperazone),先锋霉素等敏…  相似文献   

14.
细菌荚膜的染色方法很多,但都是先在载玻片的一端用水或染液制成菌悬液,然后用另一片载玻片向另一端刮成涂面,再经固定、染色与冲洗等步骤而制成标本片,这样做不但麻烦而且还会使荚膜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一般都染不出多少甚至完全染不出清晰而又完整的荚膜来,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两种新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发酵产生的菌体及荚膜多糖产量,对4种不同培养基(THB肉汤、哥伦比亚液体培养基、营养肉汤和脑心浸出液)进行了筛选,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透射电镜对优化前后细菌的荚膜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添加2%乳清的哥伦比亚液体培养基最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发酵液p H 7.0,接种量1%,37℃、200 r/min培养至16 h。与优化前相比,菌体产量提高了20%;电镜观察表明,有荚膜菌体的数量增加且荚膜层增厚。本研究为后期多糖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又称为"金葡菌"或"嗜肉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滋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该种细菌对营养的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  相似文献   

17.
胡瑞卿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2):84-85
本文对八孢裂殖酵母、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等三株酵母菌的子囊孢子形成条件及染色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认为,八孢裂殖酵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和醋酸钠琼脂培养基上均能产孢,而且在接种8小时以后就能产生孢子。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只在醋酸钠琼脂培养基上产孢,而且在接种24小时以后才能产生孢子。三种酵母菌的子囊孢子用碘液浸片法染色后着色效果不同,对八孢裂殖酵母的孢子染色是成功的,对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则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用酪酸权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婴儿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uim perfringens)进行试管内的生物拮抗试验。将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及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分别对产气荚膜酸菌以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接种于GAM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实验证明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能明显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并且比各自单独培养时显示了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生隐球菌体外对角质形成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将新生隐球菌父代标准株与子代荚膜缺陷株于体外分别与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共培养,同时设立热灭活的菌体、空白对照,再分别设立菌体与细胞直接接触与不接触共培养相互对照,分别作用0.5 h、1 h和2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隐球菌角质形成细胞的调亡率。结果随着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及热灭活组比较,实验组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无荚膜株与父代有荚膜株比较,无荚膜株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在作用后1 h、2 h明显低于有荚膜株。2种菌株不直接接触培养使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不直接接触的有荚膜株与热灭活的菌体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虽然有荚膜株与无荚膜株隐球菌均可以使角质形成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但荚膜可以显著增强菌体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角质形成细胞活力的降低主要是通过与菌体接触培养后产生的,诱导细胞调亡需要菌体与细胞的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自玉米根表分离的一株根系联合固氮菌——肺炎克雷伯氏菌A_(0221)株,对其荚膜形成与菌体生长的时间关系,不同碳源及同种碳不同用量对荚膜形成的影响,有机氮与无机氮源不同用量对荚膜的影响,在碳氮源都丰富的情况下,磷、钙盐的用量对荚膜的影响作了观察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